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903阅读:3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障碍电梯,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称重装置又名电梯承重装置,包括控制仪和压力传感器,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由压力传感器将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经传输电缆与控制仪连接,经控制仪求和放大器、A/D 转换器、单片机运算,实现电子称重。当轿厢内的重量达到或超过设定值的 95%、102%时,控制仪内满载、超载继电器分别动作,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使电梯安全、可靠的运行。

现有公告号为CN20419815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梯称重装置,包括与电梯下梁固定的固定板、设置于固定板上的开关板以及安装于开关板下端的微动开关,在开关板与电梯下梁之间穿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螺母,在开关板与电梯下梁之间的螺纹杆上套设有用于支撑开关板的支撑弹簧,并在螺纹杆上设置有用于压缩支撑弹簧的双螺母;当电梯内加入过大的载荷后,使得电梯内轿厢下端的碰贴会触动开关板,开关板触碰微动开关使得电梯进入保护状态,停止运作。

如上述公开技术中,固定板的位置与电梯下梁固定,与固定板相连的开关与轿厢下端的碰铁之间距离固定,当需要在电梯需要能够承受更重的载荷时,需要重新采用其他的电梯称重装置,存在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称重装置,通过调节安装微动开关的支架,实现了改变电梯中微动开关对应的最大载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称重装置,包括安装于下绳头板的安装座以及微动开关,所述安装座包括与下绳头板固定的固定板以及用于安装微动开关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沿竖直方向相对滑移设置,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支架滑动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座固定在下绳头板上,其中安装座分为与下绳头板固定连接固定板和用于安装微动开关的支架,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支架上微动开关的位置改变,从而实现了微动开关所对应的电梯最大称重载荷改变,在确定支架位置后,通过锁紧件将支架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从而实现了支架对微动开关的稳定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包括水平连接于下绳头板的支撑板以及竖直连接于支撑板远离下绳头板一端的限位板,所述支架与所述限位板之间相对滑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竖直设置的限位板,支撑板平行于下绳头板,两者之间固定连接,限位板竖直连接在支撑板远离下绳头板的一端,限位板与支架的滑移方向平行,在支架滑移过程中两者之间的水平距离不改变,便于后续将支架固定于限位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件为用于夹紧所述支架和限位板的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支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供所述锁紧螺栓穿过的滑移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移槽,并在滑移槽中穿设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穿过限位板,锁紧螺栓与限位板之间相对固定,在滑动支架时,滑移槽避免了锁紧螺栓的干涉,在确定支架高度后,在锁紧螺栓上螺纹连接锁紧螺母,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挤压两者之间的支架和限位,实现了支架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的上开设有一组平行的滑移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上开设一组平行的滑移槽,在滑移槽中均设置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在同一水平面,在安装支架时,锁紧螺栓限定了支架的转动,使得支架处于竖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锁紧螺栓上套设有弹性垫圈,弹性垫圈位于锁紧螺母与限位板之间,弹性垫圈对锁紧螺母有沿锁紧螺栓轴线方向的推力,增加了锁紧螺栓与锁紧螺母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锁紧螺母能和锁紧螺栓能更稳定的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垫圈与所述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平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限位板承载竖直方向的压力,限位板不需太厚,在锁紧螺栓上套设有平垫,平垫位于弹性垫圈和限位板之间,平垫增加了弹性垫圈与限位板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弹性垫圈损坏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螺栓上套设有与滑移槽内壁抵触的卡块,所述卡块与支架的抵接面为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支架的上安装的微动开关会受到重载荷压力,支架与限位板之间容易发生打滑,则微动开关的对应的最大载荷增加,容易发生事故,在锁紧螺栓上套设卡块,卡块与滑移槽之间斜面抵触,锁紧螺栓将卡块压入滑移槽中,使得卡块与支架之间抵触,进一步增加了支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锁紧螺栓的插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锁紧螺栓的在限位板上的位置,增加了支架的竖直方向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从而实现了微动开关对应的载荷范围增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下绳头板上安装固定板,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上端安装有微动开关,之间的下端开设有滑移槽,在滑移槽中穿设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穿设在固定板中竖直设置限位板上,并在锁紧螺栓上拧上锁紧螺母,将支架压紧在限位板上,实现了支架的固定;并且在锁紧螺栓上套设卡设于滑移槽中的卡块,卡块与支架之间抵触,进一步增加了支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梯称重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一种电梯称重装置的安装座放大示意图;

图3是一种电梯称重装置的支架的滑移槽开设示意图;

图4是一种电梯称重装置的限位板的插接孔开设示意图;

图5是一种电梯称重装置的锁紧件的爆照示意图。

图中:1、上绳头板;2、下绳头板;3、支撑组件;4、安装座;5、微动开关;6、固定板;61、支撑板;62、限位板;621、插接孔;7、支架;71、滑移槽;8、锁紧件;81、锁紧螺栓;82、锁紧螺母;9、弹性垫圈;10、平垫;1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称重装置,包括安装座4以及设置于安装座4上的微动开关5,在电梯中包括有上绳头板1、下绳头板2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支撑组件3,其中电梯称重装置中的安装座4安装于下绳头板1上,当在电梯中加入过大载荷后,上绳头板1下滑触碰到安装座4上的微动开关5,微动开关5传出信号使得电梯停止运作,保护电梯内的人和物。

如图2所示,安装座4包括固定板6,固定板6由水平设置在下绳头板1上的支撑板61,支撑板61通过锁紧件8为锁紧螺栓81和锁紧螺母82固定于下绳头板1的边缘,在支撑板61远离下绳头板1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有限位板62;

如图2所示,安装座4还包括有用于安装微动开关5的支架7,支架7相对于限位板62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支架7上微动开关5的位置改变,从而实现了微动开关5所对应的电梯最大称重载荷改变,在确定支架7位置后,通过锁紧件8将支架7固定连接在限位板62上,从而实现了支架7对微动开关5的稳定支撑。

结合如图3所示,其中在支架7的下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组平行的滑移槽71,支架7与限位板62之间的固定则通过在滑移槽71中穿设锁紧螺栓81并设置有与锁紧螺栓81配合的锁紧螺母82,锁紧螺栓81与限位板62之间相对固定,在滑动支架7时,滑移槽71避免了锁紧螺栓81的干涉,在确定支架7高度后,在锁紧螺栓81上螺纹连接锁紧螺母82,锁紧螺栓81和锁紧螺母82挤压两者之间的支架7和限位板62,实现了支架7的固定。

结合如图4所示,在限位板62上沿竖直方向等间隔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锁紧螺栓81的插接孔621,调节锁紧螺栓81的在限位板62上的位置,增加了支架7在竖直方向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从而实现了微动开关5对应的载荷范围增加。

如图5所示,锁紧螺栓81和锁紧螺母82将支架7和限位板62夹紧,使得两者之间相对固定,在电梯中加入过大的载荷后,支架7的上安装的微动开关5会受到载荷压力,支架7与限位板62之间容易发生打滑,则微动开关5的对应的最大载荷增加,导致微动开关5的测量失效容易发生事故;

如图5所示,在锁紧螺母82与限位板62之间设置弹性垫圈9,并且在弹性垫圈9与限位板62之间设置平垫10,弹性垫圈9对锁紧螺母82有沿锁紧螺栓81轴线方向的推力,增加了锁紧螺栓81与锁紧螺母8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锁紧螺母82能和锁紧螺栓81能更稳定的固定支架7;由于在使用过程限位板62只需承载竖直方向的压力,限位板62不需太厚,在锁紧螺栓82上套设有平垫10,平垫10位于弹性垫圈9和限位板62之间,平垫10增加了弹性垫圈9与限位板62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弹性垫圈9损坏限位板62。

如图5所示,同时在锁紧螺栓81上套设卡块11,卡块11呈圆台状,卡块11直径较小的一端卡设在滑移槽71中,卡块7与支架7之间斜面抵触,在锁紧螺栓81和锁紧螺母82螺纹配合时将卡块11压入滑移槽71中,使得卡块11与支架7之间抵触,进一步增加了支架7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过程:

将固定板6中的支撑板61固定连接在下绳头板1上,且组成固定板6的限位板62竖直设置且位于下绳头板1的旁侧,再将支架7平行于限位板62放置,并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在支架7调整至合适位置后,通过锁紧螺栓81和锁紧螺母82将支架7和限位板62压紧,使得支架7固定;在锁紧螺栓81和锁紧螺母82螺纹配合时,在锁紧螺栓71上套设卡块11、平垫10、弹性垫圈9。

最后将微动开关5安装与支架7的上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