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化移动式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3708发布日期:2018-08-29 01:1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化移动式台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在得到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也都实现了自动化,然而当前的台车大多都是固定的,无论是其高度还是其角度都是固定的,然而对于企业的生产,其各个型号的设备无论是高度还是角度大不是统一的,那么与设备相配合的台车就需要根据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匹配相应的台车,这样将大大的提高其生产的成本,且,当前的台车,工件的放置大多都是只能够放置在一个面上,然后将工件移走,而工作台上其他位置都是空着,将会浪费大量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台车来回运输的次数,不仅影响了其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有些地面是平整的,有些地面是凹凸不平的,这就会导致工作台不平整,可能会造成侧翻,导致工件被损坏,因而现有的台车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化移动式台车,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储料量大并且应用灵活。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化移动式台车,包括:可折叠台车,所述可折叠台车包括底座、支撑柱、工作台和一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工作台由一组工作台面板构成,所述工作台面板之间采用伸缩连接,且,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设有定位装置,所述支撑柱设于底座上,且其底部设有滑块,所述工作台设于支撑柱上方,所述升降装置设于支撑柱上,所述升降装置和定位装置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便捷化移动式台车,其通过将小车的工作台面板采用可伸缩连接,让其能够根据生产的需要对工作台面板的尺寸进行调节,减少搬运的频率,提高其生产的效率,也有效的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同时,还在支撑柱上设置了升降装置,让其能够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对支撑柱的高度进行调节,来让其与之连接的设备更为匹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进而让其更好的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中设有推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设于支撑柱上,且所述的推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旋转机构的设置,当工作台一侧的工件放满后,通过旋转机构对工作台进行旋转,然后再在另一侧继续摆放工件,直至桌面放满后,大大的提高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滑块移动的滑道,所述的滑道与滑块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柱之间设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上设有助推杆,所述助推杆呈圆弧状,其与旋转机构相配合。所述的横杆的设置大大的提高支撑柱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机构中设有用于控制工作台旋转角度的角度控制机构,所述的角度控制机构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角度控制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对工作台旋转的角度进行调整,让其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上设有刹车机构。移动轮的设置便于工台车将工作台的工件移动至指定的位置,节省了搬运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用于驱动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机构的旋转驱动机构、用于设置旋转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和调节控制机构,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分别与升降装置和旋转机构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设于工作台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穿孔,所述支撑柱分别通过穿孔,并通过连接件与支撑台连接,进一步提高支撑柱连接的稳定性。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便捷化移动式台车,其通过将小车的工作台面板采用可伸缩连接,让其能够根据生产的需要对工作台面板的尺寸进行调节,减少搬运的频率,提高其生产的效率,也有效的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同时,还在支撑柱上设置了升降装置,让其能够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对支撑柱的高度进行调节,来让其与与之连接的设备更为匹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进而让其更好的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中设有推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设于支撑柱上,且所述的推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旋转机构的设置,当工作台的一侧的工件放满后,通过旋转机构对工作台进行旋转,然后再在另一侧继续拜访工件,直至桌面放满后,大大的提高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捷化移动式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柱和横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便捷化移动式台车,包括:可折叠台车,所述可折叠台车包括底座1、支撑柱2、工作台3和一组升降装置4,其中,所述工作台3由一组工作台面板31构成,所述工作台面板31之间采用伸缩连接,且,所述工作台3的下方设有定位装置5,所述支撑柱2设于底座1上,且其底部设有滑块21,所述工作台3设于支撑柱2上方,所述升降装置4设于支撑柱2上,所述升降装置4和定位装置5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机构6,所述旋转机构6中设有推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设于支撑柱2上,且所述的推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滑块21移动的滑道11,所述的滑道11与滑块21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柱2之间设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上设有助推杆,所述助推杆呈圆弧状,其与旋转机构6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6中设有用于控制工作台旋转角度的角度控制机构,所述的角度控制机构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下方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上设有刹车机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用于驱动升降装置4的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机构的旋转驱动机构、用于设置旋转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和调节控制机构8,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分别与升降装置4和旋转机构6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8设于工作台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2之间设有支撑台7,所述支撑台7上设有穿孔,所述支撑柱2分别通过穿孔,并通过连接件与支撑台7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便捷化移动式台车,包括:可折叠台车,所述可折叠台车包括底座1、支撑柱2、工作台3和一组升降装置4,其中,所述工作台3由一组工作台面板31构成,所述工作台面板31之间采用伸缩连接,且,所述工作台3的下方设有定位装置5,所述支撑柱2设于底座1上,且其底部设有滑块21,所述工作台3设于支撑柱2上方,所述升降装置4设于支撑柱2上,所述升降装置4和定位装置5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机构6,所述旋转机构6中设有推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设于支撑柱2上,且所述的推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滑块21移动的滑道11,所述的滑道11与滑块21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柱2之间设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上设有助推杆,所述助推杆呈圆弧状,其与旋转机构6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6中设有用于控制工作台旋转角度的角度控制机构,所述的角度控制机构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下方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上设有刹车机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用于驱动升降装置4的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机构的旋转驱动机构、用于设置旋转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和调节控制机构8,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分别与升降装置4和旋转机构6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8设于工作台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2之间设有支撑台7,所述支撑台7上设有穿孔,所述支撑柱2分别通过穿孔,并通过连接件与支撑台7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便捷化移动式台车的工作方法,具体的工作方法如下:

1):首先根据图纸对整个台车进行组装;

2):然后将升降装置4、定位装置5、旋转机构6以及调节控制机构8进行安装,并与控制装置进行电气连接;

3):然后将该移动式台车放到指定的工位上进行试用,当移动式台车与工位高度不匹配时,通过调节控制机构8进入高度调节模块,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命令升降装置4对移动台车的高度进行调节,让其与工位相配合;

4):然后开始将工位上的工件输送到工作台3中的工作台面板31上,当一侧的工作台面板31放满后,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命令旋转机构;

5):开始工作,通过旋转机构中的旋转驱动机构带动设于支撑柱2上的推动机构进行旋转;

6):在推动机构的推动下,支撑柱2底部的滑块21在滑道11内移动,当其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再将工位上的产品转移至工作台面板31上;

7):重复上面步骤4和5直至整个工作台面板31放满;

8):当工作台面板31放满后,还有待放工件时,通过伸缩键,将设于下方的工作台面板31展开,然后继续重复步骤4和5直至整个移动式台车放满;

9):然后将整个台车推动至指定的位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便捷化移动式台车的工作方法,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移动式台车进行旋转时,通过调节控制机构8进入角度调节模块,输入一个需要旋转的角度,然后通过角度控制机构来限定旋转机构6的旋转角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