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煤传动系统的手拉式急停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4755发布日期:2019-08-27 20:0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输煤传动系统的手拉式急停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企业人员安全生产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输煤传动系统的手拉式急停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截至到2017年底,我国火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10495万千瓦(其中煤电98130万千瓦),煤电企业所占的装机容量的份额超过90%,输煤系统在火力发电企业正常运营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输煤系统的作业环境却是火力发电厂众多生产环节中最恶劣的,现场作业人员容易受到机械转动设备突然启动带来人身伤害的危险,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普遍存在现场设备布置范围广、生产现场占地面积大、现场人员与中央控制室通讯手段原始等特点。尽管推行安全生产责任法多年,但是每年仍有许多输煤作业工人操作不慎卷入皮带轮后落入煤斗的惨案发生。综上所述,保障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成为了各个发电企业现阶段急切攻破的安全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输煤传动系统的手拉式急停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输煤传动系统的手拉式急停保护装置,包括:第二保护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一保护机构,

所述第一保护机构包括设置于皮带轮传动方向两侧的立式固定装置、各立式固定装置上端部均设置的电磁传感机构和连接两电磁传感机构的拉线、置于拉线下方的若干绝缘棒,所述电磁传感机构至少包括第一电磁铁和与所述第一电磁铁连接的第一衔铁,所述拉线与第一衔铁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铁通过电信号与PLC主控系统交互;

所述第二保护机构为门字形结构,其设置于皮带轮运动方向上距离出料口最近的第一保护机构与出料口之间位置,其具体包括:设置于皮带轮两侧的固定立柱、连通固定立柱的横杆、设置于所述横杆上的第二电磁铁和置于第二电磁铁下方的第二衔铁,所述第二衔铁固接在闸板上,所述闸板与横杆之间设有至少一组弹簧,所述PLC主控系统与第二电磁铁通过电信号交互;

所述PLC主控系统还通过电信号与皮带轮控制系统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铁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单元上,所述固定单元通过固定单元底座固接在立式固定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上方设有可拆卸的用于防尘的固定单元上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衔铁置于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至少具有一个容纳第一衔铁的底边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与第一电磁铁贴合的侧边,形成第一电磁铁断电及时脱落的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开口为第一电磁铁所在方向,所述保护套底部还设有用于搭接拉线的圆环。

进一步地,所述立式固定装置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槽钢和用于固定槽钢的槽钢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闸板包括钢结构的闸板上部和橡胶结构的闸板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闸板上部与所述第二衔铁、弹簧连接,所述闸板下部的下部形状于输煤皮带形状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护机构设有若干第二电磁铁和第二衔铁,当设有2组第二电磁铁和第二衔铁时,所述弹簧置于2组之间,当设有至少3组第二电磁铁和第二衔铁时,各组之间均设有1组弹簧且各组的间距均为固定预设值。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保护机构设置的绝缘棒,一旦有人员落入运行的皮带运输机中,利用人的高度或人手主动拉拽绝缘棒,使得拉线动作,导致任意侧第一衔铁脱离,此信号传递到PLC主控系统后,自动停止皮带运输机的运行,同时PLC主控系统将电信号传递第二保护机构的第二电磁铁,第二衔铁在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瞬间下落,关闭闸板,有效防止误落入皮带的工作人员落入落煤斗,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电力企业人员安全生产防护技术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保护机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保护机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组第一保护机构与第二保护机构共同运用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保护机构;102、第二保护机构;1、槽钢底座;2、六角紧固螺栓;3、槽钢;4、固定单元六角紧固螺栓;5、固定单元固定底座;6、固定单元上盖;7、电缆接入口;8、固定单元;9、六角螺栓连接部;10、第一电磁铁;11、第一衔铁;12、保护套;13、圆环;14、拉线;15、绝缘棒;16、输煤皮带;17、若干组第二电磁铁;18、若干组弹簧;19、若干组第二衔铁;20、闸板上部;21、闸板下部;22、输煤皮带;23、固定立柱;24、六角紧固螺栓;25、槽钢底座;26、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煤传动系统的手拉式急停保护装置,包括:如图2所示的第二保护机构102和沿胶带运输机的皮带的运动方向(也是物料运动方向)设置的如图1所示的多道保护第一保护机构101,

所述第一保护机构101包括设置于皮带轮16传动方向两侧的立式固定装置、各立式固定装置上端部均设置的电磁传感机构和连接两电磁传感机构的拉线14、置于拉线下方的若干绝缘棒15,所述电磁传感机构至少包括第一电磁铁10和与所述第一电磁铁10连接的第一衔铁11,所述拉线14与第一衔铁11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铁10通过电信号与PLC主控系统交互,绝缘棒15可均匀布设在拉线上或者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做出适合场地的调整,所述固定单元上还开设容纳电缆线的电缆接入口7;

所述第一电磁铁10通过螺栓9固定在固定单元8上,所述固定单元8通过螺栓4连接的方式将固定单元底座5固接在立式固定装置上。所述固定单元上方设有可拆卸的用于防尘的固定单元上盖6。

所述第一衔铁11置于保护套12内,所述保护套12至少具有一个容纳第一衔铁11的底边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与第一电磁铁10贴合的侧边,形成第一电磁铁10断电及时脱落的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开口为第一电磁铁10所在方向,所述保护套11底部还设有用于搭接拉线14的圆环13或任一种拉线14可穿过的紧固结构。

所述立式固定装置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槽钢3和用于固定槽钢的槽钢底座1,其间通过螺栓2连接。

所述第二保护机构102为门字形结构,其设置于皮带轮22运动方向上距离出料口最近的第一保护机构101与出料口之间位置,其具体包括:设置于皮带轮两侧的固定立柱23、连通固定立柱23的横杆26、设置于所述横杆26上的第二电磁铁17和置于第二电磁铁17下方的第二衔铁19,所述第二衔铁19固接在闸板上,所述闸板与横杆26之间设有至少一组弹簧18,所述PLC主控系统与第二电磁铁17通过电信号交互;所述闸板包括钢结构的闸板上部20和橡胶结构的闸板下部21。所述闸板上部20与所述第二衔铁19、弹簧18连接,所述闸板下部21的下部形状于输煤皮带22形状匹配。

所述固定立柱23具体为立式槽钢,其通过螺栓连接24的方式固定在槽钢底座25上。

根据不同的皮带宽度情况,所述第二保护机构102设有多组第二电磁铁17和第二衔铁19,当设有2组第二电磁铁17和第二衔铁19时,所述弹簧18置于2组之间,当设有至少3组第二电磁铁17和第二衔铁19时,各组之间均设有1组弹簧18且各组的间距均为固定预设值。

一旦有人员落入运行的胶带运输机中,利用人的高度或人手主动拉拽绝缘棒15,所述绝缘棒可为常用的橡胶棒,使得拉线14动作,导致任意侧第一衔铁脱离,此信号传递到PLC主控系统后,自动停止皮带运输机的运行,同时PLC主控系统将电信号传递第二保护机构的第二电磁铁,第二衔铁在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瞬间下落,关闭闸板,有效防止误落入皮带的工作人员落入落煤斗,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一保护机构可以设置多道,以保证如果一道保护单元没有起到作用,后面的几道保护单元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通常情况下,第一保护机构可以设置多套,可以隔5M设置一个,方便误落入皮带的人员有多次自救的机会。

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护机构距离胶带运输机的落煤斗3米,第一保护机构距离第二保护机构30米,这样的设置主要是考虑人的反应,当遇到第一保护机构时,身处险境的人员往往比较性急,在慌忙中容易失误,没有拉拽第一保护机构的橡胶棒,因此基于抓住第二道第一保护机构的橡胶棒,如果没有抓住第二道第一保护机构的橡胶棒,就需要使自己平稳一下情绪,做好准备抓住第三道第一保护机构的橡胶棒。而30米可以确保皮带停下来。

本实施例针对的是长度在200米以上的胶带运输机,对于较短的胶带运输机,可以适当的缩短各个保护单元之间的距离。设置保护机构的多少主要根据胶带运输机的长度而定,胶带运输机的长度越长,则需要的保护机构越多,但位于落煤斗前端的第二保护机构因与落煤斗相连,可只设置一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