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式漆包线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043发布日期:2018-12-28 19:2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式漆包线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线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漆包线防护罩。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电机、电器和家用电器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近几年电力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家用电器的迅速发,给漆包线的应用带来较广阔的领域。现有技术上,漆包线的放线工艺是多台放线装置一同工作的,由于两相邻放线装置相隔的距离较近,若一台放线装置在进行放线工艺时漆包线松散开后,容易与相邻的漆包线相互缠绕,甚至使得多桶漆包线相互缠绕,导致多台放线装置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式漆包线防护罩,滑动第二半壳,将漆包线放置在壳体内,漆包线的线头穿过通槽后关闭第二半壳,漆包线线头连接放线装置后进行放线工艺;在进行放线工艺过程中,将漆包线控制在通槽内,能够防止相邻的漆包线相互缠绕,保证了放线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式漆包线防护罩,包括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配合形成的圆柱形壳体,第一半壳固定在平台上,平台上位于第一半壳的外周凹设有环槽,第二半壳活动设于环槽内,第一半壳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凸设有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第二半壳的内壁上凹设有第一凸棱配合的第一凹槽及与第二凸棱配合的第二凹槽,第一半壳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二半壳限位配合的挡板,第一半壳的顶部与第二半壳的顶部配合形成有供漆包线穿过的通槽,第二半壳顶部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半壳顶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第二半壳顶部靠近第一半壳的一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装置,活动装置与第一半壳的顶部配合形成该通槽,当活动装置移动至最顶部时,活动装置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半壳顶部的上表面,当活动装置移动至最底部时,活动装置的下表面与第一半壳顶部的下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第二半壳的内壁半径大于第一半壳的外壁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半壳的底壁设有活动于环槽内的滑块。

进一步地,第二半壳外壁靠近挡板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第二半壳,将漆包线放置在壳体内,漆包线的线头穿过通槽后关闭第二半壳,漆包线线头连接放线装置后进行放线工艺;在进行放线工艺过程中,将漆包线控制在通槽内,能够防止相邻的漆包线相互缠绕,保证了放线装置工作的稳定性;第一半壳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凸设有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第二半壳的内壁上凹设有第一凸棱配合的第一凹槽及与第二凸棱配合的第二凹槽,第二半壳能够平稳地在环槽内滑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操作方便,保证了放线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装置移动至最顶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装置移动至最底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半壳;2、第二半壳;3、平台;4、环槽;5、第一凸棱;6、第二凸棱;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挡板;10、通槽;11、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式漆包线防护罩,包括第一半壳1与第二半壳2配合形成的圆柱形壳体,第一半壳1固定在平台3上,平台3上位于第一半壳1的外周凹设有环槽4,第二半壳2活动设于环槽4内,第一半壳1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凸设有第一凸棱5和第二凸棱6,第二半壳2的内壁上凹设有第一凸棱5配合的第一凹槽7及与第二凸棱6配合的第二凹槽8,第一半壳1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二半壳2限位配合的挡板9,第一半壳1的顶部与第二半壳2的顶部配合形成有供漆包线穿过的通槽10,第二半壳2顶部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半壳1顶部的上表面,滑动第二半壳2,将漆包线放置在壳体内,漆包线的线头穿过通槽10后关闭第二半壳2,漆包线线头连接放线装置后进行放线工艺;在进行放线工艺过程中,将漆包线控制在通槽10内,能够防止相邻的漆包线相互缠绕,保证了放线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漆包线的放线会产生张力,防护罩是用于放置漆包线在放线时张力产生变化,扩大放线范围与相邻漆包线相互缠绕,漆包线在放线时张力产生变化会与通槽10的周壁接触,防护罩的第二半壳2顶部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半壳1顶部的上表面,产生的高低差会影响漆包线的放线,第二半壳2顶部靠近第一半壳1的一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装置11,活动装置11与第一半壳1的顶部配合形成该通槽10,当活动装置11移动至最顶部时,活动装置11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半壳1顶部的上表面,此时才能滑动第二半壳2,当活动装置11移动至最底部时,活动装置11的下表面与第一半壳1顶部的下表面齐平,漆包线在放线,即使张力产生变化也能控制漆包线放线的范围;第二半壳2的内壁半径大于第一半壳1的外壁半径,第二半壳2的底壁设有活动于环槽4内的滑块,滑动更顺畅,第二半壳2外壁靠近挡板9的一侧设置有把手,便于开启关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