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机用接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9139发布日期:2020-01-07 08:3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绕机用接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机用接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纤纺织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纺丝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纺丝工艺中,我们需要对纤维进行集束上油之后才能卷绕成形,给丝束上油主要为了消除静电,降低丝与导丝系统的摩擦系数,提高丝的饱和性,以便具有较好的卷绕性。在生产过程中,丝在卷绕机机箱内高温均匀上油后,通过冷却辊冷却后用卷绕机卷绕成形,但是在上油的过程中,一部分多余的油顺着冷却辊流下,也有一部分油在卷绕机机箱内经过高温蒸发,遇到冷却辊便成液态流下,而这些油污流下会造成如下问题:

第一:油污流下,没有做好收集循环利用工作,浪费资源。

第二:影响产品质量,因为需要对丝进行均匀上油,如果上油多或者上油少均会影响丝的张弹力,后期的均匀染色,增加丝的断头率。

第三: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产品的品质降低,如断头率增加,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第四:污染环境。

第五:油污处理难,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对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卷绕机用接油装置,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缓解环境污染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将油循环再利用,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卷绕机用接油装置,所述接油装置位于冷却辊的下方,所述接油装置包括有接油盘以及安装于接油盘底部的排油管,所述接油盘包括有底面以及成型于底面边缘位置处的侧壁,所述底面为倾斜面,所述底面最低处与排油管相连通,所述排油管下方放有储油箱,所述底面靠近排油管位置处成型有沉淀凹槽。

优选的,所述沉淀凹槽可以为单个凹槽或多个凹槽。

优选的,所述沉淀凹槽上放置有沉淀器,所述沉淀器其大小形状与沉淀凹槽相匹配,所述沉淀器靠近排油管一端为出油口,其相对应的另一端为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的位置高于出油口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进油口位置处成型有第一贴合块,所述出油口位置处成型有第二贴合块,所述第一贴合块和第二贴合块均与底面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块和第二贴合块上固定连接有倒“y”形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成型有挂于侧壁上的挂钩。

优选的,所述接油盘螺接于卷绕机机箱上。

优选的,所述冷却辊外设有圆弧状的挡板,所述挡板固定于卷绕机机箱上。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接油盘的侧壁边缘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油污收集起来,经过沉淀,过滤掉里面的杂质,再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同时降低了成本。

2、提高产品的质量,让产品更好的满足生产和后加工的要求。

3、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提供工作效率,产品的断头率减少了,方便了员工后续的工作,同时员工不需要再花时间与精力去清洗流到地面上的油污。

4、油污被收集起来不会再流到地面上,提高了环境质量。

5、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因为油污在地面上,工作人员很容易摔倒受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卷绕机机箱整体示意图;

图2为接油盘截面示意图;

图3为沉淀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卷绕机整体设计图纸。

图中:1接油盘、2排油管、3沉淀器、4挡板、5卷绕机机箱、6冷却辊、11底面、12侧壁、111沉淀凹槽、31出油口、32进油口、33第一贴合块、34第二贴合块、35支撑杆、7上油系统、8热辊、9网络器、10导丝器、11操作面板、13储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纺丝工艺中,我们需要对纤维进行集束上油之后才能卷绕成形,给丝束上油主要为了消除静电,降低丝与导丝系统的摩擦系数,提高丝的饱和性,以便具有较好的卷绕性。在生产过程中,丝在卷绕机机箱5内高温均匀上油后,通过冷却辊6冷却后用卷绕机卷绕成形,参照图4,此为卷绕机机箱的整体示意图,所述卷绕机机箱5内包括有热辊8、上油系统7,网络器9、导丝器10和操作面板11,丝绕于热辊8,所述上油系统7包括有喷油嘴与油剂泵,所述喷油嘴需要油剂泵提供足够的油剂给丝进行上油,在卷绕机机箱5运转过程中,卷绕机机箱5内的温度很高,部分油变成油蒸汽,遇到冷却辊6冷却成液态,顺着冷却辊6流下,上油后的丝上面部分多余的油顺着冷却辊6流下,而这些流下的油污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等。

参照图1-4,一种卷绕机用接油装置,所述接油装置位于冷却辊6的下方,所述接油装置包括有接油盘1以及安装于接油盘1底部的排油管2,所述接油盘1包括有底面11以及成型于底面11边缘位置处的侧壁12,所述底面11为倾斜面,从而保证油能沿着倾斜的角度向一个方向流,所述底面11最低处与排油管2相连通,从而保证所有沿倾斜底面11流下的油能够从排油管2排出,所述排油管2下方放有储油箱13,用于储存干净的油,便于再次使用,所述底面11靠近排油管2位置处成型有沉淀凹槽111,所述沉淀凹槽111上放置有沉淀器3,从而保证所有接油盘1内的油都能先进入沉淀器3内,由于杂质会沉淀,随着沉淀器3内的油越来越多,最终油会溢出,而溢出的油中因为经过沉淀,便没有杂质,再通过排油管2流出,收集于储油箱13再利用。

具体地,所述沉淀凹槽111可以为单个凹槽或多个凹槽,凹槽的数量越多,油经过多次沉淀,过滤得更充分。

具体地,所述沉淀器3其大小形状与沉淀凹槽111相匹配,保证沉淀器3能够放置在沉淀凹槽111且彼此紧密贴合,从而所有流向沉淀凹槽111内的油均能全部流入沉淀器3内,所述沉淀器3靠近排油管2一端为出油口31,其相对应的另一端为进油口32,所述进油口32的位置高于出油口31的位置,从而保证油能够从进油口32流进,出油口31处流出。

具体地,所述进油口32处成型有第一贴合块33,所述出油口31处成型有第二贴合块34,所述第一贴合块33和第二贴合块34均与底面11表面相贴合,从而保证油不会流入沉淀凹槽111内,所述第一贴合块33和第二贴合快34为过渡的斜面,利于油能够更好的流入沉淀器3内,而不会渗入沉淀凹槽111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贴合块33和第二贴合块34上固定连接有倒“y”形支撑杆35,从而方便沉淀器3的取放,当沉淀器3内的杂质多了需要清理时,将沉淀器3通过支撑杆35取出,清洗干净,再通过支撑杆35放入沉淀凹槽111内,所述支撑杆35顶端成型有挂于侧壁12上的挂钩,用于固定支撑杆35。

具体地,所述接油盘1螺接于卷绕机机箱5上,用螺丝固定,便于接油盘1的拆装,以及后期接油盘1内部的清洗。

具体地,所述冷却辊6外部设有圆弧状的挡板4,所述挡板4固定于卷绕机机箱5上,因为冷却辊6在工作中旋转,一部分油污被甩出去,而挡板4将甩出来的油污挡在挡板内,既可以挡住油便于收集,又可以减少油污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地,所述挡板4与接油盘1的侧壁12边缘相贴合,挡板4将甩出来的油污挡在挡板内,油顺着挡板4流下,流入接油盘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