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1809发布日期:2018-09-01 03:0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罐箱。



背景技术:

罐式集装箱不仅可以使危险品的运输变得更加安全、高效,而且能够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同时罐箱还可以实现世界各国间多式联运(铁路、海运、公路),使货物的运输更加快捷,因而罐箱的应用越发广泛,其数量也在以几万台的速度逐年增长。

现有技术中,为了对罐式集装箱内部充装的介质加热,需在罐式集装箱上设置供传热介质循环的加热系统。由于蒸汽加热系统的加热效率相对其它形式加热系统更高,现有的95%以上的罐式集装箱均配置蒸汽加热系统。

目前的蒸汽加热系统一般仅通过一根加热管实现加热,为了提高蒸汽加热系统的加热效率,通常是使该加热管产生多道弯曲以增大管道与罐箱的接触面积,从而扩大加热面积。但是实际应用后发现,加热管中通入蒸汽的流量是一定的,当加热管道弯曲的道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加热系统的加热效率将不再增加,因而无法满足对罐箱的加热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提高加热系统的加热效率较困难,无法满足现有技术中罐箱加热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箱,包括罐体,所述罐箱还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与所述罐体连接;该加热系统包括多根加热管,多根所述加热管沿所述罐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各所述加热管均沿所述罐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多根所述加热管之间通过联通管连通以形成中空的介质通道,所述加热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介质通道连通的至少两加热介质进口和至少一加热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介质通道内部间隔设有多块隔板,所述隔板的周侧附着在所述加热管或联通管的内壁上且与该加热管或联通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每块所述隔板上均设有供传热介质通过的通孔。

优选地,各所述隔板上通孔的孔径不完全相同。

优选地,所述介质通道分成互不连通的多个通道组,每个所述通道组均具有至少一加热介质进口和至少一加热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罐体水平方向的中分面的上、下方各具有一组所述通道组,每个所述通道组均具有一所述加热介质进口和一所述加热介质出口。

优选地,各所述加热管通过所述联通管连成一相互连通的通道组。

优选地,所述通道组具有两个所述加热介质进口和一个所述加热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和/或联通管的截面呈弧形或槽形,该加热管和/或联通管的开口端面向所述罐体,并与该罐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和/或联通管的截面呈圆形或闭合的多边形,该加热管和/或联通管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均设于所述罐体长度方向的一端且靠近该罐体的底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系统可以由加热介质进口通入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在介质通道中循环流动,从而对罐体进行加热。在实际加热过程中,可以通过该加热系统的多个加热介质进口中通入多个单位体积的传热介质。在加热管管径相同的条件下,相较于现有的加热系统,本实用新型加热系统的介质通道中传热介质的流量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因而罐体的加热效率也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罐箱中加热系统实施例1的展开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罐箱中加热系统实施例1的联通管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罐箱中加热系统实施例1的加热管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罐箱中加热系统实施例2的展开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加热系统;10、通道组;11、加热管;12、联通管;13、介质通道;14、加热介质进口;15、加热介质出口;16、隔板;161、通孔;2、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罐箱,其包括罐体。该罐箱还包括加热系统,加热系统与罐体连接。该加热系统可对罐体内部的介质进行加热,从而保证罐箱的顺利卸料。以下将结合多个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加热系统的结构。

加热系统实施例1。

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加热系统1包括多根加热管11。多根加热管11沿罐体2的周向间隔布置,各加热管11均沿罐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罐体2的周向方向和轴线方向均对罐体2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多根加热管11之间通过联通管12连通,从而形成中空的介质通道13。该加热系统1还包括与介质通道13连通的至少两加热介质进口14和一加热介质出口15。

对于本实施例的加热系统1,可以由加热介质进口14通入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在介质通道13中循环流动,从而对罐体2进行加热。在实际加热过程中,可以通过本实施例加热系统1的多个加热介质进口14中通入多个单位体积的传热介质。在加热管11管径相同的条件下,相较于现有的加热系统1,本实施例的介质通道13中传热介质的流量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因而罐体2的加热效率也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本实施例的介质通道13内部间隔设有多块隔板16,隔板16的形状与介质通道13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如图2所示,以联通管12中的隔板16为例,本实施例的联通管12截面呈方槽形,其介质通道13为方形,因而该隔板16也相应地为方形结构。进一步地,隔板16的周侧附着在加热管11或联通管12的内壁上,且与加热管11与联通管12的内壁固定连接。每块隔板16上均设有通孔161,以用于传热介质通过。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每个隔板16上通孔161的孔径不完全相同,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传热介质在介质通道13中不同段位的流量,使传热介质更均匀地流通在每根加热管11中,进一步提高换热的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介质通道13可分成互不连通的多个通道组10,每个通道组10均具有至少两个加热介质进口14和至少一个加热介质出口15。每个通道组10均可独立地对罐体2进行加热,当每个通道组10具有多个加热介质进口14时,可同时向通道组10中每个加热介质进口14中通入传热介质,以增大每个通道组10中传热介质的流量,进而提高罐体2整体的加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罐体2水平方向的中分面的上、下方各设有一组通道组10,每个通道组10均具有一加热介质进口14和加热介质出口1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罐体2水平方向的中分面的上、下方分别设有八根加热管11,八根加热管11通过联通管12连通而形成一组通道组10。

通过两组通道组10可分别对罐体2水平方向中分面的上半罐体和下半罐体进行加热,即可以同时利用两个单位的传热介质对罐体2加热,与传统的传热系统只能通入一个单位的传热介质加热相比,本实施例的加热系统1的加热效率更高。

当传热介质为蒸汽时,由于蒸汽冷凝后会转化为水,因而每个单位的蒸汽仅有部分的优质能量可以被用来加热。对于传统的加热系统1,多道弯曲的管路也只有前端的部分可以有效地对罐体2进行加热。而对于本实施例的每个通道组10,其通过将加热管11分成两通道组10,而在每个通道组10中通入蒸汽,从而使每个通道组10中的每根加热管11均能利用单位体积蒸汽的优质部分,从而更有效地对罐体2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的加热管11、联通管12可以设置在罐体2的外表面,也可以固定于罐体2的内表面。

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加热管11的截面呈弧形,该加热管11的开口端面向罐体2,并与罐体2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固定连接。此外,加热管11的截面还可以为槽形、圆形或闭合的多边形。当加热管11的截面呈圆形或闭合的多边形时,该加热管11的外壁与罐体2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固定连接。

对于联通管12,其截面除了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槽形,还可以为弧形、圆形以及闭合的多边形。该联通管12与罐体2的连接方式与加热管11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介质进口14和加热介质出口15均设置于罐体2长度方向的一端且靠近罐体2的底部,不仅便于操作人员向介质通道13中通入蒸汽,而且利于有效地将加热系统1中的冷凝水排出。

加热系统1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加热系统1与实施例1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各加热管11通过联通管12连成一相互连通的通道组10。

进一步地,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通道组10具有两个加热介质进口14和一个加热介质出口15。通过两个加热介质进口14可同时向介质通道13中通入传热介质,以使加热系统1中传热介质的流量加倍,从而有效地提高加热效率。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系统通过提高介质通道中传热介质的流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对罐体的加热效率。该加热系统的管路布置简单合理,易于后续的维护。同时该加热系统的制作成本低,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罐箱的加热领域中。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