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电梯导轨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4633发布日期:2018-08-29 01:2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框架电梯导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梯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家用电梯对井道利用率要求非常高,传统的井道支架最小调节距离约为50mm-70mm;也就是说,正常井道仅宽度方向至少 有100mm的空间属于支架浪费,且无法避免;因此,提高井道利用率的前提应是保证导轨支架正常调节的同时,首先降低导轨支架的空间浪费;传统的导轨支架一般开两组长腰孔,通过固定架与导轨固定板的水平移动来保证导轨面距的精度;但是,固定架的厚度极限约为50mm,但实际仅能调到60mm左右,因此,固定架与导轨固定板的连接螺栓在井道壁与导轨背面的中间,对螺栓的紧固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并且现有的电梯导轨支架结构相对复杂、不容易调节和安装。

基于上述电梯导轨固定结构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框架电梯导轨固定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电梯导轨固定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电梯导轨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组件、井道横梁以及导轨;固定组件通过螺钉固定设置于井道横梁上;导轨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井道横梁上。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导轨固定板以及压导板;固定螺栓穿过井道横梁和导轨固定板以及压导板;导轨固定板设置于压导板和井道横梁之间;导轨镶嵌在压导板和导轨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垫片;固定垫片设置于导轨固定板和井道横梁之间;固定垫片通过螺钉固定设置于井道横梁上。

进一步地,导轨为T型导轨;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螺栓、两个压导板以及导轨固定板;两个固定螺栓穿过井道横梁和导轨固定板;两个压导板通过螺母分别设置于两个固定螺栓上;T型导轨两侧卡接在两个压导板之间。

进一步地,导轨固定板为凹型导轨固定板;凹型导轨固定板凹出部面向井道横梁一侧设置。

进一步地,导轨固定板上设有腰型孔;固定螺栓穿过腰型孔并通过螺母将导轨固定板固定在固定螺栓上。

进一步地,固定垫片上设有腰型孔;固定螺栓穿过腰型孔并通过螺母将固定垫片固定在井道横梁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橡胶板;橡胶板设置于导轨固定板和压导板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平垫和弹簧垫;平垫和弹簧垫套设于固定螺栓上,并位于固定垫片和导轨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固定螺栓为六角螺栓;井道框架为铝合金框架或钢板框架;井道框架上设有C型槽;六角螺栓的头部卡设于C型槽内;六角螺栓的螺杆部穿过导轨固定板和压导板并通过螺母将导轨固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取消电梯固定架,通过固定垫片取代固定架,从而降低厚度,提高轿厢宽度;通过在固定垫片和导轨固定板上的腰型孔实现水平调节,解决了现有固定支架存在着水平调节距离不足、调节精度低等问题;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导轨固定结构,可以取消井道壁固定架,相当于取消井道壁固定架与导轨固定架的连接;因此,当导轨固定结构水平调节距离小于50mm后,不存在固定部件连接的安装困难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固定结构,能够精确确定导轨面距,安装更加方便,其只要将压导板的固定螺栓旋口朝外,工人作业时直接在正面拧紧螺母即可,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框架电梯导轨固定结构去除导轨固定板后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框架电梯导轨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框架电梯导轨固定结构去除井道横梁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导轨固定板结构主视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导轨固定板结构后视图。

图中:1、固定螺栓;2、固定垫片;3、螺母;4、平垫;5、弹簧垫;6、导轨固定板;7、压导板;8、导轨;9、螺钉;10、井道横梁;11、腰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 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电梯导轨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组件、井道横梁10以及导轨8;其中,固定组件通过八枚螺钉9固定设置于井道横梁10上;导轨8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井道横梁10上;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固定结构可以应用于家里电梯上,特别是铝合金框架或钢板框架的井道结构;采用上述电梯导轨固定结构,能够将导轨通过最简单的结构固定在铝合金框架或钢板框架上,以提高井道空间利用率,增大电梯轿厢面积,且方便安装。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1、导轨固定板6以及压导板7;其中,固定螺栓1穿过井道横梁10和导轨固定板6以及压导板7,并通过螺母固定;导轨固定板6设置于压导板7和井道横梁10之间;导轨8镶嵌在压导板7和导轨固定板6之间,并通过固定螺栓1上的螺母固定;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垫片2;固定垫片2设置于导轨固定板6和井道横梁10之间;固定垫片通过八枚螺钉9固定设置于井道横梁10上,从而将固定组件固定在井道横梁上;通过该固定组件使得电梯导轨的固定更加牢靠,方便拆装和紧固。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导轨为T型导轨;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螺栓1、两个压导板7以及导轨固定板6;两个固定螺栓1穿过井道横梁10和导轨固定板6;两个压导板7通过螺母分别设置于两个固定螺栓1上;T型导轨两侧的凸沿卡接在两个压导板7之间的卡槽内,从而实现导轨固定在导轨固定板和压导板之间;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将导轨固定,方便拆装。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导轨固定板6为凹型导轨固定板;凹型导轨固定板凹出部面向井道横梁10一侧设置,并且在凹型导轨固定板凹出部至固定垫片2之间设有六角螺母、平垫以及弹簧垫;六角螺母可在六角螺栓上作长度方向的调节,从而确定导轨固定板6的位置,从而保证导轨面距;当导轨面距确定后,通过压导板7对导轨进行固定。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导轨固定板6上设有腰型孔11;固定螺栓1穿过腰型孔11并通过螺母将导轨固定板6固定在固定螺栓1上;受井道倾斜度的影响,导轨固定结构必须在水平方向有一定距离的调节,以保证导轨的绝对竖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轨固定板6上设有腰型孔11,通过腰型孔11的水平移动来保证导轨面距的精度;通过六角螺栓将固定组件固定在井道框架上,仅需通过两侧的调节螺母即可确定导轨面距,方便可靠;此外,由于螺母的厚度仅10mm,其中一组螺母用来紧固固定垫片,另外一组紧固导轨固定板,仅占用空间25mm左右,直接将导轨背面与井道框架壁的最小距离由原来的50mm缩减为25mm;因此,轿厢的宽度可增大50mm,提高了井道利用率。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垫片2上设有腰型孔11;固定螺栓1穿过腰型孔11并通过螺母将固定垫片2固定在井道横梁10上;受井道倾斜度的影响,导轨固定结构必须在水平方向有一定距离的调节,以保证导轨的绝对竖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垫片2上设有腰型孔11,通过腰型孔11的水平移动来保证导轨面距的精度;通过六角螺栓将固定组件固定在井道框架上,仅需通过两侧的调节螺母即可确定导轨面距,方便可靠;此外,由于螺母的厚度仅10mm,其中一组螺母用来紧固固定垫片,另外一组紧固导轨固定板,仅占用空间25mm左右,直接将导轨背面与井道框架壁的最小距离由原来的50mm缩减为25mm;因此,轿厢的宽度可增大50mm,提高了井道利用率。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橡胶板;橡胶板设置于导轨固定板和压导板之间,起到减振消音的作用,同时可以使压导板与导轨固定更加牢固,防松减振。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平垫4和弹簧垫5;平垫4和弹簧垫5套设于固定螺栓1上,并位于固定垫片2和导轨固定板6之间,起到调节的作用,使得固定组件更加牢靠。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固定螺栓为六角螺栓;井道框架为铝合金框架或钢板框架;井道框架上设有C型槽;六角螺栓的头部卡设于C型槽内;六角螺栓的螺杆部穿过导轨固定板和压导板并通过螺母将导轨固定;六角螺母可在六角螺栓上作长度方向的调节,从而确定导轨固定板的位置,从而保证导轨面距;当导轨面距确定后,通过压导板对导轨进行固定;为避免铝合金框架或钢板框架的C型槽存在一个隐患,即在轿厢偏载的情况下,导轨受到冲击有可能拉拔力过大,造成特殊C型槽的结构破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垫片上两侧各有四块自攻螺丝孔,共采用八枚自攻螺丝将固定垫片固定于井道框架上,与传统的固定支架相比,大大降低了特殊C型槽结构破坏的风险。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取消电梯固定架,通过固定垫片取代固定架,从而降低厚度,提高轿厢宽度;通过在固定垫片和导轨固定板上的腰型孔实现水平调节,解决了现有固定支架存在着水平调节距离不足、调节精度低等问题;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导轨固定结构,可以取消井道壁固定架,相当于取消井道壁固定架与导轨固定架的连接;因此,当导轨固定结构水平调节距离小于50mm后,不存在固定部件连接的安装困难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固定结构,能够精确确定导轨面距,安装更加方便,其只要将压导板的固定螺栓旋口朝外,工人作业时直接在正面拧紧螺母即可,安装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