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吊具电缆线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2805发布日期:2018-08-24 22:05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附属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对装卸集装箱用吊具的供电电缆进行保护性固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港口码头上用于装卸集装箱的大型起重设备,如岸桥、场桥等设备上配备的集装箱吊具所连接的供电电缆,其上端的电缆接头连接在起重设备高处小车架上的接线箱内,其下端的电缆接头连接在小车架下部吊具上的电气箱内,吊具在吊运装卸集装箱作业时,就要拖带着从小车架上接线箱垂下的供电电缆线移动,上述从接线箱到电气箱之间的这一段电缆线,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下坠状态;由于电缆线的长度长、重量大,再加上吊具在吊运装卸集装箱作业时产生晃动的惯性力,仅靠电缆线上端头的电缆接头连接固定在所述接线箱上来承担上述的组合力,很容易因下坠力太大受到伤害而发生脱缆事故。

为了防止电缆线的下坠力对电缆接头的拉拽出现脱缆事故,目前的措施是将吊具电缆线上端的电缆接头在接入所述接线箱之前,先在起重设备的小车架上固定,用以代替电缆接头承担电缆线的下坠力,然后再将电缆接头连接到接线箱内。其具体做法如图3所示,中心线呈横向设置的电缆线2的卷筒1,靠其下部的支脚1.2固定在起重设备上部的小车架上,将进入接线箱之前的一段电缆线2在卷筒1的筒壁1.1外缠绕几圈作为定位,然后再用u型夹3的u形弯直接卡在电缆线2的外径上,u型夹3带外螺纹的两端穿过卷筒1的筒壁1.1,用螺母8拧紧固定。这样,电缆线2的下坠重力被转移到卷筒1上而不在电缆接头2.1上了,从而保护了电缆接头2.1不会受损脱缆。

上述固定方式虽然可以解决吊具电缆线下坠力的转移问题,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用u型夹直接卡紧固定在电缆线的外径上,被压紧处的电缆线因局部受力过大,容易受损伤而在通电时发生事故,无法起到理想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电缆线的外径与u型夹的u型弯半径必须相匹配,u型开口小于电缆线径卡不进去;u型开口大于电缆线径,会因相互之间接触面积太小而压不紧产生松动,要想不产生松动,必须是一种型号的u型夹对应一种型号的电缆线,若需更换电缆线型号,不仅需更换与电缆线匹配的u型夹,而且还需要在卷筒上重新钻孔以适应u型夹开口处的宽度,因此更换电缆线时费时费力,要使两者完全匹配,就要准备多种型号的u型夹,还要改变卷筒上的孔距,做起来功效低,十分麻烦,拆卸也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为保护吊具电缆线,用u型夹直接卡在电缆线的外径上固定于小车架上的卷筒上,因电缆线局部受力过大易损伤造成供电事故;若电缆线的型号与u型夹的型号相互不匹配压不牢固,要匹配不但要准备多种型号的u型夹,而且在更换电缆线的同时还要改变在卷筒上安装u型夹的孔距,操作麻烦工效低的缺点,提供一种集装箱吊具电缆线的固定装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吊具电缆线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起重设备小车架上其中心线横向设置的电缆线卷筒,以及卡固电缆线用的u型夹,所述u型夹的开口大于卷筒上所绕吊具电缆线的直径,u型夹的u形两端相对设有拉钩,两拉钩分别穿过卷筒筒壁上相对应的槽孔反向勾在其内筒壁上;在u型夹的u形凸起最高点上的竖立螺孔内拧有的螺栓,其下端头顶在可与卷筒上所绕电缆线作适应性的柔性扣合的压瓦脊背上。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拉钩勾穿过的两槽孔,为相互对应并一端宽一端窄的长槽,长槽的两宽槽处能使u型夹两端的拉钩同时穿过,两窄槽的宽度刚好使u型夹两端的杆部通过;

所述u型夹两端相对应的拉钩,为拉钩的两钩头相对设置;

所述u型夹两端相对应的拉钩,为倒t形结构;

在所述u型夹的u形凸起最高点上焊接有加强板,竖立的螺孔在有加强板的u型夹上通过;

所述可与电缆线柔性扣合的压瓦,是在刚性瓦片的凹弧面上固定有略带弹性的塑胶衬瓦。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u型夹开口的直径大于电缆线的直径,其开口处的两端设有可倒勾在卷筒的内筒壁上的拉钩,螺栓宁国u型夹的凸起处的螺孔顶在可与电缆线作适应性柔性扣合的压瓦脊背上,拧紧螺栓即可将电缆线作保护性地压紧在卷筒上不会松动,也不会损伤电缆线;压紧不同型号的电缆线,只需要更换与电缆线型号匹配的压瓦即可,由于压瓦和其他部件之间没有连接的关系,拧松螺栓即可拿掉,更换非常方便;u型夹不与电缆线直接接触,固定不同型号的电缆线无需更换u型夹,也就不需要在卷筒上重新钻孔。

使用上述的一套装置固定不同型号的电缆线,仅需更换与电缆线匹配的压瓦,既保证了电缆接头不脱缆,又保护了电缆线不受伤害,从而避免了因电缆接头或电缆线受损而发生的供电事故。上述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和使用方便,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对电缆线作保护性固定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局部剖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卷筒的筒壁上长槽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图4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局部俯视图;

图6为图1中拉钩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中,用支脚1.2固定于起重设备高处小车架上的卷筒1,其中心线横向设置,卷筒1的外周圈上可缠绕吊具电缆线2(参见图2、图3);u形开口大于电缆线2直径的u型夹3,其开口处的两端相对设有拉钩3.1,拉钩3.1穿过卷筒1筒壁1.1上设置的长槽1.11,勾在卷筒1筒壁1.1的内壁上;u形弯的u向上的型夹3,其最高点上设有竖立的螺孔3.2,螺栓5对向u型夹3的u形开口方向拧入螺孔3.2;与电缆线2可作适应性的柔性扣合接触的压瓦7,设在螺栓5的下端头和所述电缆线2之间;

拧动螺栓5,使其下端头顶在所述压瓦7的脊背上面,继续拧螺栓5,u型夹3的拉钩3.1勾紧在卷筒1筒壁1.1的内壁上,此时压瓦7的凹弧面压紧在卷筒1上的电缆线2上,将拧在螺栓5上位于压瓦7脊背上部的两个螺母6中紧靠压瓦7脊背的一个拧紧,然后将两个螺母6背紧,即可锁住螺栓5不倒退,被固定在卷筒1上的电缆线2就不会松动,因电缆线2受力均匀,也不会损伤电缆线2。

所述拉钩3.1勾在卷筒1的筒壁1.1的内壁上所穿过的长槽1.11,为一端宽一端窄的结构,两宽槽1.112处使u型夹3两端的拉钩3.1从筒壁1.1的外面同时穿过,窄槽1.111的宽度则刚好容下u型夹3上u形两侧的杆部,将u型夹3的杆部推入各自的窄槽1.111处,拉钩3.1即可反向勾在卷筒1的筒壁1.1的内壁上。

所述u型夹3的u形两端相对设置的两拉钩3.1,可以是钩头相对的内钩,与上述两拉钩3.1相适应的长槽1.11上,两窄槽1.111和宽槽1.112相对应的两外侧壁顺接,在两长槽1.11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宽窄(参见图4);

所述u型夹3的u形两端也可以是两钩头相对应的倒t形钩3.3,与倒t形钩3.3相适应的两长槽1.11上的窄槽1.111两宽槽1.112组合成t形结构形式(参见图5),倒t形钩3.3从宽槽1.112进入,再推到窄槽1.111处反向勾在筒壁1.1的内壁上(参见图6)。

为了加强在u型夹3上拧螺栓5处螺孔3.2的强度,在其u形弯向上拱起的最高点上焊接有加强板4,螺孔3.2设在u型夹3上有加强板4的位置上。

为了更好地对电缆线2作保护性固定,所述与电缆线2柔性扣合接触的压瓦7,是在刚性瓦片的凹弧面上,固定有略带弹性的塑胶衬瓦7.1。

图3为现有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卷筒1下部的支脚1.2固定安装在起重设备上部的小车架上,卷筒1的中心线呈横向设置。将进入接线箱之前的一段电缆线2围绕卷筒1的周圈转几圈作为定位,然后再用u型夹3直接卡在电缆线2的外径上,u型夹3带外螺纹的两端穿过卷筒1的筒壁1.1,在筒壁1.1的内面拧紧螺母8固定,电缆线2的下坠力被转移到卷筒1上。

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被压紧处的电缆线2因局部受力过大容易受到损伤而造成供电事故;一种u型夹3只能对应一种型号的电缆线2,若需更换电缆线2的型号,不仅需更换u型夹3,而且需在卷筒1上重新钻孔以匹配u型夹3的宽度,要使其完全匹配做起来非常麻烦,需要更换电缆线2时费时费力,拆卸十分不方便。

使用本发明的固定装置,把电缆接头2.1前的一段电缆线2在卷筒1上绕圈定位后,将u型夹3两端的拉钩3.1穿过卷筒1的筒壁1.1上两长槽1.11上的宽槽1.112,再推到窄槽1.111(参见图4)处即可勾在筒壁1.1的内壁上,拧u型夹3顶部的螺栓5,使其下端头顶在所述压瓦7的脊背上面,压瓦7的凹弧面靠在卷筒1上的电缆线2上压紧,再将拧在螺栓5的螺杆上位于压瓦7上部的螺母6锁住螺栓5使其不倒退松动,即可将电缆线2固定,固定牢靠;

若u型夹3两端是倒t形钩3.3,则将其穿过卷筒1的筒壁1.1上t形结构长槽1.11上的宽槽1.112(参见图5),以上述同样的方式将电缆线2固定(参见图6)。

上述电缆线2的固定装置,由于电缆线2与压瓦7之间是适应性的面接触而非线接触,所以电缆线2的平均受力小,对电缆线2有保护作用;由于u型夹3的压紧是通过压瓦7来实现的,只需调整压瓦7的型号即可与电缆线2相匹配,因此一种型号的u型夹3可适应多种型号的电缆线2,卷筒1筒壁1.1上两长槽1.11的间距也无需调整;因压瓦7不与其他部件固定连接,随时可取下扣合在电缆线2上,更换非常方便;若需更换电缆线2时,只需将螺母6松开,将螺栓5倒退使u型夹3从长槽1.11中拿出即可实现。

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所进行的解释性说明,不是唯一的技术方案。凡是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主旨所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