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6928发布日期:2018-06-23 00:4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提升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直线电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直线电机地铁、磁悬浮列车、直驱电梯、直线电机自动化流水线等长行程应用领域。近年来,采用直线电机的电磁力直接驱动的无绳电梯系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取消了传统电梯的曳引钢丝绳,提升高度、提升速度不受限制,解除了曳引绳的干涉问题,实现多轿厢运行模式,带来提升效率、运力显著提升,是未来电梯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常见的直线电机电梯主要有单井道单轿厢系统、单井道多轿厢系统和多井道多轿厢系统,这些系统均为平面内的多井道循环,一个井道内仅设置一个运输轨道,占用空间大,建筑成本高,运力难以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电梯、深井提升和地铁地下运输领域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在申请号为201710717838.6的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至少两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水平移动的运载装置,从而构成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循环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循环系统,包括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轿厢、轿厢架以及水平移动部分,所述轿厢架通过其背部的垂直导向轮系活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垂直轨道上,所述轿厢与所述轿厢架可对接安装,使得所述轿厢随着轿厢架沿着固定机架进行垂直提升移动,所述水平移动部分为按需求设置在两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若干个水平移动装置,所述水平移动装置与其两端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上的一条垂直轨道均呈直角衔接,从而使得位于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上的轿厢架可停靠在所述水平移动装置的端部,以实现轿厢内承载物的水平运送。

进一步,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水平轨道固定架(5)、水平导向轨Ⅰ(13)、水平导向轨Ⅱ(23)、直线电机定子(22)、水平制动轨(24)、传感器Ⅵ(21);所述水平轨道固定架(5)为具有两个侧壁和一个底面的廊式结构,所述水平导向轨Ⅰ(13)分两段,一段安装在轿厢架的底部两侧,另一段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底面上与所述轿厢架底部尺寸相对应的凸起的两侧,所述的水平导向轨Ⅱ(23)、直线电机定子(22)、水平制动轨(24)、传感器Ⅵ(21)设置在所述水平轨道固定架(5)的内侧壁上,并且相互对照的在两侧的内侧壁上呈镜像设置。

进一步,所述水平移动装置还包括水平轨道转动架(26)、转台(27)、以及传感器Ⅶ(28);所述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中部截断设置为水平轨道转动架(26),所述水平轨道转动架(26)也为包含一底面和两个侧壁的廊式结构,所述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与水平轨道固定架(5)的结构相应且其位置对齐并留有转动间隙;所述水平轨道转动架(26)安装在转台(27)上,所述转台(27)下部单独设置固定基础;所述水平导向轨Ⅰ(13)分三段,每一段分别对应对齐,第一段安装在轿厢架(3)的底部两侧,第二段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底面凸起的两侧,第三段安装在水平轨道转动架(26)底面凸起的两侧;所述水平导向轨Ⅱ(23)分两段,每一段分别对应对齐,第一段安装在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两侧内侧壁上,第二段安装在水平轨道转动架(26)的两侧内侧壁上;所述直线电机定子(22)分两段,每一段分别对应对齐,第一段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两侧内侧壁上,第二段安装在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两侧内侧壁上;所述水平制动轨(24)分两段,每一段分别对应对齐,第一段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两侧内侧壁上,第二段安装在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两侧内侧壁上;所述水平导向固定架(5)两端靠近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两侧内侧壁上均镜像设置有传感器Ⅵ(21),所述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两端靠近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两侧内侧壁上均镜像设置有传感器Ⅶ(28)。

进一步,所述轿厢两侧的箱体侧壁上与水平移动装置相适应的均设置有制动器Ⅱ(20)、平移导向轮(12)、传感器Ⅴ(19)、直线电机动子(14),所述制动器Ⅱ(20)在轿厢单侧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这两个制动器Ⅱ各自设置靠近侧壁边缘的位置上;所述平移导向轮(12)在轿厢的单侧侧壁上一高一低设置两组,其位置的设定与所述水平导向轨Ⅱ(23)上下两条导轨相适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一组平移导向轮各自包含有两个平移导向轮;所述传感器Ⅴ(19)在轿厢的单侧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直线电机动子(14)设置在两组平行导向轮之间的轿厢侧壁上,所述轿厢架(3)顶部边缘处设置有传感器及对接连接机构模块,用于与所述轿厢的对接和分离,所述轿厢顶部前后边缘处相应的均设置有传感器和对接连接机构模块。

进一步,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过渡轿厢(30),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固定门框(32),皮带传送装置,所述皮带传送装置安装在一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轿厢架之间,皮带传送装置的上表面与轿厢架(3)以及固定门框(32)的底面平齐;所述过渡轿厢(30)通过过渡轿厢底座(40)固定在皮带传送装置上,所述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架设在传送皮带的两侧并且其两端分别焊接在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固定机架上,所述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的内侧壁上相对应的安装有过渡轿厢制动轨(45)和过渡轿厢导向轨(47)以及过渡轿厢传感器Ⅱ(46),所述固定门框(32)固定安装在轿厢架(3)与传送皮带(41)之间的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上,并且固定门框顶部安装有与过度轿厢顶部相对应的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皮带传送装置包括传送皮带(41)、驱动轮(37)和小轮(38),所述驱动轮带动传送皮带运转,所述小轮位于皮带下方进行支撑,所述过渡轿厢底座(40)与传送皮带(41)通过连接螺栓(39)固定。

进一步,所述过渡轿厢(30)侧面上安装有过渡轿厢制动器(42)、过渡轿厢传感器Ⅰ(43)、过渡轿厢导向轮(44),分别与所述过渡轿厢制动轨(45)、过渡轿厢传感器Ⅱ(46)、过渡轿厢导向轨(47)相配合使用,所述过渡轿厢的顶部安装有传感器Ⅹ(35)和传感器Ⅸ(34),其位置与所述固定门框顶部的传感器相适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申请号为201710717838.6的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为基础,在一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架设水平移动装置,通过多组垂直设置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联通,可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布置以实现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循环移动,对于位于矿道、井道或者楼房之间的运载提供了便利;水平移动部分的装置可选择直线电机、皮带、转台等装置,多种的传动方式使得水平移动部分可根据地形地势情况选择设置,以保证运作安全和运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平移动部分采用直线电机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平移动部分采用直线电机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标示处的A-A视图。

图4为图2中标示处的B-B视图。

图5为图2中标示处的C-C视图。

图6为本发明水平轨道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水平移动部分采用直线电机技术并加装转台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水平移动部分采用直线电机技术并加装转台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水平移动部分采用直线电机技术并加装转台的转动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标示处的D-D视图。

图11为图9中标示处的E-E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水平移动部分采用带传动技术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发明水平移动部分采用带传动技术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中标示处的F-F视图。

图15为图13中标示处的G-G视图。

图16为本发明运用状态下的循环示意图。

其中,1-固定机架,2-垂直导向轮系,3-轿厢架,4-轿厢,5-水平轨道固定架,6-活动机架,7-制动器Ⅰ,8-传感器Ⅰ,9-传感器Ⅱ,10-传感器Ⅲ,11-传感器Ⅳ,12-平移导向轮,13-水平导向轨Ⅰ,14-直线电机动子(初级或次级),15-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Ⅰ,16-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Ⅱ,17-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Ⅲ,18-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Ⅳ,19-传感器Ⅴ,20-制动器Ⅱ,21-传感器Ⅵ,22-直线电机定子(初级或次级),23-水平导向轨Ⅱ,24-水平制动轨,25-导向滑块,26-水平轨道转动架,27-转台,28-传感器Ⅶ,29-旋转编码器,30-过渡轿厢,31-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2-固定门框,33-传感器Ⅷ,34-传感器Ⅸ,35-传感器Ⅹ,36-传感器Ⅺ,37-驱动轮,38-小轮,39-连接螺栓,40-过渡轿厢底座,41-传送皮带,42-过渡轿厢制动器, 43-过渡轿厢传感器Ⅰ,44-过渡轿厢导向轮,45-过渡轿厢制动轨,46-过渡轿厢传感器Ⅱ,47-过渡轿厢导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发明中的所有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连接,以联合用电设备完成传感控制运作的指令,在实施例中均不再赘述用电设备的供电和控制系统的技术内容,以可实现具体功能的现有技术为准;其中涉及所述的一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即为相关且相邻的两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循环系统,包括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轿厢、轿厢架以及水平移动部分;所述的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为申请号201710717838.6中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移动部分为按需求设置在两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若干个通过直线电机实现运送的水平移动装置,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水平移动装置之间为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活动机架6;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水平轨道固定架5、水平导向轨Ⅰ13、水平导向轨Ⅱ23、直线电机定子22、水平制动轨24、传感器Ⅵ21;所述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一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固定机架1上,并且与两端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上的一条垂直轨道均呈直角衔接;所述水平导向固定架5为包含一底面和两个侧壁的廊式结构;所述水平导向轨Ⅰ13分两段,一段安装在轿厢架3的底部两侧,另一段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底面上与所述轿厢架底部尺寸相适应的凸起的两侧;所述的水平导向轨Ⅱ23、直线电机定子22、水平制动轨24、传感器Ⅵ21设置在所述水平轨道固定架5的内侧壁上,并且相互对照的在两侧的内侧壁上呈镜像设置,如图5所示,在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单侧侧壁上,所述水平导向轨Ⅱ23设置在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两侧壁的内侧且每个侧壁上均包含有上下两条导轨,其中的下导轨与所述水平导向轨Ⅰ13相对应的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其中的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位置较为靠上,轿厢侧面的平移导向轮12沿着上下两条导轨移动滚动;所述直线电机定子22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两侧壁的内侧设置,具体的,是安装在所述水平导向轨Ⅱ23上下两条导轨之间;所述水平制动轨24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两侧壁的内侧最为靠上的位置;所述传感器Ⅵ21设置在所述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内侧壁上且单侧内侧壁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

所述轿厢两侧的箱体侧壁上与水平移动装置相适应的均设置有制动器Ⅱ20、平移导向轮12、传感器Ⅴ19、直线电机动子14,如图1-4所示,所述制动器Ⅱ20在轿厢单侧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这两个制动器Ⅱ各自设置靠近侧壁边缘的位置上;所述平移导向轮12在轿厢的单侧侧壁上一高一低设置两组,其位置的设定与所述水平导向轨Ⅱ23上下两条导轨相适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一组平移导向轮各自包含有两个平移导向轮,以保持轿厢的稳定性;所述传感器Ⅴ19在轿厢的单侧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直线电机动子14设置在两组平行导向轮之间的轿厢侧壁上;所述轿厢架3通过其背部设置的垂直导向轮系2与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进行活动连接,并且通过制动器Ⅰ7对垂直导向轮系2进行制动从而控制轿厢架3在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上的静止在与水平移动装置同一水平位置处,所述轿厢架3顶部边缘处设置有传感器及对接连接机构模块,用于与所述轿厢的对接和分离,所述轿厢顶部前后边缘处相应的均设置有传感器和对接连接机构模块。

当轿厢4需要从的一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A移动到另一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时,位于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A一侧的轿厢架3顶部的传感器Ⅳ11与轿厢4顶部的传感器Ⅲ10配合发出指令让轿厢架3顶部的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Ⅰ15与设置在轿厢4顶部的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Ⅱ16脱钩,轿厢4通过设置在轿厢4底部两侧的直线电机动子14和设置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内侧的直线电机定子22的作用下水平移动,轿厢4两侧的平移导向轮12通过设置在轿厢架3底部两侧的水平导向轨Ⅰ13的过渡,然后同时的进入到所述设置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底部的水平导向轨Ⅰ13和设置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内侧的水平导向轨Ⅱ23上,轿厢4与轿厢架3底部接触处设置有导向滑块25,以减小轿厢底部与轿厢架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移动时的摩擦力,使得轿厢移动变得容易,确保轿厢4从轿厢架3平顺过渡到水平轨道固定架5,然后在直线电机动子14与直线电机定子22的作用下轿厢4沿着水平轨道固定架5继续水平移动,轿厢4上的传感器Ⅴ19与水平轨道固定架5上的传感器Ⅵ21感应定位轿厢4的速度和位置;当轿厢4接近另一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时,制动器Ⅱ20在水平制动轨24上制动,使轿厢4减速,轿厢4上的水平导向轮12沿水平导向轨Ⅰ13过渡到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这一侧的轿厢架3上, 当轿厢架3顶部的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Ⅳ18与设置在轿厢4顶部的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Ⅲ17锁紧时完成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这一侧的轿厢架3与轿厢4的对接,轿厢架3顶部的传感器Ⅰ8与轿厢4顶部的传感器Ⅱ9配合发出指令,使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上的垂直提升直线电机启动,同时使轿厢架3上的制动器Ⅰ7松闸,从而使的轿厢架3与轿厢4一起垂直向上或向下运行,当到达下一个需要水平移动的位置时,重复上面的过程。

实施例2

如图7-11所示,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循环系统,包括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轿厢、轿厢架以及水平移动部分;所述的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为申请号201710717838.6中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移动部分为按需求设置在两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若干个通过直线电机实现运送的水平移动装置,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水平移动装置之间为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活动机架6,所述水平移动装置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转台机构,以实现轿厢的旋转进而从一个水平移动装置到相交叉的另一个水平移动装置的换道移动的可能,因此,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水平轨道固定架5、水平轨道转动架26、转台27、水平导向轨Ⅰ13、水平导向轨Ⅱ23、直线电机定子22、水平制动轨24、传感器Ⅵ21、传感器Ⅶ28;所述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一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固定机架1上,并且与两端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上的一条垂直轨道均呈直角衔接,所述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中部截断设置为水平轨道转动架26,所述水平导向固定架5及水平轨道转动架26均为包含一底面和两个侧壁的廊式结构,所述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与水平轨道固定架5的结构相应且其位置对齐并留有转动间隙;所述水平轨道转动架26安装在转台27上,所述转台27下部单独设置固定基础;所述水平导向轨Ⅰ13分三段,每一段分别对应对齐,第一段安装在轿厢架3的底部两侧,第二段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底面凸起的两侧,第三段安装在水平轨道转动架26底面凸起的两侧;所述水平导向轨Ⅱ23分两段,每一段分别对应对齐,第一段安装在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两侧内侧壁上,第二段安装在水平轨道转动架26的两侧内侧壁上;所述直线电机定子22分两段,每一段分别对应对齐,第一段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两侧内侧壁上,第二段安装在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两侧内侧壁上;所述水平制动轨24分两段,每一段分别对应对齐,第一段安装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两侧内侧壁上,第二段安装在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两侧内侧壁上;所述水平导向固定架5两端靠近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两侧内侧壁上均镜像设置有传感器Ⅵ21,所述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两端靠近水平导向固定架5的两侧内侧壁上均镜像设置有传感器Ⅶ28。

所述轿厢和所述轿厢架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轿厢4需要从一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A移动到另一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时,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A这一侧的轿厢架3顶部的传感器Ⅳ11与轿厢4顶部的传感器Ⅲ10配合发出指令让轿厢架3顶部的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Ⅰ15与设置在轿厢4顶部的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Ⅱ16脱钩,轿厢4通过设置在轿厢4底部的直线电机动子14和设置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内侧的直线电机定子22的作用下水平移动,轿厢4两侧的平移导向轮12通过设置在轿厢架3底部的水平导向轨Ⅰ13的过渡,然后同时进入到所述设置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底部的水平导向轨Ⅰ13和设置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内侧的水平导向轨Ⅱ23上,轿厢4与轿厢架3底部接触处设置有导向滑块25,确保轿厢4从轿厢架3平顺过渡到水平轨道固定架5,然后在直线电机动子14与直线电机定子22的作用下轿厢4沿着水平轨道固定架5继续水平移动,当轿厢4上的传感器Ⅴ19与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上的传感器Ⅶ28感应定位轿厢4的位置后,直线电机动子14与直线电机定子22组成的直线电机断电,制动器Ⅱ20在水平制动轨24上制动,使轿厢4停止在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上,同时转台27启动,带动水平轨道转动架26转动,安装在转台底部的旋转编码器29确认旋转180度,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与水平轨道固定架5对接,然后制动器Ⅱ20松闸,直线电机动子14与直线电机定子22组成的直线电机启动,轿厢4水平移动到水平轨道固定架5上,轿厢4上的传感器Ⅴ19与水平轨道固定架5上的传感器Ⅵ21感应定位轿厢4的速度和位置,制动器Ⅱ20在水平制动轨24上制动,使轿厢4减速,轿厢4上的水平导向轮12沿水平导向轨Ⅰ13过渡到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这一侧的轿厢架3上,轿厢4通过设置在轿厢4底部两侧的直线电机动子14和设置在水平轨道固定架5内测的直线电机定子22的作用下继续水平移动,当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这一侧的轿厢架3顶部的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Ⅳ18与设置在轿厢4顶部的对接连挂机构模块Ⅲ17锁紧时完成轿厢架3与轿厢4的对接,轿厢架3顶部的传感器Ⅰ8与轿厢4顶部的传感器Ⅱ9配合发出指令,使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上的垂直提升直线电机启动同时使轿厢架3上的制动器Ⅰ7松闸,从而使的轿厢架3与轿厢4一起垂直向上或向下运行,当到达下一个需要水平移动的位置时,重复上面的过程。

轿厢4可以从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A平移到另一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也可同时将位于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和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A的两个轿厢通过转台调换位置,当两边同时有轿厢需要水平移动到对边时,轿厢平移到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两端止停,在转台驱动下旋转180度后,轿厢各自继续往前移动到达对边,这样会提高轿厢的平移运行效率;当两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两条水平轨道固定架呈同一水平面的交叉状态时,轿厢平移到水平轨道转动架26两端止停,在转台驱动下旋转90度后,轿厢变换轨道从一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轨道固定架到另一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轨道固定架上,并各自继续往前移动。

实施例3

如图12-15所示,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循环系统,包包括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轿厢、轿厢架以及水平移动部分;所述的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为申请号201710717838.6中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移动部分为按需求设置在两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若干个通过皮带传送实现运送的水平移动装置,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水平移动装置之间为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活动机架6;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过渡轿厢30,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固定门框32,皮带传送装置;所述皮带传送装置包括传送皮带41、驱动轮37和小轮38,所述传送皮带41安装在一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轿厢架之间,传送皮带41与轿厢架3以及固定门框32的底面平齐,所述传送皮带41由驱动轮37驱动,由小轮38提供支撑;所述过渡轿厢30通过过渡轿厢底座40固定在传送皮带41上,过渡轿厢底座40与传送皮带41通过连接螺栓39固定,所述过渡轿厢30侧面上安装有过渡轿厢制动器42、过渡轿厢传感器Ⅰ43、过渡轿厢导向轮44,其顶部安装有传感器Ⅹ35和传感器Ⅸ34;所述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一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的固定机架1上,所述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的内侧壁上相对应的安装有过渡轿厢制动轨45和过渡轿厢导向轨47以及过渡轿厢传感器Ⅱ46,所述过渡轿厢制动轨45设置在上,所述过渡轿厢导向轨47设置在下,所述过渡轿厢制动轨45和过渡轿厢导向轨47的长度与皮带传送装置长度相同,所述过渡轿厢传感器Ⅱ46设置在过渡轿厢制动轨45的两端处;所述固定门框32固定安装在轿厢架3与传送皮带41之间的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上,所述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A这一侧的固定门框32顶部安装有传感器Ⅺ36,所述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这一侧的固定门框32顶部安装有传感器Ⅷ33。

当轿厢4中的承载物需要从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A移动到另一个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时,轿厢4连同轿厢架3止停在与固定门框32对应位置,过渡轿厢30也止停在固定门框32对应位置,过渡轿厢30顶部的传感器Ⅹ35与固定门框32顶部的传感器Ⅺ36感应,过渡轿厢30与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A一侧的轿厢架3上的轿厢4的门同时打开轿厢4中的承载物通过固定门框32进入过渡轿厢30后,过渡轿厢门关闭的同时会把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自动启动驱动轮37同时松开过渡轿厢制动器42,驱动轮37带动传送皮带41运动,过渡轿厢30上的过渡轿厢导向轮44沿着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内测安装的过渡轿厢导向轨47运动,把过渡轿厢30运送到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一侧,过渡轿厢30上过渡轿厢传感器Ⅰ43与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上的过渡轿厢传感器Ⅱ46感应过渡轿厢30的位置和速度,这时过渡轿厢30上的过渡轿厢制动器42与过渡轿厢平移轨道31上的过渡轿厢制动轨45配合制动,让过渡轿厢30停在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一侧的固定门框32边,过渡轿厢30顶部的传感器Ⅸ34与固定门框32顶部的传感器Ⅷ33感应,过渡轿厢30与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一侧轿厢架3上的轿厢4的门同时打开,承载物通过固定门框32进入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上的轿厢4中,轿厢4和轿厢架3一起沿着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B上的固定机架轨道上下运行,当到达下一个需要水平移动的位置时,重复上面的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实施例3中的皮带传送装置也可替换为现有技术中的链传动、齿轮和齿条传动、滚珠丝杠传动等,以实现过渡轿厢的水平移动;本发明中的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可进行多组设置并与水平移动部分联通配合使用,如图16所示,可根据地形需要进行灵活布置形成循环系统移动网,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更动或修饰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