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电梯轿厢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194发布日期:2019-01-02 21:2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宇电梯轿厢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宇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宇电梯轿厢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从各个方面追求生产生活的方便与舒适,比如现代建筑的功能日趋多样和智能化,技术上也越来越先进,许多现代化楼宇中都会配备有利于人体健康、提高大楼内体感舒适度的智能化具有自动恒湿恒温的通排风设备。尤其是楼宇内的电梯轿厢,电梯轿厢在工作时,人员密度较大,需要设置通排风设备,从而确保人体舒适度。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楼宇电梯轿厢通风装置是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楼宇电梯轿厢通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楼宇电梯轿厢通风装置,其包括安装在轿厢上部的缓冲支撑柱,缓冲支撑柱的上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上部设置有通风组件;通风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空心风箱,风箱的下部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上连接有多个排风管,风箱的上部安装有进气室,进气室内设置有进气风机,进气风机向风箱供气;风箱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组件以及多级过滤组件;风箱的上部还设有伸缩插板,伸缩插板对气流通过区间的大小进行调节,伸缩插板插设在风箱的侧壁上开设的插槽内,多级过滤组件包括一级过滤帘布、二级过滤帘布以及三级过滤帘布。

进气风机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二级叶轮。

外壳包括主体壳体以及次级壳体,主体壳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主进气口以及位于侧面的主出气口,主出气口通过连接部与次级壳体的次进气口连通,次级壳体的次出气口进一步与进气室连通。

次出气口通过连接法兰与进气室密封连接。

连接部为空心结构,其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检修孔和第二检修孔。

主体壳体和次级壳体分别具有主加压腔和次加压腔,二级叶轮包括旋转轴,旋转轴穿过主加压腔和次加压腔设置,旋转轴的一个端部与驱动机构连接,旋转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叶轮和次叶轮,主叶轮和次叶轮分别位于主加压腔和次加压腔内。

旋转轴分为两段,两段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次级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加油孔。

缓冲支撑柱包括外部套筒,外部套筒的下部设置有安装孔,外部套筒通过安装孔与基座固定连接;外部套筒的中部为空心结构,上部具有开口,空心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层叠设置的弹性气囊,位于最上部的弹性气囊与缓冲座固定连接,缓冲座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多个滑块,滑块卡合在外部套筒内壁上的滑槽内;缓冲座的上部设置有内部套筒,内部套筒穿过外部套筒的上部开口,内部套筒的外壁和外部套筒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耐磨导套;缓冲座的上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为环形结构,缓冲座的中部形成有安装槽,内部套筒的下部设置有通槽,螺旋弹簧的下部穿过通槽并插设在安装槽内,螺旋弹簧的上部与T型连接件固定连接,T型连接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滑件,下滑件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通过调节螺钉与下滑件固定连接;下滑件的下端为锥形结构,内部套筒的内部安装有引导件,锥形结构的滑动受引导件引导。

弹性气囊具有凸起部和凹陷部,相邻弹性气囊的凸起部和凹陷部相互嵌合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电梯轿厢进行专门的通排风,通过设置与外界连通的进风风机实现空气的供入,空气在风箱内被导流和过滤,进而通过出风管被排除,从而完成对电梯轿厢的通风;由于设置了二级叶轮,加压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的供气,由于设置了缓冲支撑柱,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缓冲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气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气风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楼宇电梯轿厢通风装置,其包括安装在轿厢51 上部的缓冲支撑柱4,缓冲支撑柱4的上部设置有安装板6,安装板6的上部设置有通风组件;通风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空心风箱24,风箱24的下部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53上连接有多个排风管54,风箱24的上部安装有进气室11,进气室11内设置有进气风机3,进气风机3向风箱24供气;风箱24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组件12以及多级过滤组件;风箱24的上部还设有伸缩插板52,伸缩插板52对气流通过区间13的大小进行调节,伸缩插板52插设在风箱24的侧壁上开设的插槽内,多级过滤组件包括一级过滤帘布21、二级过滤帘布22以及三级过滤帘布23。

进气风机3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二级叶轮。

外壳包括主体壳体33以及次级壳体31,主体壳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主进气口332以及位于侧面的主出气口,主出气口通过连接部32与次级壳体的次进气口连通,次级壳体的次出气口310进一步与进气室11连通。

次出气口310通过连接法兰311与进气室11密封连接。

连接部32为空心结构,其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检修孔321和第二检修孔322。

主体壳体和次级壳体分别具有主加压腔331和次加压腔312,二级叶轮包括旋转轴34,旋转轴34穿过主加压腔331和次加压腔312设置,旋转轴34的一个端部与驱动机构连接,旋转轴3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叶轮 35和次叶轮36,主叶轮35和次叶轮36分别位于主加压腔331和次加压腔 312内。

旋转轴34分为两段,两段之间通过联轴器37连接,次级壳体31的上部设置有加油孔313。

缓冲支撑柱4包括外部套筒40,外部套筒40的下部设置有安装孔400,外部套筒40通过安装孔400与基座7固定连接;外部套筒40的中部为空心结构,上部具有开口,空心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层叠设置的弹性气囊 41,位于最上部的弹性气囊41与缓冲座42固定连接,缓冲座42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多个滑块43,滑块43卡合在外部套筒40内壁上的滑槽内;缓冲座42的上部设置有内部套筒44,内部套筒穿过外部套筒40的上部开口,内部套筒44的外壁和外部套筒4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耐磨导套45;缓冲座 42的上部设置有凸台421,凸台421为环形结构,缓冲座42的中部形成有安装槽,内部套筒44的下部设置有通槽,螺旋弹簧49的下部穿过通槽并插设在安装槽内,螺旋弹簧49的上部与T型连接件48固定连接,T型连接件4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滑件46,下滑件46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462,限位板462通过调节螺钉461与下滑件46固定连接;下滑件46的下端为锥形结构,内部套筒44的内部安装有引导件47,锥形结构的滑动受引导件47引导。

弹性气囊41具有凸起部和凹陷部,相邻弹性气囊41的凸起部和凹陷部相互嵌合插接。

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