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节能曵引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1475发布日期:2020-09-23 01:2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节能曵引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安全节能曵引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曳引电梯钢丝绳的绕法是钢丝绳一端固定定在井道顶部,另一端向下绕过固定在对重顶部返绳轮后向上经过固定在井道顶部对重导向轮、曳引轮后向下绕过固定在轿厢顶部返绳轮后向上固定在井道顶部,这种绕绳法导致曳引轮包角a=90°,且曳引轮所受拉力f=sin45°×(对重重量p+轿厢总重量q)=0.71×(对重重量p+轿厢总重量q),因曳引电梯是以曳引轮摩擦力作为驱动动力,该摩擦力与曳引轮包角、曳引轮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曳引轮包角及曵引轮所受拉力的减小必然造成曳引轮摩擦力的减小,导致驱动动力不足,欲弥补驱动动力不足,必须增大相应升降驱动电机的功率而浪费电能,并且抱闸制动力减小,容易造成轿厢意外移动而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节能曵引电梯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梯运行的耗电功率,提高了电梯节能效果,具有成本较低、易于实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安全节能曵引电梯结构,包括电梯井道、轿厢、轿厢反向轮、钢丝绳、轿厢导向轮、曳引轮、对重导向轮、对重反向轮和对重,所述电梯井道顶部具有井道顶板,所述井道顶板底部从左侧到右侧依次安装有对重导向轮、轿厢导向轮、曳引轮,所述钢丝绳一端端部安装于位于对重导向轮左侧的井道顶板底部,所述钢丝绳另一端端部依次绕过对重反向轮、对重导向轮、曳引轮、轿厢反向轮并固定于井道顶板底部,所述钢丝绳另一端端部固定位于对重导向轮、轿厢导向轮之间的井道顶板底部;所述轿厢反向轮、轿厢导向轮、曳引轮、对重导向轮、对重反向轮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所述对重导向轮与曳引轮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轿厢导向轮最高点切线与曳引轮最低点切线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对重反向轮通过连接件a连接有对重,所述轿厢反向轮通过连接b连接有轿厢。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井道顶板底部安装有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升降驱动电机位于轿厢导向轮与钢丝绳另一端端部之间,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通过牵引绳与轿厢反向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包角不小于180°。

作为优选,位于轿厢反向轮与轿厢导向轮之间的钢丝绳为垂直线。

作为优选,位于对重反向轮与对重导向轮之间的钢丝绳为垂直线。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导向轮、曳引轮、对重导向轮为定滑轮,所述轿厢反向轮、对重反向轮为动滑轮。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反向轮与钢丝绳之间包角不小于180°。

作为优选,所述对重反向轮与钢丝绳之间包角不小于180°。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梯运行的耗电功率,提高了电梯节能效果,具有成本较低、易于实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升降驱动电机、牵引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轿厢,2-轿厢反向轮,3-钢丝绳,4-轿厢导向轮,5-曳引轮,6-对重导向轮,7-对重反向轮,8-对重,9-井道顶板,10-升降驱动电机,11-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节能曵引电梯结构,包括电梯井道、轿厢1、轿厢反向轮2、钢丝绳3、轿厢导向轮4、曳引轮5、对重导向轮6、对重反向轮7和对重8,电梯井道顶部具有井道顶板9,井道顶板9底部从左侧到右侧依次安装有对重导向轮6、轿厢导向轮4、曳引轮5,轿厢导向轮4、曳引轮5、对重导向轮6为定滑轮,轿厢反向轮2、对重反向轮7为动滑轮。钢丝绳3一端端部安装于位于对重导向轮6左侧的井道顶板9底部,钢丝绳3另一端端部依次绕过对重反向轮7、对重导向轮6、曳引轮5、轿厢反向轮2并固定于井道顶板9底部,钢丝绳3另一端端部固定位于对重导向轮6、轿厢导向轮4之间的井道顶板9底部。轿厢反向轮2、轿厢导向轮4、曳引轮5、对重导向轮6、对重反向轮7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对重导向轮6与曳引轮5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轿厢导向轮4最高点切线与曳引轮5最低点切线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对重反向轮7通过连接件a连接有对重8,轿厢反向轮2通过连接b连接有轿厢1。

如图2所示,井道顶板9底部安装有升降驱动电机10,升降驱动电机10位于轿厢导向轮4与钢丝绳3另一端端部之间,升降驱动电机10通过牵引绳11与轿厢反向轮2连接。当需要轿厢1整体上升时,启动升降驱动电机10,升降驱动电机10通过牵引绳11带动轿厢1整体上升,当需要轿厢1整体下降时,启动升降驱动电机10,升降驱动电机10通过牵引绳11带动轿厢1整体下降。

如图1所示,曳引轮5与钢丝绳3之间包角不小于180°。轿厢反向轮2与钢丝绳3之间包角不小于180°。对重反向轮7与钢丝绳3之间包角不小于180°。

如图1所示,位于轿厢反向轮2与轿厢导向轮4之间的钢丝绳3为垂直线。位于对重反向轮7与对重导向轮6之间的钢丝绳3为垂直线。

本实用新型曵引轮5上所受压力比目前结构曵引轮所受压力增大到两倍,相应曵引摩擦力增大到两倍,曵引轮5与钢丝绳3包角也与目前结构曵引轮与钢丝绳包角增大到两倍,相应曵引摩擦力增大到两倍,合计曵引摩擦力增大到四倍,即曵引轮5动力矩增大到四倍,因对重与装有载荷的轿厢1重量的差与目前该结构的差增大到两倍,即曵引轮5阻力力矩增大到两倍,曵引轮5动力矩与克复阻力(重力)力矩平衡后实际动力力矩增大到两倍,达到了节能效果。根据国家标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对重等于轿厢1重量加额定载重量的50%,依照该标准,对重6与轿厢1最大重力差等于额定载质量的50%,假设轿厢重量p=1200kg,额定载质量q=1000kg,则对重重量为t=1200kg+1000kg×50%=1700kg,轿厢停止滑轮当量摩擦系数取u=0.13,在不考虑钢丝绳3与曵引轮5包角大小及钢丝绳等附件重量的情况下:

轿厢停止满载工况:摩擦力f=(p+q+t)×u=(1200kg+1000kg+1700kg)×0.13=507kg。

因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该摩擦力与对重重力方向一致,这样,曵引轮5两边重量基本一致,即曵引轮5力矩几乎等于0,轿厢处于静止状态,即使制动器刹车片磨损,轿厢也不会发生意外移动,能有效预防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事故。

同理,轿厢1停止空载工况时,也能有效预防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电梯轿厢1意外移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梯运行的耗电功率,提高了电梯节能效果,具有成本较低、易于实施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