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6935发布日期:2018-08-24 06:1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供给静电袋的静电袋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具有尺寸较小且读取速度快的显著优点,迅速被用户接受,并逐渐取代机械硬盘。虽然固态硬盘相比于机械硬盘抗摔,轻度碰撞不会造成数据丢失,使用寿命也长于机械硬盘,但一方面固态硬盘的价格显著高于机械硬盘,另一方面固态硬盘一旦发生损坏,会造成数据全部丢失无法找回。故需要对固态硬盘进行妥善包装。

固态硬盘外需要套装有静电袋,以避免静电影响固态硬盘的性能。为实现对固态硬盘外自动封装静电袋,亟需一种可以对固态硬盘供给静电袋的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静电袋套袋机构供给静电袋的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进而实现对固态硬盘外自动封装静电袋,避免人工套装静电袋作业造成固态硬盘磕碰碎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适用于对静电袋套袋机构供给静电袋以进而实现对固态硬盘外套装静电袋,所述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下排列的两个料盘承载机构,所述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的上料位处于两所述料盘承载机构之间并朝向所述静电袋套袋机构,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分别用于承载绕设有静电袋的料盘;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可上下移动以切换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可以对静电袋套袋机构供给静电袋以进而实现对固态硬盘外套装静电袋。本发明提供的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中,通过将两个料盘承载机构上下排列地设置,且两个料盘承载机构可上下移动以切换位置,因而处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处的一料盘承载机构的静电袋被上料完时,经由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的上下移动并切换位置,使得另一料盘承载机构被定位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处,并经由新的料盘对静电袋套袋机构供给静电袋,如此可实现静电袋的不停机换料、保证静电袋套袋机构连续作业。

较佳的,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之间设置有位置切换机构,并当一所述料盘承载机构受力向另一所述料盘承载机构移动时,另一所述料盘承载机构在所述切换机构的作用下对应移动以实现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的位置切换。

具体的,所述位置切换机构为相啮合的齿条机构。

具体的,所述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一所述料盘承载机构竖向移动的切换驱动机构。

较佳的,所述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驱动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中的至少一者于水平方向内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在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上下移动以切换位置时,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相互避开。

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位于上侧的一所述料盘承载机构于水平面内移动,以使得两所述料盘承载机构于水平面内的投影错开;根据该技术方案,可以避免两个料盘承载机构上下移动切换位置时发生干涉。

较佳的,所述料盘承载机构包括用于定位料盘的定位杆,和设置于所述定位杆与所述静电袋套袋机构之间的张紧杆。

具体的,所述料盘承载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定位杆旋转以带动料盘转动的上料驱动件。

较佳的,所述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包括静电袋上料托架,所述静电袋上料托架设置于所述上料位,所述静电袋上料托架用于将静电袋托送到正对的所述静电袋套袋机构。

具体的,所述静电袋上料托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夹持定位静电袋的夹持定位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另一角度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两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和静电袋套袋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另一角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料盘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用于对固态硬盘q外套装静电袋s。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固态硬盘上料机构400、贴金手指722装置500、输送装置600、以及固态硬盘下料机构900,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还包括于输送装置600的一侧的静电袋封袋装置,静电袋封袋装置具体包括沿输送装置600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和静电袋密封机构800,且于输送装置600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检测固态硬盘q的检测机构。结合图5-图8所示,更具体的:

如图1-图4所示,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包括主机架100和设置于主机架100上方的固态硬盘上料机构400、贴金手指722装置500、输送装置600、静电袋套装机构700、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及固态硬盘下料机构900。于主机架100的一端外侧、对应输送装置600的输送方向的起始端,设置有托盘上料机构300;于主机架100的另一端外侧、对应输送装置600的输送方向的末端,设置有托盘下料机构1000。其中,主机架100的下部内部设置有马达、控制线路、plc等控制部件,而于主机架100的上侧分别设置前述的多个机构和装置,于主机架100的外部还设置有外壳200,该外壳200将前述的设置于主机架100上侧的多个机构和装置包覆其中。外壳200上还设置有操作面板、监控器等机构,以便对该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生产线进行监控和操作。

在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线中,结合图2-图4所示,于主机架100的上侧,沿着主机架100的长度方向并行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610和第二输送装置620,第一输送装置610和第二输送装置620的输送方向相同,均将固态硬盘从靠近托盘上料机构300方向的一端输送至靠近托盘下料机构1000方向的另一端。该第一输送装置610和第二输送装置620分别用于传输不同规格的固态硬盘,如第一输送装置610用于输送规格为m2的固态硬盘,第二输送装置620用于输送规格为2.5的固态硬盘。在本实施例中,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线对经由第二输送装置620输送的规格为2.5的固态硬盘套装静电袋,而经由第一输送装置610输送的规格为m2的固态硬盘在经过扫码排位后,原样排出。

对于被移送到第二输送装置620处的规格为2.5的部分固态硬盘,依次经过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并被套装静电袋、经过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并被将两端开口的静电袋进行密封。更具体的:

如图2-图4所示,固态硬盘静电袋包装线还包括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设置于静电袋套装机构700背离第二输送装置620的一侧,用于对静电袋套装机构700供给静电袋,以便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将静电袋套装于固态硬盘外侧。结合图5所示,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正对静电袋套装机构700设置有两个,两个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分别对静电袋套装机构700的两个静电袋套装位地设置。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背离静电袋套装机构700的一侧设置有料盘承载机构1710,绕设有静电袋的料盘可以方便地上料至料盘承载机构1710处。可以理解的,静电袋呈尺寸较长、仅首尾两端开口的筒状,静电袋被压成扁平状结构形成长带状并被绕设于料盘;静电袋具有开口的前端伸向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并在静电袋套装机构700的拉拽作用下,使得料盘承载机构1710处的料盘转动、静电袋逐渐移动至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处,被套装到固态硬盘外并被裁切成一定长度。

结合图5-图8所示,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包括上下排列的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的上料位1700c处于两料盘承载机构1710之间并朝向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分别用于承载绕设有静电袋的料盘p;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可上下移动以切换位置。通过将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上下排列地设置,且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可上下移动以切换位置,因而处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1700a处的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被上料完时,经由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上下移动并切换位置,使得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被定位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1700a处,并经由新的料盘p对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供给静电袋,如此可实现静电袋的不停机换料、保证静电袋套袋机构700连续作业。

可以理解的,虽然位于上下两侧的料盘承载机构1710均可以对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供给静电袋,但考虑到位于上侧的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可以更为方便地拉拽实现上料,且作业人员对上侧的料盘承载机构1710进行上下料盘操作不甚方便,在实际使用中,更倾向将上侧的位置视为静电袋供给位1700a、将下侧的位置视为静电袋供给准备位1700b。

具体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处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1700a处的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将被上料完毕前,将该静电袋的末端开口和静电袋供给准备位1700b处的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的前端开口相连接,如此使得前一料盘的静电袋的末端和后一料盘的静电袋的起始端连接呈一连续的带状结构、静电袋被连续地送到静电袋套袋机构700处,以实现静电袋套袋机构700的连续作业。此时,将空的料盘取下并将新的料盘放到该料盘承载机构1710处即可。

由于料盘承载机构1710可以上下移动交替位置,当位于上侧的料盘上的静电袋被用完时,待将该静电袋的末端开口和下侧的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处的静电袋的前端开口相连接后,下侧的料盘定位机构可向上移动至静电袋供给位1700a、原上侧的料盘定位机构向下移动至静电袋供给准备位1700b。

较佳的,如图6和图7所示,为实现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之间的上下位置切换,于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之间还应当设置有位置切换机构1720。并当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受力向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移动时,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在切换机构的作用下对应移动以实现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位置切换。更具体的,位置切换机构1720可以为相啮合的齿条机构,抑或其他可以实现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竖向交错移动的机构。

再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还包括用于驱动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竖向移动的切换驱动机构1740。可以理解的,切换驱动机构1740仅驱动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中的一者,当该料盘承载机构1710位于下侧的静电袋供给准备位1700b时,在需要切换位置时,切换驱动机构1740驱动该料盘承载机构1710向上移动至静电袋供给位1700a,进而实现对静电袋套袋装置供给静电袋;而在该料盘承载机构1710位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1700a时,当静电袋上料完毕需要切换位置时,切换驱动机构1740驱动该料盘承载机构1710下移动至静电袋供给准备位1700b,以将空料盘取下并载入绕设有静电袋的料盘。在切换驱动机构1740驱动该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过程中,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在位置切换机构1720的作用下自行移动至目标位置。

可以理解的,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呈上下排列设置,为避免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在切换位置时发生干涉,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还包括驱动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中的至少一者于水平方向内移动的驱动机构173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驱动机构1730驱动位于上侧的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向远离上料位1700c的方向移动,以使得两料盘承载机构1710于水平面内的投影错开。

再请参阅图8所示,料盘承载机构1710包括用于定位料盘的定位杆1711,和设置于定位杆与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之间的张紧杆1712。张紧杆1712的设置可以缓冲对静电袋的拉拽作用,使得静电袋保持较为平均的松紧度,避免静电袋局部受力过大发生变形。料盘承载机构1710还包括用于驱动定位杆1711旋转以带动料盘转动的上料驱动件1750。

再请参阅图5-图7所示,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包括静电袋上料托架1760,静电袋上料托架1760设置于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上料位1700c,静电袋上料托架1760用于将料盘处的静电袋托送到正对的静电袋套袋机构700。具体的,静电袋上料托架1760上还设置有用于夹持定位静电袋的夹持定位机构1761。

再请结合图2-图4所示,被上料至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处的静电袋,在静电袋套装机构700的作用下将静电袋套装到对应的固态硬盘外侧,且静电袋被逐个切断至与固态硬盘相对应的尺寸;随后套装有静电袋的固态硬盘继续沿着第二输送装置620移动至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并经由静电袋密封机构800对经过的静电袋两端开口的固态硬盘进行热封。随后封装有静电袋的固态硬盘经由固态硬盘下料机构900和托盘下料机构1000实现下料。

结合图1-图8所示,对本发明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作业人员将绕设有静电袋的料盘p上料至静电袋供给准备位1700b处的料盘承载机构1710处,并被定位杆1711可靠的定位,静电袋前端穿过若干个张紧杆1712并伸入到上料位1700c处;

切换驱动机构1740推顶该料盘承载机构1710向上移动至静电袋供给位1700a,同时经由位置切换机构1720带动另一位于静电袋供给位1700a处的料盘承载机构1710向下移动至静电袋供给准备位1700b;

静电袋套装机构700工作并拖拽静电袋的前端,同时上料驱动机构1730驱动定位杆1711旋转,进而实现静电袋的上料;随后作业人员可以将绕设有静电袋的料盘p上料至静电袋供给准备位1700b处的料盘承载机构1710处;

在处于静电袋供给位1700a处的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将被上料完毕前,将该静电袋的末端开口和静电袋供给准备位1700b处的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的前端开口相连接,如此使得前一料盘的静电袋的末端和后一料盘的静电袋的起始端连接呈一连续的带状结构;

之后切换驱动机构1740动作,切换两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位置,并重复上述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可以对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供给静电袋以进而实现对固态硬盘外套装静电袋。本发明提供的静电袋自动上料装置1700中,通过将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上下排列地设置,且两个料盘承载机构1710可上下移动以切换位置,因而处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处1700a的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静电袋被上料完时,经由两个所述料盘承载机构1710的上下移动并切换位置,使得另一料盘承载机构1710被定位于上侧的静电袋供给位1700a处,并经由新的料盘对静电袋套袋机构700供给静电袋,如此可实现静电袋的不停机换料、保证静电袋套袋机构700连续作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之权利范围,因此依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