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自动叠放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3762发布日期:2019-06-26 01:3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自动叠放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收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料自动叠放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教学实训的模拟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模拟工件,比如圆形或方形的一些小板件,比如在模拟机械手分拣物料的实验中,需要将散放的模拟工件一个个放入在物料收集处,但由于不能及时对模拟工件进行规整,使得在收集处的模拟工件比较杂乱,还容易丢失,不易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自动叠放收纳装置,可对物料进行规整和收纳,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物料自动叠放收纳装置,包括收纳盒和整理机构,所述收纳盒为开口向上的盒体,至少一组所述整理机构悬架设置在所述收纳盒的上方;若干物料通过整理机构自上而下落入并叠放在收纳盒内。

进一步的,所述整理机构包括转向壳体,所述转向壳体架设在收纳盒开口的正上方,且所述转向壳体为竖直设置,所述转向壳体为环形壳体状结构,所述转向壳体包括顶部的进料口、底部的出料口和位于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转向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为规则完整圆形形状,且所述进料口的直径大于物料的最大轮廓直径,所述出料口与物料的形状轮廓匹配设置,所述转向壳体的壁体从进料口至出料口光滑曲面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形状。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杆和滑道,所述滑道为U型截面的矩形槽体结构,所述滑道的两端相对于水平面从高至低倾斜设置,所述滑道较低的一端开设有圆形的通过口,所述转向壳体设置在所述滑道的下方,且所述进料口与通过口对应设置;所述滑道通过支撑杆支撑设置在收纳盒的上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封堵设置在滑道较底的一端的端部,且所述定位板与通过口的轮廓边缘相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整理机构可对物料进行规整和收纳,模拟工件在转向壳体内可通过转向壳体的壁体进行导向,从进料口至出料口使模拟工件能够保持一致阀朝向,在落入收纳盒内时,就能整齐的叠放,而且整体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壳体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壳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壳体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物料自动叠放收纳装置,包括收纳盒1和整理机构,所述收纳盒1为开口向上的盒体,至少一组所述整理机构悬架设置在所述收纳盒1的上方;若干物料通过整理机构自上而下落入并自下而上依次叠放在收纳盒1内,若干不同朝向的模拟工件通过整理机构后能形成统一朝向,使得模拟工件在落入收纳盒内时,能整齐的叠放。其中,所述整理机构包括转向壳体2,所述转向壳体2架设在收纳盒1开口的正上方,且所述转向壳体2为竖直设置,所述转向壳体2为环形壳体状结构,所述转向壳体2包括顶部的进料口5、底部的出料口7和位于进料口5与出料口7之间的转向通道8,模拟工件在转向通道8内可通过转向壳体的壁体进行导向,使其各种不同朝向的工件能够统一朝向。

所述进料口5为规则完整圆形形状,且所述进料口5的直径大于物料的最大轮廓直径,以使各不同朝向的模拟工件均能进入到进料口内,所述出料口7与物料的形状轮廓匹配设置,所述转向壳体2的壁体从进料口5至出料口7光滑曲面过渡,模拟工件从进料口至出料口的过程中被光滑的壁体导正到与出料口形状相一致的朝向,使得模拟工件能从出料口排出,朝向统一的模拟工件在落入到收纳盒内时就能整齐的向上叠放。

如附图4所示,第一种实施例,所述出料口7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形状,则对应的模拟工件形状为等边三角形的板件,其进料口5为圆形形状,其中转向壳体2包括三个圆形阵列的曲面板10拼合而成,三个曲面板10围合成一环形壳体,其中曲面板10的顶端为三分之一的圆弧,所述曲面板10的底端为一个三角形的棱边,顶端至底端自然过渡,无论任何朝向的模拟工件在进入到进料口后,通过三个曲面板10均能使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出料口7的形状相适配,以实现对模拟工件的导正,从而使模拟工件能够自下而上依次叠放。

如附图5所示,为第二种实施例,所述出料口7的形状为正方形,则对应的模拟工件形状为正方形的板件,其中转向壳体2包括四个圆形阵列的曲面板10拼合而成,四个曲面板10围合成一环形壳体,其中曲面板10的顶端为四分之一的圆弧,所述曲面板10的底端为一个正方形的棱边,顶端至底端自然过渡,无论任何朝向的模拟工件在进入到进料口后,通过四个曲面板10均能使正方形的四个角与出料口7的形状相适配,以实现对模拟工件的导正,从而使模拟工件能够自下而上依次叠放。

如附图6所示,为第三种实施例,所述出料口7的形状为圆形,出料口的直径小于进料口5的直径,其中转向壳体2为倒锥形的环形壳体结构,圆形的模拟件通过转向壳体进行位移导向。

无论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或是圆形的模拟工件,及时该模拟工件沿出料口7的对角线或直径方向立放,在落入收纳后平放时,其朝向仍是一致的,并不影响自下而上叠放的整齐性,为保证模拟工件能够叠放更整齐,收纳盒的内腔形状可与待收纳的模拟工件形状向适配,且收纳盒的内腔略大于工件的外轮廓。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还包括支撑杆6和滑道3,所述滑道3为U型截面的矩形槽体结构,且U型截面通道的宽度略大于模拟工件的最大径,所述滑道3的两端相对于水平面从高至低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以模拟工件能够自由向下滑动位移为准,所述滑道3较低的一端开设有圆形的通过口9,用于通过模拟工件,所述转向壳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滑道3的下方,且所述进料口5与通过口9对应设置;支撑杆6为杆体,支撑杆的底端可支撑在桌面上或者固定在收纳盒的壳体上,所述滑道3通过支撑杆6支撑设置在收纳盒1的上方,还包括第二支撑杆9,进一步增加滑道的支撑强度。还包括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封堵设置在滑道3较底的一端的端部,且所述定位板4与通过口9的轮廓边缘相切,在模拟工件下滑至低端时,通过限位板4阻挡,使模拟工件能落入进料口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