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4626发布日期:2019-02-12 21:5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行业作为能源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段,随着国家对行业的环保要求提高,整个铅酸蓄电池行业对自动化的需求也相应的提高。目前,大部分大型铅酸蓄电池生产工厂还在采用人工收集极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效率低,为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操作人员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同时鉴于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匮乏,一种新型极板自动收集的设计与开发对于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完全自动化和环保化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收集蓄电池极板效率低下以及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包括:

接料机架,接料机架形成一接料通道;

接料机架上设置有支撑机构和压紧机构;

支撑机构包括用于在接料通道内接住极板的第一叉子;

压紧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方,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在接料通道内压紧极板的第二叉子。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还包括:与第一叉子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叉子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设置在接料机架上的两第一叉子,并排设置在接料通道两侧,两所述第一叉子能够相对于接料机架移动;

并排设置在接料机架上的两第一驱动装置,两个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行走轮;

立式且并排设置在接料机架与第一叉子之间的两第一行走轨道,第一行走轨道的一端与第一叉子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接料机架后悬空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一行走轮与所述第一行走轨道啮合;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行走轮在第一行走轨道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叉子纵向移动。

进一步地,压紧机构还包括:与第二叉子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叉子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压紧机构还包括:与第二叉子驱动连接的第三驱动机构,第二叉子在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水平平面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并排设置在接料机架上方的两固定板;

并排设置在接料机架上的两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行走轮;

立式且并排设置在接料机架与固定板之间的两第二行走轨道,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另一端穿过接料机架后悬空设置,且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二行走轮与第二行走轨道啮合;

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行走轮在第二行走轨道上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板纵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

并排在固定板上的两第三驱动装置;

横向设置在两第三驱动装置之间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叉子;

第三驱动装置带动安装板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叉子沿水平方向移动和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为直齿轮,第一行走轨道与第二行走轨道为直齿条。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为电机,第三驱动装置为气缸。

进一步地,第二叉子倾斜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二叉子与安装板的延长线的夹角为锐角。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支撑机构驱动第一叉子接住水平输送来的极板,通过压紧机构驱动第二叉子压紧完成接收后的极板,在一下一上的压紧作用下压紧极板,实现了自动收集极板。解决了人工收集极板效率低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不但提高了极板的生产效益,而且降低了劳动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与输出机构配合使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接料机架;2:极板;4:第二叉子;5:第一叉子;6:接料通道;8:第一驱动装置;9:第一行走轮;10:第一行走轨道;11:固定板;12:第二驱动装置;13:第二行走轮;14:第二行走轨道;15:第三驱动装置;16:安装板,100:输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用于将水平输送来的多排极板2收集成多组极板2(每排极板2叠放成一组极板2)。

如图1和2所示,该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包括:

接料机架1,接料机架1中间形成一接料通道6。接料机架1上设置有支撑机构和压紧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用于在接料通道6内接住极板2的第一叉子5;压紧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方,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在接料通道6内压紧极板2的第二叉子4。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水平设置的传送带上铺满等间距设置的两排极板2,两排极板2通过水平传送带从传送带的一端水平输送到另一端,当极板2输送到传送带的另一端时,支撑机构的两个第一叉子5运动到第一预定接料位置准备接料(第一预定接料位置位于传送带另一端的斜下方)。当第一叉子5收集到预定数量的极板2时,压紧机构的第二叉子4运动到第一预定压料位置(第一预定压料位置位于第一预定接料位置正上方,第一预定压料位置与第一预定接料位置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收集完成后的一组极板2的厚度)。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两排极板2中,任意相邻两极板2间隔预定距离,这样在水平输送极板2时,能够提高输送效率和输送效果。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叉子4倾斜设置在安装板16上,第二叉子4与安装板16的延长线的夹角为锐角。传送带水平输送来的极板2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因此将第二叉子4倾斜设置在安装板16上,能够更容易接住极板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机构还包括:与第一叉子5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叉子5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移动。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叉子5、第一驱动装置8和第一行走轨道10。两第一叉子5,设置在接料机架1上,并排设置在接料通道6两侧,两第一叉子5能够相对于接料机架1移动。两第一驱动装置8,并排设置在接料机架1上,两个第一驱动装置8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行走轮9。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行走轮9为直齿轮。两第一行走轨道10,立式且并排设置在接料机架1与第一叉子5之间,该第一行走轨道10的一端与第一叉子5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接料机架1后悬空设置,第一驱动装置8的第一行走轮9与第一行走轨道10啮合。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行走轨道10为直齿条。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8驱动第一行走轮9在第一行走轨道10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叉子5纵向移动。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装置8可以是电机或其他电机驱动装置。电机可以是转矩控制电机(例如DC电机)或者位置控制电机(例如步进电机、DC伺服电机)。

在一实施方式中,由于极板2是平面的,将第一叉子5的上端面设置为平面,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接住极板2,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后续整理极板2的对齐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压紧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叉子4齿轮传动连接,第二叉子4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移动。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板11、第二驱动装置12、第二行走轨道14。两固定板11,并排设置在第一叉子5上方,能够相对于接料机架1上下移动。两第二驱动装置12,并排设置在接料机架1上,第二驱动装置1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行走轮13。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行走轮13为直齿轮。两第二行走轨道14,立式且并排设置在接料机架1与固定板11之间,第二行走轨道14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1上,另一端穿过接料机架1后悬空设置,且第二驱动装置12的第二行走轮13与第二行走轨道14啮合。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行走轨道14为直齿条。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12驱动第二行走轮13在第二行走轨道14上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板11纵向移动。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装置12可以是电机或其他电机驱动装置。电机可以是转矩控制电机(例如DC电机)或者位置控制电机(例如步进电机、DC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压紧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与第二叉子4驱动连接,第二叉子4在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水平平面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装置15和安装板16。两第三驱动装置15,并排在所述固定板11上;安装板16,横向设置在两第三驱动装置15之间,安装板16上设置有第二叉子4,第三驱动装置15带动安装板16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叉子4沿水平方向移动和转动。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驱动装置15可以是气缸或其他驱动装置。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在接住极板的过程中,同时将极板叠放成极板组,极板收集完成后通过输出机构100将极板组输出。

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自动收集装置,通过支撑机构的第一叉子和压紧机构的第二叉子将水平输送来的极板实现了自动收集,解决了人工收集极板效率低的问题和使用人力收集极板导致的劳动成本大的问题,提高了极板的收集效率、降低了劳动生产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