一种分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0024阅读:1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子产品输送流水线上的一种分料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片材产品如PCB板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残次品不良品,需要检测后挑选出来,再按照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收集返工。通常这个分料过程由人工完成,浪费人力资源、浪费时间,生产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有时甚至会出现人工分料错误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分料机构,其至少具有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加工效率高等优点。

具体实用新型内容如下:

一种分料机构,它包括产品输送装置、产品拾取装置和分类产品接收装置,所述产品输送装置包括产品输送带及其驱动装置,所述产品拾取装置包括X向移动滑轨、Y向移动滑轨组、Z向拾取机构,所述Z向拾取机构设在所述X向移动滑轨上,所述X向移动滑轨两端设在所述Y向移动滑轨组上,所述分类产品接收装置设有一个以上的分类收料端,所述任意一个分类收料端的位置在所述Z向拾取机构的移动接触范围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任意一个分类收料端设有收料盒、设在收料盒下方由气缸驱动的沿Z向驱动移动的收料盒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收料盒两侧设有由气缸驱动的料盒夹紧装置。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Y向移动滑轨组包括与所述X向移动滑轨一端连接的丝杆以及与另一端连接的滑轨,所述丝杆由电机驱动。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Z向拾取机构包括由气缸驱动的真空吸取装置。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产品输送带一侧设有产品感应电眼,所述产品感应电眼与所述输送带的驱动装置通过电控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输送带一侧设有产品位置感应电眼,所述产品位置感应电眼与所述电机通过电控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收料盒下方两侧设有用于输送收料盒的输送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料机构,产品拾取装置接收到信号后,Z向拾取机构同X向移动滑轨一起,延Y向移动滑轨组沿Y向朝产品输送装置移动,到位后Z向拾取机构延X向移动滑轨移动至被拾取产品的上方,Z向拾取机构沿Z向向下移动,拾取产品后,随X向移动滑轨沿Y向移动滑轨组返程移动,同理,将产品送至分类产品接收装置处;分类产品接收装置设有若干个分类收料端,可以将产品按照不同的不良原因或问题进行分类放置,再进入下一工序。综上,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加工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产品输送装置;2、产品拾取装置;3、分类产品接收装置;4、产品输送带;5、X向移动滑轨;6、Y向移动滑轨组;7、Z向拾取机构;8、收料盒;9、收料盒托板;10、料盒夹紧装置;11、丝杆;12、滑轨;13、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分料机构,它包括产品输送装置1、产品拾取装置2和分类产品接收装置3,所述产品输送装置1包括产品输送带4及其驱动装置,所述产品拾取装置2包括X向移动滑轨5、Y向移动滑轨组6、Z向拾取机构7,所述Z向拾取机构7设在所述X向移动滑轨5上,所述X向移动滑轨5两端设在所述Y向移动滑轨组6上,所述分类产品接收装置3设有一个以上的分类收料端,所述任意一个分类收料端的位置在所述Z向拾取机构7的移动接触范围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任意一个分类收料端设有收料盒8、设在收料盒8下方由气缸驱动的沿Z向驱动移动的收料盒托板9。

进一步地,所述收料盒8两侧设有由气缸驱动的料盒夹紧装置1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Y向移动滑轨组6包括与所述X向移动滑轨5一端连接的丝杆11以及与另一端连接的滑轨12,所述丝杆11由电机驱动。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Z向拾取机构7包括由气缸驱动的真空吸取装置。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产品输送带4一侧设有产品感应电眼(图未示出),所述产品感应电眼与所述输送带的驱动装置通过电控制连接,当产品感应电眼感应到有产品放置在产品输送带上时,发送启动信号给产品输送带驱动装置,启动产品输送带,感应不到产品时,产品输送带处于休眠状态以省电,节省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输送带4一侧设有产品位置感应电眼(图未示出),所述产品位置感应电眼与所述电机通过电控制连接,当产品位置感应电眼在适当的位置感应到有被拾取产品时,输送带停止,同时发送信号给产品拾取装置的驱动机构,启动拾取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收料盒8下方两侧设有用于输送收料盒8的输送带13,该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可调,用于输送收料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产品承载体为一对平行的输送带条,也可以为平面式输送带,或输送框等具有产品传送和承载功能的其他载体。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