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3472阅读:8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全自动上料系统。

技术背景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目前,自动化设备已广泛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生产领域,例如设备的全自动上料、全自动处理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上料系统,该系统设计结构简单且全面,可以有效的完成物料的全自动上料,减少甚至无需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是:一种全自动上料系统,包括震动盘1,所述震动盘1上设有筛选挡板2,所述筛选挡板2包括防重叠挡板3和正反面筛选挡板4,所述震动盘1相接有传输轨道5,所述传输轨道5的另一端与方向转换轨道6相接,所述方向转换轨道6上设有传输带7,所述方向转换轨道6通向储料槽8,所述储料槽8上装有取料气缸9,所述取料气缸9上设有移动装置10,所述储料槽8一侧设有上料装置11,所述上料装置11上装有挂钩12,所述上料装置11上装有校正装置13,所述校正装置13包括上校正装置14和下校正装置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防重叠挡板3和正反面筛选挡板4共同作用防止物料重叠,而且保证物料按照要求排列输送到传输轨道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移动装置10位于储料槽8的下方位置,所述移动装置10的宽度与储料槽8的宽度相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挂钩12有多个,安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邻挂钩之间位置相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校正装置13用于校正上料装置11上挂钩12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上校正装置14位于挂钩12的上方,主要将挂钩12校正到同一高度,所述下校正装置15位于挂钩12的下方,主要将各挂钩12校正到相互之间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上料系统,该系统设计简单且全面,可以有效的完成物料的全自动上料,减少甚至无需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全自动上料系统的流程示意图,1-震动盘,2-筛选挡板,3-防重叠挡板,4-正反面筛选挡板,5-传输轨道,6-方向转换轨道,7-传输带,8-储料槽,9-取料气缸,10-移动装置,11-上料装置,12-挂钩,13-校正装置,14-上校正装置,15-下校正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和具体设计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设计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全自动上料系统的流程示意图所示,一种全自动上料系统,包括震动盘1,所述震动盘1上设有筛选挡板2,所述筛选挡板2包括防重叠挡板3和正反面筛选挡板4,所述震动盘1相接有传输轨道5,所述传输轨道5的另一端与方向转换轨道6相接,所述方向转换轨道6上设有传输带7,所述方向转换轨道6通向储料槽8,所述储料槽8上装有取料气缸9,所述取料气缸9上设有移动装置10,所述储料槽8一侧设有上料装置11,所述上料装置11上装有挂钩12,所述上料装置11上装有校正装置13,所述校正装置13包括上校正装置14和下校正装置15。

所述防重叠挡板3和正反面筛选挡板4共同作用防止物料重叠,而且保证物料按照要求排列输送到传输轨道5。

所述移动装置10位于储料槽8的下方位置,所述移动装置10的宽度与储料槽8的宽度相当。

所述挂钩12有多个,安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邻挂钩之间位置相等。

所述校正装置13用于校正上料装置11上挂钩12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距离。

所述上校正装置14位于挂钩12的上方,主要将挂钩12校正到同一高度,所述下校正装置15位于挂钩12的下方,主要将各挂钩12校正到相互之间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上料系统,该系统设计简单且全面,可以有效的完成物料的全自动上料,减少甚至无需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专利,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