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601发布日期:2019-04-16 23:4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轨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



背景技术:

夹轨器是防止室外起重机在强风作用下沿轨道滑行的起重机安全装置。通常采用与起重机底部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夹钳,夹住轨道头部的两个侧面来防止滑行。夹轨器分手动式和电动式两种。

目前手动夹轨器一般为螺杆式,通过螺杆拉动夹钳装置夹紧钢轨,但是手动夹轨器存在夹持力小,夹持过程不稳定,夹持后夹钳装置易松动的情况。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四边形的铰接机构双向拉动夹持臂对钢轨进行夹紧,增大传统手动夹轨器夹持力,夹持过程稳定可靠,能有效避免夹持后夹钳装置松动的情况。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包括梁体,箱体,夹持臂,螺杆,箱体安装在梁体下端,夹持臂安装在箱体上,螺杆一端梁体伸入箱体内部,螺杆包括上螺柱及下螺柱,上螺柱及下螺柱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上螺柱及下螺柱上分别旋合有滑动座,上螺柱上旋合的滑动座通过两根第一铰接臂与夹持臂的头部铰接,下螺柱上旋合的滑动座通过两根第二铰接臂与夹持臂的头部铰接,两根第一铰接臂与两根第二铰接臂组成一对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动螺杆,由于螺杆上的上螺柱及下螺柱上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柱转动,通过螺纹配合的两个滑动座相互远离或靠近,两根第一铰接臂与两根第二铰接臂组成的平行四边形从对角处拉动夹持臂转动定位,相比传统的单个倒八字形的铰接臂拉动夹持臂的情况,具有更大的夹持力及更好的稳定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四边形的铰接机构双向拉动夹持臂对钢轨进行夹紧,增大传统手动夹轨器夹持力,夹持过程稳定可靠,能有效避免夹持后夹钳装置松动的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滑动座包括套筒,套筒两侧设有铰接耳,滑动座上还设有定位孔,箱体内顶面及内底面设有定位柱,定位柱穿在滑动座的定位孔上,第一铰接臂及第二铰接臂与滑动座铰接在铰接耳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螺杆一端伸出箱体外并穿过梁体,其伸出端上设有手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螺杆穿过梁体的表面处安装有固定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螺杆与固定板接触处配有轴承。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箱体与梁体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定位柱朝向箱体中心的一端设有限位头。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限位头的直径大于定位孔的孔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四边形的铰接机构双向拉动夹持臂对钢轨进行夹紧,增大传统手动夹轨器夹持力,夹持过程稳定可靠,能有效避免夹持后夹钳装置松动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滑动座包括套筒,套筒两侧设有铰接耳,滑动座上还设有定位孔,箱体内顶面及内底面设有定位柱,定位柱穿在滑动座的定位孔上,第一铰接臂及第二铰接臂与滑动座铰接在铰接耳上。定位柱防止滑动座转动,避免螺杆转动时无法通过螺纹将滑动座升起或降下。

(3)本实用新型螺杆一端伸出箱体外并穿过梁体,其伸出端上设有手轮,通过手轮转动螺杆,便于人工进行操作,对钢轨进行夹持;

(4)本实用新型螺杆穿过梁体的表面处安装有固定板,螺杆与固定板接触处配有轴承,降低螺杆转动的摩擦阻力;

(5)本实用新型箱体与梁体通过螺纹连接,便于箱体的安装拆卸,对整个装置进行检查和维修;

(6)本实用新型定位柱朝向箱体中心的一端设有限位头,限位头的直径大于定位孔的孔径,避免滑动座滑动过渡脱离定位柱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动座的正视图。

图3为滑动座的俯视图。

图4为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夹持臂,2定位柱,3第一铰接臂,4第二铰接臂,5滑动座,51套筒,52定位孔,53铰接耳,54螺纹孔,6箱体,7梁体,8固定板,9手轮,10螺杆,101上螺柱,102下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4,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包括梁体7,箱体6,夹持臂1,螺杆10,箱体6安装在梁体7下端,夹持臂1安装在箱体6上,螺杆10一端梁体7伸入箱体6内部,螺杆10包括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分别旋合有滑动座5,上螺柱101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下螺柱102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二铰接臂4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两根第二铰接臂4组成一对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在本实例中,转动螺杆10,由于螺杆10上的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柱转动,通过螺纹配合的两个滑动座5相互远离或靠近,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两根第二铰接臂4组成的平行四边形从对角处拉动夹持臂1转动定位,相比传统的单个倒八字形的铰接臂拉动夹持臂1的情况,具有更大的夹持力及更好的稳定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四边形的铰接机构双向拉动夹持臂1对钢轨进行夹紧,增大传统手动夹轨器夹持力,夹持过程稳定可靠,能有效避免夹持后夹钳装置松动的情况。

实施例2:

参见图1~4,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包括梁体7,箱体6,夹持臂1,螺杆10,箱体6安装在梁体7下端,夹持臂1安装在箱体6上,螺杆10一端梁体7伸入箱体6内部,螺杆10包括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分别旋合有滑动座5,上螺柱101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下螺柱102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二铰接臂4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两根第二铰接臂4组成一对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滑动座5包括套筒51,套筒51两侧设有铰接耳53,滑动座5上还设有定位孔52,箱体6内顶面及内底面设有定位柱2,定位柱2穿在滑动座5的定位孔52上,第一铰接臂3及第二铰接臂4与滑动座5铰接在铰接耳53上。定位柱2防止滑动座5转动,避免螺杆10转动时无法通过螺纹将滑动座5升起或降下。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4,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包括梁体7,箱体6,夹持臂1,螺杆10,箱体6安装在梁体7下端,夹持臂1安装在箱体6上,螺杆10一端梁体7伸入箱体6内部,螺杆10包括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分别旋合有滑动座5,上螺柱101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下螺柱102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二铰接臂4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两根第二铰接臂4组成一对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螺杆10一端伸出箱体6外并穿过梁体7,其伸出端上设有手轮9,通过手轮9转动螺杆10,便于人工进行操作,对钢轨进行夹持。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参见图1~4,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包括梁体7,箱体6,夹持臂1,螺杆10,箱体6安装在梁体7下端,夹持臂1安装在箱体6上,螺杆10一端梁体7伸入箱体6内部,螺杆10包括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分别旋合有滑动座5,上螺柱101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下螺柱102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二铰接臂4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两根第二铰接臂4组成一对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螺杆10穿过梁体7的表面处安装有固定板8,螺杆10与固定板8接触处配有轴承,降低螺杆10转动的摩擦阻力。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参见图1~4,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包括梁体7,箱体6,夹持臂1,螺杆10,箱体6安装在梁体7下端,夹持臂1安装在箱体6上,螺杆10一端梁体7伸入箱体6内部,螺杆10包括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分别旋合有滑动座5,上螺柱101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下螺柱102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二铰接臂4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两根第二铰接臂4组成一对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箱体6与梁体7通过螺纹连接,便于箱体6的安装拆卸,对整个装置进行检查和维修。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参见图1~4,一种新型手动夹轨器,包括梁体7,箱体6,夹持臂1,螺杆10,箱体6安装在梁体7下端,夹持臂1安装在箱体6上,螺杆10一端梁体7伸入箱体6内部,螺杆10包括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上螺柱101及下螺柱102上分别旋合有滑动座5,上螺柱101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下螺柱102上旋合的滑动座5通过两根第二铰接臂4与夹持臂1的头部铰接,两根第一铰接臂3与两根第二铰接臂4组成一对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定位柱2朝向箱体6中心的一端设有限位头,限位头的直径大于定位孔52的孔径,避免滑动座5滑动过渡脱离定位柱2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