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736发布日期:2019-09-20 22:14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压力容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真空绝热卧式压力容器中,包括外罐1和设置在外罐1中的内罐2,外罐1和内罐2均包括中间的圆柱形段和两端的弧形段,在内罐和外罐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撑结构,目前所使用的固定支撑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设置在内罐两端圆柱形段的外部的内固定座3,内罐2的每端均沿环向设置多个内固定座3,每个内固定座3上设置有固定环4,与每个内固定座3相对应位置的外罐1上固定有外固定座5,外固定座5与外罐1的罐体相焊接,外固定座5中设置有与固定环4相对应的腔体,在外固定座5和固定环4之间设置有玻璃钢柱6,在内罐2的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加强圈7,加强圈7位于每个内固定座3相对应的环形圈上。上述的固定支撑结构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内罐2存在5~6%的应变强化时的变形量,由于加强圈7的存在,会约束内罐2在加强圈7部位的变形,不仅会有撕裂加强圈7与内罐2连接焊缝的风险,而且会约束应变强化形变的继续发展,使应变强化不充分、不均匀,应变强化后的内罐2表面成波浪形;另外,由于外固定座5设置在外罐1的表面,影响卧式压力容器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内罐在外罐中的可靠支撑,又能不影响内罐的应变强化,且外形美观的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外罐两端内壁的加强圈,所述加强圈在竖向上位于内罐两端的弧形段的映射范围内,加强圈上沿环向固定有若干个衬板,衬板上固定有外固定环,衬板的正上方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下表面固定的内固定环,内固定环和外固定环之间设置有玻璃钢柱,固定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的上表面与内罐两端的弧形段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的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体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板体,板体与内罐两端的弧形段相贴合的面为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中的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衬板的个数为四个,四个衬板沿加强圈的环向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内罐内部无需设置加强圈,在应变强化时,内罐无额外的约束,使强化充分、均匀,应变强化后内罐表面成微鼓形。固定环可有效约束玻璃钢柱左右前后移动,玻璃钢柱导热系数低,能有效降低传热量,加强圈组成的钢性截面刚性强,可防止外罐的支撑部变形,卧式压力容器外部无额外突起,卧式压力容器的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目前所使用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1、外罐,2、内罐,3、加强圈,4、衬板,5、外固定环,6、固定座,7、内固定环,8、玻璃钢柱,9、支撑体。

图4中:1、外罐,2、内罐,3、内固定座,4、固定环,5、外固定座,6、玻璃钢柱,7、加强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外罐1两端内壁的加强圈3,所述加强圈3在竖向上位于内罐2两端的弧形段的映射范围内,加强圈3上沿环向固定有若干个衬板4,本实施例中,所述衬板4的个数为四个,四个衬板4沿加强圈3的环向均匀分布。衬板4上固定有外固定环5,衬板4的正上方设置有固定座6,固定座6的下表面固定的内固定环7,内固定环7和外固定环5之间设置有玻璃钢柱8,固定座6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体9,所述支撑体9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板体,板体与内罐2两端的弧形段相贴合的面为弧形面。支撑体9的上表面与内罐2两端的弧形段相配合。

上述的罐体的玻璃钢支撑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内罐2内部无需设置加强圈3,在应变强化时,内罐2无额外的约束,使强化充分、均匀,应变强化后内罐2表面成微鼓形。固定环可有效约束玻璃钢柱8左右前后移动,玻璃钢柱8导热系数低,能有效降低传热量,加强圈3组成的钢性截面刚性强,可防止外罐1的支撑部变形,卧式压力容器外部无额外突起,卧式压力容器的外形美观。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