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张力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2939发布日期:2020-05-22 16:3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张力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沥青防水卷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张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防水卷材是指以沥青材料、胎料和表面撒布防黏材料等制成的成卷材料,又称油毡,常用于张贴式防水层。沥青防水卷材包括有胎卷材和无胎卷材。凡是用厚纸或玻璃丝布、石棉布、棉麻织品等胎料浸渍石油沥青制成的卷状材料,称为有胎卷材;将石棉、橡胶粉等掺入沥青材料中,经碾压制成的卷状材料称为辊压卷材即无胎卷材。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俗称改性沥青油毡,以玻纤毡、聚酯毡、黄麻布、聚乙烯膜、聚酯无纺布、金属箔或者两种复合材料为胎基,以掺量不少于10%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氧化沥青为浸涂材料,以粉状、片状、粒状矿质材料、合成高分子薄膜、金属膜为覆面材料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类防水材料。由于沥青本身的低软化点、高针入度和低温脆性等固有缺点,在利用它作为防水材料时,限制了使用范围。在沥青中添加了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后,大大改善了上述性能,使其耐候性、感温性(高温特性、低温柔性)、及与基底龟裂的适应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这种改性沥青制成的防水材料从过去的“重、厚、长、大”的时代进入到“轻、薄、短、小”的工业化时代成为现实和可能。

无论是未经改性的有胎沥青防水卷材还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都属于有胎防水卷材,这类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通常是在无纺布等胎基布上浸涂沥青,再对浸涂了沥青的胎基布进行挤压使沥青夯实于胎基布上形成半成品卷材,然后撒砂或覆膜压花形成成品卷材,最后收卷。胎基布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空间,一旦被拉扯将会出现收缩变形,涂覆沥青后将形成应力;尤其是涂布沥青时及涂布沥青之后,由于沥青具有一定黏度,粘附作用将会使涂布了沥青的胎基与挤压机构之间产生更大的作用力,从而导致胎基及沥青层出现更大程度的收缩变形,不仅产生了应力,而且卷材的宽幅将会被缩减,更重要的是,这往往就是导致现有生产线同步率不高的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张力控制方法,解决沥青卷材线同步率不高、胎基或卷材收缩率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张力控制方法,所述生产线至少包括顺序进行的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沥青涂盖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每道工序分别采用独立的驱动机构对胎基/卷材进行牵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张力控制方法,在每道工序中分别通过独立的驱动机构对经过其中的胎基/卷材进行牵引,有效防止不同工序之间对胎基/卷材的形成相互拉扯,从而降低胎基/卷材被拉伸的可能性,有效减少收缩变形量;运用在每道工序中的独立驱动机构可以确保胎基/卷材在每道工序中的行进速度,从而提高生产线中每一工序的同步率。

由于沥青具有黏度,涂覆沥青后卷材也将具有黏度,与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沥青涂盖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中直接接触的工作机构之间将产生巨大的粘附力,尤其是在采用高温挤压的工序中,粘附力将急剧增大,因此将会造成大的变形收缩。为此,所述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沥青涂盖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分别具有一牵引速度,所述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的牵引速度均以沥青涂盖工序的牵引速度为基准。以沥青涂盖工序为基准,沥青涂盖工序以及在此之前进行的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称为生产线的前半段,在此之后进行的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称为生产线的后半段;前半段是涂覆沥青的准备和进行阶段,这个阶段是对胎基/卷材形成张力最严重的阶段,尤其是沥青涂盖工序,其对卷材的张力达到了整条生产线中的最大,本发明中生产线的牵引速度以沥青涂盖工序为主,以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为辅,大大降低了张力控制的难度,进一步提高生产线中每一工序的同步率,使得生产的同步率可以达到99.7%

具体地,当生产线中的胎基/卷材被拉伸或出现堆积时,以沥青涂盖工序的牵引速度为基准,调整所述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的牵引速度。所述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的牵引速度均与沥青涂盖工序的牵引速度关联控制。

所述沥青预浸工序为将沥青涂覆于胎基表面或将胎基浸入沥青中以使沥青覆盖胎基表面,然后用成对的挤压辊在与竖直方向成锐角的方向上对表面覆有沥青的胎基进行挤压,其中一道挤压辊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本发明中沥青预浸工序摒弃传统工艺中在竖直方向上对胎基进行挤压即挤压作用力与竖直方向平行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在与竖直方向成锐角的方向上对表面覆有沥青的胎基进行挤压的方式,即挤压作用力呈倾斜状态,因此被挤压的胎基在挤压作用点/线/面附近的部分也呈倾斜状态,挤压作用点/线/面两侧的胎基在位置关系呈一侧偏上一侧偏下的关系,被挤压而跑向两侧的沥青均能够被胎基重新接收而不会粘附到起挤压作用的设备上,从而避免成品因此出现气泡、表面白点、不透水性差、剥离强度低等缺陷,避免由此产生的对胎基/卷材的张力。

所述沥青预浸工序中,用俩成对的挤压辊对表面覆有沥青的胎基在与竖直方向成锐角的方向上进行两次挤压,胎基的正反面在所述两次挤压过程中的朝向相反,其中每对挤压辊中均有一道挤压辊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胎基的正反面在所述两次挤压过程中的朝向相反,使得挤压后得到卷材或预浸卷材的正反两面受力平均,不易翘曲,表面更为平整。前面提到挤压作用力呈倾斜状态,被挤压的胎基在挤压作用点/线/面附近的部分也呈倾斜状态,因此胎基的正反两面必然一面倾斜朝上另一面倾斜朝下,所以这里的朝向相反不是位置关系的绝对相反,而应该理解为:如果胎基正面在第一次挤压中倾斜朝上,则在第二次挤压中倾斜朝下;反之亦然。

所述预浸后烘干工序为以接触滚动发热体的方式对预浸了沥青的卷材进行烘干,所述滚动发热体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预浸后烘干工序放弃了传统的隔空干燥模式,采用接触式烘干,大大提高了烘干的效果。但是,采用接触式烘干将会使得卷材与滚动发热体之间产生非常大的粘附力,如果滚动发热体不具有主动滚动的能力,借由其他工序或者牵引机构的牵引力拉动卷材,而滚动发热体在卷材作用下被动滚动,将会对卷材产生非常大的张力,导致卷材被拉伸而产生大的收缩变形,本发明采用独立的驱动机构对滚动发热体进行驱动使其同时具有牵引作用,避免对卷材形成张力,避免由此而产生的收缩变形以及对生产线同步率的影响。

所述预浸后烘干工序由俩相距设置的滚动发热体对预浸了沥青的卷材进行烘干,每一滚动发热体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由此,即便在高温下黏度大为提高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卷材被拉伸变形,一方面避免了俩滚动发热体对位于两者之间的那段卷材构成拉扯作用,另一方面相当于在预浸后烘干阶段给烘干前和烘干后的卷材提供了张力缓冲区,从而有效防止卷材在生产过程中被不断拉伸而发生变形。

所述沥青涂盖工序为将沥青涂覆于预浸后的卷材表面或将预浸后的卷材浸入沥青中以使沥青覆盖预浸后的卷材表面,然后用高速滚动发热体进行粗压再用低速滚动发热体进行精压,所述高速滚动发热体和低速滚动发热体分别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沥青涂盖工序对挤压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粗压、精压两道工序的相结合提高挤压的严实性和均匀性;同样地延续了预浸后烘干的理念,高速滚动发热体和低速滚动发热体分别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即便在高温下黏度大为提高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卷材被拉伸变形,一方面避免了高速滚动发热体和低速滚动发热体对位于两者之间的那段卷材构成拉扯作用,另一方面相当于在挤压阶段给粗压前和精压后的卷材提供了张力缓冲区,从而有效防止防水卷材在生产过程中被不断拉伸而发生变形。

所述胎基烘干工序通过活导热油加热死导热油、死导热油烘干胎基的方式对胎基进行烘干,再通过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的牵引机构对胎基进行迁移。其中,活导热油指的是能够与外界相通的不断更换的导热油,死导热油指的是与外界隔离的通常情况不更换的导热油。本发明通过活导热油及热传导作用对死导热油进行加热以维持死导热油的温度使其能够持续地烘干胎基,更重要的是维持死导热油温度的稳定性,避免生产线急停导致烘干温度瞬间升得过高导致胎基被烫皱变形甚至着火损坏。

所述胎基烘干工序之后、预浸后烘干工序前后分别采用弹跳缓冲机构对胎基/卷材进行缓冲牵引。烘干后,胎基/卷材往往具有较高的温度,更容易受到拉伸而变形,尤其是涂覆了沥青的卷材,在其后或其前后采用弹跳缓冲机构对胎基/卷材进行缓冲牵引舒缓胎基或卷材的张力,进一步降低变形量。

所述卷材收卷工序之前还包括卷材储存工序,所述卷材储存工序与卷材收卷工序之间通过牵引刹车机构继续或暂停牵引,所述牵引刹车机构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卷材储存工序用于暂时储存卷材,一方面防止卷材堆积,一方面防止卷材被拉伸,具有张力缓冲作用,有一定弹性空间,正是由于弹性空间的存在,收卷时容易出现短暂的卷材大量输出现象,通过牵引刹车机构的调节能够提高生产线的同步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张力控制方法,在每道工序中分别通过独立的驱动机构对经过其中的胎基/卷材进行牵引,有效防止不同工序之间对胎基/卷材的形成相互拉扯,从而降低胎基/卷材被拉伸的可能性,有效减少收缩变形量;运用在每道工序中的独立驱动机构可以确保胎基/卷材在每道工序中的行进速度,从而提高生产线中每一工序的同步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沥青预浸工序的挤压示意图一。

图2是图1所示沥青预浸工序的挤压机构示意图。

图3是沥青预浸工序的挤压示意图二。

图4是图3所示沥青预浸工序的挤压机构示意图。

图5是预浸后烘干工序的机构示意图。

图6是沥青涂盖工序的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胎基/卷材a,挤压辊210,滚动发热体310,高速滚动发热体410,低速滚动发热体420。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张力控制方法,所述生产线至少包括顺序进行的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沥青涂盖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每道工序分别采用独立的驱动机构对胎基/卷材进行牵引。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张力控制方法,在每道工序中分别通过独立的驱动机构对经过其中的胎基/卷材进行牵引,有效防止不同工序之间对胎基/卷材的形成相互拉扯,从而降低胎基/卷材被拉伸的可能性,有效减少收缩变形量;运用在每道工序中的独立驱动机构可以确保胎基/卷材在每道工序中的行进速度,从而提高生产线中每一工序的同步率。

由于沥青具有黏度,涂覆沥青后卷材也将具有黏度,与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沥青涂盖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中直接接触的工作机构之间将产生巨大的粘附力,尤其是在采用高温挤压的工序中,粘附力将急剧增大,因此将会造成大的变形收缩。为此,所述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沥青涂盖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分别具有一牵引速度,所述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的牵引速度均以沥青涂盖工序的牵引速度为基准。以沥青涂盖工序为基准,沥青涂盖工序以及在此之前进行的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称为生产线的前半段,在此之后进行的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称为生产线的后半段;前半段是涂覆沥青的准备和进行阶段,这个阶段是对胎基/卷材形成张力最严重的阶段,尤其是沥青涂盖工序,其对卷材的张力达到了整条生产线中的最大,本实施例中生产线的牵引速度以沥青涂盖工序为主,以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为辅,大大降低了张力控制的难度,进一步提高生产线中每一工序的同步率,使得生产的同步率可以达到99.7%

具体地,当生产线中的胎基/卷材被拉伸或出现堆积时,以沥青涂盖工序的牵引速度为基准,调整所述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的牵引速度。所述胎基烘干工序、沥青预浸工序、预浸后烘干工序、覆膜和/或撒砂工序、卷材收卷工序的牵引速度均与沥青涂盖工序的牵引速度关联控制。

如图1~2所示,所述沥青预浸工序为将沥青涂覆于胎基表面或将胎基浸入沥青中以使沥青覆盖胎基表面,然后用成对的挤压辊210210在与竖直方向成锐角的方向上对表面覆有沥青的胎基进行挤压,其中一道挤压辊210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本实施例中沥青预浸工序摒弃传统工艺中在竖直方向上对胎基进行挤压即挤压作用力与竖直方向平行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在与竖直方向成锐角的方向上对表面覆有沥青的胎基进行挤压的方式,即挤压作用力呈倾斜状态,因此被挤压的胎基在挤压作用点/线/面附近的部分也呈倾斜状态,挤压作用点/线/面两侧的胎基在位置关系呈一侧偏上一侧偏下的关系,被挤压而跑向两侧的沥青均能够被胎基重新接收而不会粘附到起挤压作用的设备上,从而避免成品因此出现气泡、表面白点、不透水性差、剥离强度低等缺陷,避免由此产生的对胎基/卷材的张力。

如图3~4所示,所述沥青预浸工序中,用俩成对的挤压辊210对表面覆有沥青的胎基在与竖直方向成锐角的方向上进行两次挤压,胎基的正反面在所述两次挤压过程中的朝向相反,其中每对挤压辊210中均有一道挤压辊210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胎基的正反面在所述两次挤压过程中的朝向相反,使得挤压后得到卷材或预浸卷材的正反两面受力平均,不易翘曲,表面更为平整。前面提到挤压作用力呈倾斜状态,被挤压的胎基在挤压作用点/线/面附近的部分也呈倾斜状态,因此胎基的正反两面必然一面倾斜朝上另一面倾斜朝下,所以这里的朝向相反不是位置关系的绝对相反,而应该理解为:如果胎基正面在第一次挤压中倾斜朝上,则在第二次挤压中倾斜朝下;反之亦然。

所述预浸后烘干工序为以接触滚动发热体310的方式对预浸了沥青的卷材进行烘干,所述滚动发热体310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预浸后烘干工序放弃了传统的隔空干燥模式,采用接触式烘干,大大提高了烘干的效果。但是,采用接触式烘干将会使得卷材与滚动发热体310之间产生非常大的粘附力,如果滚动发热体310不具有主动滚动的能力,借由其他工序或者牵引机构的牵引力拉动卷材,而滚动发热体310在卷材作用下被动滚动,将会对卷材产生非常大的张力,导致卷材被拉伸而产生大的收缩变形,本实施例采用独立的驱动机构对滚动发热体310进行驱动使其同时具有牵引作用,避免对卷材形成张力,避免由此而产生的收缩变形以及对生产线同步率的影响。

如图5所示,所述预浸后烘干工序由俩相距设置的滚动发热体310对预浸了沥青的卷材进行烘干,每一滚动发热体310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由此,即便在高温下黏度大为提高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卷材被拉伸变形,一方面避免了俩滚动发热体310对位于两者之间的那段卷材构成拉扯作用,另一方面相当于在预浸后烘干阶段给烘干前和烘干后的卷材提供了张力缓冲区,从而有效防止卷材在生产过程中被不断拉伸而发生变形。

如图6所示,所述沥青涂盖工序为将沥青涂覆于预浸后的卷材表面或将预浸后的卷材浸入沥青中以使沥青覆盖预浸后的卷材表面,然后用高速滚动发热体410进行粗压再用低速滚动发热体420进行精压,所述高速滚动发热体410和低速滚动发热体420分别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沥青涂盖工序对挤压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粗压、精压两道工序的相结合提高挤压的严实性和均匀性;同样地延续了预浸后烘干的理念,高速滚动发热体410和低速滚动发热体420分别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对卷材形成牵引,即便在高温下黏度大为提高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卷材被拉伸变形,一方面避免了高速滚动发热体410和低速滚动发热体420对位于两者之间的那段卷材构成拉扯作用,另一方面相当于在挤压阶段给粗压前和精压后的卷材提供了张力缓冲区,从而有效防止防水卷材在生产过程中被不断拉伸而发生变形。

所述胎基烘干工序通过活导热油加热死导热油、死导热油烘干胎基的方式对胎基进行烘干,再通过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的牵引机构对胎基进行迁移。其中,活导热油指的是能够与外界相通的不断更换的导热油,死导热油指的是与外界隔离的通常情况不更换的导热油。本实施例通过活导热油及热传导作用对死导热油进行加热以维持死导热油的温度使其能够持续地烘干胎基,更重要的是维持死导热油温度的稳定性,避免生产线急停导致烘干温度瞬间升得过高导致胎基被烫皱变形甚至着火损坏。

所述胎基烘干工序之后、预浸后烘干工序前后分别采用弹跳缓冲机构对胎基/卷材进行缓冲牵引。烘干后,胎基/卷材往往具有较高的温度,更容易受到拉伸而变形,尤其是涂覆了沥青的卷材,在其后或其前后采用弹跳缓冲机构对胎基/卷材进行缓冲牵引舒缓胎基或卷材的张力,进一步降低变形量。

所述卷材收卷工序之前还包括卷材储存工序,所述卷材储存工序与卷材收卷工序之间通过牵引刹车机构继续或暂停牵引,所述牵引刹车机构由一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卷材储存工序用于暂时储存卷材,一方面防止卷材堆积,一方面防止卷材被拉伸,具有张力缓冲作用,有一定弹性空间,正是由于弹性空间的存在,收卷时容易出现短暂的卷材大量输出现象,通过牵引刹车机构的调节能够提高生产线的同步率。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