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包机包装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6025发布日期:2019-07-13 08:5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包机包装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包机包装操作台。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但人工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逐渐高,自动化机械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普遍应用于各种行业。全自动打包带机已在包装行业广泛使用,传统的自动打包带机可以满足打包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任需要人对包装盒进行翻转,完成缠绕,如需要十字包扎,还需对包装盒进行旋转,并没有完全达到全自动,同时,需要贴标签,目前贴标签过程是由人工手动粘贴来完成,操作台面凌乱,取标签过程繁琐,存在贴标签速度慢,容易贴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包机包装操作台,解决了传统打包机包装操作台需要对包装盒人工旋转后翻转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解决了由于贴标签导致的操作台凌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包机包装操作台,包括支撑架及第一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置标签装置、包装装置及收集装置,所述标签装置设置于工作台的一侧,所述包装装置包括第二工作台及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及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一端与旋转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工作台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在如下方面做了改进:

所述标签装置包括标签支架与安装在标签支架上的多个标签轴。

所述旋转装置设置于第一工作台下方,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设置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第三工作台,所述第三工作台设置多个滑轮。

所述包装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设置缓冲斜坡,所述缓冲斜坡固定在第一工作台上。

所述支撑架上设置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活塞杆上设置L型连杆,所述连杆上设置第二顶持块。

所述支撑架为可伸缩式支撑架。

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口与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位于第一工作台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打包机包装操作台,设置标签装置、包装装置及收集装置,空间设置合理,可实现系统的、半自动化的包装操作,设置标签轴,可以将标签放置于标签轴上,操作方便,设置收集装置,可以将包装后的成品通过缓冲坡置入收集箱里,减少人工操作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一种打包机包装操作台,设置旋转台,可人工直接进行翻转,操作更加简捷,设置驱动气缸,当完成包装后,由驱动气缸驱动第三工作台,将成品传送,沿着缓冲坡送至收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工作台、2-支撑架、3-标签装置、301-标签轴、302-标签支架、4-包装装置、401-第二工作台、402-第三工作台、403-滑轨、404-旋转装置、441-旋转电机、445-旋转支架、5-收集装置、501-收集口、502-收集箱、6-固定支架、7-驱动气缸、701-L型连杆、8-第二顶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打包机包装操作台,包括支撑架2及第一工作台1,所述第一工作台1上设置标签装置303、包装装置4及收集装置6,所述标签装置303设置于第一工作台1的一侧,所述包装装置4包括第二工作台401及旋转装置404,所述旋转装置404包括旋转电机441及旋转支架445,所述旋转支架445一端与旋转电机44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工作台401连接。

所述标签支架303上设置多个安装在标签支架上的多个标签轴302,本实施例设置2个。

所述旋转装置404设置于第一工作台1下方,所述第二工作台401上设置滑轨403,所述滑轨403上设置第三工作台402,所述第三工作台402设置多个滑轮。第三工作台402可以沿着滑轨403滑动.

所述包装装置4与收集装置6之间设置缓冲斜坡,所述缓冲斜坡固定在第一工作台1上。

所述支撑架2为可伸缩式支撑架,根据需要调整第一工作台的高度。

所述支撑架2上设置固定支架6,所述固定支架6上设置驱动气缸7,所述驱动气缸7活塞杆上设置L型连杆701,所述驱动气缸7通过L型连杆701驱动第三工作台402的包装好的产品移动,所述L型连杆701上设置第二顶持块8,设置第二顶持块8可有效防止破坏产品。

所述收集装置6包括收集口601与收集箱602,所述收集箱602位于第一工作台1下方。

工作时,将待包装的产品放置于第三工作台402上,十字包扎,第一缠绕后,旋转装置404驱动第二工作台401旋转,进行第二次缠绕,完成十字包扎,从标签轴301上取下标签贴于包装后的产品上,完成后,由驱动气缸7将完成包装的产品经由缓冲坡推送至收集口501,由收集口501进入收集箱502内。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