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吸头拽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054发布日期:2019-02-15 19:4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吸头拽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吸头拽头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络筒机中的管纱在投纱之前,需要将管纱的线头吸拽至一个固定的地方,否则随意飘散的线头会极大的影响后续设备的运行,从而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吸头拽头装置,当管纱到达指定位置后档杆升起阻挡底托的前进,锁紧机构将管纱底托定位夹紧,上风门机构打开吹吸管道中的负压将绕在管纱头部的纱线吸起,随后迅速关闭,同时下风门机构打开通过底座的吸口迅速将管纱头部飘起的纱线吸入管纱中心孔内,从而将管纱上随意飘散的线头吸拽至固定的位置,方便后续投纱使用,大大提供设备的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吸头拽头装置,设置于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的进料通道上,所述进料通道包括输送皮带,含管纱底托随皮带驱动向前移动;包括负压风管、上风门机构、锁紧机构、档杆机构和下风门机构;

所述档杆机构位于吸头拽头工位下方,能够限制随输送皮带运动至吸头拽头工位的含管纱底托继续前行;

所述锁紧机构位于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含管纱底托的两侧,能够自两侧压紧底托,使得底托自输送皮带上隔离开;不再受输送用圆皮带的运动影响。

所述负压风管一端连接系统负压空气管道,另一端分两路:第一路端口连接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路端口的上风门机构,所述上风门机构设置于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含管纱底托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路端口内部设置有能够检测第一路端口内部是否有线头飘入的检测传感器;第二路端口连接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路端口的下风门机构,且所述第二路端口通过下风门机构连接连接风管第一端,连接风管第二端位于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含管纱底托的正下方;

所述检测传感器、上风门机构和下风门机构通过信号线连接。

当检测到含管纱底托到达吸头拽头工位时,档杆机构升起限制随输送皮带运动至吸头拽头工位的含管纱底托继续前行,同时打开上风门机构,当线头被吸入上风口后,势必会进入负压风管的第一路端口,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线头飘入后,即给出信号,此时上风门机构驱动关闭第一路端口,当上风门机构驱动关闭第一路端口的同时,下风门机构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慢慢开启,此时,第二路中形成负压吸力,并通过底托及管纱中心孔,在管纱中心孔的顶部形成一个负压空间,将隔断的线头引导到管纱中心孔附近,并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线头被吸入管纱中心孔,实现吸头、拽头工序。

进一步的,所述档杆机构设置在含管纱底托前进方向上,包括能够上下伸缩的档杆驱动气缸,所述档杆驱动气缸的伸缩端部设置档杆安装座,所述档杆安装座上设置有两根阻挡杆,所述两根阻挡杆随档杆驱动气缸升起后位于吸头拽头工位处输送皮带的两侧,从而限制随输送皮带运动至吸头拽头工位的含管纱底托继续前行。优选的,所述阻挡杆为圆柱体状,设有2根,分别在输送皮带的两侧,相对于输送皮带运动方向对称布置。当底托由输送皮带输送走时,挡杆驱动气缸带动挡杆安装座及阻挡杆降下,使阻挡杆上端部低于底托下端面,则底托不受阻挡杆的阻挡作用,可以在输送皮带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当需要底托停留在本工位时,挡杆驱动元件工作,带动挡杆安装座及阻挡杆升起,并使阻挡杆上端部高于输送皮带的输送面高度,即可以阻挡到底托下端面的位置,底托运动至本工位时,即受阻挡杆的阻挡,无法继续前进。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为由三层凸台组成的圆形座,中心轴上自上而下加工有通孔,顶层凸台插入管纱中心孔内,底层凸台底部向内凹陷有吸口;

所述连接风管第二端设置有下吸嘴,所述下吸嘴第一端与连接风管密封连接,下吸嘴第二端插放于底托的吸口内与通孔对齐,且下吸嘴第二端顶端设有输送皮带过孔。输送皮带可经该皮带过孔正常运动;下吸嘴顶部与底托底部正好接触,这样在负压空气的作用下,可有效的通过底托在管纱中心孔中产生负压吸附力,将飘去的线头吸入管纱中心孔中。且吸口截面积较大,连接风管插放于吸口内与通孔对齐能够减少漏风,增大了负压吸力。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两套分别设置在底托的底层凸台两侧的压紧装置,每套压紧装置包括能够沿远离和接近底托方向伸缩的锁紧驱动气缸,所述锁紧驱动气缸的伸缩端部设置有锁紧轮支架,所述锁紧轮支架上安装有一对锁紧轮,4个锁紧轮安装在锁紧轮支架上后,分处在底托的底层凸台两侧,锁紧轮的外周面能够在锁紧驱动气缸的驱动下与底托的底层凸台外周面接触。所述底托两侧的两对锁紧轮,共4个锁紧轮共同作用,将底托牢固锁紧,防止后续操作中发生运动。

进一步的,包括压杆机构,所述压杆机构设置于一套压紧装置所处一侧,即输送皮带运行前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所述压杆机构包括压杆驱动气缸和压板,所述压板中间通过转轴固定,压板一端与压杆驱动气缸的伸缩端可旋转式连接,压板另一端能够随着压杆驱动气缸来回旋转,压紧底托的中间凸台的台面或者退回松开对底托的中间凸台的台面的压紧。当压板另一端随着压杆驱动气缸旋转压紧底托的中间凸台的台面时,能够保证管纱的稳定性,便于吸纱头动作。

进一步的,包括压头机构,所述压头机构包括压片驱动气缸、转轴连杆、压片转轴、压片安装座和压片,所述压片驱动气缸的伸缩端部可旋转式连接转轴连杆一端,转轴连杆另一端固定于压片安装座上,所述压片一端固定于压片安装座上,所述压片安装座与压片转轴连接能够在压片驱动气缸的驱动下以压片转轴为中心旋转,从而带动压片另一端来回旋转压紧和远离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管纱上端口。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线被吸入上风口后,线头必然的会经过管纱上端口,此时压头机构同步动作,利用压片将线头压住,贴附在管纱表面,防止线头再跌落。

进一步的,所述上风门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由上下两层板拼接而成,两层板中心对称的加工有上风口,上层板中心的上风口上部与负压风管的第一路端口连接,下层板中心的上风口位于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含管纱底托的正上方;

两层板中间设置有上风门板,所述上风门板与上风门驱动气缸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使得上风门板在上风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能够对上风口实现开启或者关闭动作;具体的,所述上风门驱动气缸输出线性运动后,经连接机构转化成上风门板的旋转运动,所述上风门板绕转轴旋转,实现对上风口的打开或关闭。

所述上风门板靠上风口一侧设有切割刃,所述切割刃贯穿整个上风口。当线头被吸起,并通过上风口后,在上风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上风门板对上风口进行关闭过程中,切割刃将起割断作用,将多余的线头进行割断,防止过长而产生缠绕。

进一步的,包括伸缩密闭机构,所述伸缩密闭机构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伸缩密闭驱动气缸,所述伸缩密闭驱动气缸的移动端部设置有安装臂,所述安装臂固定连接伸缩套下端部,所述伸缩套上端部与伸缩套对接口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对接口上端部下层板中心的上风口下部固定连接;伸缩套在伸缩密闭驱动气缸的上下驱动下能够沿管纱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伸缩套优选波纹型伸缩套。伸缩套的上侧通过伸缩套对接口固定在上风口上,并通过上风门机构与负压风管相连通;当管纱进入时,伸缩密闭驱动元件将安装臂移动固定在上方位置,使伸缩套的下部留有足够的空间,方便管纱流入;当管纱流入后,根据需要,伸缩密闭驱动元件带动安装臂向下移动,伸缩套的下端也随着安装臂向下移动,直至把管纱套入伸缩套内,即在管纱上部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当上风门机构打开时,在伸缩套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吸附力,可将管纱表面的纱头吸起,并吸入上风门机构内。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线被吸入上风口后,伸缩密闭驱动元件将安装臂移动固定在管纱上方位置,此时压头机构同步动作,利用压片将线头压住,贴附在管纱表面,防止线头再跌落。

优选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管纱到达吸头拽头工位被锁紧停止后,压片先压住管纱整理好的线头,上风门机构先打开对管纱头上的线进行吸取,2-3秒内如管道内检测传感器检测不到线,压片则松开。伸缩套下降套住管纱2-3秒以便增加对管纱的吸力,此动作可反复动作直至管道内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线,检测到线后上风门机构关闭的同时下风门机构打开对刚才飘起的切断的线下吸完成拽头(上风门机构关闭并剪断纱线、下风门机构打开几乎同时进行,管道的负压能保证线在剪断的一瞬间迅速被吸入管纱中心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风门机构包括下风门驱动气缸和下风门板,所述下风门板在下风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旋转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路端口。从而实现下风门板将负压风管与下吸嘴进行连通或者隔开;当上风门板进行关闭的同时,下风门板在下风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慢慢开启,此时,下吸嘴中形成负压吸力,并通过底托及管纱中心孔,在管纱中心孔的顶部形成一个负压空间,在压头机构的同步作用下,将隔断的线头引导到管纱中心孔附近,并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线头被吸入管纱中心孔,实现吸头、拽头工序。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传感器为光纤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吸头拽头装置,当管纱到达指定位置后档杆升起阻挡底托的前进,锁紧机构将管纱底托定位夹紧,压杆机构将管纱底托限位不让其晃动。上风门机构打开吹吸管道中的负压将绕在管纱头部的纱线吸起,压头机构将吸起的纱线压住,随后迅速关闭,同时下风门机构打开通过底座的吸口迅速将管纱头部飘起的纱线吸入管纱中心孔内,从而将管纱上随意飘散的线头吸拽至固定的位置,方便后续投纱使用,大大提供设备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吸头拽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吸头拽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紧机构和压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档杆机构、锁紧机构和压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档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压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管纱和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底托的截面图;

图10为连接风管及两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连接风管及两端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图12为伸缩密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上风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上风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压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压头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图17为下风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负压风管,2为上风门机构,3为伸缩密闭机构,4为压头机构,5为锁紧机构,6为档杆机构,7为线头,8为压杆机构,9为下风门机构,11为管纱,12为底托,13为下吸嘴,14为输送皮带过孔,15为通孔,16为吸口,17为连接风管,21为上风门板,22为法兰,23为机架,24为伸缩套对接口,25为上风门驱动气缸,26为上风口,27为切割刃,28为连接机构,31为伸缩密闭机构驱动气缸,32安装臂,33为伸缩套,41为压片驱动气缸,42为连轴连杆,43为压片转轴,44为压片安装座,45为压片,51为锁紧驱动气缸,52为锁紧轮,53为锁紧轮支架,61为档杆驱动气缸,62为档杆安装座,63为阻挡杆,81为压杆驱动气缸,82为压板,91为下风门驱动气缸,92为下风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吸头拽头装置,设置于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的进料通道上,进料通道包括输送皮带,含管纱底托随皮带驱动向前移动。包括负压风管1、上风门机构2、锁紧机构5、档杆机构6和下风门机构9。

如图6所示,档杆机构6位于吸头拽头工位下方,能够限制随输送皮带运动至吸头拽头工位的含管纱底托继续前行。具体的,档杆机构6设置在含管纱底托前进方向上,包括能够上下伸缩的档杆驱动气缸61,档杆驱动气缸61的伸缩端部设置档杆安装座62,档杆安装座62上设置有两根阻挡杆63,两根阻挡杆63随档杆驱动气缸升起后位于吸头拽头工位处输送皮带的两侧,从而限制随输送皮带运动至吸头拽头工位的含管纱底托继续前行。优选的,阻挡杆为圆柱体状,设有2根,分别在输送皮带的两侧,相对于输送皮带运动方向对称布置。当底托由输送皮带输送走时,挡杆驱动气缸带动挡杆安装座及阻挡杆降下,使阻挡杆上端部低于底托下端面,则底托不受阻挡杆的阻挡作用,可以在输送皮带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当需要底托停留在本工位时,挡杆驱动元件工作,带动挡杆安装座及阻挡杆升起,并使阻挡杆上端部高于输送皮带的输送面高度,即可以阻挡到底托下端面的位置,底托运动至本工位时,即受阻挡杆的阻挡,无法继续前进。

如图3-5所示,锁紧机构5位于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含管纱底托的两侧,能够自两侧压紧底托,使得底托自输送皮带上隔离开。不再受输送用圆皮带的运动影响。具体的,锁紧机构5包括两套分别设置在底托12的底层凸台两侧的压紧装置,每套压紧装置包括能够沿远离和接近底托方向伸缩的锁紧驱动气缸51,锁紧驱动气缸51的伸缩端部设置有锁紧轮支架53,锁紧轮支架53上安装有一对锁紧轮52,4个锁紧轮安装在锁紧轮支架上后,分处在底托的底层凸台两侧,锁紧轮的外周面能够在锁紧驱动气缸的驱动下与底托的底层凸台外周面接触。底托两侧的两对锁紧轮,共4个锁紧轮共同作用,将底托牢固锁紧,防止后续操作中发生运动。

优选的,为了保证管纱的稳定性,如图4、5、7所示,吸头拽头装置还包括压杆机构8,压杆机构8设置于一套压紧装置所处一侧,即输送皮带运行前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压杆机构8包括压杆驱动气缸81和压板82,压板82中间通过转轴固定,压板82一端与压杆驱动气缸81的伸缩端可旋转式连接,压板82另一端能够随着压杆驱动气缸81来回旋转,压紧底托12的中间凸台的台面或者退回松开对底托12的中间凸台的台面的压紧。当压板另一端随着压杆驱动气缸旋转压紧底托的中间凸台的台面时,能够保证管纱的稳定性,便于吸纱头动作。

负压风管1一端连接系统负压空气管道,另一端分两路:第一路端口连接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路端口的上风门机构2,上风门机构2设置于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含管纱底托的正上方,第一路端口内部设置有能够检测第一路端口内部是否有线头7飘入的检测传感器。第二路端口连接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路端口的下风门机构9,且如图10、11所示,第二路端口通过下风门机构9连接连接风管17第一端,连接风管17第二端位于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含管纱底托的正下方。

检测传感器、上风门机构2和下风门机构9通过信号线连接。优选的,检测传感器为光纤探头。

当检测到含管纱底托到达吸头拽头工位时,档杆机构升起限制随输送皮带运动至吸头拽头工位的含管纱底托继续前行,同时打开上风门机构,当线头被吸入上风口后,势必会进入负压风管的第一路端口,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线头飘入后,即给出信号,此时上风门机构驱动关闭第一路端口,当上风门机构驱动关闭第一路端口的同时,下风门机构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慢慢开启,此时,第二路中形成负压吸力,并通过底托及管纱中心孔,在管纱中心孔的顶部形成一个负压空间,将隔断的线头引导到管纱中心孔附近,并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线头被吸入管纱中心孔,实现吸头、拽头工序。

如图8、9所示,底托12为由三层凸台组成的圆形座,中心轴上自上而下加工有通孔15,顶层凸台插入管纱中心孔内,底层凸台底部向内凹陷有吸口16。

连接风管17第二端设置有下吸嘴13,下吸嘴13第一端与连接风管17密封连接,下吸嘴13第二端插放于底托12的吸口16内与通孔15对齐,且下吸嘴13第二端顶端设有输送皮带过孔14。输送皮带可经该皮带过孔正常运动。下吸嘴顶部与底托底部正好接触,这样在负压空气的作用下,可有效的通过底托在管纱中心孔中产生负压吸附力,将飘去的线头吸入管纱中心孔中。且吸口截面积较大,连接风管插放于吸口内与通孔对齐能够减少漏风,增大了负压吸力。

优选的,如图15、16所示,吸头拽头装置还包括压头机构4,压头机构4包括压片驱动气缸41、转轴连杆42、压片转轴43、压片安装座44和压片45,压片驱动气缸41的伸缩端部可旋转式连接转轴连杆42一端,转轴连杆42另一端固定于压片安装座44上,压片45一端固定于压片安装座44上,压片安装座44与压片转轴43连接能够在压片驱动气缸41的驱动下以压片转轴43为中心旋转,从而带动压片45另一端来回旋转压紧和远离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管纱上端口。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线被吸入上风口后,线头必然的会经过管纱上端口,此时压头机构同步动作,利用压片将线头压住,贴附在管纱表面,防止线头再跌落。

优选的,如图13、14所示,上风门机构2包括机架23,机架23由上下两层板拼接而成,两层板中心对称的加工有上风口26,上层板中心的上风口上部与负压风管1的第一路端口连接,下层板中心的上风口位于吸头拽头工位处停留的含管纱底托的正上方。

两层板中间设置有上风门板21,上风门板21与上风门驱动气缸25通过连接机构28连接,使得上风门板21在上风门驱动气缸25的驱动下能够对上风口26实现开启或者关闭动作。具体的,上风门驱动气缸输出线性运动后,经连接机构转化成上风门板的旋转运动,上风门板绕转轴旋转,实现对上风口的打开或关闭。

上风门板21靠上风口26一侧设有切割刃27,切割刃27贯穿整个上风口26。当线头7被吸起,并通过上风口后,在上风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上风门板对上风口进行关闭过程中,切割刃将起割断作用,将多余的线头进行割断,防止过长而产生缠绕。

优选的,如图12所示,吸头拽头装置还包括伸缩密闭机构3,伸缩密闭机构3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伸缩密闭驱动气缸31,伸缩密闭驱动气缸31的移动端部设置有安装臂32,安装臂32固定连接伸缩套33下端部,伸缩套33上端部与伸缩套对接口24下端部固定连接,伸缩套对接口24上端部下层板中心的上风口下部固定连接。伸缩套在伸缩密闭驱动气缸的上下驱动下能够沿管纱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伸缩套优选波纹型伸缩套。伸缩套的上侧通过伸缩套对接口固定在上风口上,并通过上风门机构与负压风管相连通。当管纱进入时,伸缩密闭驱动元件将安装臂移动固定在上方位置,使伸缩套的下部留有足够的空间,方便管纱流入。当管纱流入后,根据需要,伸缩密闭驱动元件带动安装臂向下移动,伸缩套的下端也随着安装臂向下移动,直至把管纱套入伸缩套内,即在管纱上部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当上风门机构打开时,在伸缩套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吸附力,可将管纱表面的纱头吸起,并吸入上风门机构内。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线被吸入上风口后,伸缩密闭驱动元件将安装臂移动固定在管纱上方位置,此时压头机构同步动作,利用压片将线头压住,贴附在管纱表面,防止线头再跌落。

优选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管纱到达吸头拽头工位被锁紧停止后,压片先压住管纱整理好的线头,上风门机构先打开对管纱头上的线进行吸取,2-3秒内如管道内检测传感器检测不到线,压片则松开。伸缩套下降套住管纱2-3秒以便增加对管纱的吸力,此动作可反复动作直至管道内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线,检测到线后上风门机构关闭的同时下风门机构打开对刚才飘起的切断的线下吸完成拽头上风门机构关闭并剪断纱线、下风门机构打开几乎同时进行,管道的负压能保证线在剪断的一瞬间迅速被吸入管纱中心孔内

如图17所示,下风门机构9包括下风门驱动气缸91和下风门板92,下风门板在下风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旋转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路端口。从而实现下风门板将负压风管与下吸嘴进行连通或者隔开。当上风门板进行关闭的同时,下风门板在下风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慢慢开启,此时,下吸嘴中形成负压吸力,并通过底托及管纱中心孔,在管纱中心孔的顶部形成一个负压空间,在压头机构的同步作用下,将隔断的线头引导到管纱中心孔附近,并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线头被吸入管纱中心孔,实现吸头、拽头工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