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810发布日期:2018-12-07 22:3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模板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廊施工工具领域,具体的是模板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管廊作为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管廊,即共同沟、共同管道,即建于城市地下的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实现统一规划。

管廊沿其环向包括底部的水平底板、顶部的水平顶板和两侧的侧墙,由于混凝土侧墙与底板无法一次浇筑,通常将管廊分为底部的U型导墙和顶部的主体两部分进行浇筑。U型导墙由底部的水平底板和两侧300-500mm高的侧墙包围构成。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常采用大面积模板进行U型导墙施工。然而,管廊内部无专用运输工具,均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模板转运,如采用人工或者吊车进行模板转运,首先,由于模板转运需在已施工完成的底板钢筋网上进行,模板面积大、较重,人工倒运难度大;其次,U型导墙施工中,管廊基坑中上部用于钢板桩施工的钢支撑等维护部件尚未拆除,采用汽车吊倒运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板运输装置,方便在管廊内部、钢筋网上运输模板,提高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板运输装置,包括运输架、车轮和配重机构;所述运输架包括由一端至另一端分别包括运输段、运行段和配重段;所述车轮安装于运行段,所述配重机构安装于配重段,所述运输段设置有用于吊装模板的吊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部包括安装于运输段的一组横梁,组内各横梁关于运输架对称。

进一步的,各横梁对应设置两根拉杆,所述拉杆一端与横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输架的运输段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运行段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倒三角形,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运输架相连接,底部设置有支撑钢管,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支撑钢管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一组上下叠置的配重块和将配重块悬挂于配重段的悬挂件;一组配重块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悬挂件安装于顶部配重块。

进一步的,在配重段设置有限位结构,并经所述限位结构限定配重机构沿配重段轴向在配重段上的所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配重段轴向设置的一组销孔和两颗与销孔适配的插销;所述配重机构的悬挂件位于相邻两销孔之间,且两颗插销对应安装于悬挂件两侧的销孔内,并经两颗插销外露于配重段的销帽部分相对抵靠悬挂件对配重机构构成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架由一组方形钢管顺次对接焊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运输架分成运输段、运行段和配重段,运输段的长度满足待运输模板的最短尺寸要求。首先,使运输架形成以运行段处的车轮为支点两端悬臂的悬臂结构,一端的悬臂用于吊装模板,另一端的悬臂用于配重,分工更简单明确;其次,运输段悬臂,其长度满足待运输模板的最短尺寸要求即可,整个运输装置的体积小、轻便灵活、节约空间,更利于在已施工完成的底板钢筋网上运行,同时利于避开管廊基坑中上部的钢支撑等维护部件运行,提高了模板的转运效率;最后,将运输段设置于运行段的一端,避免吊装时,模板与车轮出现干涉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运输段11、运行段12、配重段13、车轮2、横梁31、拉杆32、支撑架41、支撑钢管42、配重块51、悬挂件52、销孔61、插销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模板运输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运输架、车轮2和配重机构;所述运输架包括由一端至另一端分别包括运输段11、运行段12和配重段13;所述车轮2安装于运行段12,所述配重机构安装于配重段13,所述运输段11设置有用于吊装模板的吊装部。

本模板运输装置,运输架为支撑模板的主体结构,其可以为杆件,也可以为板状,还可以为框架结构。车轮2用于带动运输架移动,从而实现模板的转运。配重机构用于保证运输架的平衡,避免模板悬吊于运输架后,打破运输架的平衡,而通过设置配重机构维持运输架的平衡比调节模板的悬吊位置更容易。

通过将运输架分成运输段11、运行段12和配重段13,运输段11的长度满足待运输模板的最短尺寸要求。首先,使运输架形成以运行段12处的车轮2为支点两端悬臂的悬臂结构,一端的悬臂用于吊装模板,另一端的悬臂用于配重,操作更简单明确;其次,运输段11悬臂,其长度满足待运输模板的最短尺寸要求即可,整个运输装置的体积小、轻便灵活、节约空间,更利于在已施工完成的底板钢筋网上运行,同时利于避开管廊基坑中上部的钢支撑等维护部件运行,提高了模板的转运效率;最后,将运输段11设置于运行段12的一端,避免吊装时,模板与车轮2出现干涉的风险。

吊装部可以为悬挂于运输段11的钢丝绳,位于运输段11两侧的两段钢丝绳围成八字形,通过钢丝绳吊装模板。但是,直接通过钢丝绳吊装,吊装夹角偏大,吊装夹角越大,水平方向的分力越大,在两侧钢丝绳等长时,对于模板重心不在其几何中心的异形模板,钢丝绳两侧难以吊装平衡。优选的,所述吊装部包括安装于运输段11的一组横梁31,组内各横梁31关于运输架对称。

一组中,横梁31可以有三根、四根等,通常采用两根,通过吊索将模板吊装于横梁31的端部进行转运。设置横梁31可使吊索接近垂直状态,水平方向分力减小,异形模板吊装时易于保证两侧平衡。

为了增加横梁31的强度,优选的,各横梁31对应设置两根拉杆32,所述拉杆32一端与横梁31相连接,另一端与运输架的运输段11相连接。

为了便于安装车轮2,优选的,在所述运行段12设置有支撑架41,所述支撑架41呈倒三角形,所述支撑架41的顶部与运输架相连接,底部设置有支撑钢管42,所述车轮2安装于所述支撑钢管42的两端。

支撑架41呈倒三角形,稳定性高,支撑钢管42用于安装车轮2,其通常为圆形钢管。

配重机构可以为一整体块状,但是,为了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配重机构的重量,优选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一组上下叠置的配重块51和将配重块51悬挂于配重段13的悬挂件52;一组配重块51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悬挂件52安装于顶部配重块51。

一组配重块51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改变配重块51的数量改变配重机构的总体重量,操作简单方便。如图1所示,配重块51可以为块状钢板,钢板四角设置有光孔,通过长螺杆穿过光孔与螺栓连成实现一组配重块51的固定。

为了更利于运输架维持平衡,节约所需配重块51的总数量,减轻模板运输装置的整体重量,利于推动模板运输装置,优选的,在配重段13设置有限位结构,并经所述限位结构限定配重机构沿配重段13轴向在配重段13上的所处位置。

根据模板重量移动配重块51到核实位置后,通过限位结构固定配重块51与运输架的相对位置,实现运输架的调平,可使配重机构的重量尽量轻,从而减小模板运输装置的整体重量。

限位结构可以为悬挂件52与运输架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等,但是,在配重块51重量的影响下,安装拆卸不便,为了克服该问题,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配重段13轴向设置的一组销孔61和两颗与销孔61适配的插销62;所述配重机构的悬挂件52位于相邻两销孔61之间,且两颗插销62对应安装于悬挂件52两侧的销孔61内,并经两颗插销62外露于配重段的销帽部分相对抵靠悬挂件52对配重机构构成限位。

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运输架可以为杆件,也可以为板状,还可以为框架结构。为了进一步减少运输架的占地空间以及减轻其重量,优选的,所述运输架由一组方形钢管顺次对接焊接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