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贴合分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8174发布日期:2019-04-05 21:55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两层贴合分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合分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层贴合分条机。



背景技术:

贴合机也称覆合机,是将两层或两层以上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如金属片和绝缘膜、布和布、布和纸.布和人造革以及各种塑料、橡胶片材卷材把它们加热到溶化、半溶化状态或者用一种特制粘合剂压制覆合为一体的机械。

贴合分条机就是在原贴合机的基础上,增加有分条机组,从而实现有分条功能。现有的贴合分条机虽然能实现贴合和分条的功能,但是其均为采用一体式贴合分切结构,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上卸料操作极为不方便,而且分切刀具不好调整,拆卸上下圆刀也不方便,张力控制不够精确,穿膜路径操作也不够方便,给日常生产操作带来麻烦,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方便操作的两层贴合分条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层贴合分条机,其包括第一放卷机组、第二放卷机组、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主机架、第一龙门架、第二龙门架、贴合机组、分条圆刀组、第一收卷机组、第二收卷机组和边料收卷机组,第一放卷机组、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主机架、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和第二放卷机组依次排列设置,其中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和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对称间隔设置在主机架的两侧位置,第一龙门架的一支脚设置在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上,另一支脚设置在主机架的顶部一侧位置,第一龙门架的一支脚设置在主机架的顶部另一侧位置,另一支脚设置在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上,贴合机组、分条圆刀组和边料收卷机组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设置在主机架上,所述第一收卷机组和第二收卷机组设置在所述主机架朝向所述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包括调节机架、调节气缸、浮动臂、浮动轮、左定轮辊和右定轮辊,浮动臂的一端铰接在调节机架上,另一端设有所述的浮动轮,左定轮辊和右定轮辊对应设置在浮动轮的下方两侧位置,所述调节气缸的缸体铰接在调节机架上,该调节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浮动臂的中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放卷机组设置在调节机架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龙门架的跨度尺寸长于第二龙门架的跨度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贴合机组包括动压轮辊、定压轮辊、直线贴合滑轨、贴合滑座和贴合气缸,定压轮辊通过转轴设置在主机架上,直线贴合滑轨对应定压轮辊的一侧位置水平设置在主机架上,所述贴合滑座活动在直线贴合滑轨上,所述动压轮辊设置在贴合滑座上,所述贴合气缸设置在直线贴合滑轨的一端,并能驱动贴合滑座于直线贴合滑轨上作往复运动以使所述动压轮辊相对定压轮辊相应作分开或合拢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分条圆刀组包括上圆刀、下圆刀、刀臂、蜗轮和与该蜗轮相适配的调节蜗杆,上圆刀通过转轴设置在主机架上,下圆刀设置在刀臂的上端,该刀臂的下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主机架上,并且以该铰接轴旋转能使所述下圆刀相对上圆刀作分开或合拢动作,所述蜗轮套设在铰接轴上,并与刀臂相固定,所述调节蜗杆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主机架上,且与所述蜗轮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将第一放卷机组和第二放卷机组分开设置,上卸料方便;通过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和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进行张力控制,能根据材料的需求很好的控制生产中的张力,有效提升保证贴合及分切精度;而且加设有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更利于空间优化,让操作人员能有足够的空间去对分条圆刀组、第一收卷机组、第二收卷机组和边料收卷机组进行操作,方便日常生产操作和维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层贴合分条机,其包括第一放卷机组1、第二放卷机组2、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3、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4、主机架5、第一龙门架6、第二龙门架7、贴合机组8、分条圆刀组9、第一收卷机组10、第二收卷机组11和边料收卷机组12,第一放卷机组1、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3、主机架5、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4和第二放卷机组2依次排列设置,其中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3和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4对称间隔设置在主机架5的两侧位置,第一龙门架6的一支脚设置在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3上,另一支脚设置在主机架5的顶部一侧位置,第一龙门架6的一支脚设置在主机架5的顶部另一侧位置,另一支脚设置在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4上,贴合机组8、分条圆刀组9和边料收卷机组12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设置在主机架5上,所述第一收卷机组10和第二收卷机组11设置在所述主机架5朝向所述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3的侧壁上。较佳的,所述第一龙门架6的跨度尺寸长于第二龙门架7的跨度尺寸,更利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具体的,参见图2,所述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3包括调节机架31、调节气缸32、浮动臂33、浮动轮34、左定轮辊35和右定轮辊36,浮动臂33的一端铰接在调节机架31上,另一端设有所述的浮动轮34,左定轮辊35和右定轮辊36对应设置在浮动轮34的下方两侧位置,所述调节气缸32的缸体铰接在调节机架31上,该调节气缸32的活塞杆铰接在浮动臂33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放卷机组1设置在调节机架31的侧壁上。

参见图3,所述贴合机组8包括动压轮辊81、定压轮辊82、直线贴合滑轨83、贴合滑座和贴合气缸84,定压轮辊82通过转轴设置在主机架5上,直线贴合滑轨83对应定压轮辊82的一侧位置水平设置在主机架5上,所述贴合滑座活动在直线贴合滑轨83上,所述动压轮辊81设置在贴合滑座上,所述贴合气缸84设置在直线贴合滑轨83的一端,并能驱动贴合滑座于直线贴合滑轨83上作往复运动以使所述动压轮辊81相对定压轮辊82相应作分开或合拢动作。

所述分条圆刀组9包括上圆刀91、下圆刀92、刀臂93、蜗轮94和与该蜗轮94相适配的调节蜗杆95,上圆刀91通过转轴设置在主机架5上,下圆刀92设置在刀臂93的上端,该刀臂93的下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主机架5上,并且以该铰接轴旋转能使所述下圆刀92相对上圆刀91作分开或合拢动作,所述蜗轮94套设在铰接轴上,并与刀臂93相固定,所述调节蜗杆95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主机架5上,且与所述蜗轮94相适配。

工作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两层贴合分条机合理将第一放卷机组1和第二放卷机组2分开设置在两端位置,上卸料方便,互不干扰;同时通过第一浮动张力调节机组3和第二浮动张力调节机组4进行张力控制,能根据材料的需求很好的控制生产中的张力,有效提升保证贴合及分切精度;而且加设有第一龙门架6和第二龙门架7,更利于空间优化,让操作人员能有足够的空间去对分条圆刀组9、第一收卷机组10、第二收卷机组11和边料收卷机组12进行操作,方便日常生产操作和维护。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结构的机械,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