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下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6946发布日期:2018-09-14 23:28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振动下料斗。



背景技术:

下料斗是安装在机械设备或料仓上作为供料用的,通过下料斗可对机器持续供料。为了提高供料过程的稳定性,人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下料斗。对于粒度大小不均匀的颗粒或块状物料而言,其物料在向下排出过程中,小颗粒物料在排出过程中通常会形成块状流,通过料斗内的物料会均匀下漏而不发生堵塞。但小颗粒物料有时候也会形成漏斗状流,发生下料不均或下料缓慢等情况。而对于粒度较大的块状物料,因下料斗空间有限,经常会形成由于多个大块物料同时下漏而挤在一起,导致整个下料过程遇阻,发生堵塞问题,影响了供料需求和下料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提出一种防止物料堵塞的振动下料斗,通过改进下料斗的结构,在下料斗内设置两个激振源,使小粒度物料和大块物料在下料过程中不会堵塞,用以提高下料过程中的下料效率。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振动下料斗主要由下料斗、斗沿、三角加强筋、减震弹簧、倾斜斗壁、复合耐磨钢板、振动电机、斗壁加强筋、竖直斗壁构成;其中:下料斗主体结构为外壁两侧竖直平行的竖直斗壁和内壁两侧上大下小倾斜斗壁构成的方锥形结构,下料斗坐落在长方形的下料口上,通过减震弹簧和下料斗上方三个边上的斗沿对下料斗进行支撑,下料斗主体长2700mm,宽1450mm,高2030mm,采用厚度为40mm的16锰钢板制作,下料斗前方距离矿仓挡墙100mm,后方距离矿坑225mm;在下料斗主体结构上方三个边上沿水平方向焊制有斗沿,使下料斗呈帽型状,斗沿三周铺设3块橡胶垫,斗沿与下料斗竖直斗侧壁之间的垂直角处焊接有三角加强筋,三角加强筋分布在减震弹簧的缝隙中,斗沿下方均布有19只尺寸为φ200×80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横向间距450mm,纵向间距380mm;减震弹簧下方铺设厚度20mm的普通钢板;下料斗内壁倾斜斗壁表面铺焊有复合耐磨钢板,复合耐磨钢板铺焊在倾斜斗壁的上表面;振动电机安装在下料斗一个倾斜斗壁的下方,处于下料斗倾斜斗壁与竖直斗壁之间三角空腔内,两台振动电机构成下料斗的激振源;下料斗另一侧倾斜斗壁与竖直斗壁间上下焊接有两个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构思新颖,通过振动弹簧和下料斗上方三个边上的斗沿对下料斗进行支撑,同时整个下料斗对下料仓和下料口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了硬质矿料下落时冲击破坏。振动电机为整个料斗提供倾斜向上的有效激振力,加速颗粒物料下落,避免大块物料因拥挤而发生堵塞,从而大磊提高了下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三角加强筋和减震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1、下料斗;2、斗沿;3、三角加强筋;4、减震弹簧;5、倾斜斗壁;6、复合耐磨钢板;7、振动电机;8、斗壁加强筋;9、竖直斗壁;10、矿仓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振动下料斗,主要由下料斗1、斗沿2、三角加强筋3、减震弹簧4、倾斜斗壁5、复合耐磨钢板6、振动电机7、斗壁加强筋8、竖直斗壁9构成;其中:下料斗1的主体结构为外壁两侧竖直平行的竖直斗壁9和内壁两侧上大下小的倾斜斗壁5构成的方锥形结构;下料斗1坐落在长方形的下料口上,通过减震弹簧4和下料斗1上方三个边上焊接的斗沿2对下料斗1进行支撑,下料斗1主体长2700mm,宽1450mm,高2030mm,采用厚度为40mm的16锰钢板制作;下料斗1前方距离矿仓挡墙10为100mm,后方距离矿坑225mmm;同时整个下料斗1对下料仓和下料口进行有效保护,避免硬质矿料下落时的冲击破坏。斗沿2沿水平方向焊接在下料斗1主体结构上方的三个边上,斗沿2与下料斗1的竖直斗壁9之间的直角处焊有475×120三角加强筋3,三角加强筋3共16块,分布在减震弹簧4之间的缝隙中;纵横间距为380mm×520mm;斗沿2的三周铺设三块橡胶垫对减震弹簧4空间进行保护,防止矿石及泥土进入。斗沿2下方均布有19只尺寸为φ200×80的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横向间距450mmm,纵向间距380mm,减震弹簧4下方铺设有厚度20mm的普通钢板,钢板与下料斗1上的斗沿2螺栓孔进行配钻。下料斗1的内壁的倾斜斗壁5表面铺焊有复合耐磨钢板6,以防止硬质物料对下料斗1主体加速磨损和破坏;二台振动电机7安装在下料斗1一个倾斜斗壁5的下方斗壁面上,处于倾斜斗壁5与竖直斗壁9之间的三角空腔内,形成激振源;下料斗1另一侧倾斜斗壁5与竖直斗壁9之间的上下位置焊接有两个斗壁加强筋8。振动下料斗1工作时,开启振动电机7为整个料斗提供倾斜向上的有效激振力,加速颗粒物料下落,避免大块物料因拥挤而发生堵塞,从而大大提高了下料效率,解决物料下落时的堵塞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