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上出单管移动式管道物流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0993发布日期:2018-08-14 19:5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该项实用新型专利设计属于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中多管线传输交换中心设备的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是一个由管道和工作站组成的网络,管道相当于路径,工作站相当于节点,传输瓶为载体,你可以在一个工作站里放一个传输瓶然后发到另一个工作站里,这个把传输瓶从一个工作站传到另一个工作站的过程叫传输。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以其机动、灵活、快捷的传输特点,已经在各个传输领域成功使用。多管线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在管线与管线进行交换时,需通过管线交换中心设备进行转换,实现高效、快速、稳定可靠的换线传递成为交换中心设备设计的难点。

目前,凡4条线以上的系统必须要设计交换设备,采用XX交换方式只适合3条线以下系统,采用XY结构装置体积及占地面积过大,从销售角度考虑,设备的型号应满足销售及客户的选择。现有的各品牌的交换设备情况如下:

舒密产品常采用旋转式大转盘设备效率高,大转盘设计有几十个存储管,转接运行时都有存入、等待、正(反)旋转、吸出等过程,由于大转盘这种结构复杂,正反旋转运行存在不稳定,采用磁位置传感器定位不够精准等问题,故障率主要表现在此处,一旦出故障,全系统崩溃,在用的系统故障率很高,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瑞仕格采用单管移动转换方式设备,上进下出二管交换,设计方法很好,效率不低大转盘,但因采用上进下出方式,整个交换中心设备的安装位置要求大,弯管需求多,外观一般。由于采用了上进下出方式,系统运行效率有很大提高,由于定位方法不科学,其故障率不会低,带来的结果也是毁灭性的。

爱华康采用单管数控矩阵移动方式,双管乃至多管进出设计方式,虽然采用矩阵方式和多管口转接机,由于转换过程是无序状态,除要求单管需做高速运行外,对软件也相对严格,其转接效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欧泰采用与舒密基本相同的转盘方式,但与舒密不同的是转盘是圆形,舒密采用非圆形旋转体。由于采用圆形结构,直径不可能过大,又因采取上进上出设计方法,因此,系统进出管道安装及布管很不方便,转换管数也不可能做得过大,机型外形也不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交换中心采用单管移动式设计,双管上进上出,移动管道下方设有一排储存管做暂存使用,上管分进出口,进管可设多个传输瓶暂存位,允许多个传输瓶进入该口等待,移动管道设有滑动阀。由于移动管道采用电机计步定位和自动校准功能,该设备工作速度快、定位精度高、故障率基本为零。由于采用上进上出方式,该设备外型设计尺寸不大,外型大方美观。本交换设备以5条线为一组设计,30-50个站用一台设备,100个站上下系统用二台设备分区安置,极大的减少了大医院布管数量,也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该设备有一组互联管口,实现二台交换设备的自由互传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进上出单管移动式管道物流交换设备采用上进上出方式,设备上方两排管道,一排为传输瓶输入口管道,一排为传输瓶输出口管道,其特征为:输入口管道和输出口管道分两排等距离排列固定在交换设备的外框架内,输入口管道每根管道下端设计有一管道滑动阀,所有输入管道滑动阀下板设计在同一固定台板上,该管道滑动阀固定台板下相接的是该交换设备的移动管道,移动管道下方设计一管道滑动阀,移动管道下的管道滑动阀下口设计有一运行台板,运行台板上开有与输入口管道同间距、同数量、相同直径的管道孔,运行台板下方是与输入口管道数完全对应的储存管,其中一根储存管为独立体,其余数量的储存管组合为一个整体,二段储存管均独立安装有导杆和丝杆并装有驱动电机,可实现在输入口管道和输出口管道下方的二个位置移动,移动管道由二根导杆和一根丝杆支撑定位,丝杆端头一头安装有驱动电机。输出口管道平行于输入口管道,与输入口管道前后间距完全一致。

输入口管道每根管道下端设计有一管道滑动阀,每个管道滑动阀阀板上都连接阀板联动卡板,读卡器装置安装在入口管道滑动阀上方的管道外,所有输入管道滑动阀下板设计在同一固定台板上,固定台板安装在交换设备外框架上。

移动管道和储存管的高度必须满足一个传输瓶的高度,储存管底部设计有一单向阀门,空气可从底部进入,每根输入口管道、输出口管道、移动管道和每个储存管上各设计一个红外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进上出单管移动式管道物流交换设备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进上出单管移动式管道物流交换设备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进上出单管移动式管道物流交换设备系统连接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上进上出单管移动式管道物流交换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上进上出单管移动式管道物流交换设备主要部件为:入口管道(21)、出口管道(22)、入口管道滑动阀(23)、移动管道(24)、储存管(25)、读卡器装置(26)、移动管道驱动电机(27)、移动管道滑动阀(28)、交换设备外框架(29)。

(见图1)所示,入口管道(21)开有两个孔,圆孔安装红外传感器212,方孔插入阀板联动卡板231,阀板联动卡板231插销安装在固定臂232孔中,挂上拉簧233,从入口管道(21)下方插入读卡装置(26)、再将入口管道滑动阀(23)固定到入口管道(21)的最下端,最终将总装好的部件安装到固定台板213上,其他的入口管道部件按上述方法安装到固定台板213上对应的位置。(见图2)所示。

移动管道(24),在移动管道(24)的设计位置固定导杆滑块246和丝杆驱动块245、固定移动管上红外传感器242、移动管道(24)上下安装密封圈、将二根导杆241插到移动管道(24)导杆滑块246孔中、旋装丝杆到丝杆驱动块245中并调整位置从正面横向放入到固定台板213和运行台板243中间、固定调整上下二根导杆安装座、固定调整丝杆安装座,安装驱动电机(27)到位置,调整运行台板243的水平度与高度,确保移动管道下口与运行台板243平面间隔一致。

储存管(25):将4个储存管(25)固定到储存管组合板上253、在组合板设计位置安装导杆250配套滑块、安装驱动块256,在储存管(25)的设计位置固定导杆250、将丝杆旋入到驱动块256内、固定储存管上红外传感器252、储存管(25)上方安装密封圈,固定调整左右二根导杆安装座、固定调整丝杆安装座,安装驱动电机到电机安装板259上,调整组合板253的水平度与高度,确保储存管上口组合板管孔密封圈与运行台板243下平面间隔一致。独立储存管的安装实施方法与组合储存管一致。

交换过程说明(见图1至图3)。

本区交换过程说明,例:1号线传输瓶传到3号线的一个站点。

传输瓶(37)从系统管道的三向转接机(35)1#号管口吹出,经单向阀(36)经系统管道上的管道滑动阀上方的红外传感器、过管道滑动阀(38)、进入交换设备入口管道,过阀板联动卡板到达入口管道(21)的管道滑动阀(23)上方(阀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卡板退出管道内)此时管道滑动阀(23)上方的红外传感器(212)及读卡器(26)检到传输瓶(37)的到达和该传输瓶ID号,移动管道(24)快速向该入口管道(21)移动,到达位置后停,管道滑动阀(23)阀板打开,传输瓶自由落入到移动管道(24)内,移动管道(24)上的红外传感器(242)检测到传输瓶(37)进管后开始快速向3号管入口管道位置移动,到3号管入口管道位置,移动管道(24)的管道滑动阀(28)阀板打开,传输瓶(37)自由落入到该管下方的3号储存管(25)内,储存管(25)上的红外传感器(252)检到传输瓶入管信息后在主机命令下开始移动储存管(25)向3号出口管道移动,到达3号出口管道下口,在主机指令下,3号系统风机(31)启动将该传输瓶吸(37)走,进入该管线系统的三向转接机(35)2#口到0#口,再旋转对接成0#-3#口,风机(31)改为正压,将该传输瓶(37)吹向3#口该系统管线的目标站。同时移动管道(24)上的红外传感器(242)检到传输瓶(37)出管信息后由主机控制开始去接受新的转接任务。其它管线的转接同上所述。

双交换设备互传说明,例:一区域的传输瓶发到二区域的第四管线的目标站时。

当一个区域的交换设备不能满足管线数量时,需分区设置二台交换设备,通过该设备上备有的一组互连管道实施二台交换设备的互连互传工作。就可实现传输瓶从这个区域发送到另一个区域的交换设备上的任一管线中的工作站,轻松实施跨区传送。此时图3中的五号管道的系统三向转接机的1#口应接到二区交换设备的入口管道上,而二区交换设备五号管道的系统三向转接机的1#口应接到一区交换设备的入口管道上,二个区的系统三向转接机的3#口可接到对方区收发最忙的工作站上。

传输瓶(37)从一区交换设备的入口管道(21)进入,过阀板联动卡板(231)到达入口管道的管道滑动阀(23)上方(阀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卡板退出管道内)此时管道滑动阀(23)上方的红外传感器(212)及读卡器检到传输瓶的到达和该瓶ID号,移动管道(24)快速向该号管口移动,到达位置后停,管道滑动阀(23)阀板打开,传输瓶自由落入到移动管道(24)内,移动管道上的红外传感器(242)检测到传输瓶进管后开始快速向5号管位置移动,到5号管位置,移动管道(24)的管道滑动阀(28)阀板打开,传输瓶(37)自由落入到该管下方的5号储存管(25)内,储存管上的红外传感器(252)检到传输瓶(37)入管信息后在主机命令下开始移动储存管(25)向5号出口管道(22)移动,到达5号出口管道(22)下口,在主机指令下,一区5号线风机(31)启动该区域交换设备5号储存管内的传输瓶吸出进入到系统管道中的三向转接机0#口的旁路管道(34)中,系统风机由吸风改为吹风,将传输瓶发向二号区城的交换设备的5号入口管道(21),经过阀板联动卡板(231)到达入口管道(21)的管道滑动阀上方(阀板处于关闭状态时阀板联动卡板退出管道内)此时管道滑动阀上方的红外传感器及读卡器检到传输瓶的到达和该瓶ID号,移动管道快速向5号管口移动,到达位置后停,管道滑动阀阀板打开,传输瓶自由落入到移动管内,移动管道(24)上的红外传感器(242)检测到传输瓶(37)进管后开始快速向4号管位置移动,到达4号管位置,移动管道(24)的管道滑动阀(28)阀板打开,传输瓶自由落入到该管下方的4号储存管(25)内,储存管(25)上的红外传感器(252)检到传输瓶(37)入管信息后在主机命令下开始移动储存管(25)向4号出口管道(22)移动,到达4号出口管道下口,在主机指令下,二区4号管线风机(31)启动,负压将储存管(25)中的传输瓶(37)吸到该管口上方的三向转接机(35)0#口位置,三向转接机(35)S管旋转从2#位置转到3#位置,风机(31)由负压改为正压吹风将该传输瓶送入到该系统管道中的目标站。

本实用新型交换设备采用单管移动式设计,双管上进上出,出入口管道分列安装设计,入口管道的管道滑动阀上设计有阀板联动卡板,阀板处于关闭状态时阀板联动卡板退出管道内,传输瓶可直接到达入口管道的管道滑动阀阀板上方等待,阀板打开后阀板联动卡板会进入管道中将上方的传输瓶紧紧卡住,无法落入到管道滑动阀位置,入口管道中的传输瓶实现了一个一个放入的控制中,因此,入口管道可设计多个传输瓶暂存位,允许多个传输瓶进入该口等待。移动管道下方设有一排可在出入口两位置移动的储存管做暂存管道使用,极大的缩短了传输瓶离站时间,提高的传送效率。由于移动管道采用计步定位和自动校准功能,该设备工作速度快、定位精度高、故障率基本为零。由于采用上进上出方式,该设备外型设计尺寸不大,机房面积要求不高,安装及维修方便,外型大方美观。新型交换设备以5条线为一组设计,30-50个站用一台设备,100个站上下系统用二台设备分区安置,极大的减少了大医院布管数量,是一款安装组合方便灵活、运行高效低故障、外型大方美观的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交换设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