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杯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4222发布日期:2019-08-31 01:3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杯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杯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保温杯生产过程中,将保温杯放置在保温杯输送线上,当一个保温杯到达指定位置时,使输送线停止运动,机械手抓取该保温杯进行判温操作。由于机械手一次只抓取一个保温杯,因此,需要让保温杯依次逐一到达指定位置。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式是沿输送线的长度方向将保温杯排成一列,但是,由于输送线的长度有限,一列所能放置的保温杯数量有限,需要时时补放保温杯。如果补放保温杯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输送线上没有保温杯的断件空档现象,影响生产效率。因此,需要安排操作人员专门负责补放保温杯,这又会增加人工成本,使保温杯的造价较高。

有鉴于此,开发一种保温杯的输送装置,使其能够保证保温杯的生产效率,还能够降低人工成本从而降低保温杯的造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杯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第一输送线,用于自后向前输送保温杯,且其宽度至少能够放置两个保温杯;

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左侧上方、右侧上方;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右侧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左侧面,两者之间形成供保温杯通过的通道,且一者平行于前后方向,另一者与前后方向呈一定夹角,使所述通道的宽度自后向前逐渐减小;

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宽度方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且两者最靠近时,所述通道仅允许一个保温杯通过。

应用中,将多个保温杯放置在第一输送线上,启动第一输送线、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相互靠近过程中,第二导向部的左侧面对保温杯起到阻挡作用,防止保温杯堆堵在通道的出口位置,第一导向部的右侧面对保温杯起到排列作用,使部分保温杯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在通道的宽度限定作用下,位于该列最前侧的保温杯最先通过通道出口,到达位于通道前方的指定位置,此时,关闭第一输送线,待机械手抓起到达指定位置的保温杯后,再次启动第一输送线。

可见,采用该输送装置,可以将多个保温杯无序地放置在第一输送线上,相比背景技术中将保温杯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而言,能够放置更多数量的保温杯,从而使断件空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证了生产效率,并且,延长了补放保温杯的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补放保温杯的操作人员可去其他工位作业,由此解放了劳动力,节约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保温杯的造价。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方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两者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后侧,且两者之间的宽度至少能够放置两个保温杯。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最远离时,所述第一挡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右侧面后侧对齐,所述第二挡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左侧面后侧对齐。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方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两者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前侧,且两者之间的宽度仅允许一个保温杯通过。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最靠近时,所述第三挡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右侧面前侧对齐,所述第四挡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左侧面前侧对齐。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光电感应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上方,用于感应是否有保温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指定位置。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线,用于自前向后输送保温杯治具;所述第二输送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下方,且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前端延伸到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前端之前。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二输送线将保温杯治具输送回补放治具的位置,无需人工搬运回治具,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五挡板和第六挡板,两者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左侧上方、右侧上方。

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七挡板,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前端上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杯的输送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输送线,2第一导向部,3第二导向部,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第三挡板,9第四挡板,10光电感应部件,11第二输送线,12第五挡板,13第六挡板,14第七挡板,15连接板,16支臂,17L形板,a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杯的输送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该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线1,用于自后向前输送保温杯。第一输送线1的宽度大于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杯输送线的宽度,以便沿其宽度方向至少能够放置两个保温杯。

还包括第一导向部2和第二导向部3。第一导向部2设置在第一输送线1的左侧上方,第二导向部3设置在第一输送线1的右侧上方。并且,第一导向部2的右侧面与第二导向部3的左侧面之间形成供保温杯通过的通道a。并且,第一导向部2的左侧面和第二导向部3的右侧面,一者(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2的右侧面)与前后方向平行,另一者(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3的左侧面)与前后方向呈一定夹角,使通道a的宽度自后向前逐渐减小。

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导向部2和第二导向部3沿第一输送线1的宽度方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并且,当第一导向部2和第二导向部3最靠近时,通道a仅允许一个保温杯通过。

应用中,将多个保温杯放置在第一输送线1上,启动第一输送线1、第一驱动部4和第二驱动部5。在第一导向部2和第二导向部3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第二导向部3的左侧面对保温杯起到阻挡作用,防止保温杯堆堵在通道a的出口位置,第一导向部2的右侧面对保温杯起到排列作用,使部分保温杯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在通道a的宽度限定作用下,位于该列最前侧的保温杯最先通过通道a的出口,到达位于通道a前方的指定位置,此时,关闭第一输送线1,待机械手抓起到达指定位置的保温杯后,再次启动第一输送线1。

可见,采用该输送装置,可以将多个保温杯无序地放置在第一输送线1上,相比背景技术中将保温杯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而言,能够放置更多数量的保温杯,从而使断件空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证了生产效率,并且,延长了补放保温杯的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补放保温杯的操作人员可去其他工位作业,由此解放了劳动力,节约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保温杯的造价。

在具体实施例中,驱动部包括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与第一导向部2固定连接,以驱动第一导向部2在第一输送线1的宽度左侧和宽度中心之间往复移动。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与第二导向部3固定连接,以驱动第二导向部3在第一输送线1的宽度右侧和宽度中心之间往复移动。

具体的,该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线1上方的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第一挡板6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一导向部2的后侧,第二挡板7也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导向部3的后侧。并且,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之间的宽度至少能够放置两个保温杯。并且,在不影响第一导向部2和第二导向部3移动的前提下,应当使第一挡板6的前端尽量靠近第一导向部2的后端,第二挡板7的前端尽量靠近第二导向部3的后端。

应用中,各保温杯均放置在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之间,一方面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可以防止保温杯自第一输送线1的宽度一侧掉落,另一方面,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可以起到排列保温杯的作用。

优选的,第一导向部2和第二导向部3最远离时,也就是第一导向部2向第一输送线1的宽度左侧移动到极限位置且第二导向部3向第一输送线1的宽度右侧移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挡板6与第一导向部2的右侧面后端对齐,第二挡板7的前端与第一导向部2的左侧面的后端对齐。如此设置,利于第一导向部2发挥排列作用、第二导向部3发挥阻挡作用。

具体的,该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线1上方的第三挡板8和第四挡板9。第三挡板8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一导向部2的前侧。第四挡板9也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导向部3的前侧。并且,在不影响第一导向部2和第二导向部3移动的前提下,应当使第三挡板8的后端尽量靠近第一导向部2的前端,第四挡板9的后端尽量靠近第二导向部3的前端。并且,第三挡板8和第四挡板9之间的宽度仅允许一个保温杯通过。

如此设置,应用中,指定位置位于第三挡板8和第四挡板9之间,当保温杯自通道a的出口通过后,第三挡板8和第四挡板9对保温杯进行导向使保温杯沿着第三挡板8和第四挡板9前行到指定位置。

优选的,当第一导向部2和第二导向部3最靠近时,也就是第一导向部2和第二导向部3均向第一输送线1的宽度中心移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三挡板8的后端与第一导向部2的右侧面前端对齐,第四挡板9的后端与第二导向部3的左侧面前端对齐,如此设置,利于第三挡板8和第四挡板9发挥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该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光电感应部件10。光电感应部件10设置在第一输送线1的上方,用于感应是否有保温杯位于指定位置。光电感应部件10将感应到的信号发送给控制部件,控制部件根据光电感应部件10传输来的信号控制第一输送线1的启闭,当有保温杯位于指定位置时,关闭第一输送线1,当没有保温杯位于指定位置时,开启第一输送线1。

进一步的,该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输送线11,用于自前向后输送保温杯治具。第二输送线11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1的下方,且第二输送线11的前端延伸到第一输送线1的前端之前。

应用中,为了防止保温杯之间相互碰撞,通常在第一输送线1上放置多个横截面面积大于保温杯的横截面面积的治具,将保温杯放在治具的容纳槽内。治具输送到第一输送线1的前端时落到第二输送线11上,由第二输送线11输送回补放治具的位置,从而无需人工将治具搬运回补放治具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并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的,该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挡板12和第六挡板13。第五挡板1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输送线11的左侧上方,第六挡板13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输送线11的右侧上方,利用第五挡板12和第六挡板13防止治具自第二输送线11的宽度一侧掉落。

具体的,该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七挡板14,第七挡板14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输送线11的前端上方,用于防止治具自第二输送线11的前端掉落。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第三挡板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2、第六挡板13均通过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板15和左右方向延伸的支臂16支撑在对应的输送线上方。具体的,连接板15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对应的输送线的支架,支臂16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5的上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对应的挡板。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七挡板14通过L形板17支撑在第二输送线11的上方,具体的,L形板17的水平板面固定连接于第二输送线11的支架,竖直板面连接第七挡板14。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1和第二输送线11均为皮带式输送线。当然,第一输送线1和第二输送线11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输送线,比如板链式输送线。具体实施中,第一输送线1可以水平布置也可以前端相对后端向上或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同样,第二输送线11可以水平布置也可以前端相对后端向上或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具体实施中,第一输送线1和第二输送线11可以相互平行布置也可以呈一定的夹角布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保温杯的输送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