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432发布日期:2019-04-16 23:1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缩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



背景技术:

食品、饮料、日常百货等包装瓶的瓶身上往往包覆有一层热缩膜,热缩膜可使包装瓶密封、防尘和防污染,还能保护包装瓶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将热缩膜收缩包覆到包装瓶上通常是使用热缩包膜机来完成,通过在热缩包膜机上设置加热区,使套有热缩膜的包装瓶穿过该加热区,热缩膜受热收缩而紧紧包覆在包装瓶上。现有的热缩包膜机的加热区通常为加热炉,通过电加热或蒸汽加热使炉内升温,电加热比较耗电,一般很少使用;而蒸汽加热通常是使用喷汽管往包装瓶上喷热蒸汽,热蒸汽使热缩膜受热收缩。但是这种使用喷汽管往包装瓶表面喷射热蒸汽的方式,难以对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进行喷射,瓶底的热缩膜无法对包装瓶瓶底进行均匀受热收缩,也容易导致局部热缩膜收缩过快,热缩膜收缩时容易起皱,影响包装瓶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这种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能够使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均匀受热收缩而紧贴于包装瓶瓶底,不会产生褶皱,保证整个包装瓶的热缩膜平整美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包括机架,其特征是:还包括夹送装置、热吹风装置和发热装置;夹送装置包括夹送驱动装置和两个夹持输送机构,两个夹持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且并排设置,两个夹持输送机构均与夹送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两个夹持输送机构之间构成一条夹送通道;热吹风装置和发热装置自后至前依次设置在机架上并均处于夹送通道的下方。

上述前是指夹持输送机构往前输送的方向。

上述夹送驱动装置为夹送驱动电机,每个夹持输送机构均与夹送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工作时,先将外接输送带与夹送通道的后方连接,瓶身包覆有热缩膜的包装瓶放置在外接输送带上,包装瓶随着外接输送带的传输被输送到夹送通道的入口;然后,两个夹持输送机构将包装瓶夹持在夹送通道内不断向前输送到热吹风装置的上方,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经热吹风装置向上吹热风,使得包装瓶底部的热缩膜会受热往包装瓶的瓶底收缩;接着,包装瓶继续往前输送到发热装置的上方,包装瓶底部已经收缩的热缩膜再与发热装置接触,使得包装瓶底部的热缩膜进一步受热收缩与包装瓶底部紧紧贴合;最后,包装瓶从夹送通道的出口输出。这种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能够使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均匀受热收缩而紧贴于包装瓶瓶底,不会产生褶皱,保证整个包装瓶的热缩膜平整美观。两条夹持输送机构不断夹持着包装瓶向前输送,能有效避免倒瓶的现象发生,使得包装瓶顺利完成瓶底热缩,从而大大提高包装瓶的输送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包括主动同步轮、被动同步轮和同步带,同步带张紧在主动同步轮和被动同步轮外面,主动同步轮与所述夹送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一般情况下,两个夹持输送机构的同步带的前行段应平行设置,两个同步带的前行段构成所述的夹送通道,并且,两个夹持输送机构的主动同步轮应相向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热吹风装置包括第一热风机、第一送风管和出风嘴,第一热风机和出风嘴均安装所述机架上,出风嘴的开口朝上且处于所述夹送通道的下方,第一热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送风管与出风嘴连接。第一热风机启动时,第一热风机鼓出的热风经过第一送风管往出风嘴输送,热风由下向上从出风嘴的开口喷出,正好喷在包装瓶的瓶底,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会受热往包装瓶的瓶底收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第二热风机、第二送风管和发热槽,发热槽的内部开有热风通道,热风通道具有一个入风口和两个出风口,热风通道的入风口设置在发热槽的下底面、两个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发热槽的两个内侧壁上,且两个出风口相对朝内;第二热风机和发热槽均安装所述机架上,发热槽的槽口朝上且处于所述夹送通道的下方,第二热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送风管与热风通道的入风口连接。上述发热槽的材质为铁或铁合金,导热性能好,在第二热风机持续鼓出热风的情况下,发热槽会一直保持发热状态,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与发热槽的内底面接触后,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会受热往包装瓶的瓶底收缩,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贴合固定在包装瓶瓶底。第二热风机启动时,第二热风机鼓出的热风经过第二送风管往发热槽内部的热风通道输送,热风分别从热风通道的两个出风口排出,并往发热槽内吹,处于发热槽上方的包装瓶的瓶身下半部会被两个出风口排出的热风吹到后,包装瓶瓶身下半部的热缩膜会受热收缩紧紧贴合在包装瓶的瓶身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各个所述夹持输送机构上均设有间距调节机构,间距调节机构包括移动座、丝杆、螺母、手轮和导向杆,丝杆、导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螺母套接在丝杆上,移动座安装在导向杆上并与螺母连接,夹持输送机构安装在移动座上,手轮可转动安装在丝杆的一端。转动手轮带动丝杠转动,移动座沿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夹持输送机构随着移动座进行移动。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根据包装瓶的形状来调节两个夹持输送机构之间的间隔,使两个夹持输送机构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能够使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均匀受热收缩而紧贴于包装瓶瓶底,不会产生褶皱,保证整个包装瓶的热缩膜平整美观。另外,两条夹持输送机构不断夹持着包装瓶向前输送,能有效避免倒瓶的现象发生,使得包装瓶顺利完成瓶底热缩,从而大大提高包装瓶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包括机架1、夹送装置2、热吹风装置3和发热装置4;夹送装置2包括夹送驱动装置21和两个夹持输送机构22,两个夹持输送机构22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并排设置,两个夹持输送机构22均与夹送驱动装置21传动连接,两个夹持输送机构22之间构成一条夹送通道5;热吹风装置3和发热装置4自后至前依次设置在机架1上并均处于夹送通道5的下方。

上述前是指夹持输送机构22往前输送的方向。

上述夹送驱动装置21为夹送驱动电机,每个夹持输送机构22均与夹送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夹持输送机构22包括主动同步轮221、被动同步轮222和同步带223,同步带223张紧在主动同步轮221和被动同步轮222外面,主动同步轮221与夹送驱动装置21传动连接。一般情况下,两个夹持输送机构22的同步带223的前行段应平行设置,两个同步带223的前行段构成的夹送通道5,并且,两个夹持输送机构22的主动同步轮221应相向转动。

热吹风装置3包括第一热风机(图中未标示)、第一送风管(图中未标示)和出风嘴31,第一热风机和出风嘴31均安装机架1上,出风嘴31的开口朝上且处于夹送通道5的下方,第一热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送风管与出风嘴31连接。第一热风机启动时,第一热风机鼓出的热风经过第一送风管往出风嘴31输送,热风由下向上从出风嘴31的开口喷出,正好喷在包装瓶的瓶底,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会受热往包装瓶的瓶底收缩。

发热装置4包括第二热风机41、第二送风管42和发热槽43,发热槽43的内部开有热风通道431,热风通道431具有一个入风口432和两个出风口433,热风通道431的入风口432设置在发热槽43的下底面、两个出风口433分别设置在发热槽43的两个内侧壁上,且两个出风口433相对朝内;第二热风机41和发热槽43均安装机架1上,发热槽43的槽口朝上且处于夹送通道5的下方,第二热风机41的出风口通433过第二送风管42与热风通道431的入风口432连接。上述发热槽43的材质为铁或铁合金,导热性能好,在第二热风机41持续鼓出热风的情况下,发热槽43会一直保持发热状态,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与发热槽43的内底面接触后,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会受热往包装瓶的瓶底收缩,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贴合固定在包装瓶瓶底。第二热风机41启动时,第二热风机41鼓出的热风经过第二送风管42往发热槽43内部的热风通道431输送,热风分别从热风通道431的两个出风口433排出,并往发热槽43内吹,处于发热槽43上方的包装瓶的瓶身下半部会被两个出风口433排出的热风吹到后,包装瓶瓶身下半部的热缩膜会受热收缩紧紧贴合在包装瓶的瓶身上。

各个夹持输送机构22上均设有间距调节机构23,间距调节机构23包括移动座、丝杆、螺母、手轮和导向杆,丝杆、导向杆平行设置在机架1上,螺母套接在丝杆上,移动座安装在导向杆上并与螺母连接,夹持输送机构22安装在移动座上,手轮可转动安装在丝杆的一端。转动手轮带动丝杠转动,移动座沿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夹持输送机构22随着移动座进行移动。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根据包装瓶的形状来调节两个夹持输送机构22之间的间隔,使两个夹持输送机构22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

工作时,先将外接输送带6与夹送通道5的后方连接,瓶身包覆有热缩膜的包装瓶放置在外接输送带6上,包装瓶随着外接输送带6的传输被输送到夹送通道5的入口;然后,两个夹持输送机构22将包装瓶夹持在夹送通道5内不断向前输送到热吹风装置3的上方,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经热吹风装置3向上吹热风,使得包装瓶底部的热缩膜会受热往包装瓶的瓶底收缩;接着,包装瓶继续往前输送到发热装置4的上方,包装瓶底部已经收缩的热缩膜再与发热装置4接触,使得包装瓶底部的热缩膜进一步受热收缩与包装瓶底部紧紧贴合;最后,包装瓶从夹送通道5的出口输出。这种复合式底部定位热缩机构能够使包装瓶瓶底的热缩膜均匀受热收缩而紧贴于包装瓶瓶底,不会产生褶皱,保证整个包装瓶的热缩膜平整美观。两条夹持输送机构22不断夹持着包装瓶向前输送,能有效避免倒瓶的现象发生,使得包装瓶顺利完成瓶底热缩,从而大大提高包装瓶的输送效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