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物稳定搬运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5554发布日期:2019-06-22 00:2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物稳定搬运叉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物稳定搬运叉车。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工厂规模不断的扩大,为使工厂内部物料配送更加的方便,叉车成为了一项不可少的运输工具,目前叉车一般不具备对叉取得货物进行防护的功能。

授权公告号为CN104326407B的一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实用叉车属具,主内门架内侧安装有两根镜像设置的液压推杆,液压推杆的活塞杆端部与货叉安装架相连,主内门架背面两侧安装有与叉车相对接的连接块和位于中部的旋转器,货叉安装架包含安装在活塞杆端部的传动块,传动块上固定有限位架,整个结构便于直接与调距货叉、串杆、软包夹、桶夹、旋转器和吊钩等常见的工具相配合使用,且拆装也较为方便。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实用新型其存下以下技术问题:首先该设备在运用到叉车上时其不具备与叉车进行协同工作的功能,其对货物的防护操作不便捷,影响叉车工作效率,并且其也不具备在卸料的过程中自动收起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在叉车上设置防护机构,使得叉车在转移货物的过程中能对货物起到一个防护作用,避免了由于颠簸而导致货物翻倾的情况,此外通过设置用于控制防护机构打开或收起的收放装置 a和收放装置b,使得在进行装载货物时能自动实现防护机构的打开,并在卸货后实现防护机构的自动收起,进而解决了叉车转移货物过程中货物容易翻倾,安全性低,现有的防护设备使用不便捷的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货物稳定搬运叉车,包括叉车主体、设置在叉车主体前部的门架、沿门架上下移动的挡货架以及设置在挡货架上的货叉,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挡货架处在门架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共同控制防护机构打开或收起的收放装置a 和收放装置b,所述收放装置a和收放装置b均包括设置在防护机构下方的用于在叉料过程中带动防护机构向上移动的抬升机构以及设置在抬升机构上方的用于在货叉支撑货物上抬时带动防护机构翻转使防护机构套在货物周围的翻转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架以及对称设置在防护架两侧的导向件a和导向件b,所述导向件a和导向件b均固定在门架上,所述防护架的两侧边均设置有与导向件a和导向件b上开设的导向槽配合滑动的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抬升机构包括叉料过程中在货物支撑作用下工作的驱动组件以及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支撑防护机构向上移动的上推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限位组件以及用于带动限位组件连同防护架一起翻转的翻转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门架侧边的沿水平方向上设置的第一滑槽、沿第一滑槽前后滑动的第一齿条以及与第一齿条配合且可转动设置在门架侧边的第一齿轮;

所述上推组件包括与第一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固定在门架侧边且沿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第二滑槽、沿第二滑槽上下滑动且与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二齿条以及固定在第二齿条上端部的支撑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第一滑杆同轴设置且固定在防护架内侧边的配合件、可转动设置在门架侧边上的第三齿轮以及固定在第三齿轮的外端面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限位槽,与之对应的在所述配合件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完全卡入限位槽时,所述配合件和第三齿轮同轴;

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与第三齿轮配合的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固定在挡货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靠近叉车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支撑部,所述防护架的端部设置有与弧形支撑部配合的圆弧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向件a和导向件b朝向货叉的一侧在其中部位置处均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支撑打开状态下的防护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齿条的移动轨迹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固定在叉车主体上,所述第一齿条朝叉车主体方向靠近时压缩弹性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齿条朝向货物的一端设置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由柔性材料制成。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货叉上设置有弯折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叉车上设置防护机构,使得叉车在转移货物的过程中能对货物起到一个防护作用,避免了由于颠簸而导致货物翻倾的情况,此外通过设置用于控制防护机构打开或收起的收放装置a和收放装置b,使得在进行装载货物时能自动实现防护机构的打开,并在卸货后实现防护机构的自动收起,结构简单巧妙,使用便捷,成本低且保证了转移货物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抬升机构在货物的支撑作用下向上抬起防护架,使得叉车在叉料的过程中即完成了防护架打开前的准备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翻转机构在货叉支撑货物上抬的过程中随着挡货架上移而开始带动防护架翻转打开,其一方面节省了动力源,简化了设备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在货物完全装载好的情况下防护架才打开,避免了货物未装载完成防护架就打开,影响其使用效果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三齿轮的一侧设置限位件,在限位件上开设限位槽,并在防护架内侧边的配合件上设置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使得能通过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防护架翻转,结构简单巧妙,实现效果好,并且在完成卸料需要复位时,该种设置也使得防护架能依靠其自身重力冲限位槽中脱离开,下落复位。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齿条的移动轨迹上设置弹性件,使得在进行复位过程中,重力因素难以保证复位很顺畅的情况下,能借助弹性件对第一齿条的弹力作用提高整体的复位效率。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货物转移稳定性好,结构简单巧妙,使用便捷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叉车防护设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货物稳定搬运叉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收放装置a、收放装置b以及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护机构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收放装置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护机构打开状态下的叉车正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货物稳定搬运叉车,包括叉车主体1、设置在叉车主体1前部的门架2、沿门架2上下移动的挡货架3以及设置在挡货架3上的货叉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机构5,所述挡货架3处在门架2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共同控制防护机构5打开或收起的收放装置a6和收放装置b7,所述收放装置a6和收放装置b7均包括设置在防护机构5下方的用于在叉料过程中带动防护机构5向上移动的抬升机构61以及设置在抬升机构61上方的用于在货叉4支撑货物上抬时带动防护机构5翻转使防护机构5套在货物周围的翻转机构62。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叉车上设置防护机构5,使得叉车在转移货物的过程中能对货物起到一个防护作用,避免了由于颠簸而导致货物翻倾的情况,此外通过设置用于控制防护机构5打开或收起的收放装置a6和收放装置b7,使得在进行装载货物时能自动实现防护机构5的打开,并在卸货后实现防护机构5的自动收起,结构简单巧妙,使用便捷,成本低且保证了转移货物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5包括防护架51以及对称设置在防护架51两侧的导向件a52和导向件b53,所述导向件a52和导向件b53均固定在门架2上,所述防护架51的两侧边均设置有与导向件a52和导向件b53上开设的导向槽10 配合滑动的第一滑杆20和第二滑杆30。

进一步地,所述抬升机构61包括叉料过程中在货物支撑作用下工作的驱动组件611以及在驱动组件611的作用下支撑防护机构5向上移动的上推组件612。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62包括限位组件621以及用于带动限位组件621 连同防护架51一起翻转的翻转组件622。

在此需要详细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抬升机构61在货物的支撑作用下向上抬起防护架51,使得叉车在叉料的过程中即完成了防护架51打开前的准备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翻转机构62在货叉4支撑货物上抬的过程中随着挡货架3上移而开始带动防护架51翻转打开,其一方面节省了动力源,简化了设备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在货物完全装载好的情况下防护架51才打开,避免了货物未装载完成防护架51就打开,影响其使用效果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611包括固定在门架2侧边的沿水平方向上设置的第一滑槽6111、沿第一滑槽6111前后滑动的第一齿条6112以及与第一齿条6112 配合且可转动设置在门架2侧边的第一齿轮6113;

所述上推组件612包括与第一齿轮6113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6121、固定在门架2侧边且沿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第二滑槽6122、沿第二滑槽6122上下滑动且与第二齿轮6121配合的第二齿条6123以及固定在第二齿条6123上端部的支撑件6124。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限位组件621包括与第一滑杆20同轴设置且固定在防护架51内侧边的配合件6211、可转动设置在门架2侧边上的第三齿轮6212以及固定在第三齿轮6212的外端面上的限位件6213,所述限位件 6213上开设有限位槽6214,与之对应的在所述配合件6211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6214配合的限位块6215,所述限位块6215完全卡入限位槽6214时,所述配合件6211和第三齿轮6212同轴;所述翻转组件622包括沿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与第三齿轮6212配合的第三齿条6221,所述第三齿条6221固定在挡货架3 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齿轮6212的一侧设置限位件6213,在限位件6213上开设限位槽6214,并在防护架51内侧边的配合件6211上设置与限位槽6214配合的限位块6215,使得能通过带动第三齿轮6212转动从而带动防护架51翻转,结构简单巧妙,实现效果好,并且在完成卸料需要复位时,该种设置也使得防护架51能依靠其自身重力冲限位槽6214中脱离开,下落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6124的端部靠近叉车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支撑部40,所述防护架51的端部设置有与弧形支撑部40配合的圆弧部50。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a52和导向件b53朝向货叉4的一侧在其中部位置处均设置支撑块60,所述支撑块60上设置有弹簧70,所述弹簧70用于支撑打开状态下的防护架51。

此处,通过设置支撑块60对打开状态的防护架51起到支撑作用,其在支撑块60上设置弹簧70,使得防护架51打开时,不会与支撑块60刚性接触,避免了硬性碰撞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齿条6112的移动轨迹上设置有弹性件80,所述弹性件80固定在叉车主体1上,所述第一齿条6112朝叉车主体1方向靠近时压缩弹性件8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80可以是由滑杆和滑套组成,并在滑杆和滑套之间设置套设在滑杆上的弹簧。

通过在第一齿条6112的移动轨迹上设置弹性件80,使得在进行复位过程中,重力因素难以保证复位很顺畅的情况下,能借助弹性件80对第一齿条6112的弹力作用提高整体的复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条6112朝向货物的一端设置有支撑片90,所述支撑片90由柔性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货叉4上设置有弯折部100,弯折部100的设置使得货叉4在左右调整位置时不与第一齿条6112发生干涉。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条6112的移动轨迹上设置有弹性件80,所述弹性件80固定在叉车主体1 上,所述第一齿条6112朝叉车主体1方向靠近时压缩弹性件80。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齿条6112的移动轨迹上设置弹性件80,使得在进行复位过程中,重力因素难以保证复位很顺畅的情况下,能借助弹性件80对第一齿条6112的弹力作用提高整体的复位效率。

工作过程如下:

叉车叉取货物,货物往货叉4上移动,第一齿条6112的支撑片90抵靠在货物上,随着叉车的前移,第一齿条6112朝叉车主体1方向移动,带动第一齿轮 6113转动,第一齿轮6113带动第二齿轮6121同步转动,第二齿轮6121带动第二齿条6123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第二齿条6123的支撑件6124支撑防护架51向上移动,防护架51的第一滑杆20和第二滑杆30沿着导向件a52和导向件 b53向上滑动,当货物完全转移至货叉4上时,第一齿条6112刚好移动至前端部与挡货架3前侧面持平,不能再前移,且此时第二滑杆30移出导向件a52和导向件b53的导向槽10,防护架51上的限位块6215也刚好与第三齿轮6212侧边的限位槽6214配合;

然后,货叉4以及挡货架3支撑着货物向上抬,在上抬的过程中带动第三齿条6221向上移动,第三齿条6221带动第三齿轮6212转动,第三齿轮6212通过限位槽6214与限位块6215的配合带动防护架51一起转动,当第三齿条6221 与第三齿轮6212脱离时,防护架51绕着其第一滑杆20转动90度,防护架51 的侧边下压支撑块60上的弹簧70,弹性件80也在第一齿条6112的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

当完成货物转移,货叉4以及挡货架3支撑着货物向下移,此时第三齿条 6221带动第三齿轮6212翻转,同步带动防护架51也反转,当完全移动至底部时,防护架51刚好反转90度呈竖直状态,然后货物可以从货叉4上卸下,在卸下的过程中,第一齿条6112失去了货物的支撑作用,然后防护架5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开始沿着导向槽10向下移动,第二齿条6123下移带动第二齿轮6121 反转,第二齿轮6121带动第一齿轮6113反转,第一齿轮6113带动第一齿条6112 反向移动复位,弹性件80对复位起到辅助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