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风器的转子叶轮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6312发布日期:2019-07-24 10:1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风器的转子叶轮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力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关风器的转子叶轮轴。



背景技术:

关风器又称关风机、卸料阀、卸灰阀、星型卸料器。关风器是气力输送与通风除尘网络中的重要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卸料器或除尘器中的物料连续不断地及时排出,同时保证设备内压力不暴露于常压环境。

在气力输送工艺中,常常会使用到关风器,通过关风器带动气力输送管道中的气流移动,往往在气力输送过程中,管道内的气流需要运送到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使用,即关风器的最大扬程要超过气流达到的最高高度,目前大多通过控制转子叶轮轴的转速来控制关风器的扬程,但此种方法一方面对关风器连接的电机的损耗较大,另一方面存在关风器扬程控制方法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关风器的转子叶轮轴,解决了现有气力输送工艺中,通过控制转子叶轮轴的转速来控制关风器的扬程,此种方法一方面对关风器连接的电机的损耗较大,另一方面存在关风器扬程控制方法单一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关风器的转子叶轮轴,包括转轴,转轴的环形面上均匀间隔设有第一叶片、且第一叶片固定在转轴上,相邻第一叶片之间的转轴环形面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叶片,且第二叶片均沿转轴的环形面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的转轴内分别独立设有带动第二叶片滑动的动力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均匀分布在转轴的环形面上时,此时转轴环形面上的叶片数达到最大值,当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的相对侧抵接时,此时转轴环形面上的叶片数达到最小值,当需要调节转轴环形面上的叶片数时,使第二叶片向第一叶片靠近,通过需要转动的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之间转轴内的动力机构的调节作用,使该第二叶片与转轴的环形面相对滑动,并使滑动后的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的相对侧抵接,即达到转轴上叶片数控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气力输送工艺中,通过控制转子叶轮轴的转速来控制关风器的扬程,此种方法一方面对关风器连接的电机的损耗较大,另一方面存在关风器扬程控制方法单一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转轴呈圆柱状,转轴的中轴线处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前后端分别贯穿转轴的前后侧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形状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的转轴内设有弧形腔,弧形腔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背离的一侧对应平齐,弧形腔远离转轴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与弧形腔连通的弧形槽,弧形槽靠近第二叶片一方的侧面与弧形腔的侧面平齐,弧形槽靠近第一叶片一方的侧面与第一叶片相对第二叶片的一侧平齐,且弧形槽沿转轴中轴线方向的口径小于弧形腔沿转轴中轴线方向的口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腔内前后侧面的正极导轨和负极导轨,且正极导轨、负极导轨的两侧分别与弧形腔的两侧面接触,第一叶片正对的正极导轨与负极导轨之间固定设有第一电磁块,第二叶片正对的正极导轨与负极导轨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电磁块,且第二电磁块与第二叶片通过穿过弧形槽的连接板连接,转轴内设有多个内置电源块。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二电磁块的前后端分别与正极导轨、负极导轨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气力输送工艺中,通过控制转子叶轮轴的转速来控制关风器的扬程,此种方法一方面对关风器连接的电机的损耗较大,另一方面存在关风器扬程控制方法单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轴呈圆柱状,转轴的中轴线处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前后端分别贯穿转轴的前后侧面。转轴设计为圆柱状,方便在转轴的环形面均匀设置第一叶片、第二叶片,通过在转轴的中轴线处设置连接槽,便于实现此转轴与外置动力源的连接。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形状相同。第一叶片的形状与第二叶片的形状相同,一方面在第二叶片均匀分布在转轴的环形面后,转轴与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组成的整体结构更匀称,美观,另一方面使得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的相对侧贴合的更紧密。

(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的转轴内设有弧形腔,弧形腔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背离的一侧对应平齐,弧形腔远离转轴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与弧形腔连通的弧形槽,弧形槽靠近第二叶片一方的侧面与弧形腔的侧面平齐,弧形槽靠近第一叶片一方的侧面与第一叶片相对第二叶片的一侧平齐,且弧形槽沿转轴中轴线方向的口径小于弧形腔沿转轴中轴线方向的口径。通过在转轴内设置弧形腔,便于在弧形腔内设动力机构,通过在弧形腔远离转轴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与弧形腔连通的弧形槽,便于实现弧形腔内动力机构与第二叶轮的连接,使得第二叶轮通过弧形腔内的动力机构的带动,能在转轴的弧形面上朝第一叶轮滑动。

(5)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腔内前后侧面的正极导轨和负极导轨,且正极导轨、负极导轨的两侧分别与弧形腔的两侧面接触,第一叶片正对的正极导轨与负极导轨之间固定设有第一电磁块,第二叶片正对的正极导轨与负极导轨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电磁块,且第二电磁块与第二叶片通过穿过弧形槽的连接板连接,转轴内设有多个内置电源块。在第二叶轮向第一叶轮收缩的过程中,在电源块的调节作用下,使得第二电磁块与第一电磁块之间产生电磁力,由于第一电磁块是固定不动的,使得第二电磁块在正极导轨与负极导轨之间向第一电磁块移动,当第一电磁块与第二电磁块的相对侧贴合时,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的相对侧抵接,即实现转轴上叶片数控制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通过电源块控制第一电磁块与第二电磁块之间相对力的作用,通过正极导轨与负极导轨的设计,一方面给第二电磁块提供滑动轨道,另一方面便于控制第一电磁块与第二电磁块之间的作用力。

(6)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磁块的前后端分别与正极导轨、负极导轨卡接。通过卡接方式实现第二电磁块与正极导轨、负极导轨的连接,使得第二电磁块与正极导轨、第二电磁块与负极导轨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不会转轴转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晃动,长久如此,造成本实用新型的损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寿命变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叶片、2-转轴、3-第二电磁块、4-连接板、5-连接槽、6-弧形槽、7-弧形腔、8-正极导轨、9-电源块、10-第二叶片、11-负极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一种关风器的转子叶轮轴,包括转轴2,转轴2的环形面上均匀间隔设有第一叶片1、且第一叶片1固定在转轴2上,相邻第一叶片1之间的转轴2环形面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叶片10,且第二叶片10均沿转轴2的环形面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叶片1与第二叶片10之间的转轴2内分别独立设有带动第二叶片10滑动的动力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均匀分布在转轴2的环形面上时,此时转轴2环形面上的叶片数达到最大值,当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的相对侧抵接时,此时转轴2环形面上的叶片数达到最小值,当需要调节转轴2环形面上的叶片数时,使第二叶片10向第一叶片1靠近,通过需要转动的第二叶片10与第一叶片1之间转轴2内的动力机构的调节作用,使该第二叶片10与转轴2的环形面相对滑动,并使滑动后的第二叶片10与第一叶片1的相对侧抵接,即达到转轴2上叶片数控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气力输送工艺中,通过控制转子叶轮轴的转速来控制关风器的扬程,此种方法一方面对关风器连接的电机的损耗较大,另一方面存在关风器扬程控制方法单一的问题。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2,一种关风器的转子叶轮轴,包括转轴2,转轴2的环形面上均匀间隔设有第一叶片1、且第一叶片1固定在转轴2上,相邻第一叶片1之间的转轴2环形面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叶片10,且第二叶片10均沿转轴2的环形面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叶片1与第二叶片10之间的转轴2内分别独立设有带动第二叶片10滑动的动力机构。

转轴2呈圆柱状,转轴2的中轴线处设有连接槽5,且连接槽5的前后端分别贯穿转轴2的前后侧面。转轴2设计为圆柱状,方便在转轴2的环形面均匀设置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10,通过在转轴2的中轴线处设置连接槽5,便于实现此转轴2与外置动力源的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叶片1与第二叶片10的形状相同。第一叶片1的形状与第二叶片10的形状相同,一方面在第二叶片10均匀分布在转轴2的环形面后,转轴2与第一叶片1、第二叶片10组成的整体结构更匀称,美观,另一方面使得第二叶片10与第一叶片1的相对侧贴合的更紧密。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图2,一种关风器的转子叶轮轴,包括转轴2,转轴2的环形面上均匀间隔设有第一叶片1、且第一叶片1固定在转轴2上,相邻第一叶片1之间的转轴2环形面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叶片10,且第二叶片10均沿转轴2的环形面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叶片1与第二叶片10之间的转轴2内分别独立设有带动第二叶片10滑动的动力机构。

第一叶片1与第二叶片10之间的转轴2内设有弧形腔7,弧形腔7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叶片1和第二叶片10背离的一侧对应平齐,弧形腔7远离转轴2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与弧形腔7连通的弧形槽6,弧形槽6靠近第二叶片10一方的侧面与弧形腔7的侧面平齐,弧形槽6靠近第一叶片1一方的侧面与第一叶片1相对第二叶片10的一侧平齐,且弧形槽6沿转轴2中轴线方向的口径小于弧形腔7沿转轴2中轴线方向的口径。通过在转轴2内设置弧形腔7,便于在弧形腔7内设动力机构,通过在弧形腔7远离转轴2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与弧形腔7连通的弧形槽6,便于实现弧形腔7内动力机构与第二叶轮的连接,使得第二叶轮通过弧形腔7内的动力机构的带动,能在转轴2的弧形面上朝第一叶轮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腔7内前后侧面的正极导轨8和负极导轨11,且正极导轨8、负极导轨11的两侧分别与弧形腔7的两侧面接触,第一叶片1正对的正极导轨8与负极导轨11之间固定设有第一电磁块,第二叶片10正对的正极导轨8与负极导轨11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电磁块3,且第二电磁块3与第二叶片10通过穿过弧形槽6的连接板4连接,转轴2内设有多个内置电源块9。在第二叶轮向第一叶轮收缩的过程中,在电源块9的调节作用下,使得第二电磁块3与第一电磁块之间产生电磁力,由于第一电磁块是固定不动的,使得第二电磁块3在正极导轨8与负极导轨11之间向第一电磁块移动,当第一电磁块与第二电磁块3的相对侧贴合时,第二叶片10与第一叶片1的相对侧抵接,即实现转轴2上叶片数控制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通过电源块9控制第一电磁块与第二电磁块3之间相对力的作用,通过正极导轨8与负极导轨11的设计,一方面给第二电磁块3提供滑动轨道,另一方面便于控制第一电磁块与第二电磁块3之间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二电磁块3的前后端分别与正极导轨8、负极导轨11卡接。通过卡接方式实现第二电磁块3与正极导轨8、负极导轨11的连接,使得第二电磁块3与正极导轨8、第二电磁块3与负极导轨1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不会转轴2转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晃动,长久如此,造成本实用新型的损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寿命变短。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本实用新型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