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卷绕和退绕幅材材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2267发布日期:2018-11-24 11:2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卷绕和退绕幅材材料的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用于卷绕和退绕幅材材料的设备。

背景技术

全自动卷绕机是一种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生产中,国内的企业主要还是依靠进口这种设备来完成,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但是现有技术卷绕和退绕设备在进行卷绕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材料不平整导致在卷绕的时候发生材料错位叠加使得卷绕出现问题;卷绕后的材料一般都会留下弯曲的弧形,在退绕的时候,没有进行处理,导致退绕的材料弯曲不平整,破坏材料的原始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卷绕和退绕幅材材料的设备,其结构包括操作面板、卷绕和退绕主机、箱门、把手、进料口、支撑脚、出料口、铰链,所述操作面板安装在卷绕和退绕主机左侧上表面并且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卷绕和退绕主机前表面通过铰链与箱门相连接,所述箱门右侧前表面设有把手,所述进料口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卷绕和退绕主机右端内部,所述支撑脚共设有四个并且固定安装在卷绕和退绕主机下端四角,所述出料口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卷绕和退绕主机左端内部。

所述卷绕和退绕主机包括主机外壳、动力机构、辊筒传动机构、卷绕退绕机构、驱动机构、转动机构、压平机构、加热机构,所述主机外壳前表面通过铰链与箱门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底面,所述动力机构右端与辊筒传动机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辊筒传动机构中部位于进料口左端,所述动力机构左端与卷绕退绕机构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卷绕退绕机构左端位于出料口内部,所述驱动机构下端与辊筒传动机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左端与转动机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压平机构上端与转动机构右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加热机构上端与压平机构上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压平机构下端位于辊筒传动机构上方,所述加热机构下端位于卷绕退绕机构上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双向电机、电机轴、轴座、驱动螺旋杆、驱动转盘、联动杆组、联动转盘、联动皮带,所述双向电机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底面,所述电机轴中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双向电机内部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电机轴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轴座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电机轴右端与驱动螺旋杆相焊接,所述驱动螺旋杆与驱动转盘相啮合,所述驱动转盘通过联动杆组与右端的联动转盘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转盘通过联动皮带与辊筒传动机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电机轴与卷绕退绕机构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辊筒传动机构包括联动转轴、螺旋杆、杆座、锯齿圆盘、传动皮带、辊筒组、材料通管道,所述联动转轴通过联动皮带与联动转盘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杆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杆座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螺旋杆下端位于杆座上方设有联动转轴并且机械连接,所述螺旋杆上端与锯齿圆盘相啮合,所述锯齿圆盘通过传动皮带与辊筒组活动连接,所述辊筒组上端与材料通管道右端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卷绕退绕机构包括蜗杆、蜗杆座、驱动齿轮、固定圆块、固定框架、推板、移动块、细滑杆、第一连动杆组、旋转盘、皮带、卷绕退绕辊筒组、第二连动杆组,所述蜗杆右端与电机轴左端相焊接,所述蜗杆左端安装在蜗杆座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蜗杆与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圆块,所述固定圆块安装在固定框架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框架上表面与推板下表面相焊接,所述推板上端焊接有移动块,所述细滑杆贯穿于移动块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块与第一连动杆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杆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旋转盘上并且活动连接,所述旋转盘通过皮带与卷绕退绕辊筒组活动连接,所述卷绕退绕辊筒组与第二连动杆组活动连接,所述卷绕退绕辊筒组上端与材料通管道左端相连接,所述卷绕退绕辊筒组下端位于出料口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皮带、驱动盘、固定块、移动框架、推杆、连接销轴、牵引板、移动轴、轴轨,所述驱动盘通过驱动皮带与下端的辊筒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盘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安装在移动框架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框架左侧表面与推杆右端相焊接,所述推杆左端固定安装有连接销轴,所述连接销轴安装在牵引板左右两端,所述牵引板上下两端设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安装在轴轨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牵引板左端与转动机构上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连接杆、驱动块、轨迹滚筒、驱动杆、限位块、支撑框架、转杆,所述连接杆上端与牵引板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与驱动杆上表面右端相焊接,所述驱动块固定安装在驱动杆下表面,所述驱动块与轨迹滚筒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驱动杆左右两端焊接有限位块,所述驱动杆两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端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转杆贯穿于轨迹滚筒内部并且机械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平机构包括转动杆、旋转轴、移动杆、活塞块、气压室、压平块,所述转动杆一端与转杆一端相焊接,所述转动杆另一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中部与移动杆上端相焊接,所述移动杆下端设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安装在气压室内部,所述压平块安装在活塞块正下方,所述转动杆左端与加热机构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压平块位于材料通管道中部上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转子、线圈、软导线、蓄电池、加热器、水箱、不锈钢板,所述转子右端与转动杆左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转子左端外部设有线圈,所述软导线右端与与线圈相连接,所述软导线左端与蓄电池相焊接,所述蓄电池与加热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水箱内部,所述不锈钢板上表面焊接于水箱下表面,所述不锈钢板位于材料通管道左端上方。

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于卷绕和退绕幅材材料的设备,将材料放在进料口,进入到辊筒传动机构上端,通过开启双向电机使得电机轴开始转动,这时与电机轴相焊接的驱动螺旋杆也跟着转动,与驱动螺旋杆相啮合的驱动转盘开始旋转,通过联动杆组的联动功能使得联动转盘旋转,这时通过联动皮带的传动功能使得联动转轴转动,同时螺旋杆也开始转动,这时与螺旋杆相啮合的锯齿圆盘开始旋转,通过传动皮带的传动使得辊筒组开始旋转对材料进行传送,通过材料通管道进入到卷绕退绕机构上端,通过电机轴的转动也带动了蜗杆转动,这时驱动齿轮也开始旋转,通过驱动齿轮上的固定圆块的移动使得固定框架带动推板上顶,使得移动块在细滑杆内部移动,这时第一连动杆组开始运行,通过第一连动杆组的联动功能使得旋转盘开始旋转,这时通过皮带的传动使得卷绕退绕辊筒组开始进行卷绕工作,工作的同时通过转动机构的工作使得加热机构产生电能,需要退绕的时候,通过开启双向电机反转使得卷绕退绕辊筒组开始进行退绕工作,这时开启蓄电池使得加热器对水箱内部进行加热,通过热传递使得不锈钢板发热,对材料进行低温工作,使得材料恢复原状,通过辊筒传动机构的工作带动了驱动机构工作,驱动机构上的牵引板左端往左移动,带动了连接杆运行,这时驱动块开始对轨迹滚筒进行工作,使得轨迹滚筒进行转动,这时转杆也开始转动,同时带动了转动杆转动,这时旋转轴工作,使得移动杆下降,对活塞块进行挤压,通过气压室的气压表面,使得压平块下降对裁量进行压平,材料再经过辊筒传动机构退回进料口。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采用通过动力机构的正转运行,使得辊筒传动机构工作,对材料进行传送,材料进入到卷绕退绕机构上进行卷绕,需要退绕时开启加热机构对材料进行热传递,使得材料进行恢复原状,并且通过压平机构对材料进行压平,使得材料更加平整,再通过辊筒传动机构退回到出料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用于卷绕和退绕幅材材料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卷绕和退绕幅材材料的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卷绕和退绕幅材材料的设备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操作面板-1、卷绕和退绕主机-2、箱门-3、把手-4、进料口-5、支撑脚-6、出料口-7、铰链-8、主机外壳-21、动力机构-22、辊筒传动机构-23、卷绕退绕机构-24、驱动机构-25、转动机构-26、压平机构-27、加热机构-28、双向电机-221、电机轴-222、轴座-223、驱动螺旋杆-224、驱动转盘-225、联动杆组-226、联动转盘-227、联动皮带-228、联动转轴-231、螺旋杆-232、杆座-233、锯齿圆盘-234、传动皮带-235、辊筒组-236、材料通管道-237、蜗杆-241、蜗杆座-242、驱动齿轮-243、固定圆块-244、固定框架-245、推板-246、移动块-247、细滑杆-248、第一连动杆组-249、旋转盘-2410、皮带-2411、卷绕退绕辊筒组-2412、第二连动杆组-2413、驱动皮带-251、驱动盘-252、固定块-253、移动框架-254、推杆-255、连接销轴-256、牵引板-257、移动轴-258、轴轨-259、连接杆-261、驱动块-262、轨迹滚筒-263、驱动杆-264、限位块-265、支撑框架-266、转杆-267、转动杆-271、旋转轴-272、移动杆-273、活塞块-274、气压室-275、压平块-276、转子-281、线圈-282、软导线-283、蓄电池-284、加热器-285、水箱-286、不锈钢板-28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用于卷绕和退绕幅材材料的设备,其结构包括操作面板1、卷绕和退绕主机2、箱门3、把手4、进料口5、支撑脚6、出料口7、铰链8,所述操作面板1安装在卷绕和退绕主机2左侧上表面并且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卷绕和退绕主机2前表面通过铰链8与箱门3相连接,所述箱门3右侧前表面设有把手4,所述进料口5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卷绕和退绕主机2右端内部,所述支撑脚6共设有四个并且固定安装在卷绕和退绕主机2下端四角,所述出料口7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卷绕和退绕主机2左端内部。

所述卷绕和退绕主机2包括主机外壳21、动力机构22、辊筒传动机构23、卷绕退绕机构24、驱动机构25、转动机构26、压平机构27、加热机构28,所述主机外壳21前表面通过铰链8与箱门3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22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底面,所述动力机构22右端与辊筒传动机构23下端活动连接,所述辊筒传动机构23中部位于进料口5左端,所述动力机构22左端与卷绕退绕机构24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卷绕退绕机构24左端位于出料口7内部,所述驱动机构25下端与辊筒传动机构23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5左端与转动机构2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压平机构27上端与转动机构26右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加热机构28上端与压平机构27上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压平机构27下端位于辊筒传动机构23上方,所述加热机构28下端位于卷绕退绕机构24上方,所述动力机构22包括双向电机221、电机轴222、轴座223、驱动螺旋杆224、驱动转盘225、联动杆组226、联动转盘227、联动皮带228,所述双向电机221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底面,所述电机轴222中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双向电机221内部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电机轴222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轴座223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电机轴222右端与驱动螺旋杆224相焊接,所述驱动螺旋杆224与驱动转盘225相啮合,所述驱动转盘225通过联动杆组226与右端的联动转盘227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转盘227通过联动皮带228与辊筒传动机构23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电机轴222与卷绕退绕机构24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辊筒传动机构23包括联动转轴231、螺旋杆232、杆座233、锯齿圆盘234、传动皮带235、辊筒组236、材料通管道237,所述联动转轴231通过联动皮带228与联动转盘227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杆232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杆座233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螺旋杆232下端位于杆座233上方设有联动转轴231并且机械连接,所述螺旋杆232上端与锯齿圆盘234相啮合,所述锯齿圆盘234通过传动皮带235与辊筒组236活动连接,所述辊筒组236上端与材料通管道237右端相连接,所述卷绕退绕机构24包括蜗杆241、蜗杆座242、驱动齿轮243、固定圆块244、固定框架245、推板246、移动块247、细滑杆248、第一连动杆组249、旋转盘2410、皮带2411、卷绕退绕辊筒组2412、第二连动杆组2413,所述蜗杆241右端与电机轴222左端相焊接,所述蜗杆241左端安装在蜗杆座242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蜗杆241与驱动齿轮243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243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圆块244,所述固定圆块244安装在固定框架245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框架245上表面与推板246下表面相焊接,所述推板246上端焊接有移动块247,所述细滑杆248贯穿于移动块247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块247与第一连动杆组249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杆组249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旋转盘2410上并且活动连接,所述旋转盘2410通过皮带2411与卷绕退绕辊筒组2412活动连接,所述卷绕退绕辊筒组2412与第二连动杆组2413活动连接,所述卷绕退绕辊筒组2412上端与材料通管道237左端相连接,所述卷绕退绕辊筒组2412下端位于出料口7内部,所述驱动机构25包括驱动皮带251、驱动盘252、固定块253、移动框架254、推杆255、连接销轴256、牵引板257、移动轴258、轴轨259,所述驱动盘252通过驱动皮带251与下端的辊筒组236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盘252上设有固定块253,所述固定块253安装在移动框架254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框架254左侧表面与推杆255右端相焊接,所述推杆255左端固定安装有连接销轴256,所述连接销轴256安装在牵引板257左右两端,所述牵引板257上下两端设有移动轴258,所述移动轴258安装在轴轨259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牵引板257左端与转动机构2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机构26包括连接杆261、驱动块262、轨迹滚筒263、驱动杆264、限位块265、支撑框架266、转杆267,所述连接杆261上端与牵引板257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61下端与驱动杆264上表面右端相焊接,所述驱动块262固定安装在驱动杆264下表面,所述驱动块262与轨迹滚筒26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驱动杆264左右两端焊接有限位块265,所述驱动杆264两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支撑框架266上端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转杆267贯穿于轨迹滚筒263内部并且机械连接,所述压平机构27包括转动杆271、旋转轴272、移动杆273、活塞块274、气压室275、压平块276,所述转动杆271一端与转杆267一端相焊接,所述转动杆271另一端与旋转轴27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272中部与移动杆273上端相焊接,所述移动杆273下端设有活塞块274,所述活塞块274安装在气压室275内部,所述压平块276安装在活塞块274正下方,所述转动杆271左端与加热机构28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压平块276位于材料通管道237中部上方,所述加热机构28包括转子281、线圈282、软导线283、蓄电池284、加热器285、水箱286、不锈钢板287,所述转子281右端与转动杆271左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转子281左端外部设有线圈282,所述软导线283右端与与线圈282相连接,所述软导线283左端与蓄电池284相焊接,所述蓄电池284与加热器285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加热器285安装在水箱286内部,所述不锈钢板287上表面焊接于水箱286下表面,所述不锈钢板287位于材料通管道237左端上方。

本发明的原理:将材料放在进料口5,进入到辊筒传动机构23上端,通过开启双向电机221使得电机轴222开始转动,这时与电机轴222相焊接的驱动螺旋杆224也跟着转动,与驱动螺旋杆224相啮合的驱动转盘225开始旋转,通过联动杆组226的联动功能使得联动转盘227旋转,这时通过联动皮带228的传动功能使得联动转轴231转动,同时螺旋杆232也开始转动,这时与螺旋杆232相啮合的锯齿圆盘234开始旋转,通过传动皮带235的传动使得辊筒组236开始旋转对材料进行传送,通过材料通管道237进入到卷绕退绕机构24上端,通过电机轴222的转动也带动了蜗杆241转动,这时驱动齿轮243也开始旋转,通过驱动齿轮243上的固定圆块244的移动使得固定框架245带动推板246上顶,使得移动块247在细滑杆248内部移动,这时第一连动杆组249开始运行,通过第一连动杆组249的联动功能使得旋转盘2410开始旋转,这时通过皮带2411的传动使得卷绕退绕辊筒组2412开始进行卷绕工作,工作的同时通过转动机构26的工作使得加热机构28产生电能,需要退绕的时候,通过开启双向电机221反转使得卷绕退绕辊筒组2412开始进行退绕工作,这时开启蓄电池284使得加热器285对水箱286内部进行加热,通过热传递使得不锈钢板287发热,对材料进行低温工作,使得材料恢复原状,通过辊筒传动机构23的工作带动了驱动机构25工作,驱动机构25上的牵引板257左端往左移动,带动了连接杆261运行,这时驱动块262开始对轨迹滚筒263进行工作,使得轨迹滚筒263进行转动,这时转杆267也开始转动,同时带动了转动杆271转动,这时旋转轴272工作,使得移动杆273下降,对活塞块274进行挤压,通过气压室275的气压表面,使得压平块276下降对材料进行压平,材料再经过辊筒传动机构23退回进料口5。

本发明所述的电加热器是指利用电能达到加热效果的电器,它体积小,加热功率高,使用十分广泛,采用智能控制模式,控温精度高,可与计算机联网,应用范围广,寿命长,可靠性高,加热器原理的核心的是能量转换,最广泛的就是电能转换成热能。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卷绕和退绕设备在进行卷绕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材料不平整导致在卷绕的时候发生材料错位叠加使得卷绕出现问题;卷绕后的材料一般都会留下弯曲的弧形,在退绕的时候,没有进行处理,导致退绕的材料弯曲不平整,破坏材料的原始外观,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动力机构22、辊筒传动机构23、卷绕退绕机构24、驱动机构25、转动机构26、压平机构27、加热机构28,通过动力机构22的正转运行,使得辊筒传动机构23工作,对材料进行传送,材料进入到卷绕退绕机构24上进行卷绕,需要退绕时开启加热机构28对材料进行热传递,使得材料进行恢复原状,并且通过压平机构27对材料进行压平,使得材料更加平整,再通过辊筒传动机构23退回到出料口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