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货机升降装置及装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434发布日期:2019-04-20 03:5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货机升降装置及装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货机升降装置及装货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为了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叉车、堆垛机、搬运车、高空取料机、升降平台等被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车库、码头、建筑、物流工矿等领域。但目前的这些产品大部分体积较大,占用空间高且功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货机,以解决目前用于装卸货的产品体积较大、占用空间高不能折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该装货机的装货机升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装货机升降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装货机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铰接有主动起重臂,所述主动起重臂铰接有从动起重臂,支撑座上配置有用于带动从动起重臂沿与主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的主动升降链,所述主动升降链配置固定在支撑座上并与支撑座相对固定,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与主动升降链啮合传动且由主动升降链带动旋转的从动起重链轮,从动起重臂由从动起重链轮带动摆动;或者支撑座上配置有带动从动起重臂沿与主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的主动升降挠性件,所述主动升降挠性件包括用于带动从动起重臂摆动上升的主动上升部分和用于带动从动起重臂摆动下降的主动下降部分,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均配置在支撑座上且分别与支撑座相对固定,从动起重臂和支撑座中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定义从动起重臂上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从动起重臂上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与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铰接轴线同心的从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用于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起重臂弧面上,所述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从动起重臂上的部分从动起重臂弧面构成。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固定有从动起重轮,所述从动起重轮的外周面构成了所述从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用于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起重轮的外周面上,所述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从动起重轮的部分外周面构成。

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上。

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定义支撑座上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为支撑座主动上升卷绕结构,支撑座上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为支撑座主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主动起重臂和支撑座铰接轴线同心的支撑座弧面,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支撑座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支撑座弧面上,所述支撑座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支撑座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支撑座上的部分支撑座弧面构成。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铰接有用于带动货物升降的载物组件,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沿从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以保持载物组件平衡的从动升降链,所述从动升降链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并与主动起重臂相对固定,所述载物组件包括与从动升降链啮合传动且由从动升降链带动旋转的载物链轮,载物组件由载物链轮带动摆动。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铰接有用于带动货物升降的载物组件,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沿从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以保持载物组件平衡的从动升降挠性件,从动升降挠性件包括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摆动上升的从动上升部分和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摆动下降的从动下降部分,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载物组件上,另一端均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且分别与主动起重臂相对固定,所述载物组件和主动起重臂中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从动升降链能够在升降组将升降过程中对升降组将进行调节以保证其平稳上升。

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

定义主动起重臂上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载物组件上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与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铰接轴线同心的主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主动起重臂弧面上,所述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主动起重臂上的部分主动起重臂弧面构成。

所述主动起重臂上固定有主动起重轮,所述主动起重轮的外周面构成了所述主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主动起重轮的外周面上,所述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主动起重轮的部分外周面构成。

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主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均固定在载物组件上。

所述载物组件上设有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

定义载物组件上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为载物从动上升卷绕结构,载物组件上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为载物从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载物组件上设有与从动起重臂和载物组件铰接轴线同心的载物弧面,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载物组件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载物弧面上,所述载物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载物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载物组件上的部分载物弧面构成。

所述载物组件为叉齿组件。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与从动上升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换向轮,和/或用于与从动下降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换向轮。

所述从动上升换向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为靠近主动起重臂远离载物组件设置的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至少一个为远离主动起重臂靠近载物组件设置的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

所述从动下降换向轮远离主动起重臂靠近载物组件设置,从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穿过的间隔。

所述从动上升换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处于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从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处于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另一侧。

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与主动上升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换向轮,和/或用于与主动下降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换向轮。

所述主动下降换向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为靠近从动起重臂远离支撑座设置的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至少一个为远离从动起重臂靠近支撑座设置的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

所述主动上升换向轮远离从动起重臂靠近支撑座设置,主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穿过的间隔。

所述主动下降换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处于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主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处于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另一侧。

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主动起重轮,从动起重臂上设有从动起重轮,所述主动起重轮和从动起重轮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通过主动起重轮和从动起重轮铰接。

所述从动起重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起重轮设置在两个从动起重轮之间。通过设置两个从动轮,提高了铰接位置的稳定性。

所述主动升降挠性件的端部设有用于调节主动升降挠性件长度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能够对主动升降链和/或从动升降链的端部进行微小调整以保证张紧程度。

所述调节装置为调节螺杆。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复位主动起重臂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主动起重臂铰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座铰接。复位弹簧在装货机升降装置下降时能够使装货机升降装置快速下降,保证工作效率,也可以在工作时对主动起重臂提供拉力,在起重臂驱动装置和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保证主动起重臂的稳定性。

所述主动升降挠性件为主动升降链。保证升降链和/或从动升降链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技术方案是:

装货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控制台、装货机升降装置以及用于驱动装货机升降装置工作的驱动装置,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铰接有主动起重臂,所述主动起重臂铰接有从动起重臂,支撑座上配置有用于带动从动起重臂沿与主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的主动升降链,所述主动升降链配置固定在支撑座上并与支撑座相对固定,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与主动升降链啮合传动且由主动升降链带动旋转的从动起重链轮,从动起重臂由从动起重链轮带动摆动;或者支撑座上配置有带动从动起重臂沿与主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的主动升降挠性件,所述主动升降挠性件包括用于带动从动起重臂摆动上升的主动上升部分和用于带动从动起重臂摆动下降的主动下降部分,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均配置在支撑座上且分别与支撑座相对固定,从动起重臂和支撑座中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定义从动起重臂上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从动起重臂上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与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铰接轴线同心的从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用于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起重臂弧面上,所述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从动起重臂上的部分从动起重臂弧面构成。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固定有从动起重轮,所述从动起重轮的外周面构成了所述从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用于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起重轮的外周面上,所述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从动起重轮的部分外周面构成。

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上。

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定义支撑座上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为支撑座主动上升卷绕结构,支撑座上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为支撑座主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主动起重臂和支撑座铰接轴线同心的支撑座弧面,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支撑座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支撑座弧面上,所述支撑座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支撑座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支撑座上的部分支撑座弧面构成。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铰接有用于带动货物升降的载物组件,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沿从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以保持载物组件平衡的从动升降链,所述从动升降链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并与主动起重臂相对固定,所述载物组件包括与从动升降链啮合传动且由从动升降链带动旋转的载物链轮,载物组件由载物链轮带动摆动。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铰接有用于带动货物升降的载物组件,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沿从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以保持载物组件平衡的从动升降挠性件,从动升降挠性件包括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摆动上升的从动上升部分和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摆动下降的从动下降部分,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载物组件上,另一端均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且分别与主动起重臂相对固定,所述载物组件和主动起重臂中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

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

定义主动起重臂上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载物组件上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与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铰接轴线同心的主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主动起重臂弧面上,所述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主动起重臂上的部分主动起重臂弧面构成。

所述主动起重臂上固定有主动起重轮,所述主动起重轮的外周面构成了所述主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主动起重轮的外周面上,所述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主动起重轮的部分外周面构成。

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主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均固定在载物组件上。

所述载物组件上设有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

定义载物组件上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为载物从动上升卷绕结构,载物组件上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为载物从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载物组件上设有与从动起重臂和载物组件铰接轴线同心的载物弧面,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载物组件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载物弧面上,所述载物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载物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载物组件上的部分载物弧面构成。

所述载物组件为叉齿组件。

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与从动上升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换向轮,和/或用于与从动下降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换向轮。

所述从动上升换向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为靠近主动起重臂远离载物组件设置的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至少一个为远离主动起重臂靠近载物组件设置的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

所述从动下降换向轮远离主动起重臂靠近载物组件设置,从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穿过的间隔。

所述从动上升换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处于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从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处于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另一侧。

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与主动上升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换向轮,和/或用于与主动下降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换向轮。

所述主动下降换向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为靠近从动起重臂远离支撑座设置的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至少一个为远离从动起重臂靠近支撑座设置的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

所述主动上升换向轮远离从动起重臂靠近支撑座设置,主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穿过的间隔。

所述主动下降换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处于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主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处于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另一侧。

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主动起重轮,从动起重臂上设有从动起重轮,所述主动起重轮和从动起重轮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通过主动起重轮和从动起重轮铰接。

所述从动起重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起重轮设置在两个从动起重轮之间。

所述主动升降挠性件的端部设有用于调节主动升降挠性件长度的调节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为调节螺杆。

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复位主动起重臂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主动起重臂铰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座铰接。

所述主动升降挠性件为主动升降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动起重臂铰接有从动起重臂,将主动升降挠性件的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均配置在支撑座上且分别与支撑座相对固定,在主动升降臂升降过程中会带动主动升降挠性件运动,从而主动升降挠性件带动从动起重臂升降,以实现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的升降,并能够使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在不工作时折叠在一起,减小了不工作时装货机的体积,同时减少了装货机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上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装货机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装货机升降装置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装货机升降装置的主动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装货机升降装置的主动升降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装货机升降装置的从动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装货机升降装置的从动升降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装货机升降装置的叉齿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装货机升降装置的叉齿和叉齿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装货机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装货机升降装置。车体包括底盘1和设置在底盘1底部的后轮2和前轮10,本实施例中,后轮2为万向轮,在其他实施例中,后轮也可以为普通车轮;前轮10上设有底盘液压缸11,底盘液压缸11构成了底盘驱动装置,保证底盘1可以根据路况调整高低以完成复杂路况的运行装货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底盘驱动装置可以为油缸或齿轮传动。为了保证装货机在装货时的平衡,底盘1的后部设有配重箱4,配重箱4增加装货机的整体重量,避免装货时翻车,提高了装货机的稳定性;配重箱4上方设有控制台5,控制台5的上方设有驱动装置控制器6和方向控制器7,方向控制器7能够控制装货机的前进、后退和原地转弯掉头,驱动装置控制器6能够控制各驱动装置完成各自的工作。底盘1的后端还设有载人平台3,载人平台3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控制台5,本实施例中,载人平台3和底盘1铰接,在装货机不工作时,可以将载人平台3翻转起来紧贴在配重箱4的侧臂上,减少了载人平台的占用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水平固定在车体上。

如图6和图7所示,底盘1上还设有电源箱101和液压动力源102,电源箱101为整个装货机的电器提供动力,满足装货机的电器工作要求;本实施例中,底盘驱动装置、起重臂驱动装置以及叉齿驱动装置均为液压缸,液压动力源102为底盘驱动装置、起重臂驱动装置以及叉齿驱动装置提供液压动力以保证驱动装置的正常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底盘驱动装置、起重臂驱动装置以及叉齿驱动装置均为气缸,将液压动力源换成气压动力源以满足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本实施例中,在电源箱101和液压动力源102均设有警示灯8,警示灯8可以警示工作人员或非工作人员靠近装货机,以免在装货机装货时可能造成货物落下砸伤人员,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警示灯。控制台5上设有电门锁41和转换开关43,电门锁41用于实现装货机的供电,防止非工作人员的误触造成事故,转换开关43用于实现装货机的启闭;为了能够直观的观察装货机的剩余电量,在控制台5上设有显示剩余电量的电量显示器42,电量显示器42能够在工作人员打开电门锁41后直观的看出电源的剩余电量以及时给装货机充电,保证装货机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控制器6包括叉齿驱动装置控制器61、起重臂驱动装置控制器62和底盘驱动装置控制器63,实现各驱动装置的单独控制,操作方便。本实施例中,两个前轮10均设有驱动电机39,驱动电机39用于驱动前轮10转动,从而实现装货机的移动;为了增加底盘1前端的强度,在底盘1的前端设有连接梁40,保证了装货机移动时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底盘1上设有支撑座12,支撑座12通过支撑座转轴9转动装配有主动起重臂34,主动起重臂34通过起重轮16和起重轮轴32铰接有从动起重臂30。支撑座12上设有支撑座弧面,支撑座弧面构成了卷绕主动升链33的支撑座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卷绕主动降链15的支撑座主动下降卷绕结构,主动升链33构成了主动上升部分,主动降链15构成了主动下降部分。本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主动起重臂34上设有主动起重轮162,主动起重轮162上设有主动起重轮转动孔322,从动起重臂30上设有从动起重轮161,从动起重轮161上设有从动起重轮转动孔321,主动起重轮转动孔322和从动起重轮转动孔321的轴线重合,主动起重臂34和从动起重臂30通过主动起重轮162和从动起重轮161铰接,其中,从动起重轮161的数量为两个,主动起重轮162的数量为一个且设置在两个从动起重轮161之间,以保证铰接位置的强度。本实施例中,主动起重臂34上设有主动换向轮安装孔14,主动换向轮安装孔14上安装有主动下降换向轮141和主动上升换向轮142,本实施例中,主动下降换向轮14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靠近从动起重臂30远离支撑座12设置的主动下降换向轮141构成了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另一个远离从动起重臂30靠近支撑座12设置的主动下降换向轮141构成了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主动上升换向轮142远离从动起重臂30靠近支撑座12设置,主动上升换向轮142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主动升链33和主动降链15穿过的间隔,主动起重臂34与从动起重臂30的铰接轴线处于两个主动下降换向轮141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主动上升换向轮142的轴线处于两个主动下降换向轮141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另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从动上升换向轮和从动下降换向轮的数量,以满足使用要求。主动升降链包括主动升链33和主动降链15,本实施例中,主动升链33和主动降链15为两条,主动升链33和主动降链15两端中的一端分别从从动起重轮161的周向的两侧绕过并固定在从动起重轮161上,主动升链33和主动降链15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座1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从动起重轮为从动起重链轮,主动升降链为具有断口的开口链,主动升降链的两端固定在支撑座上并与支撑座固定,主动升降链的中间部分与从动起重链轮啮合传动。本实施例中,从动起重轮161上的外周面构成了卷绕主动升链33的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卷绕主动降链15的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本实施例中,主动起重臂34和车体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35在装货机升降装置下降时能够使装货机升降装置快速下降,保证工作效率,也可以在工作时对主动起重臂提供拉力,在起重臂驱动装置和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保证主动起重臂的稳定性;从动起重臂30上设有从动换向轮安装孔18,从动换向轮安装孔18上安装有从动上升换向轮181和从动下降换向轮182,本实施例中,从动上升换向轮18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靠近主动起重臂34远离载物组件设置的从动上升换向轮181构成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另一个远离主动起重臂34靠近载物组件设置的从动上升换向轮181构成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从动下降换向轮182远离主动起重臂34靠近载物组件设置,从动下降换向轮182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从动升链19和从动降链26穿过的间隔;主动起重臂34与从动起重臂30的铰接轴线处于两个从动上升换向轮181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从动下降换向轮182的轴线处于两个从动上升换向轮181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另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从动上升换向轮和从动下降换向轮的数量,以满足使用要求。从动升降链包括从动升链19和从动降链26,从动升链19构成了从动上升部分,从动降链26构成了从动下降部分;从动升链19和从动降链26的一端分别从主动起重轮162的两侧绕过并固定在主动起重轮162上,从动升链19和从动降链26的另一端分别从叉齿壳体27的两侧绕过并固定在叉齿壳体27上,叉齿壳体27为叉齿组件的一部分,叉齿组件构成了载物组件,其中,主动起重轮162的外周面构成了卷绕从动升链19的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卷绕从动降链26的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本实施例中,主动升降链和从动升降链的端部均设有调节螺杆13,调节螺杆13构成了调节装置,可以对升降链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保证升降时的可靠性。为方便一机多用,在主动起重臂34和从动起重臂30内部穿装有电源线31,电源线31的一端连接电源箱101,另一端连接电源插座29,电源插座29设置在从动起重臂30上并靠近叉齿组件的位置,电源插座29能够为外加的装置(如微型卷扬机)提供电源,实现一机多用。

如图5所示,主动升降链为成对设置,两组主动升降链分别位于两个从动起重轮161上,从动升降链也为成对设置,两个从动升降链均位于同一个主动起重轮162上,且两组从动升降链间隔设置,避免工作过程中相互发生摩擦。车体上铰接有起重臂液压缸36,起重臂液压缸36的活塞杆37铰接在主动起重臂34上,起重臂液压缸36用于驱动主动起重臂34和从动起重臂30升降。

本实施例中,从动起重臂30上设有叉齿壳体转动孔251,叉齿壳体转动孔251穿装有叉齿壳体转动轴25,从动起重臂30通过叉齿壳体转动轴25转动装配有叉齿组件,叉齿组件构成了载物组件。如图10和图11所示,叉齿组件的叉齿壳体27上具有壳体弧面,壳体弧面构成了载物弧面,叉齿组件上的载物弧面构成了卷绕从动降链26的载物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和卷绕从动升链19的载物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叉齿组件包括叉齿壳体27和转动装配在叉齿壳体27上的叉齿活动架23,叉齿壳体27上设有叉齿活动架转动孔241,叉齿活动架转动孔241穿装有叉齿活动架转动轴24,叉齿活动架23通过叉齿活动架转动轴24转动装配在叉齿壳体27上;叉齿活动架23上设有叉齿转动轴22,叉齿20通过叉齿转动轴22转动装配在叉齿活动架23上;本实施例中,叉齿壳体27上设有液压缸转动孔281,液压缸转动孔281内穿装有液压缸转动轴28,叉齿壳体27通过液压缸转动轴28转动装配有液压缸21,液压缸21的另一端铰接在叉齿活动架23上,可以使叉齿活动架在叉齿壳体内转动,保证叉齿工作的多样化。本实施例中,叉齿壳体27上设有用于固定从动降链26的从动降链固定孔191和用于固定从动升链19的从动升链固定孔261。

本实施例中,主动升降挠性件和从动升降挠性件为链,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带或绳。

上述具体实施例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最佳实施方式,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结构进行调整或简化。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装货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控制台、装货机升降装置以及用于驱动装货机升降装置工作的驱动装置,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铰接有主动起重臂,所述主动起重臂铰接有从动起重臂,支撑座上配置有用于带动从动起重臂沿与主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的主动升降链,所述主动升降链配置固定在支撑座上并与支撑座相对固定,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与主动升降链啮合传动且由主动升降链带动旋转的从动起重链轮,从动起重臂由从动起重链轮带动摆动;或者支撑座上配置有带动从动起重臂沿与主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的主动升降挠性件,所述主动升降挠性件包括用于带动从动起重臂摆动上升的主动上升部分和用于带动从动起重臂摆动下降的主动下降部分,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均配置在支撑座上且分别与支撑座相对固定,从动起重臂和支撑座中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一根具有开口的链条啮合从动起重链轮,靠近开口的两端固定在支撑座上;或者在支撑座上设置固定不动的支撑座链轮,通过一根环形的链条分别与从动起重链轮和支撑座链轮啮合。或者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为一条链,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支撑座上设有支撑座链轮,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的中间连接部分绕过支撑座上的支撑座链轮且与支撑座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3,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便于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在起重臂上的卷绕,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在支撑座上设置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4,作为对具体实施例3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保证从动起重臂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定义从动起重臂上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从动起重臂上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与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铰接轴线同心的从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用于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起重臂弧面上,所述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从动起重臂上的部分从动起重臂弧面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从动起重臂上设置方形轮,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方形轮的外壁面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5,作为对具体实施例4的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从动起重臂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起重臂上固定有从动起重轮,所述从动起重轮的外周面构成了所述从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用于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起重轮的外周面上,所述起重臂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从动起重轮的部分外周面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从动起重轮为具有豁口的从动起重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6,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简化结构和便于主动升降挠性件的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从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7,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便于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在起重臂上的卷绕,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只在从动起重轮上设置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8,作为对具体实施例7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保证支撑座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定义支撑座上用于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卷绕结构为支撑座主动上升卷绕结构,支撑座上用于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卷绕结构为支撑座主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主动起重臂和支撑座铰接轴线同心的支撑座弧面,所述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支撑座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支撑座弧面上,所述支撑座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支撑座主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支撑座上的部分支撑座弧面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支撑座上设置支撑座卷绕轮,支撑座卷绕轮的部分外周面构成支撑座主动上升卷绕结构和支撑座主动下降卷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9,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在从动起重臂上升过程中保证载物组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起重臂上铰接有用于带动货物升降的载物组件,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沿从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以保持载物组件平衡的从动升降链,所述从动升降链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并与主动起重臂相对固定,所述载物组件包括与从动升降链啮合传动且由从动升降链带动旋转的载物链轮,载物组件由载物链轮带动摆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从动升降挠性件,通过同步运动的电机来维持载物组件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0,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在从动起重臂上升过程中保证载物组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起重臂上铰接有用于带动货物升降的载物组件,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沿从动起重臂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以保持载物组件平衡的从动升降挠性件,从动升降挠性件包括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摆动上升的从动上升部分和用于带动载物组件摆动下降的从动下降部分,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载物组件上,另一端均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且分别与主动起重臂相对固定,所述载物组件和主动起重臂中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可以只在载物组件上设置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或者只在主动起重臂上设置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或者载物组件和主动起重臂上均设置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可以为一根开口链,主动起重臂上设有主动起重齿轮,开口链的两端固定在载物组件上,开口链的中间部分卷绕在主动起重齿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1,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0的进一步优化,便于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在起重臂上的卷绕,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在主动起重臂上设置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2,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1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保证主动起重臂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定义主动起重臂上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载物组件上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为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与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铰接轴线同心的主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主动起重臂弧面上,所述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主动起重臂上的部分主动起重臂弧面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主动起重臂上设置方形轮,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方形轮的外壁面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3,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2的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从动起重臂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起重臂上固定有主动起重轮,所述主动起重轮的外周面构成了所述主动起重臂弧面,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主动起重臂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主动起重轮的外周面上,所述起重臂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起重臂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主动起重轮的部分外周面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起重轮为具有豁口的主动起重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4,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0的进一步优化,为了简化结构和便于主动升降挠性件的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的两端中的一端均固定在主动起重臂上,另一端均固定在载物组件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5,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0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便于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在起重臂上的卷绕,本实施例中,所述载物组件上设有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只在主动起重轮上设置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6,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5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保证载物组件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定义载物组件上用于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卷绕结构为载物从动上升卷绕结构,载物组件上用于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卷绕结构为载物从动下降卷绕结构,所述载物组件上设有与从动起重臂和载物组件铰接轴线同心的载物弧面,所述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用于配置在载物组件上的一端配置在所述载物弧面上,所述载物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载物从动下降卷绕结构均由载物组件上的部分载物弧面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载物组件上设置载物卷绕轮,载物卷绕轮的部分外周面构成载物从动上升卷绕结构和载物从动下降卷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7,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0的进一步优化,为了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载物组件为叉齿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载物组件可以为载物箱、载物筐。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8,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0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从动起重臂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与从动上升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从动上升部分的从动上升换向轮,和/或用于与从动下降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从动下降部分的从动下降换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9,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8的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从动起重臂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上升换向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为靠近主动起重臂远离载物组件设置的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至少一个为远离主动起重臂靠近载物组件设置的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一个从动上升换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0,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9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从动下降换向轮和从动上升换向轮配合提高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下降换向轮远离主动起重臂靠近载物组件设置,从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从动上升部分和从动下降部分穿过的间隔。在其他实施例中,从动下降换向轮位于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和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1,作为对具体实施例19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主动起重臂平稳的放到车体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上升换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处于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从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处于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另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处于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或者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和从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处于第一从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从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同侧。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2,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主动起重臂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用于与主动上升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主动上升部分的主动上升换向轮,和/或用于与主动下降卷绕结构配合卷绕主动下降部分的主动下降换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3,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2的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主动起重臂的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下降换向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为靠近从动起重臂远离支撑座设置的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至少一个为远离从动起重臂靠近支撑座设置的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一个主动下降换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4,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3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主动下降换向轮和主动上升换向轮配合提高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上升换向轮远离从动起重臂靠近支撑座设置,主动上升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主动上升部分和主动下降部分穿过的间隔。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上升换向轮位于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和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5,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3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主动起重臂平稳的放到车体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下降换向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处于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主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处于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另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处于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或者主动起重臂与从动起重臂的铰接轴线和主动上升换向轮的轴线处于第一主动下降换向轮与第二主动下降换向轮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同侧。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6,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的同步运动和卷绕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起重臂上设有主动起重轮,从动起重臂上设有从动起重轮,所述主动起重轮和从动起重轮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通过主动起重轮和从动起重轮铰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只在主动起重臂上设置主动起重轮或者只在从动起重臂上设置从动起重轮;或者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不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7,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6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主动起重臂和从动起重臂的铰接位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起重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主动起重轮设置在两个从动起重轮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一个主动起重轮和一个从动起重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8,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能够调节挠性件的张紧程度,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升降挠性件的端部设有用于调节主动升降挠性件长度的调节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29,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8的进一步优化,为了简化调节装置、便于调节,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为调节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30,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能够装货机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装货机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复位主动起重臂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主动起重臂铰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座铰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31,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装货机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升降挠性件为主动升降链。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升降挠性件为主动升降带或主动升降绳。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32,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保证用于升降的动力足够,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在主动起重臂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座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或齿轮组。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33,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装货机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上设有用于升降车体底盘的底盘驱动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底盘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34,作为对具体实施例2-5任意一个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站立,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上铰接有用于工作人员站立的载人平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载人平台或者载人平台为固定死在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装货机升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装货机升降装置与上述装货机的具体实施例1-34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装货机升降装置的结构相同,不予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