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6312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线号易于识别、标签易于去除的绕线筒。



背景技术: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行业,该行业中普遍使用绕线筒,由于纺织线的粗细难以用肉眼识别,通常需要在绕线筒表面贴上标签,标记线号,但生产过程中利用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标签容易被污染以致无法识别,或者线号书写不规范,造成线号识别错误。同时,记录生产信息的标签粘在绕线筒的内表面,难以完全去除,给生产加工带来麻烦。通常这种绕线筒需要套在相应的套筒上使用,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绕线筒的相对滑动,导致绕线工作终止,这样不利于高速化、简便化的现代生产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绕线筒线号不易识别、标签容易污染、线号经常识别错误、标签很难完全去除和绕线筒容易产生相对滑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简单识别线号,完全撕去标签且能够有效避免在工作中产生相对滑动的绕线筒。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线筒,其设有绕线筒本体,绕线筒本体为圆台形结构,其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绕线筒本体下端口外侧设有下端凸台,绕线筒本体上端口内侧设有上端凸台,外侧面设有线号辨识层,绕线筒本体下端内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凸起。

优选地,线号辨识层为纯色涂层。

优选地,凸起为线形凸起。

优选地,绕线筒本体的外侧面设有防滑层。

优选地,上端凸台和下端凸台的内侧均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橡胶圈。

优选地,上端凸台和下端凸台的内侧边缘均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

优选地,凹槽为长方体状。

优选地,绕线筒本体的材质为金属或硬质塑料。

优选地,绕线筒本体的外壁上还设有割线槽。

优选地,防滑层为防滑线圈。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绕线筒本体上端外侧设有线号辨识层,线号辨识层为纯色涂层,每种颜色对应一种线号,方便线号识别,避免了线号识别错误;绕线筒本体下端内侧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数条线形凸起,记录生产信息的标签贴在其上,减少了该标签与绕线筒内表面接触面积且标签与绕线筒内表面线状凸起间有空隙,有利于撕掉粘在绕线筒内表面的标签。绕线筒本体的外侧面设有防滑线圈,增大了纺织线与绕线筒本体间的摩擦力,防止纺织线脱落。绕线筒本体上端、下端内侧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活动放置有橡胶圈,能够有效增大绕线筒本体和与之相连接的其他部件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绕线筒在工作中的相对滑动。所述绕线筒本体上端口内侧边缘、下端口内侧边缘开设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方形凹槽,当绕线筒本体与其他部件连接时,方形凹槽可以起到很好地配合连接作用,能够有效避免绕线筒在工作中的相对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筒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绕线筒本体;2.线号辨识层;3.凸起;4.上端凸台;5环形凹槽;6.橡胶圈;7.凹槽;8.下端凸台;9.割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绕线筒,其设有绕线筒本体1,绕线筒本体1为圆台形结构,其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绕线筒本体1的上端口内侧设有圆环形的上端凸台4,其缩小了绕线筒上端口的直径,也增加了一定的重量,保证了套接其它连接件的稳定性,也方便了工作人员拿取;绕线筒本体1的下端口外侧设有圆环形下端凸台8,其可以对缠绕的线形成良好的阻挡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其与放置面接触的面积,保证了其放置的稳定性。绕线筒本体1的上端外侧面设有线号辨识层2,线号辨识层2为纯色涂层,每种颜色可对应一种线号,工作人员可根据其颜色轻易识别不同型号粗细的纺织线。绕线筒本体1下端内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凸起3,记录有生产、识别信息的标签贴在其上,当标签需要更换时,可以轻易撕除原来的标签。凸起3可以为线形,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只需要保证标签与绕线筒不完全粘贴,撕除方便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上端凸台4和下端凸台8的内侧均设有环形凹槽5,环形凹槽5内放置有橡胶圈6,这样就能够增大绕线筒和与之相配套的结构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绕线筒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相对滑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绕线筒上端凸台4和下端凸台8的内侧边缘均开设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7,当绕线筒本体1与其他部件连接时,凹槽7可以起到很好地配合连接作用,避免了绕线筒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相对滑动,有利于高效生产。凹槽7可以方形或其它形状。绕线筒本体1的外壁上还可以设有割线槽9,由于贴在绕线筒本体1外壁上的线与绕线筒固定较紧,在去除最后一层线时费时费力,割线槽9的设置可以让底层线的去除更加快捷方便,而且不会对绕线筒本身造成伤害。

在以上3个实施例中,绕线筒本体1的外侧均可以设有防滑层,其可以增加缠线的摩擦力,保证缠接效果的稳定性。防滑层可以为防滑线圈。绕线筒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硬质塑料。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