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247发布日期:2018-12-05 19:2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板机。主要涉及专利分类号B作业;运输B65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B65G运输或贮存装置,例如装载或倾斜用输送机;车间输送机系统;气动管道输送机B65G47/00与输送机有关的物件或物料搬运装置;使用这些装置的方法B65G47/22在用输送机输送过程中影响物件相对位置或状态的装置B65G47/24将物件定向B65G47/248将物体倾覆或翻转。



背景技术:

翻板机作为较为常见的生产加工设备,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现有的翻板机主要包括夹具和反转机构。由于需要在反转过程中保持板材的稳定,所以夹具都需要对板材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反转刚度较差的板材时,会不可避免的在板材表面留下夹痕,增加了后续的平整工序。

而且现有的翻板机,由于结构较为简单,缺少与上游传送带的衔接机构,导致无法融入生产流水线,降低了企业整体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给出了一种翻板机,包括:两对称设置的主板和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主板的内侧面设有对称设置的履带压紧机构;

该履带压紧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柔性履带,两组履带的运动方向相反,两组履带的夹持段相互平行,形成夹持板材的区域;

工作时,由上游流水线传送的板材经过旋转的履带传送进入所述夹持板材的区域,反转机构工作,反转板材后,履带旋转,将板材推出翻板机,进入下游传送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履带夹持段由托带板固定相对位置;在所述托带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向轮,所述托带板和导向轮共同作用拉伸履带,形成所述夹持段。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履带由位于履带中部的驱动轮驱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主板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间距可调。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两主板的外侧面中心位置分别设有控制主板旋转的主传动轴,主传动轴通过传送带由外部动力机构驱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种翻板机,通过柔性履带替代传统的金属夹持机构,避免了传统翻板机对质地较软的板材的伤害,省却了传统翻板机夹具中检测和控制夹持力度的机构,采用的方案成熟可靠,成本低廉。而且通过履带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便于融入生产流水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和不以商业为目的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板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方法做详细说明,本实例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实例。

如图1-3所示:一种翻板机,主要包括:两对称设置的主板1和翻转机构,在主板1的内侧面设有对称设置的履带压紧机构。

在一块主板1中设有两对称的履带,如图1所示,履带包括履带3本体,设置在履带接触段,提供主要夹持基础的托带板23和设置在两端的导向轮22,履带上部设有驱动轮21,为了使驱动轮21的驱动效率更高,在驱动轮21的下方分别有2个导向轮22,使履带在驱动轮21的位置形成一近似三角形的突起区域,增加了履带和驱动轮21的接触面积,保证了传动效率。

驱动轮21由设置在主板1外侧的同轴电机6驱动旋转,带动所述履带运行。

履带可选择橡胶块履带(类似加挂胶板的坦克履带)或者具有一定厚度的橡胶传动带等软性材质,相应的驱动轮21可选择齿轮或者光滑的轮组(依靠履带张紧提供摩擦力驱动)。

如图1所述,托带板23和导向轮22的位置可调(调节方式可选择在主板1上开有等间距的固定孔形式,依据板材厚度逐级调节,也可选择在主板1的内侧面设置调节机构进行调节)

在主板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4个拱顶轴孔,通过4根连接杆4连接固定两相对设置的主板1(固定后,共有4条环形履带,两两夹持板材的一端)。连接杆4可采用端部的螺母41与主板1夹持固定,可根据板材的宽度调节主板1的间距。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反转机构主要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主板1的外侧面中心位置分别设有控制主板1旋转的主传动轴7,主传动轴7通过轴套(71)与主板1配合,通过传送带由外部动力机构驱动,如图3所示主传动轴7的一端连接有从动轮91,另一端连接轴套箱8,从动轮91通过传送带由电机10的主动轮92驱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