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部收窄的叉车护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466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部收窄的叉车护顶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设计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上部收窄的叉车护顶架。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叉车配备的护顶架是由四根支撑杆及顶框架组成的,这种形式的护顶架上下宽度相差不大,可以在一些通道比较宽敞的仓库里工作。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工作场所中,叉车通道的上部空间比下部空间窄,或立体仓库的货架上层的宽度尺寸比下层大,使得叉车通道的上部空间收窄,普通形式护顶架的叉车就不能进入仓库完成工作。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上部收窄的叉车护顶架,适用于上部空间较狭窄特殊仓库,或上部空间较狭窄叉车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叉车在上部空间较狭窄的仓库不能进入完成作业的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部收窄的叉车护顶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上部收窄的叉车护顶架,包括顶框架2、左前支撑杆3、右前支撑杆4、左后支撑杆5、右后支撑杆6,所述顶框架2由等距平行的纵向筋板和横向筋板构成的长方形栅格形结构,所述顶框架2的四角分别连接左前支撑杆3、右前支撑杆4、左后支撑杆5、右后支撑杆6。所述叉车护顶架的上部在宽度方向收窄,包括所述顶框架2在宽度方向收窄。所述左前支撑杆3设有左前上段杆31、左前中段杆32、左前下段杆33,所述左前中段杆32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前上段杆31的下端左侧、左前下段杆33的上端右侧。

所述左后支撑杆5设有左后上段杆51、左后中段杆52、左后下段杆53,所述左后中段杆5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后上段杆51的下端左侧、左后下段杆53的上端右侧。

所述右前支撑杆4与左前支撑杆3是沿顶框架2的纵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结构。

所述右后支撑杆6与左后支撑杆5是沿顶框架2的纵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结构。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左前上段杆31设有水平杆和前斜杆,水平杆和前斜杆之间由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水平杆连接在顶框架2的左侧,所述前斜杆的下端设有向左侧下方倾斜的45°第一斜切口311。所述左前下段杆33的上端设有向右侧上方倾斜的45°第二斜切口331。所述左前中段杆3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45°切口,左前中段杆32的右端切口与第一斜切口311焊接连接,左前中段杆32的左端切口与第二斜切口331焊接连接。

所述左后上段杆51的下端设有向左侧下方倾斜45°的第三斜切口511,所述左后下段杆53的上端设有向右侧上方倾斜45°的第四斜切口531,所述左后中段杆5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45°切口,左后中段杆52的左端切口与第三斜切口511焊接连接,左后中段杆52的右端切口与第四斜切口531焊接连接。

所述左前中段杆32与左前下段杆33在连接处的下侧设有前筋板34,所述前筋板34为等边直角三角形板,并直角处设有直倒角边341,在斜边上设有圆弧边342。

所述左后中段杆52与左后下段杆53在连接处的下侧设有后筋板54,所述后筋板54与前筋板34的形状相同。

所述左前支撑杆3、右前支撑杆4、左后支撑杆5和右后支撑杆6可用圆管、方管或异形管制作,且管壁壁厚为1.5~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护顶架的四根支撑杆采用三段拼焊的结构形式,将护顶架上部宽度收窄,从而适用于货架上层的宽度尺寸比下层大,使得叉车通道的上部空间收窄的立体仓库,或上部空间较狭窄的叉车通道。

(2)将护顶架的四根支撑杆采用三段拼焊的结构形式,下部保持原有的宽度尺寸,以便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确保护顶架与车架安装位置与方式不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前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前上段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左前下段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前筋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左后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序号为:车架1、顶框架2、左前支撑杆3、左前上段杆31、第一斜切口311、左前中段杆32、左前下段杆33、第二斜切口331、前筋板34、直倒角边341、圆弧边342、右前支撑杆4、左后支撑杆5、左后上段杆51、第三斜切口511、左后中段杆52、左后下段杆53、第四斜切口531、后筋板54、右后支撑杆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上部收窄的叉车护顶架,包括顶框架2、左前支撑杆3、右前支撑杆4、左后支撑杆5、右后支撑杆6,所述顶框架2由等距平行的纵向筋板和横向筋板构成的长方形栅格形结构,所述顶框架2的四角分别连接左前支撑杆3、右前支撑杆4、左后支撑杆5、右后支撑杆6。所述右前支撑杆4与左前支撑杆3是沿顶框架2的纵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结构。所述右后支撑杆6与左后支撑杆5是沿顶框架2的纵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结构。

所述左前支撑杆3、右前支撑杆4、左后支撑杆5和右后支撑杆6用异形管制作,且管壁壁厚为2.5mm。

参见图2~图4,所述左前支撑杆3设有左前上段杆31、左前中段杆32、左前下段杆33,所述左前中段杆32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前上段杆31的下端左侧、左前下段杆33的上端右侧。所述左前上段杆31设有水平杆和前斜杆,水平杆和前斜杆之间由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水平杆连接在顶框架2的左侧,所述前斜杆的下端设有向左侧下方倾斜45°的第一斜切口311。所述左前下段杆33的上端设有向右侧上方倾斜45°的第二斜切口331。所述左前中段杆3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45°切口,左前中段杆32的右端切口与第一斜切口311焊接连接,左前中段杆32的左端切口与第二斜切口331焊接连接。所述左前中段杆32与左前下段杆33在连接处的下侧设有前筋板34。

参见图5,所述前筋板34为等边直角三角形板,并直角处设有直倒角边341,在斜边上设有圆弧边342。

参见图6,所述左后上段杆51的下端设有向左侧下方倾斜的45°第三斜切口511,所述左后下段杆53的上端设有向右侧上方倾斜的45°第四斜切口531,所述左后中段杆5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45°切口,左后中段杆52的左端切口与第三斜切口511焊接连接,左后中段杆52的右端切口与第四斜切口531焊接连接。所述左后中段杆52与左后下段杆53在连接处的下侧设有后筋板54,所述后筋板54与前筋板34的形状相同。

参见图7,使用时,上部收窄的叉车护顶架连接于车架1的上方位置,和原护顶架与车架1的安装位置与方式不变。

以上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