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盒托盘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9608发布日期:2019-02-15 19:4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墨盒托盘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墨盒再生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墨盒托盘夹具。



背景技术:

墨盒是打印机输出功能的实现者,是被动接受指令进行工作,它的质量问题对打印机主板及打印机程序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废弃的墨盒对环境污染很大,主要有三方面,不易降解的塑料壳体造成白色污染,有色墨水造成的水体污染,黑色和有色粉体造成的空气颗粒污染。

针对废弃墨盒对环境的污染,2008年全国首个再生耗材地方标准《喷墨打印机用再制造墨盒技术规范》在上海实行,通过废弃墨盒再利用方式打印降低使用者的打印成本,节约资金、节约能源。截止到目前,墨盒再生体系已经走进打印耗材厂商。

因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墨盒再生系统的墨盒托盘夹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托盘夹具,实现多个墨盒的同步回收和处理,还通过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和第三凹凸配合部的凹凸配合、第二子凹凸配合部和第四凹凸配合部的凹凸配合;从而实现墨盒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转移,从而实现再生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也积极响应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再生系统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墨盒托盘夹具,其中,墨盒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依次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墨盒的存放位,所述托盘本体的相对设置的一对外侧壁均设有第一凹凸配合部,即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和第二子凹凸配合部;墨盒托盘夹具包括:

安装板、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一侧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凹凸配合的第三子凹凸配合部;

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一侧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子凹凸配合部凹凸配合的第四子凹凸配合部;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所述第三子凹凸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凹凸配合或脱离,所述第四子凹凸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子凹凸配合部凹凸配合或脱离。

本技术方案中,墨盒托盘实现多个墨盒的同步回收和处理,还通过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和第三凹凸配合部的凹凸配合、第二子凹凸配合部和第四凹凸配合部的凹凸配合;从而实现墨盒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转移,从而实现再生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也积极响应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再生系统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滑动设于所述安装板的第一连杆,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安装板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抓手;所述第一抓手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抓部;所述第一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设部、第二抵设部和第三抵设部;所述第一抵设部、所述第二抵设部、所述第三抵设部围设形成一用于收容所述托盘本体的第一容纳槽,且所述第二抵设部靠近所述第一容纳槽一侧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三子凹凸配合部。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抓手形成一用于收容托盘本体的第一容纳槽,使得托盘本体在输送过程中,不仅被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和第三子凹凸配合部进行限位、定位、夹紧,还通过第一容纳槽为托盘本体的平稳输送提供了保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抵设部靠近所述第一容纳槽依次的内侧壁为平面;所述托盘本体远离所述存放位一侧的表面内凹形成一匹配槽;当所述第三子凹凸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凹凸配合时,所述匹配槽的侧壁的端面与所述第三抵设部的内侧壁相互抵接。

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通过第三抵设部来承托墨盒托盘,从而在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和第三子凹凸配合部还增设了一第一容纳槽来对墨盒托盘进行限位、定位和夹紧,大大提高了托盘本体输送过程的精准度、平稳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滑动设于所述安装板的第二连杆,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安装板一侧的端部的第二抓手;所述第二抓手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抓部;所述第二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抵设部、第五抵设部和第六抵设部;所述第四抵设部、所述第五抵设部、所述第六抵设部围设形成一用于收容所述托盘本体的第二容纳槽,且所述第五抵设部靠近所述第二容纳槽一侧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第四子凹凸配合部。

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抓手形成一用于收容托盘本体的第二容纳槽,使得托盘本体在输送过程中,不仅被第二子凹凸配合部和第四子凹凸配合部进行限位、定位、夹紧,还通过第一容纳槽为托盘本体的平稳输送提供了保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六抵设部靠近所述第二容纳槽依次的内侧壁为平面;所述托盘本体远离所述存放位一侧的表面内凹形成一匹配槽;当所述第四子凹凸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子凹凸配合部凹凸配合时,所述匹配槽的侧壁的端面与所述第六抵设部的内侧壁相互抵接。

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通过第六抵设部来承托墨盒托盘,从而在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和第三子凹凸配合部还增设了一第二容纳槽来对墨盒托盘进行限位、定位和夹紧,大大提高了托盘本体输送过程的精准度、平稳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子凹凸配合部沿第一方向延展,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运动方向垂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四子凹凸配合部沿第一方向延展,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运动方向垂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延展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运动方向相同。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本装置在输送过程的直线性,进而保证了托盘本体输送过程的直线性。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导轨凹凸配合的引导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墨盒托盘夹具,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实用新型中,墨盒托盘实现多个墨盒的同步回收和处理,还通过第一子凹凸配合部和第三凹凸配合部的凹凸配合、第二子凹凸配合部和第四凹凸配合部的凹凸配合;从而实现墨盒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转移,从而实现再生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也积极响应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再生系统的生产效率。

2、实用新型中,通过多个凹凸配合构造来实现对墨盒托盘的定位、限位和夹紧,从而大大提高了墨盒托盘输送过程的精准性、稳定性和平稳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墨盒托盘夹具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墨盒托盘夹具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墨盒托盘夹具夹取墨盒托盘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托盘本体,12.存放位,13.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4.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5.匹配槽,21.安装板,211.导轨,22.第一夹持部,221.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2.第一连杆,223.第一抵设部,224.第二抵设部,225.第三抵设部,226.第一容纳槽,227.第一连接板,23.第二夹持部,231.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2.第二连杆,233.第四抵设部,234.第五抵设部,235.第六抵设部,236.第二容纳槽,237.第二连接板,3.墨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文本中,上、下、左和右是指所描述的附图的上、下、左和右,且沿托盘本体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墨盒托盘夹具,其中,墨盒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托盘本体1依次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墨盒3的存放位12,托盘本体1的相对设置的一对外侧壁均设有第一凹凸配合部,即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和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墨盒托盘夹具包括:安装板21、第一夹持部22、第二夹持部23和驱动机构;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23均滑动安装于安装板21,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23相对设置于安装板21的两侧;第一夹持部22靠近第二夹持部23一侧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凹凸配合的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1;第二夹持部23靠近第一夹持部22一侧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凹凸配合的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1;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23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1与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凹凸配合或脱离,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1与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凹凸配合或脱离。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和第三凹凸配合部的凹凸配合、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和第四凹凸配合部的凹凸配合;从而实现本夹具对墨盒托盘的夹取和放置,从而实现墨盒3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转移,从而实现再生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更优的,由于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与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1、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与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1均为凹凸配合,还提高了墨盒托盘在搬运过程的定位、限位和夹取的精准性和平稳性。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夹持部22包括滑动设于安装板21的第一连杆222,以及设于第一连杆222远离安装板21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抓手;第一抓手包括与第一连杆222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27,以及第一抓部;第一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设部223、第二抵设部224和第三抵设部225;第一抵设部223、第二抵设部224、第三抵设部225围设形成一用于收容托盘本体1的第一容纳槽226,且第二抵设部224靠近第一容纳槽226一侧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1。优选地,第三抵设部225靠近第一容纳槽226依次的内侧壁为平面;托盘本体1远离存放位12一侧的表面内凹形成一匹配槽15;当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1与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凹凸配合时,匹配槽15的侧壁的端面与第三抵设部225的内侧壁相互抵接。优选地,第一连杆222的一端活动插设于安装板21上,第一连杆22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27固接,而第一连接板227的下部与第一抵设部223连接,甚至是一体成型。优选地,当第一连杆222为圆柱状结构时,为了避免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旋转而导致墨盒托盘出现移位、转动等不良现象,此时,第一连杆222优选为平行设置的两根,从而在避免其旋转的现象的同时,还提高了第一连杆222的承重性能,提高其致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第二夹持部23包括滑动设于安装板21的第二连杆232,以及设于第二连杆232远离安装板21一侧的端部的第二抓手;第二抓手包括与第二连杆232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37,以及第二抓部;第二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抵设部233、第五抵设部234和第六抵设部235;第四抵设部233、第五抵设部234、第六抵设部235围设形成一用于收容托盘本体1的第二容纳槽236,且第五抵设部234靠近第二容纳槽236一侧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1。优选地,第六抵设部235靠近第二容纳槽236依次的内侧壁为平面;托盘本体1远离存放位12一侧的表面内凹形成一匹配槽15;当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1与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凹凸配合时,匹配槽15的侧壁的端面与第六抵设部235的内侧壁相互抵接。优选地,第二连杆232的一端活动插设于安装板21上,第二连杆23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37固接,而第二连接板237的下部与第四抵设部233连接,甚至是一体成型。优选地,当第二连杆232为圆柱状结构时,为了避免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旋转而导致墨盒托盘出现移位、转动等不良现象,此时,第二连杆232优选为平行设置的两根,从而在避免其旋转的现象的同时,还提高了第二连杆232的承重性能,提高其致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值得说明的是,虽然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需要相对设置,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相对设置于安装板21,也可不相对设置于安装板21,而是平行错位设置于安装板21上。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23相对设置,使得第一容纳槽226和第二容纳槽236也相对设置,当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23夹取墨盒托盘时,墨盒托盘的相对两侧壁被分别收容于第一容纳槽226和第二容纳槽236;使得托盘本体11的其中一个外侧壁抵接于第三抵设部225靠近第一容纳槽226一侧的内侧壁,得托盘本体11的另一个外侧壁抵接于第五抵设部234靠近第二容纳槽236一侧的内侧壁。优选地,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和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均沿托盘本体1的高度方向延展,同样,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1和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1的延展方向均为高度方向。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和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的延展方向也可不同,如相互垂直,则对应的,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1与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的延展方向相同,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1与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的延展方向相同。优选地,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与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相对设置,同样的,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1和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1也相对设置。优选地,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与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的数量分别为自然数个,且均为圆柱状凸起,对应的,第三子凹凸配合部221和第四子凹凸配合部231的数量分别与第一子凹凸配合部13与第二子凹凸配合部14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圆柱状凹槽。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二或三的基础上,安装板21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导轨211;导轨211的延展方向与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23的运动方向相同。当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23分别设置于安装板21的左右两侧,则两个导轨211分别设置于安装板21的前后两侧。优选地,还包括与导轨211凹凸配合的引导架,通过凹凸配合的导轨211和引导架,使得安装板21可沿导轨211的延展方向带动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23一起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墨盒托盘的直线转移。优选地,驱动机构可为气动驱动机构(如气缸),也可为液动驱动机构(如液动执行器),也可为直线电机。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