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卷袋封口施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2540发布日期:2020-03-27 14:10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卷袋封口施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卷袋封口施胶装置,属于印刷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试卷印制是一个复杂的技术过程,除了要保证传统的印刷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密以及试卷的时效性。由于试卷产品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导致对试卷袋封口施胶工作长期停留在手工作业上,导致整个试卷的生产效率不高,而且未对试卷袋内容进行保密。由于试卷印制的特殊性,目前国内还未对相关技术进行太多的研究,因此设计一种试卷袋封口施胶装置来实现试卷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的自动化,减少入闱人数和减轻劳动者劳动强度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卷袋封口施胶装置,以用于通过该结构为a3/a4两种不同规格的试卷袋施胶提供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卷袋封口施胶装置,包括输送皮带1、胶盒4、进液孔5、进气孔6、感应喷头ⅰ3、感应喷头ⅱ7、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

所述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连接输送皮带1,通过电机驱动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运动,通过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运动带动输送皮带1运动,输送皮带1的运动带动置于其顶面的试卷袋2运动,输送皮带1的上方安装胶盒4,胶盒4顶部设置进液孔5、进气孔6,胶盒4底部设置感应喷头ⅰ3、感应喷头ⅱ7;其中感应喷头ⅰ3、感应喷头ⅱ7的喷嘴用于对试卷袋2上的试卷舌头9涂胶。

所述感应喷头ⅰ3用于对a4试卷袋2施胶,感应喷头ⅱ7用于对a3试卷袋2施胶。

所述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表面设有增大摩擦的凹槽纹路。

所述感应喷头ⅰ3、感应喷头ⅱ7内设有颜色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相应规格试卷袋2是否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a3和a4不同规格的试卷袋封口施胶,通过胶盒内压缩空气和胶液的进入,最终以感应喷头式进行喷胶使施胶过程更加均匀、准确,避免了胶水的浪费和污染问题,大大提高了企业试卷生产效率和可靠性,减少试卷生产入闱的人数和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输送皮带,2-试卷袋,3-感应喷头ⅰ,4-胶盒,5-进液孔,6-进气孔,7-感应喷头ⅱ,8-输送辊ⅰ,9-试卷袋舌头,10-输送辊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试卷袋封口施胶装置,包括输送皮带1、胶盒4、进液孔5、进气孔6、感应喷头ⅰ3、感应喷头ⅱ7、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所述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连接输送皮带1,通过电机驱动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运动(即电机将力传至输送辊ⅰ8或者输送辊ⅱ10,如果给输送辊ⅰ8,则其为主动辊,输送辊ⅱ10为从动辊;如果电机将力传至输送辊ⅱ10,则其为主动辊,输送辊ⅰ8为从动辊),通过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运动带动输送皮带1运动,输送皮带1的运动带动置于其顶面的试卷袋2运动,输送皮带1的上方安装胶盒4,胶盒4顶部设置进液孔5、进气孔6,胶盒4底部设置感应喷头ⅰ3、感应喷头ⅱ7;其中感应喷头ⅰ3、感应喷头ⅱ7的喷嘴用于对试卷袋2上的试卷舌头9涂胶(感应喷头ⅰ3、感应喷头ⅱ7的喷嘴底面距离试卷袋舌头1-2mm;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涂胶厚度进行适当调整)。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感应喷头ⅰ3用于对a4试卷袋2施胶,感应喷头ⅱ7用于对a3试卷袋2施胶。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表面设有增大摩擦的凹槽纹路。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感应喷头ⅰ3、感应喷头ⅱ7内设有颜色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相应规格试卷袋2是否通过。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为:

以图1为示意,在封口施胶a3规格试卷袋2时,关闭感应喷头ⅰ3,输送辊ⅰ8、输送辊ⅱ10逆时针转动带动输送皮带1向左运动,进而带动试卷袋2向感应喷头ⅱ7一侧运动(试卷袋舌头沿输送皮带1运动方向前进),当感应喷头ⅱ7中的颜色传感器检测到试卷袋舌头9运动到其正下方时,颜色传感器传输信息至单片机控制模块,通过单片机控制模块驱动连接进气孔6和进液孔5的泵开始工作(设置进气孔6可以给胶液压力,使胶液挤出更均匀),与此同时压缩空气和胶液分别通过进气孔6和进液孔5进入胶盒4,感应喷头ⅱ7通过喷嘴均匀准确的喷胶在试卷袋舌头9上,当感应喷头ⅱ7喷胶完成后(即整个试卷袋舌头9长度全部通过感应喷头ⅱ7正下方,颜色传感器检测不到与试卷袋匹配的颜色信息),此时感应喷头ⅱ7停止喷胶,同时进气孔6和进液孔5停止进气和进胶液,至此试卷袋封口施胶完成,继续等待下一个试卷袋到来,整个过程循环往复。

在封口施胶a4规格试卷袋时与施胶a3规格试卷袋不一样的是:感应喷头ⅰ3工作而感应喷头ⅱ7停止工作,其它工作过程与封口施胶a3规格试卷袋一样。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