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卸料的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0864发布日期:2019-09-17 20:4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卸料的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斗,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卸料的料斗。



背景技术:

大型铁屑斗、渣斗,现在大都是结构单一的长方体一体式设计,吊卸方式为倾倒式。在倾倒铁屑(渣)装车或装池过程中,由于斗体尺寸较大,倾倒费时费力,这样不仅浪费人工,而且往往会造成斗内铁屑(渣)冲溢,造成现场或者铁屑(渣)池周边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卸料的料斗,摒弃以前的采用倾倒方式的一体式斗体,采用分体式设计,铁屑(渣)从斗体开启处倾泻,省时省力,节省人工,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便于卸料的料斗,包括顶面为开放式结构的斗体,所述斗体包括结构相同的两个壳体,两个壳体上部铰接,中部通过至少一组连接件连接,两个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排料口,每个排料口的外部均设有用于堵住排料口的盖板,盖板上端与壳体铰接,下端与壳体活动连接;其中一个壳体的上部固接吊环A和吊环D,下部固接卸环a和卸环d。另外一个壳体的上部固接吊环B和吊环C,下部固接卸环b和卸环c。

作为优选,每组连接件均包括两个壳体对应对接的两个侧壁上均固接安装板,对应对接的两个侧壁上的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均为两组,两组连接件分别位于斗体的两个侧面上。

作为优选,盖板下端与壳体的活动连接方式具体为:盖板下端与壳体底面固接的底板通过插销连接。

作为优选,吊环A、吊环B、吊环C、吊环D、卸环a、卸环b、卸环c和卸环d均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摒弃以前的采用倾倒方式的一体式斗体,采用分体式设计,兼具大流量下料和小流量下料两种工作模式。当两个壳体分离,铁屑(渣)从两个壳体分离处倾泻,此状态下实现的是大流量下料。当一侧壳体高度拉高,同时打开高度低的另一侧壳体上的盖板,铁屑(渣)会从高度低的壳体上的排料口倾泻,此状态下实现的是小流量下料,小流量下料主要应用于装车阶段,主要是避免铁屑(渣)倾泻速度过快,倾倒至运输车外部。

2、避免了卸料过程铁屑(渣)冲溢的情况,可以确保现场或者铁屑(渣)池周边环境不受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运阶段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吊卸阶段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斗体部分开启时吊装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斗体部分完全开启时吊装状态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壳体,2、排料口,3、盖板,4、插销,5、底板,6、安装板,7、螺栓,8、吊环A,9、吊环B,10、卸环a,11、卸环b,12、卸环d,13、卸环c,14、吊环D,15、吊环C。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顶面为开放式结构的斗体,所述斗体包括结构相同的两个壳体1,两个壳体1上部铰接,中部通过至少一组连接件连接,两个壳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排料口2,每个排料口2的外部均设有用于堵住排料口2的盖板3,盖板3上端与壳体1铰接,下端与壳体1活动连接。其中一个壳体1的上部固接吊环A8和吊环D14,下部固接卸环a10和卸环d12。另外一个壳体1的上部固接吊环B9和吊环C15,下部固接卸环b11和卸环c13。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连接件均包括两个壳体1对应对接的两个侧壁上均固接安装板6,对应对接的两个侧壁上的安装板6通过螺栓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均为两组,两组连接件分别位于斗体的两个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3下端与壳体1的活动连接方式具体为:盖板3下端与壳体1底面固接的底板5通过插销4连接。移出插销4时,盖板3可以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吊环A8、吊环B9、吊环C15、吊环D14、卸环a10、卸环b11、卸环c13和卸环d12均为金属材质。

具体使用时,当斗体处于吊运阶段时,如图4所示,通过吊绳分别连接吊环A8、吊环B9、吊环C15、吊环D14,将载有物料的斗体运输至车斗或者渣池内,卸开吊环A8、吊环B9、吊环C15和吊环D14,之后根据需要选择大流量下料或小流量下料。当选择大流量下料模式时,其操作步骤如下:将连接两个壳体1中部的连接件移除,如图5所示,通过吊绳分别连接卸环a10、卸环b11、卸环c13和卸环d12,如图6所示,吊绳拉动卸环a10、卸环b11、卸环c13和卸环d12使得两个壳体1绕壳体1铰接处转动并逐渐分离,铁屑(渣)从两个壳体1分离处倾泻,至图7状态时,两个壳体1完全打开,铁屑(渣)完全倒出。当选择小流量下料模式时,其操作步骤如下:通过吊绳分别连接卸环a10、卸环b11、卸环c13和卸环d12,打开一侧壳体1上的排料口2,然后通过吊绳将未打开排料口2的一侧壳体1拉高,斗体发生倾斜,铁屑(渣)经排料口2倾斜,实现小流量下料。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