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0395发布日期:2018-06-08 20:1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安装及检护用的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机头是成套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重要部件,甚至堪称核心部件,因为织物的提花、移圈、接圈、不编织等等都是通过编织三角即三角系统带动组合针来完成的,而三角系统通过三角底板设置在机头上。前述的三角系统有单系统、二系统、三系统乃至四系统等,对此可参见CN201268765U(单系统电脑针织横编机)、CN201354397U(二系统针织电脑横编机)和CN201368764U(三系统电脑针织横编机),等。

如业界所知,作为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整机生产厂商,在生产过程中需对机头进行调试,而在整个调试过程中,需将机头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架的机头导轨(一前导轨和一后导轨)上取下,调试完成后返回机头导轨。如果不将机头移离机头导轨而直接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调试,那么易遭到其它部件如针床等的干涉,甚至无法调试;作为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使用厂商,需对机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护,于是同样要将机头移离机头导轨,检护完成后返回。

进而如业界所知,前述的机头较为笨重,特别是三系统、四系统的机头,由于通常非一人之力能将其移离或返回机头导轨的,因而产生以下困惑:其一,由于需要两人或更多人才能将机头从电脑针织横编机所在的位置转移至检测调试工位,并且抬运机头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因而专司检测调试人员或维护人员的作业强度大;其二,由于在抬运过程中一旦不慎坠落,那么极易造成机头损毁或伤及抬运人员,因而安全性欠缺;其三,由于将机头从电脑针织横编机转移至检测调试或维修工位并在检测调试或维修后返回于机头导轨的效率相对较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产进度产生影响。

毫无疑问,如果有一种能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导轨对接的并且能满足对机头的承载转运要求的装置如前述的机头转运装置,那么前述问题便可解决,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国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任何可借鉴的技术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积极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计算机模拟推演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机头方便而省力地转移至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导轨或者从机头导轨接应有待于检测调试以及维修的机头而藉以显著减轻检护人员的作业强度并提高作业效率以及增进安全性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转运装置,包括一底座,在该底座的左端固定有一左机架,而在底座的右端固定有一右机架,该左、右机架彼此对应并且在左机架朝向右机架的一侧设置有一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而在右机架朝向左机架的一侧设置有一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一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该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左机架的上部的位置与所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滑动配合;一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该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在对应于所述右机架的上部的位置与所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滑动配合并且与所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相对应;一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该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朝向所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连接;一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该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朝向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连接;一机头承载导轨架,该机头承载导轨架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与所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机架的上部自上而下间隔开设有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调整孔,而在左机架的下部开设有一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螺栓限位槽,在所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上端设有一调整板螺栓,该调整板螺栓伸入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调整孔并且由旋配在调整板螺栓的末端的调整板螺栓限定螺母限定,在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螺栓限位槽的位置开设有一调整板限定螺栓孔,在该调整板限定螺栓孔上旋配有一调整板限定螺栓,该调整板限定螺栓探入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螺栓限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包括一蜗轮蜗杆箱和一摇把,蜗轮蜗杆箱朝向所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一侧与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滑动配合,摇把与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轴相配接;在所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朝向所述蜗轮蜗杆箱的一侧固定有一支承轴,该支承轴与蜗杆轴相对应,所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与蜗轮蜗杆箱的底部连接,所述机头承载导轨架转动地设置在蜗轮蜗杆箱的蜗轮轴与支承轴之间;在所述左机架以及右机架的底部各设置有带有刹车装置的行走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包括左螺母座、左调整螺杆导座、左调整螺杆座和左调整螺杆,左螺母座对应于左调整螺杆导座的下方并且该左螺母座以及左调整螺杆导座与左螺母座固定板朝向所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的一侧固定,而该左螺母座固定板与所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固定,左调整螺杆座通过左调整螺杆座固定螺钉与所述蜗轮蜗杆箱的底部固定,左调整螺杆的上端探入左调整螺杆座的左调整螺杆座螺杆配合孔内,中部与左调整螺杆导座滑动配合,而左调整螺杆的下端与左螺母座螺纹配合,该左调整螺杆的下端伸出左螺母座并且固定有一左调整螺杆操作旋钮。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包括右螺母座、右调整螺杆导座、右调整螺杆座和右调整螺杆,右螺母座对应于右调整螺杆导座的下方并且该右螺母座以及右调整螺杆导座与右螺母座固定板朝向所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的一侧固定,而该右螺母座固定板与所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固定,右调整螺杆座通过右调整螺杆座固定螺钉与所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的底部固定,右调整螺杆的上部探入右调整螺杆座的右调整螺杆座螺杆配合孔内,中部与右调整螺杆导座滑动配合,而右调整螺杆的下端与右螺母座螺纹配合,该右调整螺杆的下端伸出右螺母座并且固定有一右调整螺杆操作旋钮。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朝向所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一侧构成有一对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在所述蜗轮蜗杆箱朝向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的位置开设有一对蜗轮蜗杆箱箱体导槽,该对蜗轮蜗杆箱箱体导槽与一对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朝向所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一侧构成有一对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在所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朝向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的位置开设有一对支承座导槽,该对支承座导槽与一对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包括一导轨左托臂、导轨右托臂、机头前支承导轨和机头后支承导轨,导轨左托臂与蜗轮轴固定,导轨右托臂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轴上,机头前支承导轨的左端与导轨左托臂的前端固定,而机头前支承导轨的右端与导轨右托臂的前端固定,机头后支承导轨的左端与导轨左托臂的后端固定,而机头后支承导轨的右端与导轨右托臂的后端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轨左托臂的中部向上延伸有一左支撑杆座,而在所述导轨右托臂的中部向上延伸有一右支撑杆座,在左、右支撑杆座之间以并行状态固定有一对支撑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机头前支承导轨的右端铰接有一前支承导轨接杆,而所述机头后支承导轨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挂钩座,在该挂钩座上铰接有一挂钩,在机头后支承导轨的右端铰接有一后支承导轨接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右升降机构使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以及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连同机头承载导轨架升降至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导轨在直线方向保持对应,并且通过对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的操作而使机头承载导轨架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回转,保障机头承载导轨架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导轨在圆弧方向的角度相对应,因而能将临时放置于机头承载导轨架上的机头方便而省力的转移至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导轨上或者从机头导轨上接应有待于检测调试以及维修的机头,既可显著减轻检护人员的作业强度并提高作业效率,又能增进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左机架的右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右机架的右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底座1,在该底座1的左端以垂直于底座1的左端端面的状态固定有一左机架11,而在底座1的右端以垂直于底座1的右端端面的状态固定有一右机架12,该左、右机架11、12彼此对应并且在左机架11朝向右机架12的一侧(即在左机架11的右侧)设置有一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而在右机架12朝向左机架11的一侧(即在右机架12的左侧)设置有一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示出了一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2,该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2在对应于前述左机架11的上部的位置与前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滑动配合;示出了一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3,该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3在对应于前述右机架12的上部的位置与前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滑动配合并且与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2相对应;示出了一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4,该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4设置在前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朝向前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的一侧(即设置在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右侧)并且与前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2连接;示出了一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5,该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5设置在前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朝向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一侧(即设置在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的左侧)并且与前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3连接;示出了一机头承载导轨架6,该机头承载导轨架6转动地设置在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2与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3之间。

请重点参见图1,在前述左机架11的上部自上而下间隔开设有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调整孔112(本实施例为三个,但并不限定于三个),而在左机架11的下部开设有一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螺栓限位槽113,在前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上端设有一调整板螺栓1111,该调整板螺栓1111伸入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调整孔112并且由旋配在调整板螺栓1111的末端的调整板螺栓限定螺母11111限定,在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螺栓限位槽113的位置开设有一调整板限定螺栓孔1112,在该调整板限定螺栓孔1112上旋配有一调整板限定螺栓11121,该调整板限定螺栓11121探入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螺栓限位槽113。

改变调整板螺栓1111在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调整孔112的位置可相应改变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高度。由于依据专业常识特别是依据举一反三之理,完全可以知道:在前述的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的上部自上而下开设有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调整孔(同样为三个),在右机架12的下部开设一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螺栓限位槽,在前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的一端设有一调整板螺栓,该调整板螺栓伸入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调整孔并且由旋配在调整板螺栓的末端的调整板螺栓限定螺母限定,在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螺栓限位槽的位置同样开设有调整板限定螺栓孔,在该调整板了嫁到螺栓孔上同样旋配有一调整板限定螺栓,该调整板限定螺栓探入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螺栓限位槽。总之,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与右机架12的配合关系是雷同于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与左机架11的配合关系。

仍见图1,前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驱动机构2包括一蜗轮蜗杆箱21和一摇把22,蜗轮蜗杆箱21朝向前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一侧(图1所示状态的左侧)与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滑动配合,摇把22与蜗轮蜗杆箱21的蜗杆轴211相配接。在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3朝向前述蜗轮蜗杆箱21的一侧(图1所示状态的左侧)固定有一支承轴31,该支承轴31与蜗杆轴211相对应,前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4与蜗轮蜗杆箱21的底部连接,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6转动地设置在蜗轮蜗杆箱21的蜗轮轴212与支承轴31之间。优选地,可在前述左机架11以及右机架12的底部各设置有带有刹车装置的行走轮。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4包括左螺母座41、左调整螺杆导座42、左调整螺杆座43和左调整螺杆44,左螺母座41对应于左调整螺杆导座42的下方并且该左螺母座41通过左螺母座固定螺钉411与左螺母座固定板45朝向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5的一侧固定,而左调整螺杆导座42通过左调整螺杆导座固定螺钉421同样与左螺母座固定板45朝向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5的一侧固定,而该左螺母座固定板45与前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固定,左调整螺杆座43通过左调整螺杆座固定螺钉431与前述蜗轮蜗杆箱21的底部固定,左调整螺杆44的上端探入左调整螺杆座43的左调整螺杆座螺杆配合孔(图中未示出)内,中部与左调整螺杆导座42滑动配合,而左调整螺杆44的下端与左螺母座41螺纹配合,该左调整螺杆44的下端伸出左螺母座41并且固定有一左调整螺杆操作旋钮441。

由图3的示意可知,图2中示意于前述左调整螺杆座43上的左调整螺杆限位螺钉432,即旋配于左调整螺杆座43上的左调整螺杆限位螺钉432与构成于左调整螺杆44的上端的螺杆窄缩颈(也可称“左调整螺杆环形凹槽”)相对应,即探入到左调整螺杆44的上端的左调整螺杆环形凹槽内。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5包括右螺母座51、右调整螺杆导座52、右调整螺杆座53和右调整螺杆54,右螺母座51对应于右调整螺杆导座52的下方并且该右螺母座51通过右螺母座固定螺钉511与右螺母座固定板55朝向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4的一侧固定,而右调整螺杆导座52通过右调整螺杆导座固定螺钉521同样与右螺母座固定板55朝向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4的一侧固定,而该右螺母座固定板55与前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固定,右调整螺杆座53通过右调整螺杆座固定螺钉531与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3的底部固定,右调整螺杆54的上部探入右调整螺杆座53的右调整螺杆座螺杆配合孔532(上面提及的左调整螺杆座螺杆配合孔与之雷同)内,中部与右调整螺杆导座52滑动配合,而右调整螺杆54的下端与右螺母座51螺纹配合,该右调整螺杆54的下端伸出右螺母座51并且固定有一右调整螺杆操作旋钮541。

由图3所示,在右调整螺杆座53上配设有一右调整螺杆限位螺钉533(图1同样示意),该右调整螺杆限位螺钉533与构成于右调整螺杆54的上端的右调整螺杆环形凹槽542相对应,即探入到右调整螺杆环形凹槽542内(上面提及的左调整螺杆环形凹槽与之雷同)。

继续见图1,在前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朝向前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的一侧(图1所示的右侧)构成有一对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1113,在前述蜗轮蜗杆箱21朝向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一侧(图示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1113的位置开设有一对蜗轮蜗杆箱箱体导槽213,该对蜗轮蜗杆箱箱体导槽213与一对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1113滑动配合。

在前述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朝向前述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一侧(图示的左侧)构成有一对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1211,在前述机头承载导轨架回转支承座3朝向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21的一侧(图示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1211的位置开设有一对支承座导槽32,该对支承座导槽32与一对右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1211滑动配合。

继续见图1,前述的机头承载导轨架6包括一导轨左托臂61、导轨右托臂62、机头前支承导轨63和机头后支承导轨64,导轨左托臂61与蜗轮轴212固定,导轨右托臂62通过轴承622(图3示)转动地支承在前述支承轴31上,机头前支承导轨63的左端通过螺钉与导轨左托臂61的前端固定,而机头前支承导轨63的右端通过螺钉与导轨右托臂62的前端固定,机头后支承导轨64的左端通过螺钉与导轨左托臂61的后端固定,而机头后支承导轨64的右端通过螺钉与导轨右托臂62的后端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导轨左托臂61的中部向上延伸有一左支撑杆座611,而在前述导轨右托臂62的中部向上延伸有一右支撑杆座621,在左、右支撑杆座611、621之间以并行状态固定有一对支撑杆65,该支撑杆65用于对图2和图3示意的机头7作保护性支撑。

优选地,在前述机头前支承导轨63的右端通过前支承导轨接杆铰接销轴铰接有一前支承导轨接杆631,而前述机头后支承导轨64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用螺钉固定有一挂钩座641,在该挂钩座641上通过销轴铰接有一挂钩6411,在机头后支承导轨64的右端通过后支承导轨接杆铰接销轴6421铰接有一后支承导轨接杆642。

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首先依据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一对机头导轨的高度对本实用新型的机头承载导轨架6进行调整,由于机头承载导轨架右升降调整机构5的调整方式与机头承载导轨架左升降调整机构4的调整方式相同,因而在下面仅对机头承载导轨架右调整机构4进行说明。由检修人员对左调整螺杆操作旋钮441操作(旋动),使左调整螺杆44转动,由左调整螺杆44通过左调整螺杆座43带动蜗轮蜗杆箱21,由于蜗轮蜗杆箱21通过其蜗轮蜗杆箱箱体导槽213与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111的左螺母座上下调整板折边1113滑动配合(即两者形成滑动副),因而由左调整螺杆座43带动蜗轮蜗杆箱21上行或下行,由蜗轮蜗杆箱21带动机头承载导轨架6的导轨左托臂61相应上行或下行,使前述的机头前、后支承导轨63与前述的机头导轨的高度趋于一致,再将前、后支承导轨接杆631、641扳展至水平状态。整个机头承载导轨架6上行还是下行取决于左调整螺杆54的正转或反转。进而,由检修人员对摇把22操作,由摇把22带动蜗轮蜗杆箱21,由蜗轮螺杆箱21的蜗轮轴212带动导轨左托臂61向顺时针或向逆时针回转工艺所要求的角度,使机头承载导轨架6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导轨的圆弧方向的角度相对应。此时松启即解除挂钩6411对机头7上的滚轮的限定,由检修人员将机头7从机头前、后支承导轨63、64上推入针织横梁机的机头导轨。由于将机头7引入(引至)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与前述相仿,因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