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式储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4224发布日期:2019-08-31 01:3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压式储液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压式储液瓶。



背景技术:

随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面霜、身体乳、磨砂膏等液态护理品,已被广泛使用,护理品主要用于身体各部位的清洁、修复和保护。其中,乳液形态和膏霜形态的护理品,通常是直接灌装在带有盖子的罐子中的,使用时,需要打开盖子、用手进行取用,使用完成后,再盖上盖子,操作便捷性相对来说有所欠缺,而在使用过程中,若手上不干净,容易对储放在罐子中的护理品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形美观的按压式储液瓶,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有利于快速取用储液瓶内膏状或乳状液体且不易,同时双重阀门设计外界环境对瓶内的液体造成污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压式储液瓶,包括瓶子和泵头,所述瓶子包括瓶身和设置在瓶身顶部的瓶口管,所述泵头通过螺盖拆卸式连接在瓶口管上,所述泵头还包括按嘴、推杆、活塞、阀门和泵芯,推杆的上方设有按嘴,推杆的下方抵接在活塞的上方,活塞的下方抵接在泵芯内壁上,阀门设置在活塞的内部并与活塞和泵芯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腔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盖包括盖壁和盖顶,盖顶包括中部向上凸起的盖帽和沿盖帽底部水平延伸的盖沿。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顶上的盖壁与盖帽和盖沿之间形成环状的凹槽供按嘴上下移动;盖顶下的盖壁与瓶口管螺纹连接,盖顶下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与瓶口管顶部密封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芯为贯通且上口大、下口小的筒状结构,泵芯上部的外壁卡接在盖帽的内壁上,泵芯在与盖帽的卡接部位的下方水平延伸有泵芯沿,泵芯沿位于盖顶与密封圈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泵芯的底部设有止逆阀门,泵芯的下部设有连接管用于连接位于瓶身内的吸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帽的中部设有供推杆穿过的通孔,推杆呈筒状结构,推杆底壁与推杆内壁形成储液腔,推杆外壁卡接在按嘴的内壁上,推杆底壁下的推杆外壁向下延伸形成壁罩,壁罩与推杆底壁形成推动体,推动体与活塞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塞具有上下贯通的传动筒,传动筒上部位于壁罩与推杆底壁形成的直角夹角处,并分别与壁罩内壁和推杆底壁的下表面贴合,传动筒下部的外侧设有滑动塞,滑动塞与泵芯的内壁贴合,且滑动塞与泵芯的接触面为朝传动筒方向凹陷的弧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筒的内部设有阀门,阀门内设有运液通道,运液通道的进口位于阀门侧壁上且被传动筒的内壁包围,阀门的上部穿过推杆底壁并通过倒钩钩挂在推杆底壁的上端面,运液通道的出口与储液腔连通,阀门的下部设有锥塞,锥塞的外径大于阀门的外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杆外壁在与按嘴的卡接处下方设有开口向下的上挡槽,盖帽的上表面凹陷有与上挡槽位置对应的下挡槽,在上挡槽和下挡槽之间设有弹簧并套设在推杆外壁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外罩,所述外罩的下端与瓶身接触并套在泵头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有利于快速取用储液瓶内膏状或乳状液体且不易,同时双重阀门设计防止液体回流以及外界环境对瓶内的液体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存在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用的术语“向下”用于限定部件沿着竖直方向布置,同时术语“向上”用于限定部件沿着水平方向布置。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压式储液瓶,包括瓶子、泵头和外罩2,瓶子包括瓶身11和设置在瓶身11顶部的瓶口管12,外罩2的下端与瓶子的瓶身11接触并套在泵头的外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泵头通过螺盖3拆卸式连接在瓶口管12上,泵头还包括按嘴4、推杆5、活塞6、阀门7和泵芯8,推杆5的上方设有按嘴4,推杆5的下方抵接在活塞6的上方,活塞6的下方抵接在泵芯8内壁上,阀门7设置在活塞6的内部并与活塞6和泵芯8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腔室。

其中,螺盖3包括盖壁31和盖顶,盖顶包括中部向上凸起的盖帽32和沿盖帽32底部水平方向延伸的盖沿33。在盖顶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盖壁31,其中,盖顶上方的盖壁31与盖帽32和盖沿33之间形成环状的凹槽,凹槽的空间可供按嘴4上下移动;盖顶下方的盖壁31的内壁与瓶口管12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盖顶下设有密封圈121,密封圈121与瓶口管12顶部密封接触,当螺盖3与瓶口管12螺纹连接时,便将泵头固定在瓶子上并使用,当需要往瓶子内注入液体时,拧开螺盖3即可。

其中,泵芯8为贯通且上口大、下口小的筒状结构,泵芯8上部的外壁卡接在盖帽32的内壁上,泵芯8在与盖帽32的卡接部位的下方水平延伸有泵芯沿81,泵芯沿81位于盖顶与密封圈121之间。密封圈121的使用避免瓶子的液体外流。

其中,泵芯8的底部设有止逆阀门82,泵芯8的下部设有连接管83用于连接位于瓶身11内的吸管9。止逆阀门82为单向阀,瓶身11内的液体只能由瓶身11进入泵芯8内,而进入泵芯8内的液体则无法回流到瓶身11内,从而防止液体反流造成瓶身11内液体的污染。

其中,盖帽32的中部设有供推杆5穿过的通孔,推杆5呈筒状结构,推杆底壁与推杆内壁形成储液腔51,由瓶身11吸取而来的液体便储存在储液腔51内,推杆外壁卡接在按嘴4的内壁上,其中,按嘴4设有挤出通道41,挤出通道41与储液腔连通,当按压按嘴4时,储液腔51内的液体便从挤出通道41流出。

推杆底壁下的推杆5外壁向下延伸形成壁罩52,壁罩52与推杆底壁形成推动体,推动体与活塞6接触;其中,活塞6具有上下贯通的传动筒61,传动筒61上部位于壁罩52与推杆5底壁形成的直角夹角处,并分别与壁罩52内壁和推杆底壁的下表面贴合,传动筒61下部的外侧设有滑动塞62,滑动塞62与泵芯8的内壁贴合,且滑动塞62与泵芯8的接触面为朝传动筒方向凹陷的弧状结构。且传动筒61的内部设有阀门7,阀门7内设有运液通道72,运液通道72的进口位于阀门7侧壁上且被传动筒61的内壁包围,阀门7的上部穿过推杆底壁并通过倒钩钩挂在推杆底壁的上端面,运液通道72的出口与储液腔51连通,阀门7的下部设有锥塞71,锥塞71的外径大于阀门7的外径。

当按压按嘴4,按嘴4推动推杆5向下运动,推杆5的壁罩52和推杆底壁推动活塞6和阀门7向下运动,而滑动塞62弧状结构的设计使得活塞6与泵芯8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在他同时按动按嘴4时,会使得活塞6与阀门7的向下运动的位移量并不相同,即活塞6位移小,阀门7位移大,因此,阀门7下部的锥塞71便于活塞的传动筒61之间产生缝隙,而此时,位于泵芯8内的液体便由缝隙流入运液通道72的进口处,由进口处流入运液通道72,最终进出到储液腔51内。

推杆外壁在与按嘴4的卡接处下方设有开口向下的上挡槽,盖帽32的上表面凹陷有与上挡槽位置对应的下挡槽,在上挡槽和下挡槽之间设有弹簧63并套设在推杆外壁外。当按压按嘴4结束时,弹簧63自身的弹力将按嘴4复位,按嘴4带动推杆5和阀门7向上运动,使得阀门7的运液通道72的入口活塞6的传动筒61的内壁封闭,进一步的禁止储液腔51内的液体回流。

下面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按压式储液瓶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排气过程。

首次使用状态下,推杆5的储液腔51中无液体。按压按嘴4,弹簧63被压缩,按嘴4通过推杆5带动活塞6和阀门7向下运动,活塞6、阀门7和泵芯8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室的体积压缩,气压增大;而泵芯8下部的止逆阀门82封住吸管9的上端口,从而密封腔室内的气体进入瓶身11以及避免瓶身11内的液体进入到泵芯8内,而活塞6与泵芯8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活塞6与阀门7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阀门7向下的位移大于活塞6向下的位移,活塞6与阀门7之间产生缝隙,并非完全封闭,气体挤开活塞6与阀门7之间的缝隙进入阀门7的运液通道72,进入储液腔51最后由按嘴4的挤出通道41溢出。

第二步,吸液过程。

排气后,松开按嘴4,压缩的弹簧63被释放,弹簧63推动推杆5、活塞6和阀门7上移,阀门7下方的锥塞71卡在活塞6的传动筒61的下端,且阀门7的运液通道72的入口被传动筒61堵住;活塞6、阀门7和泵芯8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室的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近似真空,使得止逆阀门82打开,瓶身11内液面上方的气压将液体压入密封腔室内,完成吸液的过程。

第三步,排液过程。

活塞6、阀门7和泵芯8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室中已充满液体,当再次按下按嘴4后,一方面,止逆阀门82封住吸管的上端口,防止瓶身11内的液体进入密封腔室,且防止密封腔室内液体从吸管回到瓶身11中去,污染瓶身11内的液体;另一方面,由于阀门7和活塞6之间形成一个缝隙,且液体为不可压缩流体,因此当液体受挤压时,密封腔室内的液体将进入到阀门的运液通道72,由运液通道72进入到储液腔51,并从储液腔51内径按嘴4的挤出通道41挤出。

虽然已经参考如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