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0542发布日期:2018-11-13 23:2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架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使用的车架吊具为吊钩,采用吊带来吊住车架,以保证车架在吊运过程中平稳、牢固。采用吊带来吊住车架,吊带容易破损,因此吊带需定期检查、更换。另外,用吊带吊住车架,造成操作繁复,效率低、人员劳动强度大。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吊具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吊具,所述车架吊具包括:下支撑横梁,用于在其两个端部处支撑车架;吊接组件,其用于与起吊装置连接;以及夹紧件,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下支撑横梁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吊接组件枢转连接,所述夹持部与下支撑横梁的端部配合而夹紧所述车架。优选地,所述夹紧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所述吊接组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吊接组件包括吊钩、中间连接件和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吊钩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中间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夹紧件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中间连接件枢转连接。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横梁,所述中间连接件在中部处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用于与连接螺栓螺纹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结构设置为左右对称。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在所述螺纹孔所在的部位处设置有加强扩张部。优选地,所述吊钩为圆形吊钩。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在两个端部处设置有枢转连接孔,所述中间连接件的端部插入在所述夹紧件的U形叉内,连接销穿过所述U形叉上设置的枢转连接孔以及所述中间连接件在端部处设置的枢转连接孔,实现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夹紧件之间的枢转连接。优选地,在所述下支撑横梁的中部处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下支撑横梁的所述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限定所述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优选地,所述车架吊具进一步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横梁上,所述夹紧件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块枢转连接。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横梁为T形,包括横梁上部和横梁下部,所述横梁上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横梁下部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夹紧件为L形,包括主体部和垂直部,所述垂直部垂直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垂直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另一端临近下支撑横梁的端部,所述夹紧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夹紧件的主体部上,所述夹紧件的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垂直部的所述另一端处。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夹紧件的主体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夹紧件的主体部的远离所述垂直部的端部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距离的水平投影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夹持部之间距离的水平投影长度。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吊具避免了吊带的使用,且能够利用车架自身的重量来进行夹紧,夹紧可靠。此外,能够解决吊具产品切换过程繁复、效率低、人员劳动强度大以及成本开销大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架吊具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车架吊具的下支撑横梁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车架吊具的夹紧件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车架吊具的中间连接件的示意图。图5是图1中车架吊具的连接块的示意图。图6是图1中车架吊具的连接销的示意图。图7是图1中车架吊具的圆形吊钩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下支撑横梁12横梁下部2夹紧件13导向通孔3中间连接件21第一连接部4连接块22第二连接部5连接销23夹持部6圆形吊钩31螺纹孔7连接螺栓32加强扩张部11横梁上部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所示的车架吊具包括下支撑横梁1、夹紧件2、中间连接件3、连接块4、连接销5、圆形吊钩6和连接螺栓7。图1中采用了两个夹紧件2、两个连接块4,以及四个连接销5。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吊具利用车架自身的重力来进行夹紧,能够适应于不同类型的车架。下支撑横梁1支撑该车架的吊具的其他结构,起承重与支撑作用。如图2所示,下支撑横梁1大体为T形,包括横梁上部11和横梁下部12。横梁上部11的宽度大于横梁下部12的宽度(参见图2)。此处的宽度,大体是指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图2中的上下方向为高度方向;前后方向为厚度。在下支撑横梁1的中部处设置有导向通孔13。导向通孔13在下支撑横梁1的宽度和厚度上,均处于中间位置,且沿着高度方向延伸。导向通孔13在高度方向上贯穿整个下支撑横梁1,也就是说,导向通孔13贯穿横梁上部11和横梁下部12。连接螺栓7穿过下支撑横梁1的导向通孔13,导向通孔13主要用于限定连接螺栓7的延伸方向。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支撑横梁不限于图示的结构。例如,下支撑横梁整体上可以为长条状。再例如,可以省去中部的导向通孔,相应地,将缩短连接螺栓的长度。夹紧件2利用车架重力来固定车架,起到重力顶紧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吊具包括两个夹紧件,有利的是,两个夹紧件为完全相同的构件,仅仅是设置位置不同。两个夹紧件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夹紧件2设置在下支撑横梁1的上方。夹紧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夹持部23。第一连接部21与下支撑横梁1枢转连接,包括直接地或间接地枢转连接。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与固定设置在下支撑横梁1上的连接块4枢转连接。更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通过连接销5与连接块4枢转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中间连接件3枢转连接,包括直接地或间接地枢转连接。更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2通过连接销5与中间连接件3的端部枢转连接。如图2所示,夹紧件2大体为L形,包括主体部和垂直部,所述垂直部垂直于所述主体部。主体部大体平行于下支撑梁1的上部。垂直部的上部与主体部连接,垂直部的下部临近下支撑横梁1的端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车架夹紧在下支撑横梁1的端部与垂直部的下部之间。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设置在夹紧件2的主体部上。夹紧件2的夹持部23设置在垂直部上。更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设置在夹紧件2的主体部的中间位置处。第二连接部22设置在夹紧件2的主体部的一端处,即远离垂直部的端部处。有利的是,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部21与夹持部23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得夹持力小于车架的重量,避免对车架施加过大的夹持力而损坏车架。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部21与夹持部23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指,在俯视图上的投影,或者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部21与夹持部23之间的距离。所述的距离,实际上是应该是竖直方向上作用的力的力臂。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部21设置在所述夹紧件2的主体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部22设置在所述夹紧件(2)的主体部的远离所述垂直部的端部处,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距离的水平投影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夹持部23之间距离的水平投影长度。更具体地,对于夹紧件2而言,所承受的力的方向如下:在第一连接部21处竖直向下;在第二连接部22处竖直向上,在夹持部23处竖直向上。中间连接件3设置在下支撑横梁1的上方。中间连接件3在中部处设置有螺纹孔31,螺纹孔31用于与连接螺栓7螺纹连接,以将提升力从圆形吊钩6传递连接螺栓7,再从连接螺栓7传递至中间连接件3。中间连接件3进一步将提升力传递至夹紧件2,夹紧件2最终将提升力通过连接块4传递给下支撑横梁1,进而提升车架。此外,通过连接螺栓7相对于中间连接件3的枢转,可以调节圆形吊钩6相对于位置中间连接件的位置,由此,能够调节夹紧力的大下。中间连接件3在两端处通过连接销5枢转连接至夹紧件2。如图所示,中间连接件3在两端处设置有枢转连接孔,以与相应的连接销5配合。更具体地,中间连接件3的端部插入在夹紧件2的U形叉内,连接销5穿过夹紧件2的U形叉上设置的枢转连接孔、中间连接件3在端部处的相应枢转连接孔,由此实现中间连接件3与夹紧件2之间的枢转连接。中间连接件3在所述螺纹孔31所在的部位处设置有加强扩张部32。加强扩张部32相对于中间连接件3的其余部位向外扩张,具有更大的尺寸与强度。加强扩张部32在图4中大体为方形,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加强扩张部32还可以为圆柱形,或者包括放射性分布的多条加强筋。连接块4固定连接在下支撑横梁1的上部。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块4焊接至下支撑横梁。在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中,连接块4与下支撑横梁一体成型。连接块4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连接块4的上部通过连接销5与夹紧件2枢转连接。更具体地,连接块4与夹紧件2的第一连接部21枢转连接。连接块4的上部处设置有圆形通孔。在安装状态下,连接块4的上部插入在夹紧件2上设置的竖直方向通孔内。在夹紧件2的竖直方向的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应的圆形通孔,由此通过连接销5进行枢转连接。圆形吊钩6用于起吊和落物,与电动葫芦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圆形吊钩,能够以任何适当的其他形式的吊钩来代替。例如,还可以采用C形吊钩;矩形吊钩等。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采用具有能够弹性地在打开和关闭位置运动的锁闭件的吊钩。连接螺栓7主要起连接与定位的作用。连接螺栓7与圆形吊钩6连接为一体。连接螺栓7与中间连接件3螺纹连接连接。连接螺栓7穿过下支撑横梁1中的导向通孔13,导向通孔13主要用于限定连接螺栓7的延伸方向。连接螺栓7穿过中间连接件3和下支撑横梁1。连接螺栓7的螺杆部旋拧在中间连接件3中部处的螺纹孔31内。连接螺栓7的下部可以设置为螺栓的头部(未图示),连接螺栓7的上部为末端,所述末端与圆形吊钩6焊接连接。连接螺栓7的头部的直径大于导向通孔13的直径。连接螺栓7的头部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在中间连接件3、连接销5或连接块4意外断裂的情况下,连接螺栓7的头部能够支撑下支撑横梁1,由此,避免搬运中的车架脱落,提高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的使用方法大体如下。首先,将吊具放置在车架的两根纵梁之间,且使得纵梁的顶板位于下支撑横梁1的顶面与夹紧件的垂直部之间。然后,缓缓启动诸如电动葫芦、天车等之类的升降设备,慢慢提升吊钩,使得中间连接件上升,进而使得夹紧件枢转,由此导致纵梁的顶板被夹紧在下支撑横梁1的顶面与夹紧件的垂直部之间。最后,进一步提升吊钩,使得下支撑横梁1上升,并升起车架;以及进行车架转运。本发明的关键点是取消了车架吊带,利用车架的重力夹紧的独特设计结构,调节方便,达到适用全系车型且操作简单的目的,即提升了吊装质量,又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也节约了成本。吊具通过重力夹紧车架,节省了操作吊具的时间及步骤,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装配效率,节约了成本。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