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结构及瓶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357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结构及瓶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体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结构及瓶子。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节省材料,越来越多人倾向于减少瓶子的材料使用量以使瓶子达到轻量。然而,在瓶子轻量化后,瓶子的强度也随之变弱,受强度的制约,在瓶子的外观设计、使用领域方面等都受到限制。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在瓶身圆周设置折叠痕以加强瓶身强度,但是,折叠痕的结构过于单一,加固的效果微弱,且视觉效果上千篇一律,使消费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没有可观赏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加强结构,坚固且美观的瓶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由若干个第一基础结构单元按预设规则排列而成;所述第一基础结构单元由共享一条底边的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拼接组成,所述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基于该底边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立面包括与所述底边相交形成锐角的第一长边以及与所述底边相交形成钝角的第一短边;所述第二立面包括分别与所述底边相交形成锐角的第二长边和第二短边。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为90°~180°。

优选地,所述第二长边与所述第二短边垂直相交。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基础结构单元以所述第一长边为旋转对称轴组成一级结构单元,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若干个所述一级结构单元。

优选地,所述一级结构单元以轴对称形式重复拼接形成所述加强结构。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基础结构单元以所述第一短边和第二短边共面的平面为轴对称面组成二级结构单元,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若个所述二级结构单元。

优选地,所述二级结构单元以旋转对称形式重复拼接形成所述加强结构。

一种瓶子,包括依次连接且共同限定出容纳腔的瓶颈、瓶肩、瓶身和瓶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包含上述的加强结构。

优选地,所述瓶肩由若干个第二基础结构单元按预设规则排列而成;所述第二基础结构单元由具有两条斜边的第三立面、与所述第三立面共享其中一条斜边的第四立面及与所述第三立面共享另一条斜边的第五立面拼接组成;所述第四立面、第五立面分别和第三立面基于各自共享的斜边形成第二夹角和第三夹角;所述第三立面还包括在分别与两斜边形成锐角的第三长边和分别与两斜边形成钝角的第三短边,所述第四立面还包括与其斜边相交形成锐角的第四长边和第四短边,所述第五立面还包括与其斜边相交形成锐角的第五长边和第第五短边。

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环绕瓶身周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覆盖整个所述瓶身,或部分覆盖所述瓶身。

优选地,所述第四短边、第五短边与所述第三短边共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第三夹角的角度为90°~180°。

优选地,所述第二基础结构以轴对称形式重复拼接形成所述瓶肩。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加强结构由第一基础单元排列而成,所述第一基础结构单元由共享一条底边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拼接组成,且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基于所述底边形成第一夹角,即所述第一基础结构单元为立体结构,因此,当所述加强结构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可被分解从而作用在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上,使得所述加强结构整体受力均匀,而不易产生形变;再者,由于所述加强结构整体构造上是由多个第一立面、第二立面的小单位组成,因此,即使产生形变,对加强结构的原有组织结构的影响也不大,可快速自动的恢复原状。

2、所述加强结构由若干第一基础结构单元组成后,呈钻石切割面状,在视觉效果上更美观,更具观赏性。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结构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结构的截面图(图1的A-A线截面图);

图3a为图3中C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加强结构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结构的截面图(图1的B-B线截面图);

图5a为图5中D部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瓶子的立体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瓶子中瓶肩的具体结构图;

图7a为图7中E部放大图;

图7b为图7中F部放大图;

图8为图7所示瓶肩的截面图(图7的C-C线截面图);

图8a为图8中G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a所示的加强结构30,可应用于瓶子上,用于加强瓶子的结构,使得瓶子不易产生形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30可根据其具体运用场景而形成圆柱状、方柱状或其他形状,具体可根据瓶子的形状而确定,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圆柱形,以下具体实施例中均以圆柱形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加强结构30由若干个第一基础结构单元31按预设规则排列而成;所述第一基础结构单元31由共享一条底边311c的第一立面311和第二立面312拼接组成,所述第一立面311和第二立面312基于该底边311c形成第一夹角θ;所述第一立面311包括与所述底边311c相交形成锐角的第一长边311a以及与所述底边311c相交形成钝角的第一短边311b;所述第二立面312包括分别与所述底边311c相交形成锐角的第二长边312a和第二短边312b。

如图1所示,所述加强结构30由若干个第一基础结构单元31绕圆周方向排列而成,所述第一长边311a、第二长边312a共面且分别与所述底边311c的一个端点相交形成锐角,其中,所述第一长边311a、第二长边312a共面;所述底边311c的另一个端点向朝向所述加强结构30的内部延伸,所述第一短边311b与所述底边311c的另一个端点相交形成钝角,所述第二短边312b与所述底边311c的另一个端点相交形成锐角,由此,使得所述第一立面311与所述第二立面312基于所述底边311c形成第一夹角θ,因此,当所述加强结构30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可基于所述第一夹角θ分解从而作用在第一立面311和第二立面312上,使得所述加强结构30整体受力均匀,而不会产生形变。

具体地,所述第一夹角θ的角度为90°~180°。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地,当所述第一立面311和第二立面312之间的夹角位于90°~180°时,可使外部作用力更好的分解作用于第一立面311和第二立面312上,增加所述加强结构30的强度。

具体地,所述第二长边312a与所述第二短边312b垂直相交,所述第二长边312a呈水平放置且与所述第一长边311a共面,所述第二短边312b的一个端点与第二长边312a的一个端点相交,另一个端点朝向所述加强结构30的内部延伸与所述底边311c位于内部的端点相交。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两个所述第一基础结构单元31以所述第一长边311a为旋转对称轴组成一级结构单元32,所述加强结构30包括若干个所述一级结构单元32,然后再将所述一级结构单元32按照轴对称形式重复拼接形成所述加强结构30。一级结构单元32中,两个第一基础结构单元31的第一长边311a重合呈山脊状结构,两个第一基础结构单元31的第二长边312a分别位于一级结构单元32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一级结构单元32在其对应的圆周切面上的投影接近为矩形,并且相邻拼接的一级结构单元32与一级结构单元32之间,第一短边311b重合呈谷沟状结构,与一级结构单元32内部形成的山脊状结构交替排列,因此,如图3和图3a所示,该一级结构单元中部区域的水平横截面图呈凹凸交错状。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两个所述第一基础结构单元31以所述第一短边311b和第二短边312b共面的平面为轴对称面组成二级结构单元33,所述加强结构30包括若个所述二级结构单元33,然后再将所述二级结构单元33以旋转对称形式重复拼接形成所述加强结构30。二级结构单元33中,两个第一基础结构单元31的第一短边311b重合、两第二短边312b重合并与两底边311c汇聚于一点,使得所述二级结构单元33呈以两第一长边311a和两第二长边312a组成的三角形所在的面为底面,以两第一短边311b、第二短边312b和两底边311c相交的点为顶点H的锥体,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顶点在对应的圆周切面上的投影为构成底面的三角形的重心。图5所示为以该顶点所在的水平面为横截面的俯视图,二级结构单元33与二级结构单元33之间,顶点上下交替排列(参考图5a)。

对比图2和图4,需要说明的是,一级结构单元32和二级结构单元33只是对第一基础结构单元31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以构成加强结构30,但并不意味着由分别由一级结构单元32和二级结构单元33组成的加强结构30的构造是不同的。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瓶子1000,包括依次连接且共同限定出容纳腔的瓶颈1、瓶肩2、瓶身3和瓶底4,所述瓶身3采用了上述的加强结构30。参考图7、图7a和图7b,所述瓶肩2由若干个第二基础结构单元21按预设规则排列而成;所述第二基础结构单元21由具有两条斜边211a、211b的第三立面211、与所述第三立面211共享斜边211a的第四立面212及与所述第三立面211共享斜边211b的第五立面213拼接组成;所述第四立面212、第五立面213分别和第三立面211基于斜边211a,211b形成第二夹角α和第三夹角β;所述第三立面211还包括在分别与斜边211a,211b形成锐角的第三长边211c和分别与斜边211a,211b形成钝角的第三短边211d,所述第四立面212还包括与斜边211a相交形成锐角的第四长边212a和第四短边212b,所述第五立面213还包括与斜边211b相交形成锐角的第五长边213a和第五短边213b。

与所述加强结构30类似的,所述第二基础结构单元21有利于加强瓶肩2的结构,使得瓶子受到外部作用力时,瓶肩2可以均匀的受力,而不易产生形变,进一步提高瓶子的坚固性。

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环绕瓶身周向设置。容易知道的,一般的瓶子中,瓶身占据了瓶子的大部分,因此,当瓶子受到外力冲击时,瓶身由于受力面积大,更容易产生形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瓶子1000的瓶身3采用了上述加强结构30,增加了瓶身3的稳固性,从而提高了整个瓶子的抗压、抗摔性。

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覆盖整个所述瓶身,或部分覆盖所述瓶身。由上述可知,在瓶身3周向设置加强结构30可以加强瓶子的稳固性,当然,具体实施例中,若侧重于保障瓶子的稳固性,可将加强结构30整个覆盖瓶身3,若在增强瓶子稳固性的基础上还有节约材料方面的考虑,可将加强结构30部分覆盖瓶身3即可。

优选地,所述第四短边212b、第五短边213b与所述第三短边211d共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四长边212a与第五长边213a等长时,所述瓶肩2为圆柱形,其有所述第二基础结构单元21排列组成从而限定出的上圆周与下圆周半径相等,即第三、第四、第五短边213b所共同的面与第三长边211c所在面平行。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四长边212a的长度小于第五长边213a的长度,使得所述瓶肩2呈上窄下宽状,以更好的衔接瓶颈1与瓶身3,所述瓶肩2与瓶身3之间还设有过渡连接件(未标号,下同),提高瓶子1000的流畅度,使得瓶子1000受到外部冲击时,受力面积更大,不容易导致瓶子的局部形变。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α、第三夹角β的角度为90°~180°。所述第二夹角α和第三夹角β的取值与上述第一夹角θ的取值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第二基础结构以轴对称形式重复拼接形成所述瓶肩2,图8所示为瓶肩2中部区域的水平横截面图,所述瓶肩2基于所述第二基础结构单元21呈折叠状(参考图8a)方式排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