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6003发布日期:2019-09-12 10:0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手机充电器生产制造完成后,需要在适配器部分的外壁上包裹一层包装膜,如果采用手工包装,工作效率低下,目前市面上也已经出现了自动进行手机充电器包装的装置,在包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充电器进行固定,才能保证将包装膜准确的贴到适配器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批量放置并且夹紧适配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手机充电器生产完毕后,在手机充电器包装过程中,如何进行手机充电器固定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包括工装底板、工装大膜、一组侧部定位块和夹紧组件,所述工装大膜罩设在工装底板上,所述一组侧部定位块设置在工装大膜上,所述夹紧组件设置在工装大膜内,所述工装大膜上设有一组定位穴,所述侧部定位块的其中一个侧边设置在定位穴内,并且侧部定位块和定位穴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夹紧组件包括滑动板、一组斜锲、一组后部推块、一组凸轮随动器、一组侧部推块、后部撑块、一组导向杆和一组弹簧,所述工装大膜靠近工装底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滑动板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并且滑动板可在第一凹槽内移动,所述斜锲通过导向杆与工装大膜连接,并且导向杆可在工装大膜内移动,所述侧部推块与斜锲连接,并且侧部推块和侧部定位块均位于工装大膜上方,所述一组凸轮随动器设置在滑动板上,并且凸轮随动器可推动滑动板向定位穴方向靠近,所述凸轮随动器与斜锲贴合,并且凸轮随动器与斜锲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一组后部推块设置在滑动板上,并且后部推块一一对应设置在定位穴内,所述后部撑块设置在滑动板伸出工装大膜的端部上,所述一组弹簧设置在工装大膜上,并且一组弹簧与滑动板连接,所述弹簧可推动滑动板在第一凹槽内移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所述工装大膜包括第一夹紧定位区和第二夹紧定位区,所述第一夹紧定位区和第二夹紧定位区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紧定位区和第二夹紧定位区内定位穴的数目为2个,所述定位穴内设有产品,所述后部推块和侧部推块可将产品加紧在侧部定位块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所述滑动板和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千”字形,所述滑动板包括主滑动板、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平行设置,所述主滑动板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连接,所述后部推块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远离主滑动板的端部上,并且后部推块处于定位穴内,所述后部撑块设置在主滑动板远离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端部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所述主滑动板和第二支杆的连接处的角部上靠近第一支杆的一侧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对称设置在主滑动板的两侧,所述主滑动板靠近后部撑块端部的侧边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对称设置在主滑动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上均设有凸轮随动器。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内设有一组弹簧,所述一组弹簧分别与第一支杆、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远离后部撑块的端面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所述斜锲远离主滑动板的端面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在工装大膜上的滑槽内,并且导向杆可在工装大膜上的滑槽内移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所述工装大膜上的滑槽上设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气管、一组真空吸附接头和一组吸附孔,所述气管与真空吸附接头连接,所述真空吸附接头与吸附孔连接,所述真空吸附接头与定位穴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所述工装大膜上定位穴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定位穴处于第二凹槽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一组吸附孔,并且吸附孔分别位于定位穴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适应性好,通过千字形的滑动板,带动四个后部推块和侧部推块同时移动,将四个定位穴同时打开或者关闭,从而进行产品的夹紧或者放松,工作结构稳定,可靠性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工装底板1、工装大膜2、定位穴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3、侧部定位块3、夹紧组件4、滑动板41、主滑动板411、第一支杆412、第二支杆413、第一凸部414、第二凸部415、斜锲42、后部推块43、凸轮随动器44、侧部推块45、后部撑块46、导向杆47、弹簧48、吸附组件5、气管51、真空吸附接头52、吸附孔53、第一夹紧定位区10、第二夹紧定位区20、产品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包括工装底板1、工装大膜2、一组侧部定位块3和夹紧组件4,工装大膜2罩设在工装底板1上,一组侧部定位块3设置在工装大膜2上,夹紧组件4设置在工装大膜2内,工装大膜2上设有一组定位穴21,侧部定位块3的其中一个侧边设置在定位穴21内,并且侧部定位块3和定位穴21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夹紧组件4包括滑动板41、一组斜锲42、一组后部推块43、一组凸轮随动器44、一组侧部推块45、后部撑块46、一组导向杆47和一组弹簧48,工装大膜2靠近工装底板1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22,滑动板41设置在第一凹槽22内,并且滑动板41可在第一凹槽22内移动,斜锲42通过导向杆47与工装大膜2连接,并且导向杆47可在工装大膜2内移动,侧部推块45与斜锲42连接,并且侧部推块45和侧部定位块3均位于工装大膜2上方,一组凸轮随动器44设置在滑动板41上,并且凸轮随动器44可推动滑动板41向定位穴21方向靠近,凸轮随动器44与斜锲42贴合,并且凸轮随动器44与斜锲42一一对应设置,一组后部推块43设置在滑动板41上,并且后部推块43一一对应设置在定位穴21内,后部撑块46设置在滑动板41伸出工装大膜2的端部上,一组弹簧48设置在工装大膜2上,并且一组弹簧48与滑动板41连接,弹簧48可推动滑动板41在第一凹槽22内移动。此结构的同步夹紧定位机构,工装大膜2包括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内定位穴21的数目为2个,定位穴21内设有产品,后部推块43和侧部推块45可将产品加紧在侧部定位块3上。在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对称设置侧部定位块3和夹紧组件4。

此外,为了配合上述对称结构的工装大膜2,如图5所示的滑动板41和第一凹槽22的截面为“千”字形,滑动板41包括主滑动板411、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平行设置,主滑动板411与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连接,后部推块43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远离主滑动板411的端部上,并且后部推块43处于定位穴21内,后部撑块46设置在主滑动板411远离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的端部上。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同为对称结构,分别处于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内。

如图6和7所示的主滑动板411和第二支杆413的连接处的角部上靠近第一支杆4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部414,第一凸部414对称设置在主滑动板411的两侧,主滑动板411靠近后部撑块46端部的侧边上设有第二凸部415,第二凸部415对称设置在主滑动板411的两侧,第一凸部414和第二凸部415上均设有凸轮随动器44。此外,第一凹槽22的侧壁内设有一组弹簧48,一组弹簧48分别与第一支杆412、第一凸部414和第二凸部415远离后部撑块46的端面连接。

为了提高斜锲42在滑动板41推动下的稳定性,斜锲42远离主滑动板411的端面上设有导向杆47,导向杆47设置在工装大膜2上的滑槽内(滑槽在图中未示出),并且导向杆47可在工装大膜2上的滑槽内移动。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包括工装底板1、工装大膜2、一组侧部定位块3和夹紧组件4,工装大膜2罩设在工装底板1上,一组侧部定位块3设置在工装大膜2上,夹紧组件4设置在工装大膜2内,工装大膜2上设有一组定位穴21,侧部定位块3的其中一个侧边设置在定位穴21内,并且侧部定位块3和定位穴21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夹紧组件4包括滑动板41、一组斜锲42、一组后部推块43、一组凸轮随动器44、一组侧部推块45、后部撑块46、一组导向杆47和一组弹簧48,工装大膜2靠近工装底板1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22,滑动板41设置在第一凹槽22内,并且滑动板41可在第一凹槽22内移动,斜锲42通过导向杆47与工装大膜2连接,并且导向杆47可在工装大膜2内移动,侧部推块45与斜锲42连接,并且侧部推块45和侧部定位块3均位于工装大膜2上方,一组凸轮随动器44设置在滑动板41上,并且凸轮随动器44可推动滑动板41向定位穴21方向靠近,凸轮随动器44与斜锲42贴合,并且凸轮随动器44与斜锲42一一对应设置,一组后部推块43设置在滑动板41上,并且后部推块43一一对应设置在定位穴21内,后部撑块46设置在滑动板41伸出工装大膜2的端部上,一组弹簧48设置在工装大膜2上,并且一组弹簧48与滑动板41连接,弹簧48可推动滑动板41在第一凹槽22内移动。此结构的同步夹紧定位机构,工装大膜2包括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内定位穴21的数目为2个,定位穴21内设有产品,后部推块43和侧部推块45可将产品加紧在侧部定位块3上。在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对称设置侧部定位块3和夹紧组件4。

此外,为了配合上述对称结构的工装大膜2,如图5所示的滑动板41和第一凹槽22的截面为“千”字形,滑动板41包括主滑动板411、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平行设置,主滑动板411与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连接,后部推块43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远离主滑动板411的端部上,并且后部推块43处于定位穴21内,后部撑块46设置在主滑动板411远离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的端部上。第一支杆412和第二支杆413同为对称结构,分别处于第一夹紧定位区10和第二夹紧定位区20内。

如图6和7所示的主滑动板411和第二支杆413的连接处的角部上靠近第一支杆4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凸部414,第一凸部414对称设置在主滑动板411的两侧,主滑动板411靠近后部撑块46端部的侧边上设有第二凸部415,第二凸部415对称设置在主滑动板411的两侧,第一凸部414和第二凸部415上均设有凸轮随动器44。此外,第一凹槽22的侧壁内设有一组弹簧48,一组弹簧48分别与第一支杆412、第一凸部414和第二凸部415远离后部撑块46的端面连接。

为了提高斜锲42在滑动板41推动下的稳定性,斜锲42远离主滑动板411的端面上设有导向杆47,导向杆47设置在工装大膜2上的滑槽内(滑槽在图中未示出),并且导向杆47可在工装大膜2上的滑槽内移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工装大膜2上的滑槽上设有吸附组件5,吸附组件5包括气管51、一组真空吸附接头52和一组吸附孔53,气管51与真空吸附接头52连接,真空吸附接头52与吸附孔53连接,真空吸附接头52与定位穴21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工装大膜2上定位穴21处设有第二凹槽23,定位穴21处于第二凹槽23的中间位置。第二凹槽23的底面上设有一组吸附孔53,并且吸附孔53分别位于定位穴21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多穴位一次同步夹紧定位机构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后部撑块46推动滑动板41在第一凹槽22内移动,载具处于打开位置,由于没有凸轮随动器44的压紧,后部推块43和侧部推块45均远离定位穴21移动,使后部推块43和侧部推块45与定位穴21的间隙增加,此时将产品100放入定位穴21内,松开后部撑块46,在一组弹簧48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滑动板41移动,凸轮随动器44随着滑动板41移动,凸轮随动器44推动斜锲42移动,斜锲42带动侧部推块45移动,后部推块43随着滑动板41移动,从而使得后部推块43和侧部推块45向定位穴21靠近,将产品100加紧在定位穴21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