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1271发布日期:2018-10-02 20:19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电梯限速器钢丝绳4首尾两端固定于提拉机构2上,通过顶端的限速器轮1和底端的张紧轮3闭环安装于电梯井道内。

限速器钢丝绳4的一侧为轿厢侧(B侧),另一侧为非轿厢侧(A侧),提拉机构2固定在轿厢侧,并在轿厢侧形成稳定点,防止轿厢侧的限速器钢丝绳4晃动。

非轿厢侧的限速器钢丝绳由于限速器轮和张紧轮之间的距离过长,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没有辅助的稳定点,容易在井道内晃动,随着电梯提升高度的增加以及电梯运行速度的增大,空气扰流会进一步加剧晃动。限速器钢丝绳的晃动会导致限速器钢丝绳与井道内部件碰撞产生噪音,严重时导致限速器动作故障,影响电梯安全。

现有技术中,针对限速器钢丝绳的晃动问题通常有以下两种解决方式:

1、增加张紧装置的重量,以增加张紧力。该方式最为通用,但是在大提升高度下会大幅增加限速器的负荷,对限速器中轴系零件的设计制造要求较高。

2、在非轿厢侧限速器钢丝绳中间部位增加环状导向装置。限速器钢丝绳穿过环状导向装置,通过环状导向装置限制限速器钢丝绳的晃动幅度,采用这种方式,限速器钢丝绳仍存在晃动,且在电梯运行速度较高时钢丝绳与导向装置会因摩擦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能有效防止限速器钢丝绳的非轿厢侧晃动,同时避免产生噪音。

一种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包括固定架、以及转动安装在该固定架上的至少两个绕绳轮,各绕绳轮提供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绕置路径,其中一个绕绳轮为相对固定架能够改变位置的可调轮;固定架上还设有作用于所述可调轮的张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晃装置设置于限速器钢丝绳的非轿厢侧,非轿厢侧的限速器钢丝绳由限速器出发,延伸至防晃装置,并在防晃装置的各绕绳轮上形成复绕结构,然后返回初始方向继续延伸至限速器张紧装置上。

防晃装置在限速器钢丝绳的非轿厢侧形成稳定点,且限速器钢丝绳持续与绕绳轮接触,不会产生噪音,防晃装置中的张紧机构能够动态张紧限速器钢丝绳,补偿电梯加减速过程中出现的限速器钢丝绳张力不均匀,平衡轿厢侧和非轿厢侧限速器钢丝绳的张力,保持限速器的平稳性。

由于限速器钢丝绳在绕绳轮上的复绕结构,可能会导致限速器钢丝绳的延伸方向出现偏移,为了消除偏移,可以调整张紧装置的位置,使限速器钢丝绳的各延伸段保持竖直,也可以同时使用两套防晃装置抵消偏移,针对提升高度较大的情况,采用至少两套防晃装置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电梯井道连接件。

电梯井道连接件可以设置多个,一方面保证防晃装置自身位置的稳定,另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井道条件下的安装。

所述固定架为防晃装置的骨架,其余部件均集成安装在固定架上,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块夹板,各绕绳轮通过相应的轮轴安装在两块夹板之间。

两块夹板之间可以设置支撑件,支撑件一方面保持两块夹板之间的间距,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两块夹板起到连接作用。

各绕绳轮位于两块夹板之间,两块夹板对内部的绕绳轮以及限速器钢丝绳形成防护。

为了避免杂物进入两块夹板之间,优选地,两块夹板之间连接有遮挡间隙的防尘板。

在不妨碍限速器钢丝绳绕置的前提下,所述防尘板可以设置多块,在不同方向上对杂物进行阻挡。

作为优选,两块夹板上设有位置相应的导向槽,所述可调轮的轮轴两端穿设在对应的导向槽中,所述张紧机构作用在可调轮的轮轴上。

所述导向槽沿水平方向延伸,可调轮的轮轴沿导向槽滑动,以匹配张紧机构的作用力。

作为优选,所述张紧机构成对布置,每一张紧机构作用在可调轮的轮轴一端,各张紧机构包括:

固定座,分别固定在对应侧的夹板上;

滑动座,滑动贴靠在对应侧的夹板上,所述可调轮的轮轴端部安装在该滑动座上;

弹性件,抵压在固定座和滑动座之间。

两个张紧机构分别作用于对应的可调轮的轮轴一端,保证轮轴移动的平稳。

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滑动座和固定座的间距动态变化。

作为优选,固定座和滑动座之间还穿设有调节杆,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调节杆上的弹簧,调节杆的至少一端活动穿出固定座或滑动座,在穿出部位上螺纹配合有预紧力调节螺母。

所述调节杆对弹簧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弹簧在非轴线方向上发生形变。通过预紧力调节螺母可以调节弹簧的形变,也即调节张紧力。

调节杆的设置方式有以下三种:

(1)调节杆的一端与固定座固定,另一端活动穿出滑动座,在穿出部位上螺纹配合有预紧力调节螺母;

(2)调节杆的一端与滑动座固定,另一端活动穿出固定座,在穿出部位上螺纹配合有预紧力调节螺母;

(3)调节杆的两端分别活动穿出固定座和滑动座,在穿出部位上螺纹配合有预紧力调节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绕置路径的进绳段和出绳段处在同一绕绳轮上,该绕绳轮的外周设有两道绳槽,所述进绳段和出绳段分别对应其中一道绳槽。通过绳槽防止进绳段和出绳段的相互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设有引导电梯限速器钢丝绳进出绕置路径的导向件,该导向件上设有穿绳孔,穿绳孔的孔缘封闭或局部开放设置。

所述导向件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其他部件上,例如防尘板兼作导向件,在防尘板上设置穿绳孔。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将电梯限速器钢丝绳限制在绕置路径上的挡绳件。

所述挡绳件用于防止限速器钢丝绳出现跳槽或脱槽,所述挡绳件包括设置在绕绳轮外周的挡绳杆和/或挡绳板。

挡绳杆和挡绳板均固定在固定架上,挡绳杆还可以作为连接两块夹板的连接件,以提高固定架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1、限速器钢丝绳的导向采用复绕结构,避免了在高速运行时的摩擦噪音;

2、不增加限速器钢丝绳的张紧力,不影响限速器轴系零件的寿命;

3、具有动态补偿限速器钢丝绳张紧力的功能,在电梯启动加速和制动减速阶段,能补偿限速器钢丝绳在限速器两侧的张力,使运行更平稳;

4、防晃装置根据需要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多个防晃装置之间互不影响;

5、通用性强,安装维护方便,既可用于新电梯限速器系统,也可以用于已有电梯限速器系统的优化改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的示意图(去除一侧夹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的固定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固定架中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7为电梯限速器钢丝绳在防晃装置中的绕置路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中可调轮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中电梯井道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中:1、限速器轮;2、提拉机构;3、张紧轮;4、限速器钢丝绳;5、防晃装置;6、固定架;61、挡绳板;62、防尘板;62a、折弯部;62b、穿绳孔;63、夹板;64、支撑件;64a、折弯件;64b、折弯件;64c、螺母;65、导向槽;66、挡绳杆;7、电梯井道连接件;71、直角折弯板;71a、侧边;71b、侧边;72、直角折弯板;72a、侧边;72b、侧边;72c、条形孔;8a、绕绳轮;8b、绕绳轮;9、张紧机构;91、弹性件;92、滑动座;93、调节杆;94、固定座;95、预紧力调节螺母;10、防转卡板;11、轮轴;12、轮轴;13、轴套;14、传动键;15、防脱螺母;a、绳槽;b、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做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限速器钢丝绳4绕置在限速器轮1和张紧轮3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限速器钢丝绳4的一侧为连接提拉机构2的轿厢侧(B侧),另一侧为非轿厢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晃装置5设置在非轿厢侧(A侧)。

如图3、图4所示,电梯限速器钢丝绳的防晃装置5,包括固定架6、以及转动安装在固定架6上的两个绕绳轮(分别为绕绳轮8a和绕绳轮8b),各绕绳轮提供电梯限速器钢丝绳4的绕置路径。

如图3、图4、图5所示,固定架6包括并排布置的两块夹板63、位于两夹板63之间的支撑件64、以及连接在两块夹板63之间遮挡间隙的防尘板62。

如图5所示,两块夹板63形状相同,且均为矩形。支撑件64位于两块夹板63之间。如图6所示,支撑件64包括相互焊接的两根折弯件(分别为折弯件64a和折弯件64b),每根折弯件的横截面为U形,两根折弯件的U形的开口端相背离,两根折弯件的U形的底端相互贴靠并焊接固定。

如图6所示,每根折弯件的U形的两侧边分别焊接有四个螺母64c,通过与螺母64c相配合的螺栓固定支撑件64和夹板63。支撑件64一方面连接两块夹板63,另一方面能够保持两块夹板63的间距,且维护方便。

支撑件64位于绕绳轮8a和绕绳轮8b之间,为了避免对限速器钢丝绳4绕置造成影响,支撑件64的长度不易过长,至少能够避让限速器钢丝绳4的绕置路径。

防尘板62为两个,分别封闭夹板63的相对两侧边以避免灰尘进入夹板63内部,使用状态下,防尘板62分别位于夹板63的顶端和底端。防尘板62为矩形的板状,防尘板62长度方向超出夹板63的部分朝向夹板63一侧弯折形成折弯部62a,两个防尘板62相对的折弯部62a上设有避让限速器钢丝绳4的穿绳孔62b,穿绳孔62b背离绕绳轮的边缘开放。通过穿绳孔62b引导限速器钢丝绳4进出绕置路径。

如图3、图4、图7所示,绕绳轮8a和绕绳轮8b并排设置,其中绕绳轮8a上设置一道绳槽,绕绳轮8b上设置两道平行布置的绳槽(分别为绳槽a和绳槽b)。绕置路径的进绳段和出绳段均处在绕绳轮8b上,且分别对应绕绳轮8b上的一道绳槽。

限速器钢丝绳4经由绕绳轮8b的绳槽a导向弯折90度后到达绕绳轮8a,绕过绕绳轮8a后导向弯折180度返回绕绳轮8b的绳槽b,在绳槽b中导向弯折90度后,返回初始方向,形成复绕结构。

限速器钢丝绳4经由绕绳轮8a和绕绳轮8b后,在竖直方向上,会偏移一定距离(即绳槽a和绳槽b的间距),为了补偿该距离,在安装限速器时需要调整底坑中的张紧装置的位置,在提升高度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限速器钢丝绳4的非轿厢侧安装两套防晃装置5来抵消偏移。

如图3、图4所示,绕绳轮8a和绕绳轮8b通过相应的轮轴安装在两块夹板63之间。绕绳轮8b的轮轴11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夹板63,夹板63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防转卡板10,绕绳轮8b的轮轴11两端分别设有与防转卡板10相对应的卡槽,防转卡板10插入卡槽中,一方面限制绕绳轮8b的轮轴11转动,另一方面防止绕绳轮8b的轮轴11出现轴向窜动。绕绳轮8b与其轮轴11之间通过轴承配合。

绕绳轮8a为相对固定架6能够改变位置的可调轮,固定架6上还设有作用于绕绳轮8a的张紧机构9。如图5、图8所示,两块夹板63上设有位置相应的导向槽65,绕绳轮8a的轮轴12两端穿设在导向槽65中,张紧机构9作用在绕绳轮8a的轮轴12上。

如图8所示,张紧机构9成对布置,每一张紧机构9作用在绕绳轮8a的轮轴12一端。各张紧机构9包括:焊接固定在对应侧夹板63上的固定座94、滑动贴靠在对应侧夹板63上的滑动座92、穿设在固定座94和滑动座92之间的调节杆93、以及抵压在固定座94和滑动座92之间的弹性件91。

固定座94和滑动座92均为直角折弯板,其中一侧边平行于夹板63,另一侧边垂直于夹板63且相对布置,调节杆93穿设在相对布置的两侧边上。

弹性件91为套设在调节杆93上的弹簧,调节杆93的一端固定在滑动座92上,另一端活动穿出固定座94(即固定座94上穿设调节杆93的通孔尺寸略大于调节杆93的杆径),在穿出部位上螺纹配合有预紧力调节螺母95。

绕绳轮8a的轮轴12端部安装在滑动座92上,如图8所示,在轴线方向上,绕绳轮8a的轮轴12由中部至端部外周直径依次减小,形成三级台阶,分别为中部台阶、过渡台阶和端部台阶。

中部台阶与绕绳轮8a通过轴承配合,过渡台阶和端部台阶开设有键槽,键槽内置有传动键14,过渡台阶和传动键14外套设有轴套13,轴套13外周面铣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轴套13位于导向槽65内,轴套13上的两个平面分别与导向槽65的相对两侧边滑动配合,起到导向作用,使绕绳轮8a能够在张紧机构9的作用下沿导向槽65滑动。轴套13在导向槽65的作用下不能转动,通过轴套13、传动键14以及键槽的共同作用,限制绕绳轮8a的轮轴转动,即绕绳轮8a的轮轴与滑动座92之间为固定连接关系。

端部台阶设有外螺纹,端部台阶穿出对应的滑动座92,并配合有防脱螺母15,通过防脱螺母15限制绕绳轮8a的轴向窜动。

如图5所示,固定架6上设有将电梯限速器钢丝绳4限制在绕置路径上的挡绳件。挡绳件包括位于两夹板63之间的挡绳杆66,以及固定在夹板63上的挡绳板61。

如图5所示,挡绳杆66为四根,分别位于矩形夹板63的四个角,挡绳杆66与绕绳轮的外周相对应,将限速器钢丝绳4限位在对应的绳槽内。两块夹板63上开设有条形孔,条形孔竖直方向(防晃装置5使用状态下的竖直方向)延伸,挡绳杆66穿设在条形孔内,挡绳杆66穿出对应夹板63的端部设有外螺纹,通过与挡绳杆66两端相配合的螺母,锁定挡绳杆66的位置,挡绳杆66同时也起到连接两块夹板63的作用。

挡绳杆66位于两块夹板63之间的部分设有套筒,套筒的端部分别与对应侧的夹板63相抵,通过套筒长度对夹板63间距进行限位,对固定架6起到辅助加强作用。

如图5所示,挡绳板61由矩形板折弯形成,矩形板的一侧与夹板63固定连接,另一侧折弯半包围限速器钢丝绳4,防止限速器钢丝绳4脱离绳槽。挡绳板61上设有沿水平方向(防晃装置5使用状态下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条形孔,通过贯穿条形孔和夹板63的螺栓将挡绳板61固定在夹板63上。

如图3所示,固定架6的同一块夹板63上安装有两个电梯井道连接件7,两个电梯井道连接件7位于夹板63的顶端和底端。

如图9所示,电梯井道连接件7包括利用螺栓固定连接的直角折弯板71和直角折弯板72,防尘板62上焊接有螺母,直角折弯板71的侧边71a通过与螺母配合的螺栓与防尘板62固定连接,侧边71b与直角折弯板72的侧边72a相互贴靠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侧边71b和侧边72a上设有用于贯穿螺栓的条形孔,两个条形孔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直角折弯板72的侧边72b上设有条形孔72c,条形孔72c沿竖直方向延伸,通过贯穿条形孔72c的螺栓将防晃装置5固定在井道墙面上。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