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0919发布日期:2018-07-07 17:5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控制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



背景技术:

电梯控制柜是用于控制电梯运作的装置,一般放置在电梯机房内,无机房的电梯的控制柜放置在井道。控制柜由钣金框架结构、螺栓拼装组成。钣金框架尺寸统一,并能够用塑料销钉很方便地挂上、取下。正面的面板装有可旋转的销钩,构成可以锁住的转动门,以便从前面接触到装在控制柜内的全部元器件,使控制柜可以靠近墙壁安装。

但是这种电梯控制柜正面面板是转动式的,因此在检修的时候需要正面面板外部具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将面板打开。而由于电梯控制柜一般放置在电梯机房内,无机房的电梯的控制柜放置在井道,这些区域的空间有限,因此这种电梯控制柜使用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其结构新颖,具备了传统控制柜的功能,同时将可折叠的柜门代替了常见的侧开的转动门,解决了现有电梯控制柜因空间问题造成操作不便的缺陷,便于检查及维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包括柜体、第一门板、第三门板及多块第二门板,所述柜体包括顶板及底板,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结构相同,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底板的正上方、且四角相对,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设有侧边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竖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竖板及所述第一侧板均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相抵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竖板的侧面上设有多个卡位槽,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卡位槽与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所述卡位槽结构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架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竖板、且位于所述顶板下方;所述第一门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柜体铰接;所述第一门板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架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门板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门板铰接,所述第二门板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相同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架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结构相同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二门板及所述第三门板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门板铰接;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门板及所述第三门板的两端面均设有卡位轴,所述卡位轴与所述卡位槽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适配;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竖板的侧面上均设有两个第一凸块,两个所述第一凸块分别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该侧面的两端,位于所述顶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块与位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块位置相对应、且分别相对架设有第四转轴,两所述第四转轴上均铰接设有盖门板,两所述盖门板相对的侧面上凸设有多个限位块,多个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卡位槽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竖板的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凸块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盖门板远离所述第四转轴的侧面上设有挡板,两所述挡板上设有卡位孔,所述卡位孔与所述第二凸块形状相适配;且当所述盖门板紧贴所述底板时,所述第二凸块贯穿所述卡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盖门板远离所述第四转轴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扣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所述第四转轴到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卡位槽水平方向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位槽纵向方向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块的厚度及所述卡位轴直径的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盖门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各所述卡位槽的两相对侧壁设有卡位弹片,两所述卡位弹片之间形成收紧部,且所述收紧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卡位轴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门板远离所述竖板的面上设有把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散热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透视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其结构新颖,具备了传统控制柜的功能,同时第一门板、第三门板及多块第二门板相互铰接形成可折叠的柜门,取代了常见的侧开的转动门,并且双开的盖门板占用空间比传统的柜门大大减小,解决了现有电梯控制柜因空间问题造成操作不便的缺陷,便于检查及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闭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柜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柜体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柜体;110、顶板;120、底板;130、第一侧板;140、竖板;150、第二侧板;160、卡位槽;161、卡位弹片;162、收紧部;170、第一凸块;180、第二凸块;181、通孔;210、第一门板;211、第一开口;220、第二门板;221、第二开口;230、第三门板;231、把手;240、卡位轴;310、第一转轴;320、第二转轴;330、第三转轴;340、第四转轴;400、盖门板;410、限位块;420、挡板;421、卡位孔;430、扣孔;500、散热孔;600、透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包括柜体100、第一门板210、第三门板230及多块第二门板220,如图4 所示,所述柜体100包括顶板110及底板120,所述顶板110及所述底板120 结构相同,所述顶板110位于所述底板120的正上方、且四角相对,所述顶板110及所述底板120之间设有侧边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130、竖板140及第二侧板150,所述第二侧板150、所述竖板140及所述第一侧板130均与所述顶板110、所述底板120相抵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50与所述第一侧板130相对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30及所述第二侧板150远离所述竖板140的侧面上设有多个卡位槽160,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30的所述卡位槽160与所述第二侧板150上的所述卡位槽160结构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如4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30及所述第二侧板150之间架设有第一转轴310,所述第一转轴310 远离所述竖板140、且位于所述顶板110下方;所述第一门板210通过所述第一转轴310与所述柜体100铰接;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门板210远离所述第一转轴310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211,所述第一开口211之间架设有第二转轴320,所述第二门板220通过所述第二转轴320与所述第一门板210铰接,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门板220远离所述第二转轴32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1 结构相同的第二开口221,所述第二开口221之间架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320 结构相同的第三转轴330,所述第二门板220及所述第三门板230通过所述第三转轴330与所述第二门板220铰接;所述第一门板210、所述第二门板220及所述第三门板230的两端面均设有卡位轴240,所述卡位轴240与所述卡位槽160 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适配;所述顶板110及所述底板120远离所述竖板140 的侧面上均设有两个第一凸块170,两个所述第一凸块170分别位于所述顶板110及所述底板120该侧面的两端,位于所述顶板110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块170与位于所述底板120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块170位置相对应、且分别相对架设有第四转轴340,两所述第四转轴340上均铰接设有盖门板400,两所述盖门板400相对的侧面上凸设有多个限位块410,多个所述限位块410与所述卡位槽 160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适配。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其结构新颖,具备了传统控制柜的功能,同时所述第一门板210、所述第三门板230及多块所述第二门板220相互铰接形成可折叠的柜门,取代了常见的侧开的转动门,并且双开的所述盖门板400占用空间比传统的柜门大大减小,解决了现有电梯控制柜因空间问题造成操作不便的缺陷,便于检查及维修。

更具体的,需要打开所述新型的电梯控制柜时,首先将两块所述盖门板400 打开,接着拉开所述第三门板230,紧接着一次拉开所述第二门板220,并相互折叠、堆叠,直到维修人员可进入即可;当需要进行闭合时,由上至下依次将所述第一门板210、所述第二门板220及所述第三门板230的所述卡位轴240 插入所述卡位槽160中,接着将所述盖门板400盖上并将所述限位块410插入所述卡位槽160中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120远离所述竖板140的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二凸块180,所述第二凸块180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凸块180上下表面的通孔181;所述盖门板400远离所述第四转轴340的侧面上设有挡板420,两所述挡板420上设有卡位孔421,所述卡位孔421与所述第二凸块180形状相适配;且当所述盖门板400紧贴所述底板120时,所述第二凸块180贯穿所述卡位孔 421;所述第二凸块180、所述通孔181、所述挡板420及所述卡位孔421的设计形成了可上锁结构,可通过所述通孔181安装锁头实现对所述盖门板400进行上锁,对所述新型的电梯控制柜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盖门板400远离所述第四转轴340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扣孔430;所述扣孔430的设计作为所述盖门板400的着力点,便于打开所述盖门板400。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30上的所述第四转轴340到所述第一侧板 130的内壁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卡位槽160水平方向的深度;该设计可防止所述盖门板400及所述第四转轴340妨碍所述定位轴240插入所述卡位槽160 内。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槽160纵向方向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块410的厚度及所述卡位轴240直径的和;该设计便于所述限位块410可完成插入所述卡位槽160内,使得所述盖门板400可与所述第一门板210、所述第二门板220 及所述第三门板230贴合,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所述第一门板210、所述第二门板 220及所述第三门板230轻易的从所述卡位槽160内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盖门板40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130及所述第二侧板 150的厚度;在所述柜体100处于闭合状态时,该设计便于所述盖门板400可对所述第一门板210、所述第二门板220及所述第三门板230形成阻挡,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所述第一门板210、所述第二门板220及所述第三门板230轻易的从所述卡位槽160内掉落。

进一步地,各所述卡位槽160的两相对侧壁设有卡位弹片161,两所述卡位弹片161之间形成收紧部162,且所述收紧部162的距离小于所述卡位轴240 的直径;该设计可将利用所述收紧部162与所述卡位轴240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门板210、所述第二门板220及所述第三门板230卡持于所述卡位槽160内,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及稳定性,避免所述第一门板210、所述第二门板220及所述第三门板230轻易的从所述卡位槽160内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门板230远离所述竖板140的面上设有把手231;所述把手231的设计作为打开所述第三门板230的着力点,便于将所述第三门板230 从所述卡位槽160内拔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130及所述第二侧板150上设有散热孔500;所述散热孔500的设计便于所述所述柜体100内的元器件产生的热量的外排,防止所述柜体100内温度过高导致元器件的烧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130及所述第二侧板150上设有透视窗600;所述可视窗600的设计便于在不打开柜门的时候对所述柜体100内进行检查,可加快日常普通的常规检查。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