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架的传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0276发布日期:2018-07-13 18:0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管架的传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机构在进行与患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各种类型的测试与检测中,需要采集人体或动物患者的生物流体样本,如尿液、血清、血浆、脑脊液等类似物进行检测分析,而一般采用试管对这些生物流体样本进行装载存储,并通过试管架不断地将试管输送至各种不同的检测设备之间。

现在的大部分检测平台中,大部分都依靠人力来进行试管架放入和取出的过程,检测时,通过采用人工的方法将试管架放入检测设备中,完成检测后检测人员再将手伸入设备中将试管架拿出来,并同时更换新的试管架,需要深入检测设备内部进行试管架的更换工作。如此一来,人手就要频繁的伸入设备内部进行操作,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对检测样本及检测设备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采用纯人工更换试管架的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存在试管架放置不到位等情况。因此,需要一种能避免污染、消除误差的装置,从而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管架的传送控制装置,通过电机配合带轮结构,再配合特殊的试管架内部运转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试管架进样出样模式。本实用新型中,试管架的进出无需过多的人工参与,不但可以避免人工放置试管架不到位的情况,还能很好的保证设备运行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对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有一定的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管架的传送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试管架的传送控制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底座、驱动轴、置放盘、传送台、传送带、支撑架、试管架;

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所述驱动轴;

所述置放盘设于所述驱动轴上,其上开设有置放口,所述置放盘的中心与所述驱动轴重合,所述驱动轴由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带动所述置放盘旋转;

所述传送台设于所述置放盘的一侧,与所述置放盘齐平;

所述传送带设于所述传送台上,一端连接于设于所述传送台上的所述伺服电机,一端相对所述置放口设置,连接于设于所述置放盘下方的所述支撑架,从而连接所述传送台及所述置放盘;

所述传送带由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将所述试管架于所述传送台及所述置放口间传送。

优选地,所述传送台与所述置放盘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试管架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的上传送面与所述传送台及所述置放盘的下底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传送台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试管架的一轴向贯穿开口,所述轴向贯穿开口的一部分与所述传送带重合。

优选地,所述置放盘呈圆环形,所述置放盘的环宽略大于所述试管架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置放口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置放口为多个时,均匀分布于所述置放盘上。

优选地,所述置放口为八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置放盘上。

优选地,所述置放口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试管架向配合,容纳所述试管架。

优选地,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传送带连接,驱动所述传送带运转;

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驱动轴连接,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相配合;

当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将一所述试管架传送至所述置放盘的一所述置放口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置放盘旋转至另一所述置放口对准所述传送带,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将另一所述试管架传送至所述置放盘的另一所述置放口;和/或

当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将一所述试管架由置放盘的一所述置放口传送至所述传送台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置放盘旋转至另一所述置放口对准所述传送带,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将另一所述试管架由另一所述置放口传送至所述传送台。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管架的传送控制装置,通过电机配合带轮结构,再配合特殊的试管架内部运转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试管架进样出样模式。本实用新型中,试管架的进出无需过多的人工参与,不但可以避免人工放置试管架不到位的情况,还能很好的保证设备运行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对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有一定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试管架传送控制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试管架传送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伺服电机;

2-底座;

3-驱动轴;

4-置放盘;

5-置放口;

6-传送台;

7-传送带;

8-支撑架;

9-试管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另一”、“一种”、“所述”、“该”等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伺服电机,但伺服电机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或不同类型的伺服电机彼此区分开。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设于”、“开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给了一种试管架传送控制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底座2、驱动轴3、置放盘4、传送台6、传送带7、支撑架8、试管架9;

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所述驱动轴3;

所述置放盘4设于所述驱动轴3上,其上开设有置放口5,所述置放盘4的中心与所述驱动轴3重合,所述驱动轴3由所述伺服电机1驱动,带动所述置放盘4旋转;

所述传送台6设于所述置放盘4的一侧,与所述置放盘4齐平;

所述传送带7设于所述传送台6上,一端连接于设于所述传送台6上的所述伺服电机1,一端相对所述置放口5设置,连接于设于所述置放盘4下方的所述支撑架8,从而连接所述传送台6及所述置放盘4;

所述传送带7由所述伺服电机1驱动,将所述试管架9于所述传送台6及所述置放口5间传送。

-底座2

-驱动轴3

底座2呈一矮圆台形,底座2上设置一驱动轴3,驱动轴3设置于底座2的中心。

驱动轴3与底座2之间可以设置一连接部,所述驱动轴3贯穿,或部分贯穿通过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以分为两部分,自下至上依次为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其中,第一连接部呈圆柱形,截面呈圆环形或截面呈中心对称的中空多边形。第一连接部与底座2连接,第一连接部的中心与底座2中心重合,其半径小于底座2圆台的小半径,略大于驱动轴3的半径,第一连接部的高度高于底座2高度。

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其中心与第一连接部、底座2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三部分,自下至上依次为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

其中,第一连接单元呈扁圆柱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其半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半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一侧设置有圆角。第二连接单元呈圆柱形,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连接,其半径略小于第一连接单元的半径,其高度大于第一连接单元的高度。第三连接单元呈圆柱形,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其半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半径相当,其高度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高度相当,或略大于第二连接单元高度。第二连接部的总高度小于第一连接部的高度。

所述驱动轴3由一伺服电机1驱动每隔一定时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带动其上的置放盘4旋转,使得在传送时,置放盘4上的置放口5与传送带7在一条直线上,置放盘4的置放口5与传送带7位于置放盘4下方的部分重合。

-置放盘4

-置放口5

置放盘4设于驱动轴3上,其上开设有置放口5,所述置放盘4的中心与所述驱动轴3重合,所述驱动轴3由所述伺服电机1驱动,带动所述置放盘4旋转,使得在传送时,置放盘4上的置放口5与传送带7在一条直线上,置放盘4的置放口5与传送带7位于置放盘4下方的部分重合。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置放盘4呈圆环形,所述置放盘4的环宽略大于所述试管架9的长度。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置放口5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置放口5为多个时,均匀分布于所述置放盘4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置放口5为八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置放盘4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置放口5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试管架9向配合,容纳所述试管架9。

以驱动轴3为中心,在驱动轴3上设置所述置放盘4,置放盘4可以呈圆环形,其外边界呈圆形,或其外边界呈均匀的正多边形,置放盘4的环宽略大于所述试管架9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不对置放盘4的具体形状做出限定。

置放盘4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均匀分布的置放口5,置放口5可以是贯穿所述置放盘4的长条形开口,置放口5的开口朝向置放盘4的外边界。例如,置放口5为八个,均匀分布,每个置放口5的宽度略大于试管架9的宽度。

置放口5上可以设置一卡槽,卡槽用于与试管架9配合,容纳所述试管架9。例如,试管架9设于传送带7上,于试管架9靠近底部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一向外的凸起,于置放口5上两侧面上的相应位置,分别向内设置两个卡接凸起,两个卡接凸起之间容置试管架9的向外的凸起,从而所述卡槽与所述试管架9向配合,容纳所述试管架9。

-传送台6

-传送带7

-支撑架8

所述传送台6设于所述置放盘4的一侧,与所述置放盘4齐平;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台6与所述置放盘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试管架9的长度,从而可以将试管架9直接传送至置放口5内。

所述传送带7设于所述传送台6的下方,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7的上传送面与所述传送台6及所述置放盘4的下底面齐平。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台6设有一轴向贯穿开口,所述轴向贯穿开口的一部分与所述传送带7重合,所述贯穿开口可以直接用于容纳所述试管架9,限制所述试管架9的径向移动。

传送带7一端连接于设于所述传送台6上的一伺服电机1,一端相对所述置放口5设置,连接于设于所述置放盘4下方的所述支撑架8,从而连接所述传送台6及所述置放盘4。支撑架8设于所述置放盘4下,所述传送台6一侧,靠近所述底座2及驱动轴3处,使得所述传送带7的一部分与置放口5重合。

-伺服电机1

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传送带7连接,驱动所述传送带7运转;

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驱动轴3连接,驱动所述驱动轴3转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相配合;

当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7将一所述试管架9传送至所述置放盘4的一所述置放口5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轴3带动所述置放盘4旋转至另一所述置放口5对准所述传送带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7将另一所述试管架9传送至所述置放盘4的另一所述置放口5;和/或

当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7将一所述试管架9由置放盘4的一所述置放口5传送至所述传送台6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轴3带动所述置放盘4旋转至另一所述置放口5对准所述传送带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7将另一所述试管架9由另一所述置放口5传送至所述传送台6。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使用一个伺服电机1,同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7传送及驱动轴3转动,伺服电机位于所述传送台6或位于所述底座2上;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使用两个伺服电机,即,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传送带7连接,驱动所述传送带7运转;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驱动轴3连接,驱动所述驱动轴3转动。

并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相配合;当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7将一所述试管架9传送至所述置放盘4的一所述置放口5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轴3带动所述置放盘4旋转至另一所述置放口5对准所述传送带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7将另一所述试管架9传送至所述置放盘4的另一所述置放口5;和/或,当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7将一所述试管架9由置放盘4的一所述置放口5传送至所述传送台6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轴3带动所述置放盘4旋转至另一所述置放口5对准所述传送带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7将另一所述试管架9由另一所述置放口5传送至所述传送台6。

为实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时间配合,可以采用;

1、在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内分别设置计时器。

其中,第一伺服电机计时器的计时时间、第二伺服电机的计时时间,根据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置放盘4由一置放口5与传送带7对准转动至另一相近置放口5与传送带7对准的时间、第一伺服电机驱动传送带7时,试管架9在传送带7及置放口5间的传送时间来确定。

例如,第一伺服电机驱动传送带7时,试管架9在传送带7及置放口5间的传送时间为2秒,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置放盘4由一置放口5与传送带7对准转动至另一相近置放口5与传送带7对准的时间为1秒,则可以设置为,第一伺服电机计时器的计时时间为3秒,第二伺服电机的计时时间可以设置为3秒,此时,在第一伺服电机驱动下,试管架9在传送带7的带动下,由传送台6传送至置放口5后,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置放盘4由一置放口5与传送带7对准转动至另一相近置放口5与传送带7对准,在第一伺服电机驱动下,另一试管架9在传送带7的带动下,由传送台6传送至置放口5。

同时,在第二伺服电机内设置另一计时时间,用于将置放盘4旋转至置放口5与传送带7重合。可以根据置放盘4上置放口5的数量、置放盘4转动的角度设置该计时时间。

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在传送台6轴向贯穿开口靠近置放盘4一侧的上端点处,设置一红外发射器,在置放盘4每个置放口5,与传送台6轴向贯穿开口靠近置放盘4一侧的端点的相对处,设置一红外接收器,每当设置于置放盘4上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来自于传送台6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时,判断为置放口5已经转至与传送带7重合。

2、在所述置放盘4的每个置放口5的外边界的两端点处,分别对应设置一红外发射器及一红外接收器。

当试管架9未由传送台6传送至置放口5时,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当试管架9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下,刚由传送台6传送至置放口5时,试管架9将置放口5两端点处的红外发射器及红外接收器隔离开,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当试管架9由传送台6完全传送至置放口5时,试管架9不再将置放口5两端点处的红外发射器及红外接收器隔离开,红外接收器重新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此时,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置放盘4旋转至另一置放口5与传送带7重合,以此实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时间配合。

同时,在传送台6轴向贯穿开口靠近置放盘4一侧的上端点处,设置一红外发射器,在置放盘4每个置放口5,与传送台6轴向贯穿开口靠近置放盘4一侧的端点的相对处,设置一红外接收器,每当设置于置放盘4上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来自于传送台6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时,判断为置放口5已经转至与传送带7重合。

采用上述配置后,通过伺服电机1配合带轮结构,再配合特殊的试管架内部运转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试管架9的进样出样模式。所述试管架9由所述传送台6传送至所述置放盘4时,所述传送带7上放置所述试管架9,所述传送带7由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向所述置放盘4上对准所述传送带7的所述置放口5传送所述试管架9;和/或,所述试管架9由所述置放盘4传送至所处传送台6时,所述置放口5上放置所述试管架9,所述传送带7由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由与所传送带7对准的所述置放口5向所述传送台6传送所述试管架9。本实用新型中,试管架的进出无需过多的人工参与,不但可以避免人工放置试管架不到位的情况,还能很好的保证设备运行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对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有一定的帮助。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