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卸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7260发布日期:2019-08-21 00:2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型材卸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较长工件加工后的自动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较长型材(方管、圆管、C型钢等)加工领域内,工件长度一般在6米以上,重量大,在加工时,操作者一般先摆放在加工平台上,从一端开始加工,直到加工至尾部,然后,在把工件拉回来;这样操作,一方面浪费人力资源,增加操作者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卸料时,耽误装夹工件,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较长型材自动卸料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方案如下:

型材卸料系统,包括送料装置、输料装置、缓冲装置和卸料装置;其中,送料装置设置在输料装置的前端,将工件搓送到输料装置上;所述缓冲装置安装在输料装置的尾端,用以对输料装置输送的工件进行缓冲;所述卸料装置安装在所述输料装置的一侧端,用以将输料装置上缓冲过后的工件从输料装置上推出。

进一步,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机架、立板、从动滚轮、动力滚轮、压料气缸和动力机构;所述立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动力滚轮的两端各通过固定轴承转动支撑在立板下部,并通过动力机构实现动力滚轮的转动;所述从动滚轮的两端各通过移动轴承转动支撑在立板上部,所述压料气缸安装在立板顶部,其伸缩杆与压板相连,压板的两端又分别通过调整丝杠Ⅰ与相应的移动轴承相连,通过压料气缸中伸缩杆的伸缩实现从动滚轮在立板上的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从动滚轮与动力滚轮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三相异步电机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固定在立板一侧面且与从动滚轮相连,所述三相异步电机与减速机相连。

进一步,位于压料气缸两侧的立板顶面各安装有直线轴承Ⅰ,每一个直线轴承Ⅰ中套装有一根导柱Ⅰ,该导柱Ⅰ的底面与压板相连,两侧的导柱Ⅰ起到了从动滚轮在立板上进行上下移动的直线导向作用。

进一步,所述输料装置由料架以及位于料架顶面上相间隔设置的多个拖轮机构组成;所述拖轮机构的高度可调,用以适应多工件型号。

进一步,所述拖轮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布置的L型支架、滚轮轴、滚筒;所述滚轮轴嵌入在两个的L型支架之间,且滚轮轴两端各穿插一根调整丝杠Ⅱ,该调整丝杠Ⅱ的底端固定在L型支架上,在调整丝杠Ⅱ上有锁紧螺母,通过调整两侧的锁紧螺母来实现滚轮轴的高度;所述滚筒的两侧各通过一个套装在滚轮轴上的轴承转动支撑在滚轮轴上,且在轴承与滚筒之间的滚轮轴上套装有卡簧。

进一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安装支架Ⅰ、液压缓冲器、连接板、尼龙缓冲板;

所述安装支架Ⅰ固定在输料装置的尾端,所述液压缓冲器的壳体固定在安装支架Ⅰ上,液压缓冲器的伸缩杆与连接板的背面相连,所述尼龙缓冲板固定在连接板的前面上;在所述安装支架Ⅰ上还安装有光电开关,当尼龙缓冲板受到工件的冲击后,使得液压缓冲器回缩,此时光电开关产生信号,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卸料装置动作,使得工件从输料装置上推出。

进一步,位于液压缓冲器两侧的安装支架Ⅰ上各安装有直线轴承Ⅱ,每一个直线轴承Ⅱ中套装有一根导柱Ⅱ,该导柱Ⅱ的顶面与连接板相连,两侧的导柱Ⅱ起到了连接板进行前后移动的直线导向作用。

进一步,所述卸料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卸料装置相间隔的固定在输料装置的一侧端;卸料装置包括气缸、推板和安装支架Ⅱ;安装支架Ⅱ固定在输料装置上,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安装支架Ⅱ上,气缸的伸缩杆与推板相连,气缸动作,带动推板伸缩,从而将工件从输料装置上推出。

进一步,位于气缸两侧的安装支架Ⅱ上各安装有直线轴承Ⅲ,每一个直线轴承Ⅲ中套装有一根导柱Ⅲ,该导柱Ⅲ的顶面与推板相连,两侧的导柱Ⅲ起到了推板进行前后移动的直线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操作者只需把工件摆放至工作台,设备开始自动加工,加工完成后,用自动卸料机构把工件从加工设备另一端卸出,在卸料的同时,新工件装夹完毕。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使在加工过程中,卸料和新的工件装夹互不干涉,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数控液压三维冲床或者大行程、快速精准直线进给线配冲床组合使用,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装置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卸料装置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料装置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拖轮机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拖轮机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型材卸料系统,包括送料装置100、输料装置200、缓冲装置300和卸料装置400;其中,送料装置100设置在输料装置200的前端,将工件搓送到输料装置上200;所述缓冲装置300安装在输料装置200的尾端,用以对输料装置200输送的工件进行缓冲;所述卸料装置400安装在所述输料装置200的一侧端,用以将输料装置200上缓冲过后的工件从输料装置200上推出。

以下给出送料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结构:

如图2、图3所示,送料装置包括机架1012、立板1011、从动滚轮104、动力滚轮105、压料气缸101和动力机构;

立板1011固定在机架1012上,动力滚轮105的两端各通过固定轴承1010转动支撑在立板1011下部,并通过动力机构实现动力滚轮105的转动;

从动滚轮104的两端各通过移动轴承109转动支撑在立板1011上部,压料气缸101安装在立板1011顶部,其伸缩杆与压板相连,压板的两端又分别通过调整丝杠Ⅰ108与相应的移动轴承109相连,通过压料气缸101中伸缩杆的伸缩实现从动滚轮104在立板1011上的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从动滚轮104与动力滚轮105之间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动力机构包括三相异步电机107和减速机106;减速机106固定在立板1011一侧面且与从动滚轮104相连,三相异步电机107与减速机106相连。

继续参照图2、图3所示,位于压料气缸101两侧的立板1011顶面各安装有直线轴承Ⅰ103,每一个直线轴承Ⅰ103中套装有一根导柱Ⅰ102,该导柱Ⅰ102的底面与压板相连,两侧的导柱Ⅰ102起到了从动滚轮104在立板1011上进行上下移动的直线导向作用。

如图6所示,输料装置200由料架208以及位于料架208顶面上相间隔设置的多个拖轮机构组成;拖轮机构的高度可调,用以适应多工件型号。

以下给出拖轮机构一优选实施例结构:

如图7、图8所示,拖轮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布置的L型支架201、滚轮轴204、滚筒205;滚轮轴204嵌入在两个的L型支架201之间,且滚轮轴204两端各穿插一根调整丝杠Ⅱ207,该调整丝杠Ⅱ207的底端固定在L型支架201上,在调整丝杠Ⅱ207上有锁紧螺母206,通过调整两侧的锁紧螺母206来实现滚轮轴204的高度; 滚筒205的两侧各通过一个套装在滚轮轴204上的轴承203转动支撑在滚轮轴204上,且在轴承203与滚筒205之间的滚轮轴204上套装有卡簧202。

如图4所示,缓冲装置300包括安装支架Ⅰ307、液压缓冲器304、连接板306、尼龙缓冲板303;

安装支架Ⅰ307固定在输料装置200的尾端,液压缓冲器304的壳体固定在安装支架Ⅰ307上,液压缓冲器304的伸缩杆与连接板306的背面相连,尼龙缓冲板303固定在连接板306的前面上;

在安装支架Ⅰ307上还安装有光电开关302,当尼龙缓冲板303受到工件的冲击后,使得液压缓冲器304回缩,此时光电开关302产生信号,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卸料装置400动作,使得工件从输料装置200上推出。

继续参照图4所示,位于液压缓冲器304两侧的安装支架Ⅰ307上各安装有直线轴承Ⅱ301,每一个直线轴承Ⅱ301中套装有一根导柱Ⅱ305,该导柱Ⅱ305的顶面与连接板306相连,两侧的导柱Ⅱ305起到了连接板306进行前后移动的直线导向作用。

如图5所示,卸料装置4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卸料装置400相间隔的固定在输料装置200的一侧端;

卸料装置400包括气缸401、推板404和安装支架Ⅱ405;安装支架Ⅱ405固定在输料装置200上,气缸401的缸体固定在安装支架Ⅱ405上,气缸401的伸缩杆与推板404相连,气缸401动作,带动推板404伸缩,从而将工件从输料装置200上推出。

继续参照图5所示,位于气缸401两侧的安装支架Ⅱ405上各安装有直线轴承Ⅲ403,每一个直线轴承Ⅲ403中套装有一根导柱Ⅲ402,该导柱Ⅲ402的顶面与推板404相连,两侧的导柱Ⅲ402起到了推板404进行前后移动的直线导向作用。

由此可知,操作者只需把工件摆放至工作台,设备开始自动加工,加工完成后,用自动卸料机构把工件从加工设备另一端卸出,在卸料的同时,新工件装夹完毕。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使在加工过程中,卸料和新的工件装夹互不干涉,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数控液压三维冲床或者大行程、快速精准直线进给线配冲床组合使用,效率更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