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卸料可控料斗的升降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464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带有卸料可控料斗的升降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有卸料可控料斗的升降车。



背景技术:

食品生产过程中升降车是常用的物料转移设备,升降车可将物料由低处运到高处,或将物料由高处运到低处。升降车也能方便在地面移动,将物料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将升降车上的万向轮锁紧,启动升降机进行升降物料。

由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经常为散装物料,散装物料一般需要使用料斗装载,所以升降机的顶端设置有料斗,以方便散装物料的输送,同时,卸载物料时可以通过倾斜料斗的方式,方便快捷地卸载物料。

目前,料斗的卸料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为直接从料斗顶端倾斜倒出,另一种为在料斗上设置有可打开的活动门,活动门上端与料斗铰接。活动门打开后,料斗内的物料便可全部倾倒出来,当需要将料斗内的物料分歩倒出时,料斗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卸料可控料斗的升降车,可控料斗的下料口处设置有多个挡板,通过单独控制每个挡板的开启实现料斗内的物料逐步倒出,具有减少升降车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卸料可控料斗的升降车,包括升降机,所述升降机上方设置有可控料斗,所述可控料斗包括料斗壳体,以及驱动料斗壳体绕其一边转动的翻转机构,所述料斗壳体靠近翻转机构的侧面为下料口,所述料斗壳体于下料口的两侧垂直焊接固定有伸出料斗壳体的料斗条板,所述料斗条板之间焊接有第一挡板,以及位于第一挡板下方的加强板,所述料斗条板之间回转支撑有位于第一挡板底部的挡板轴,所述挡板轴上穿设有绕挡板轴转动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自由端抵触至加强板的表面,所述下料口底端设置有与第二挡板结构一致,开口相对的第三挡板,所述加强板背向料斗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分别压紧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的压紧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控料斗装载物料时,第二挡板以及第三挡板通过压紧机构将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压紧至加强板表面,此时,可控料斗的下料口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以及加强板共同作用将下料口封闭,防止物料从下料口处倒出。当需要分歩卸载物料时,首先打开第二挡板处的压紧机构,使第二挡板绕挡板轴转动,从而使第二挡板抬起,实现可控料斗中的物料倒出。之后,继续打开第三挡板处的压紧机构,第三挡板转动,此时,可控料斗中的物料全部倒出,因此通过单独控制每个挡板的开启实现可控料斗内部的物料逐步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焊接于加强板两端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穿设有回转支撑于料斗条板上的压紧轴,所述压紧轴伸出料斗条板的一端过盈配合有压紧六方,所述压紧轴上套设有阻止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翻转的阻挡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压紧六方,从而使压紧轴绕自身轴线转动,压紧轴转动从而带动阻挡件转动,阻挡件分别与第二挡板以及第三挡板压紧,从而使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分别与加强板抵触贴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件包括套接固定于压紧轴上的扭簧块和压紧扭簧,所述压紧扭簧的中间部分与扭簧块抵触,所述压紧扭簧两端与第二挡板抵触,所述压紧轴于压紧扭簧的两侧套接固定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的自由端与第二挡板以及第三挡板抵触,所述定位块与压紧轴之间设置有阻止压紧轴转动的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压紧块与压紧扭簧将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的转动端抵住,保证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与加强板闭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件包括穿过定位块与压紧轴的压紧插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压紧插销将定位块与压紧轴固定,取出压紧插销后,在压紧扭簧的作用下,压紧轴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与料斗壳体的顶端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满足可控料斗内部装有足够的物料,又能保证物料可以从可控料斗顶端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板的底端延伸至料斗条板距其顶端的三分之一处,所述加强板位于料斗条板距其顶端的三分之二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挡板位于第一挡板和加强板之间,第三挡板位于加强板与料斗壳体底部之间,通过打开第二挡板,可以将可控料斗上部的物料倾倒;之后打开第三挡板,可以将可控料斗内部的全部物料倾倒,从而实现可控料斗内部物料分布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壳体内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焊接固定有表面贴合于料斗壳体内表面的挡板方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方杆保证料斗壳体的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壳体为顶端敞口的空心长方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将物料放入料斗壳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托板,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于托板端部的翻转铰链,以及分别固定于托板与可控料斗之间的翻转油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翻转油缸,翻转油缸推动可控料斗绕翻转铰链转动,从而将可控料斗内部的物料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卸载物料时,取出第二挡板处的压紧插销,第二挡板转动,使可控料斗中的物料倒出。之后,继续取出第三挡板处的压紧插销,第三挡板转动,此时,可控料斗中的物料全部倒出。因此,可以单独控制每个挡板的开启实现料斗内的物料逐步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升降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稳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稳定装置内部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4是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可控料斗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可控料斗A-A方向剖视图;

图7是图5可控料斗B处放大图。

图中,1、稳定装置;11、锁紧机构;111、锁紧齿轮;112、固定轴;113、传动链;114、手柄;115、锁紧螺母;116、第一齿轮;117、第二齿轮;12、支撑组件;121、支撑齿条;122、支撑齿轮;123、U型滑道;124、稳定盘;125、传动轴;13、稳定平台;14、支撑板;2、升降机;3、可控料斗;31、料斗壳体;311、挡板方杆;312、料斗条板;32、料斗挡板;321、第一挡板;322、第二挡板;323、挡板轴;324、加强板;325、第三挡板;33、压紧机构;331、压紧轴;332、定位块;3321、固定孔;333、压紧插销;334、压紧块;335、压紧扭簧;336、扭簧块;337、压紧六方;4、万向轮;5、翻转机构;51、翻转油缸;52、翻转铰链;6、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带有卸料可控料斗的升降车,如图1所示,包括放置于地面的稳定装置1,固定于稳定装置1的升降机2、以及设置于升降机2上方的可控料斗3。

结合图1与图2,稳定装置1包括稳定平台13,稳定平台13朝向地面的一侧对称垂直焊接有支撑板14,稳定平台13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支撑于地面的支撑组件12,支撑组件12位于两块支撑板14之间。稳定平台13于支撑组件1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万向轮4,升降车可以依靠万向轮4实现移动。

结合图2与图3,支撑组件12包括分别回转支撑于相互对称的支撑板14两端的传动轴125,两根传动轴125于两块支撑板14的同侧分别套接固定有两个支撑齿轮122,四个支撑齿轮122于同一方向分别设置有U型滑道123,U型滑道123的端部焊接于稳定平台13上,同时,U型滑道123的开口朝向支撑齿轮122。U型滑道123内放置伸出稳定平台13的支撑齿条121,支撑齿条121与支撑齿轮122相啮合,支撑齿条121在支撑齿轮122的带动下沿U型滑道123的长度方向移动。为了增加支撑齿条12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支撑齿条121背离稳定平台13的一端焊接有稳定盘124,稳定盘124朝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防滑条纹。

结合图2与图3,为了固定传动轴125,传动轴125的端部设置有锁紧机构11。锁紧机构11包括分别套接固定于两根传动轴125上的第一齿轮116以及与第一齿轮116结构大小相同的第二齿轮117,第一齿轮116与第二齿轮117位于支撑板14的外侧。第一齿轮116与第二齿轮117之间套接有传动链113。

结合图3与图4,支撑板14于第一齿轮116与第二齿轮117之间焊接设置有固定轴112,固定轴112上穿设有绕固定轴112轴线转动的锁紧齿轮111,锁紧齿轮111与第一齿轮116啮合。固定轴112的自由端旋设有锁紧螺母115,第一齿轮116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手柄114。当锁紧螺母115未拧紧时,手柄114绕第一齿轮116的轴线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16转动。第一齿轮116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链113使第二齿轮117同步转动。第一齿轮116和第二齿轮117转动,从而带动相连的两个传动轴125自转。当传动轴125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传动轴125带动支撑齿轮122转动,支撑齿轮122转动带动支撑齿条121沿U型滑道123滑动,直至稳定盘124抵触于地面上。此时,稳定盘124将升降车撑起,增加升降车卸载物料时的稳定性。当稳定盘124抵触于地面后,拧紧锁紧螺母115,从而实现升降车的固定。

结合图1,升降机2位于稳定平台13上方,开启升降机2后,调节可控料斗3至相应的下料位置。

结合图1与图5,升降机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托板6,可控料斗3位于托板6上方。为了方便实现可控料斗3翻转,可控料斗3与托板6相接面的一边设置有翻转机构5。翻转机构5包括固定于托板6端部的翻转铰链52,以及分别固定于托板6与可控料斗3之间的翻转油缸51,开启翻转油缸51,翻转油缸51推动可控料斗3绕翻转铰链52转动,从而将可控料斗3内部的物料倒出。

结合图1与图5,可控料斗3包括铰接设置于托板6的料斗壳体31,料斗壳体31为顶端敞口的空心长方体。料斗壳体31靠近翻转铰链52的侧面为下料口,下料口处设置有可以开启以便于下料的料斗挡板32。料斗壳体31于料斗挡板32的两侧垂直焊接固定有相互平行的料斗条板312,料斗条板312伸出料斗壳体31。料斗壳体31内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焊接固定有表面贴合于料斗壳体31内表面的挡板方杆311,挡板方杆311保证料斗壳体31结构稳定。

结合图1与图6,料斗挡板32包括垂直焊接于两个料斗条板312之间的第一挡板321,第一挡板321的顶端与料斗壳体31的顶端齐平,第一挡板321的底端延伸至料斗条板312距其顶端的三分之一处。同时,两个料斗条板312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强板324,加强板324位于料斗条板312距其顶端的三分之二处。加强板324减少料斗壳体31的变形几率,增加料斗壳体31的稳定性。两个料斗条板312之间回转支撑有挡板轴323,挡板轴323位于第一挡板321朝向托板6的端部,挡板轴323上穿设有绕挡板轴323转动的第二挡板322。第二挡板322的自由端抵触至加强板324的表面。下料口底端设置有与第二挡板322结构一致的第三挡板325,第三挡板325与第二挡板32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挡板325的开口方向于第二挡板322的开口方向相对。第一挡板321、第二挡板322、第三挡板325以及加强板324共同作用将下料口封闭。

结合图6与图7,加强板324背向料斗壳体3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分别压紧第二挡板322与第三挡板325的压紧机构33。压紧机构33包括焊接于加强板324两端的定位块332,定位块332上穿设有压紧轴331,同时,压紧轴331的两端回转支撑于料斗条板312上。

结合图5与图7,压紧轴331伸出料斗条板312的一端过盈配合有压紧六方337,转动压紧六方337可以实现压紧轴331可绕自身轴线转动。

结合图6与图7,压紧轴331的中间固定套接有扭簧块336,同时,压紧轴331上套接有压紧扭簧335,压紧扭簧335的中间部分与扭簧块336抵触,压紧扭簧335两端与第二挡板322抵触,使压紧扭簧335压紧第二挡板322。压紧轴331于压紧扭簧33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压紧块334,压紧块334与压紧轴331过盈配合,压紧块334的自由端与第二挡板322抵触。

结合图6与图7,定位块332于定位块332与压紧轴331的相接处开设有固定孔3321,固定孔3321内穿设有压紧插销333,压紧插销333穿过压紧轴331,使压紧块334和压紧扭簧335抵触于第二挡板322。拔出压紧插销333后,压紧插销333解除了对压紧轴331的固定,压紧轴331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带动压紧块334和扭簧块336转动。压紧块334和扭簧块336转动,压紧块334和压紧扭簧335解除了对第二挡板322以及第三挡板325的约束,第二挡板322与第三挡板325绕挡板轴323转动,从而将下料口开启,实现物料的下放。

一种带有卸料可控料斗的升降车,其使用过程如下:

当把装有物料的升降车移动到合适位置后,转动手柄114使稳定盘124与地面抵触,之后拧紧锁紧螺母115,稳定盘124位置固定。开启升降机2,使可控料斗3移动至预定的下料位置后,控制翻转油缸51伸长使可控料斗3绕翻转铰链52转动。此时,取出第二挡板322处的压紧插销333,第二挡板322转动,使可控料斗3中的物料倒出。之后,继续取出第三挡板325处的压紧插销333,第三挡板325转动,此时,可控料斗3中的物料全部倒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