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舷侧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3191发布日期:2018-11-07 20:0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舷侧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舷侧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上的试验设备通常是通过船上吊机或吊绳将其放入海面或海中进行取样、测试,通过船上吊机或吊绳的形式收放试验设备。其在高海况下,船舶摇晃严重,导致试验设备在下放或回收过程中易与船体发生碰撞,从而损坏试验设备;此外,通过吊机或吊绳收放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在海面或海中的方位难以控制,因而取样及测试的位置无法控制,难以获得所需的真实、可靠、全面的试验数据。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行业内多采用带波浪补偿可旋转吊机替代常规吊机或吊绳,然而,在采用带波浪补偿可旋转吊机时,虽然带波浪补偿的可旋转吊机通过吊臂上下运动和旋转,可以比较稳定地控制物体的升降、收放和三维移位,但很难实现对物体的旋转控制,且在高海况下作业时安全性较差、成功率低,带波浪补偿的可旋转吊机成本高、重量大,装船的可行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实现物体升降、三维移位和自身旋转的船舶舷侧升降装置,提高船上试验设备在海中取样及测试的安全性、全面性及真实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船舶舷侧升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在舷侧甲板上的支撑立柱,两个与两支撑立柱相对应的基座,两基座分别位于支撑立柱与船舷之间的甲板上;各基座上设置有转轴,各转轴上均铰接有支承杆,支承杆既可绕转轴轴线摆动,又可相对转轴自转;其中一支承杆与吊杆的一端铰接,使吊杆既可绕支承杆轴线摆动,又可相对支承杆自转;另一支承杆的前端则设置支撑吊杆的卡托,吊杆转到卡托所在位置时可卡入其中;在支承杆与支撑立柱之间系有第一收放绳;在舷侧甲板上,于基座的两侧还设置有一对辅助支撑立柱,第二收放绳一端系在吊杆自由端的绳孔上,其另一端穿过与吊杆自由端相对应的辅助支撑立柱,收放第二收放绳,吊杆转动到工作状态后,将该绳端部移至另一辅助支撑立柱上并系住,使吊杆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船舶舷侧升降装置,将试验设备固定在吊杆的自由端上,此时吊杆处于水平状态,在试验设备需测试取样时,通过人工松开两支撑立柱上的第一收放绳,从而使两支承杆带动吊杆绕转轴轴线下摆至吊杆露出至舷侧外,随后通过支承杆上的第一收放绳,使支承杆和吊杆位置固定,接着将吊杆自由端通过第二收放绳与位于吊杆自由端一侧的辅助支撑立柱连接,松开卡住吊杆的卡托,人工收放第二收放绳,使吊杆下摆至所需位置后,人工再将第二收放绳的一端移至位于吊杆顶端的另一辅助支撑立柱处,并绑紧在该辅助支撑立柱上,从而使吊杆的位置固定,而在需要取不同角度的样本时,只需转动吊杆,即可实现试验设备的旋转,获取不同方位数据,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提高了船上试验设备在海中取样及测试的安全性、全面性及真实可靠性;在需要收回试验设备时,只需松开第二收放绳,人工拖动第二收放绳带动吊杆回归至水平状态,此时通过支承杆上的卡托再次卡住吊杆,使吊杆在水平状态固定,再拖动第一收放绳上仰,将吊杆收回至舷侧内,固定好第一收放绳,即完成取样和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吊杆收回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吊杆随支承杆下摆至支承杆呈水平状态示意图。

图3为吊杆处于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和图5为图1中A方向视图。

图6为图3中C方向视图。

图7为图1中B方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船舶舷侧升降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两个固定在舷侧甲板上的支撑立柱1,两个与两支撑立柱1相对应的基座2,两基座2分别位于支撑立柱1与船舷之间的甲板上;各基座2上设置有转轴,各转轴上均铰接有支承杆3,支承杆3既可绕转轴轴线摆动,又可相对转轴自转;其中一支承杆3与吊杆4的一端铰接,使吊杆4既可绕支承杆3轴线摆动,又可相对支承杆3自转;另一支承杆3的前端则设置支撑吊杆4的卡托5,吊杆4转到卡托5所在位置时可卡入其中;在支承杆3与支撑立柱1之间系有第一收放绳6;在舷侧甲板上,于基座2的两侧还设置有一对辅助支撑立柱7,第二收放绳8一端系在吊杆4自由端的绳孔9上,其另一端穿过与吊杆4自由端相对应的辅助支撑立柱7,收放第二收放绳8,吊杆4转动到工作状态后,将该绳端部移至另一辅助支撑立柱7上并系住,使吊杆4固定。

所述转轴与基座2、吊杆4与支承杆3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为一体。吊杆4与支承杆3之间的连接轴承可以为止推轴承。

所述转轴包括左转轴10和右转轴11,左转轴10的一端和右转轴11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基座2的对应侧可转动连接,左转轴10和右转轴11的自由端相对,支承杆3通过轴承同时与左转轴10和右转轴11连接,如在轴承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左转轴10的自由端和右转轴11的自由端分别插入轴承侧壁上的对应凹槽内,而支承杆3与轴承的内圈固连,从而可实现支承杆3绕左转轴10和右转轴11轴线上下摆动且可相对左转轴10和右转轴11自转。

还包括支承轴承12,所述支承轴承12由上半轴承和下半轴承拼接形成,上半轴承一侧与下半轴承一侧用铰链连接,上半轴承可绕其铰链向上翻转,在该侧的基座2与船舷之间的甲板上还设置有辅助基座13,下半轴承安装固定在辅助基座13上,在支承杆3下摆至水平位置时,支承杆3嵌入辅助基座13上的下半轴承内,将支承轴承12的上半轴承与下半轴承合并后固定连接,从而可支撑水平放置的吊杆4,提供水平放置的吊杆4足够的支撑强度。

所述支撑立柱1侧壁上还设置有水平朝向支承杆3且限制支承杆3继续上摆的限位柱14,在支承杆3上摆至侧壁与对应侧的限位柱14自由端相抵时,支承杆3上摆至最大角度,此时即可锁紧对应的第一收放绳6,通过设置限位柱14以限制支承杆3上摆角度,避免支承杆3无限制的上摆以及固定吊杆4。

在与吊杆4一端固连的支承杆3下方的舷侧板外壁上设置有带弧形凹槽的限位块15,在吊杆4下摆至工作状态时,吊杆4卡入限位块的弧形凹槽15内,通过限位块15和第二收放绳8合作,限制吊杆4与侧壁间相对摆动,避免试验设备与船体发生碰撞而受损。所述限位块15的弧形凹槽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垫,吊杆4卡入时避免与限位块15之间发生刚性碰撞。

所述辅助支撑立柱7的顶端还铰接有可朝舷侧摆动的摆杆,第二收放绳8一端穿过与吊杆4自由端相对应的辅助支撑立柱7上的摆杆,收放第二收放绳8,吊杆4转动到工作状态后,将该绳端部移至另一辅助支撑立柱7的摆杆上并系住,使吊杆4固定,在需要取样时,则要使摆杆朝向舷侧摆动至舷外,便于操控第二收放绳8。

在吊杆4与支承杆3固连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手柄,便于人工通过转动手柄带动吊杆4自转,以实现控制试验设备的多角度取样测试。

所述吊杆4与支承杆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卡环,在限位卡环上设置有插销孔,在支承杆3与吊杆4连接的轴承的轴承座上设置有插销座,锁紧插销穿过限位卡环上的插销孔,固定在轴承座上的插销座上,将吊杆4锁紧,用以将系于吊杆4自由端上的试验设备锁紧在所需要的角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