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455发布日期:2019-03-02 03:09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保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自动扶梯的梯级是运动的,围裙板是静止的,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动静结合处是夹人事故多发的危险区域,而现今对于这个危险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种:1)毛刷或橡胶条防夹装置;2)围裙板微动开关;3)不绣钢围裙板上涂抹低摩擦系数的表面涂层;4)在梯级两侧间隙加设填充装置。第三种和第四种措施由于其缺点基本很少采用。

现在国内的自动扶梯都必须在围裙板上装设毛刷或橡胶条防夹装置(由黑色的硬塑料与黄色的软橡胶组成),对预防夹人事故的发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有些乘客对自动扶梯不熟悉以及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好奇心强而自我约束能力不够的儿童,防夹装置并不能完全阻止其接触到危险区域,夹人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围裙板微动开关并不能算严格意义的防夹保护装置,现行的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也没有要求,原理是当梯级与围裙板之间有异物夹持,围裙板受到挤压变形触动开关而使电梯停止,防止伤害程度增加,开关动作的灵敏性取决于围裙板的刚度,而围裙板的刚度在现行标准中对其有明确的要求,当刚度符合标准要求时,电气开关的可靠性不够,在用的很多自动扶梯都取消了这个保护装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阶段的防夹保护措施并不能完全避免夹人事故的发生,而在夹人事故中,如果伤者被梯级拖行至过渡区段以及水平区段,梯级运行在直线段时,前后梯级之间没有相对的运动,而在过渡区域,前后梯级之间会相对运动,这就导致在过渡区段中前后梯级的相对运动会对身体进行附加的挤压和剪切,水平区段中更是会被梳齿板剪切,而由此造成伤害的程度会严重很多。因此,亟需研究设计一种防止夹人事故发展到过渡区段及水平区段的安全保护装置,最大限度的降低此种夹人事故的伤害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自动扶梯降低夹人事故的伤害程度,保障人身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安装板、触发板、调定螺杆、弹簧和电气开关,

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自动扶梯的围裙板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板拼接于自动扶梯的围裙板上,所述触发板的一端与所述围裙板活动拼接,所述触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围裙板触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触发板平行设置于所述围裙板的外侧,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触发板两端分别通过一连板活动连接;

所述调定螺杆、弹簧和电气开关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触发板之间,所述弹簧一端与其中一所述连板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调定螺杆连接,所述调定螺杆能够调节所述弹簧在与自动扶梯运行方向相反方向上的预紧力,所述电气开关后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触发板上,所述挡板沿自动扶梯运行方向移动时能够触发所述电气开关,所述电气开关与自动扶梯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电气开关触发后能够使所述自动扶梯停止运行。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所述触发板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触发板后端与所述自动扶梯的围裙板触接,所述触发板的前端与所述围裙板通过弯齿拼接。

优选的,所述连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触发板通过一支座铰接,使所述触发板能沿所述自动扶梯运行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连板为对称设置的四个,每两个所述连板通过一连杆连接,位于所述触发板前端的所述连杆与所述弹簧连接。

优选的,位于所述触发板后端的所述连杆与一限位装置相连,所述限位装置能够限制所述连杆与自动扶梯运行方向相反方向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直角固定板,所述直角固定板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触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一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设置于直角固定板上,所述直角固定板通过所述限位螺栓与所述连杆触接。

优选的,对称设置在自动扶梯直线区域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为四个,分别设置在自动扶梯直线区域上端和下端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原理上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靠弹簧的顶压保证自动扶梯的稳定运行状态;当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之间夹持异物时,围裙板受到正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当摩擦力大于调节弹簧调定的顶压力时,挡板随触发板移动从而触发电气开关,并控制电梯停止运行,避免造成人员更加严重的损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自动扶梯,2-围裙板,3-触发板,4-安装板,5-电气开关,6-弹簧,7-调定螺杆,8-挡板,9-连板,10-直角固定板,11-限位螺栓,12-连杆,13-上位触动板,14-下位触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自动扶梯降低夹人事故的伤害程度,保障人身安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安装板4、触发板3、调定螺杆7、弹簧6和电气开关5。本实施例以自动扶梯1运行方向的前方为前,后方为后。

具体的,安装板4与自动扶梯1的围裙板2固定连接,触发板3拼接于自动扶梯1的围裙板2上,触发板3的一端与围裙板2活动拼接,触发板3的另一端与围裙板2触接;安装板4与触发板3平行设置于围裙板2的外侧,安装板4与触发板3两端分别通过一连板9活动连接。

其中,触发板3后端与自动扶梯1的围裙板2触接,触发板3的前端与围裙板2通过弯齿拼接,使触发板3能够沿自动扶梯1运行方向有可移动的空间。

具体的,调定螺杆7、弹簧6和电气开关5均设置于安装板4和触发板3之间,弹簧6一端与其中一连板9连接,弹簧6的另一端与调定螺杆7连接,调定螺杆7能够调节弹簧6在与自动扶梯1运行方向相反方向上的预紧力,电气开关5后设置有一挡板8,挡板8与触发板3垂直设置。挡板8设置于触发板3上,挡板8沿自动扶梯1运行方向移动时能够触发电气开关5,电气开关5与自动扶梯1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气开关5触发后能够使自动扶梯1停止运行。弹簧6还可以套设于一螺杆上,调定螺杆7和弹簧6设置有顶压件,调定螺杆7通过调节顶压件与弹簧6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预紧力的调节。

其中,本实施例中连板9两端分别与安装板4和触发板3通过一支座铰接,使触发板3能沿自动扶梯1运行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的连板9为对称设置的四个,每两个连板9通过一连杆12连接,位于触发板3前端的连杆12与弹簧6连接。

具体的,位于触发板3后端的连杆12与一限位装置相连,限位装置能够限制连杆12与自动扶梯1运行方向相反方向的移动。限位装置包括直角固定板10,直角固定板10一端设置于安装板4上,另一端与连杆12触接。限位装置还包括一限位螺栓11,限位螺栓11设置于直角固定板10上,直角固定板10通过限位螺栓11与连杆12触接。限位装置的设置可以在弹簧6施加预紧力时,使触发板3保持稳定状态。

具体的,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对称设置在自动扶梯1直线区域的左右两侧。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为四个,分别设置在自动扶梯1直线区域上端和下端的左右两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当自动扶梯1运行时,当自动扶梯1梯级与围裙板2之间夹持有异物时,异物给予触动板的摩擦力大于弹簧6上的预紧力时,触发电气开关5,自动扶梯1停止运行,进而防止造成乘梯人员更加严重的剪切伤害。而电气开关5的触发力的大小取决于弹簧6的初始压缩程度,触发力选择过小,可能引起频繁的误动作,梯级突然制动反而容易造成跌倒等其他伤害;触发力选择过大,当乘梯人员的脚意外被夹而拖入触发区域时,电气开关5不能触发,将受害者拖入过渡区域或水平区域,会造成人员的剪切伤害。因此,电气开关5触发力的选择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确定,并通过调定螺杆7来实现触发大小的调定。电气开关5与触发板3动作间隙距离也需要进行合适的选择,间隙距离太大不能实现保护功能,间隙距离太小过于灵敏容易造成误动作,电气开关5需要选择常闭动作形式,必要时可以采用双电气开关5串联形式,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如图5所示,自动扶梯1的安全保护装置为四个,分别设置在自动扶梯1直线区域上端和下端的左右两侧。如果乘梯人员在下位触动板14以上的位置意外被夹,被拖行至下位触动板14位置时,触发电气开关5,使自动扶梯1停止运行,阻止人员进一步被拖入到过渡区域或者水平区域。当自动扶梯1向上运行时,如果乘梯人员在上位触动板13以下的位置意外被夹,拖行至上位触动板13位置时,触发电气开关5,使自动扶梯1停止运行,阻止人员进一步被拖入到过渡区域或者水平区域,进而减小乘梯人员受伤害的程度。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