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0881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绕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加工完成后,需要对电缆进行卷绕处理,便于电缆后续的运输与存放。在进行卷绕处理时,电缆通过电机转动进而层层地卷绕在卷轴上。在卷绕过程中,对于内层的电缆,为了让电缆紧密地卷绕在卷轴上,需要对电缆施加较大的张紧力,否则内层电缆容易出现松动,而随着电缆的不断卷绕,随着卷轴上卷绕电缆的层数不断增加,电缆上的张力又必须适当减少,以避免张力过大使上层电缆嵌入到下层电缆之间去,电缆在卷绕时若发生下嵌(俗称吃绳)非常容易造成电缆绝缘层的损伤,甚至造成电缆的报废。因此在卷绕电缆时,电缆上的张紧力应随着卷绕层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传统的电缆张紧力调整结构中,较为简单的包括导向轮和通过轴承安装在导向轮下部的挡板,电缆置于导向轮上,通过调整挡板的高度来改变导向轮的高度,从而实现电缆的张紧力调节。这种结构的挡板高度调节很不方便,费时费力还不够准确,而且张紧力不会自动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电缆卷绕装置,以在卷绕电缆时,使得电缆上的张紧力随着卷绕层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本方案中的电缆卷绕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轮和卷轴,卷轴上连接有电机,还包括一根水平设置的推杆,推杆滑动连接在支架上,推杆的两端分别为相抵端和铰接端,相抵端抵在卷轴上,铰接端上铰接有两根可绕铰接点摆动的摆杆,摆杆向卷轴侧倾斜,摆杆的自由端上转动连接有滚轮,推杆上设置有两个压簧,两个压簧分别位于推杆两侧,每个压簧两端分别连接在推杆和一根摆杆上。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首先进行穿线,将电缆绕过导向轮后,在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将电缆先后绕过两个滚轮,然后再将电缆的自由端固定有卷轴上。而推杆、摆杆和压簧形成一个“伞”字形结构。启动电机带动卷轴转动,此时电缆上的张紧力最大,卷轴不断将电缆卷绕在卷轴上,推杆被压簧施加一个朝向卷轴的推力,使推杆始终保持抵向卷轴。随着卷轴上卷绕的电缆层层增加,逐渐推动推杆向远离卷轴的一侧滑动,进而带动推杆两侧的摆杆向内逐渐收拢,在收拢的过程中,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逐渐降低电缆的张紧度,进而逐渐降低电缆受到的张紧力。电缆的层数越多,推杆滑动的距离越大,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越小,电缆上的张紧力越小。

在卷绕电缆的过程中,电缆上的张紧力随着卷绕层数的增加而自动逐渐减小,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纯机械化的结构,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进一步,所述相抵端包括圆球状的凸块,且向卷轴一侧凸起。卷轴在卷轴卷绕电缆的过程中,卷筒上卷绕的电缆每增加一层推杆则须自动向远离卷轴的方向移动一截。由于推杆移动的动力来自于电缆对相抵端的推力,采用圆球状的凸块与圆环状的电缆接触,更利于推杆的移动,同时也可减小推杆与电缆的接触面积,减小电缆受到的摩擦力,也减少电缆受到的磨损。

进一步,所述压簧与摆杆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摆杆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可与压簧连接的连接点。在卷绕不同直径的电缆时,需要要的初始时的、最大的张紧力也不同。更换压簧与摆杆之间连接点的位置,即可调节两根摆杆之间的张开程度,即可调节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摆杆之间的张开程度越大,滚轮之间的距离越大,电缆的张紧力也越大。因此更换压簧与摆杆之间连接点的位置,即可调节电缆的张紧力。

进一步,所述卷轴滑动连接在支架上,卷轴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摆杆和所述推杆所围成的平面。卷轴在卷绕电缆的过程中,电缆将沿卷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电缆被卷绕处与滚轮之间的距离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造成电缆的张紧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不利于电缆地均匀卷绕。卷轴滑动连接在支架上,且卷轴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摆杆和推杆所围成的平面,使得卷轴可沿轴线往复运动,进而保持电缆被卷绕处与滚轮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利于电缆的均匀卷绕。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卷轴同轴。利用气缸带动卷轴沿其轴线往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架1、导向轮2、卷轴3、推杆4、凸块5、摆杆6、滚轮7、压簧8、电缆9。

实施例电缆卷绕装置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支架1,支架1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轮2和卷轴3,卷轴3上连接有电机,还包括一根水平设置的推杆4,推杆4滑动连接在支架1上,推杆4的两端分别为相抵端和铰接端,相抵端包括圆球状的凸块5,且向卷轴3一侧凸起,凸块5抵在卷轴3上,铰接端上铰接有两根可绕铰接点摆动的摆杆6,摆杆6向卷轴3侧倾斜,摆杆6的自由端上转动连接有滚轮7,推杆4上设置有两个压簧8,两个压簧8分别位于推杆4两侧,每个压簧8两端分别连接在推杆4和一根摆杆6上;压簧8与摆杆6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摆杆6上沿轴线方向均布有四个可与压簧8连接的连接点;卷轴3滑动连接在支架1上,卷轴3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摆杆6和推杆4所围成的平面;支架1上还安装有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与卷轴3同轴。

在进行卷绕前,首先进行穿线:将电缆9绕过导向轮2后,在以逆时针的方向将电缆9先后绕过两个滚轮7,然后再将电缆9的自由端固定有卷轴3上。调节压簧8与摆杆6连接点的位置,进而调节摆杆6的张开度,使推杆4、摆杆6和压簧8形成一个“伞”字形结构。

卷绕电缆9时,启动电机带动卷轴3转动,此时电缆9上的张紧力最大,卷轴3不断将电缆9卷绕在卷轴3上,同时启动气缸带动卷轴3往复滑动,保持电缆9被卷绕处与最上方滚轮7之间的距离恒定,而推杆4被压簧8施加一个朝向卷轴3的推力,使推杆4始终保持抵向卷轴3。随着卷轴3上卷绕的电缆9层层增加,逐渐推动推杆4向远离卷轴3的一侧滑动,进而带动推杆4两侧的摆杆6向内逐渐收拢,在收拢的过程中,两个滚轮7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逐渐降低电缆9的张紧度,进而逐渐降低电缆9受到的张紧力。电缆9的层数越多,推杆4滑动的距离越大,两个滚轮7之间的距离越小,电缆9上的张紧力越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